新媒體做的不好,可能是產品經理的鍋

7 評論 4973 瀏覽 20 收藏 10 分鐘

新媒體運營的對象是產品目標用戶,運營的內容是產品的核心價值,運營成果也是通過產品的視覺體驗來展示,所以,新媒體運營的效果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產品經理有關。

一、新媒體運營最核心的工作是什么?

一定是寫文章。

當然,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會告訴我說,你對新媒體的認知也太浮淺了。新媒體那可是能把整整的一整套運營都搬進來的,從定位、用戶調研、用戶畫像、拉新、活動策劃、用戶分層、會員體系、活躍、商業轉化、數據分析等。

我也不否認,畢竟你如果真的想套,你甚至也可以把這套理論套用到清潔阿姨身上。

但不管怎么說,肉眼所見也是每天花費時間最多的工作勢必一定會是寫文章。寫文章這事兒,最重要的是什么?

如下圖所示,三點:給誰看、看什么和怎么看!

二、為什么會說新媒體做的不好,是產品經理的鍋呢?

在上述做新媒體運營最核心的三點里面,其實基本已經說清楚了。

1. 給誰看

“給誰看”,其實就是給產品目標用戶看。

對于產品經理來說,最核心的能力其實是需求挖掘,而需求挖掘中存在一個前提就是我的目標用戶到底是誰,目標用戶其實決定了需求本身。

一個在大山里還沒有鞋子穿一個月才能吃上一口肉的家庭來說,提消費降級本身太過于殘忍了,他們本身都還沒有“級”的存在,更不用說什么降了。

相反,來自上海的一個土著家庭的小朋友你拉著他去改善生活,最終選擇了去吃頓KFC,也勢必會造成一場不小的玩笑。KFC對于他來說,等同于一般人多年不吃的泡面了。

因此,目標用戶的確立是極為關鍵的。當新媒體作為產品運營的一個載體,那么產品自身的目標用戶也確定了新媒體運營的方向。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勢必需要將精準的目標用戶畫像給到新媒體運營人員,為他們提供一個啟航的錨,否則行得越遠越無法改航。方向錯了,想要做好新媒體,癡人說夢。

示例:

目標用戶是28-40歲之間的媽媽,她們在遠離故鄉的一線或省會城市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孩子。而丈夫往往都加班到很晚,有時候周末也會加班,一周真正能夠陪孩子的時間加在一起都不足一天。

這類目標用戶的潛在愿望就:希望能夠給自己一個解放的時間,穿得美美的去逛街看電影。

2. 看什么

“看什么”的核心就是:產品的核心價值

看什么也就是所謂的核心價值,價值這事兒也非常容易理解,用比較通俗的話就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解決了什么問題,解決之后給什么人帶來了好處。

基于這一點,必然也是新媒體的重中之重。雖然新媒體所寫的內容相對于產品功能本身可以更有廣泛和拓展,但最終想要取得用戶的轉化、價值本身就一定不能偏離。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產品經理也一樣需要將產品本身的核心價值點同步到新媒體運營人員處,給他們提供最為堅實的基礎。

示例:

通過搭建親子結伴游的家庭旅游產品,將家人聚集起來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疲倦,接近大自然。

同時,會給到父親和孩子獨立在一起的競賽和闖關活動加強父親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同一時間也會給到媽媽獨立的逛街休閑時光。

3. 怎么看

“怎么看”的核心就是:產品的視覺體驗

怎么看的核心轉化過來就是產品的視覺體驗,通過第一印象來提升用戶對于產品的認知。這里的視覺體驗并不單單的是指外在的視覺交互這些,更多的是通過確定目標用戶群體,挖掘核心的需求,搭建最終的功能。并同時通過一種近似于可量化的便于用戶感知的內容呈現出來,從而刺激用戶進行轉化。

這里的核心是將痛苦撕裂開來,展示給用戶,同時又將解決方案擺在用戶的面前,讓他能夠真實的感知到。

比如:家長為了孩子要去購買學位房,但學位房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坑,就是買了也不一定能上——前業主已經占用了。

因此,通過“別以為買了學位房孩子就能夠去讀書?你還得先查查學位是否已經被占用。”把核心痛苦撕裂,再利用“免費查詢學位房是否被占用,與教育局互聯10秒鐘即可出結果”的強感知,就能夠達到用戶的強轉化。

示例:

父親才是孩子真正的英雄,3天時間,5個項目,讓你成為孩子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通過上述的核心點,你是不是也發現了新媒體做的不好,100%就是產品經理的鍋!

畢竟,產品經理作為某款產品或某個功能的絕對大腦,他是需要將最為核心的價值進行內部洗腦,借助內部各個組織的能力讓自己的產品/功能有更多的人使用,更多的人來參與反饋,并不斷的優化。

因此,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切記一定要第一時間將這些告訴公司從事新媒體運營的同事。

三、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就可以完全把鍋給到產品經理了嗎?

當然不是,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還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能其實早——提案力。

提案力的概念是蔦屋書店的增田宗昭先生在他的書《知的資本論》里提到的,他在書里說到消費社會的變遷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商品匱乏的階段,商品價值就是商品本身,只有是商品就能賣出去。

第二階段是商品泛濫階段,出現了平臺的概率,能夠為顧客提供更高效的獲取。

第三階段平臺也隨之泛濫,“提案力”就變成了最為核心的價值。

拿蔦屋書店來說:

它不再按照書的基本形態來進行劃分,而是按照書的內容,從而重構了書店空間。在這個基礎上,就必須考慮什么樣的提案能夠引起顧客的興趣,什么樣的提案能夠滿足顧客的需求。需要提出一個又一個能夠戳中顧客心理的提案。

如果是烹飪專區,可以是“收集關于醫食同源的歷史與實踐的書”,如果是旅游 專區,可以是“從藝術角度介紹魔都布拉格”。按照這些主題,收集書刊雜志,這已經是高級的編輯工作了。

——增田宗昭《知的資本論》

而作為新媒體運營人員來說,核心的不是簡單的寫篇文章,展示下自己的文筆是如何的好,而是一樣去輸出“提案力”。通過“提案力”來將自身的產品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能夠戳中顧客心理的內容,形成最終的轉化!

#專欄作家#

楊俊,公眾號:最污運營(ID:zuiwuyunying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原騰訊、新浪產品經理,近10年互聯網產品運營經驗。擅長用戶運營和用戶研究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這鍋我不背

    來自浙江 回復
  2. 產品經理負責的是價值創造環節的產品“生產”,頂多只能算是連帶責任;新媒體還是偏向于價值傳遞環節,主要的鍋還是得運營背

    來自浙江 回復
    1. 其實產品經理是最前端的思考,在這時刻,是應該納入更多運營、市場、銷售等角色的,將更多的后端崗位前置,提升效率。

      回復
  3. 產品的成功與否,每一位相關方都有責任,并非一人之過;歸結于運營或者產品都是不對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感謝你如此真的回復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