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過很多業務線的產品和業務同學,每次與財務(含產品經理)同學打交道就覺得頭疼,聽不懂財務同學在講什么,搞不清楚結算和核算的區別。好不容易確定了結算流程,最后發現應該是自營模式,結果是按平臺模式確定的方案,導致方案變更又要從頭聊。筆者財務工作出身,后轉入業務線做產品經理,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總結了一份“結算寶典”供相關同學學習。
適合閱讀人群:
- 跟結算人員打交道比較頭疼的同學。
- 結算工作還沒有系統化,準備搭建結算系統,但沒有思路的同學。
本文目標:
- 從整體到部分,結構化的去認識和了解結算。
- 能夠有條理的設計結算產品方案。
- 閱讀后與結算相關崗位(含業務及產品)打交道不那么頭疼(完全不疼是不可能滴)。
本文范圍:
主要是講解國內最通用最核心的結算邏輯,其他如:預付款結算以及跨境結算等,不在本篇文章范圍內涉及。
正文:
在本篇總結里面,我會通過什么是結算、結算必懂的那些名詞兒、結算三要素三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一、什么是結算
通俗的來說,廣義的結算是指:用戶支付訂單款到商家收到貨款的過程。
狹義的結算僅指:用戶支付訂單款以后,訂單款從支付公司或電商公司給到商家賬戶的過程。(見上圖)
本篇要講的就是狹義的結算。
注意:結算一定是有交易背景的,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對方賬戶打一筆錢過去,只能叫轉賬,不能叫結算。我們經常在香港警匪片里面看到的兩伙黑社會頭目見面會說,錢帶了嗎?貨帶了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就是典型的(線下)結算。搬到線上,是由銀行及有類似金融機構來完成用戶與商戶之間的資金結算。
二、支付和結算里必懂的那些名詞兒
很多同學覺得概念這個東西并不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濫用名詞的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溝通出現歧義,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
舉個栗子:
有一次在工作中,我跟業務同學說需要在某年某月某日前開通一個店鋪,結果這位同學開通了一個銀行賬戶回來,最后當然是又重新去開了一個店鋪,之前做的工作都白費了,而且業務上線也延期了!
溫馨tips:以下的名詞,是根據工作中高頻詞匯進行匯總。如果清楚這些概念的同學可以直接跳過往下看“三、結算三要素”哦。
1. 銀行及銀行賬戶
銀行隨處可見,每個成年人也都有銀行賬戶。在此不多解釋。
2. 支付公司及支付錢包
支付公司:
對標銀行,跟銀行是干兄弟,央媽是銀行的親媽,是支付公司的后媽。這樣的地位落差導致支付公司能做的事情范圍遠遠不如銀行兄弟,主要定位是小額資金結算。
典型代表:支付寶。
支付錢包:
對標銀行賬戶,主要是裝載資金的載體以及結算的工具。公司和個人在支付公司開立賬戶,如果要進行收付款轉賬,都需要使用支付錢包。
典型代表:支付寶錢包。
3. 公司、部門、店鋪
公司:在工商局注冊的一個法人(但不是人),主要用途是對外合作。與其他公司簽合同,在銀行開戶,收付款,開發票,都要以公司的名義進行。
部門:用于劃分公司的業務職責以及管理公司員工,主要用途是對內管理。上面公司簽合同,銀行開戶等活動,都不能用部門的名義。
關于公司和部門的區別,可以再參考下圖理解下:
注:互聯網公司的部門架構跟傳統公司的架構差異較大。傳統公司的架構往往是每一個公司下面會設有銷售部、財務部、人事部等,如果有50個公司,則會有50個銷售,財務部和人事部。部門與公司有非常強的從屬關系,而互聯網公司的部門架構,則與公司沒什么強關聯,可能一個部門的業務會涉及到幾個公司主體。筆者當年從傳統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也是懵逼了好久!
店鋪:商家在電商公司開立的門店??梢詫讼戮€下的商城,商家可以在商城租一個實體門店,在里面擺各種商品出售;到了線上,店鋪變成了虛擬的狀態。原理其實與線下店鋪一樣。
4. 清算、二清、結算、核算
結算:參考一、什么是結算。
清算:指銀行間清償債權債務的行為。注意這里是銀行之間。
舉個栗子:用戶在某電商平臺購物(電商平臺使用A支付公司收單),使用工行銀行卡支付訂單款1000元,工行將1000元轉給支付公司賬戶,這個過程就是清算。
二清:顧名思義,二次資金清算。支付機構把資金經過一次清算給了沒有支付牌照的平臺,該平臺又通過二次資金清算把錢結給他的商家。在這個中間,平臺會沉淀大量資金形成資金池,這個平臺的行為就屬于二清行為。(央行的文件里會將二清細分為:信息二清和資金二清,這里是指資金二清)
核算:會計術語,主要是對于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的記錄,比如:公司采購商品入庫,買入固定資產,向銀行借款,支付貨款,取得收入等等,都需要進行核算。
注:
- 以上解釋均為通俗的解釋,意在讓讀者能夠理解含義,官方解釋還請出門右轉找隔壁度娘。
- 清算和結算詳細解釋可以參考知乎的文章《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
三、結算三要素
前面提到過,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同學,剛遇到結算的問題就直接切入流程,費盡力氣把流程確定了,結果發現業務模式不對,對接的部門和人都不對,要推倒重聊。
所以,設計結算產品,可以分為戰略層、范圍層和結構層三個層面(如下圖)。要從下至上,一個層面一個層面進行分析,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注:這里借用《用戶體驗要素》理論對結算進行分層,如果不了解《用戶體驗要素》的同學可以在人人上搜一下,好多分享這個理論的,個人推薦可以看下梁寧老師《產品思維30講》里面也有講到過用戶體驗要素的理論和栗子。
1. 戰略層(以實物為栗)
首先是戰略層,也是最重要的層面。在這個層面要做的是確定業務模式。
從財務角度來看,業務模式分為兩個大類: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其中,自營模式可以細分為純自營和廠商直送;平臺模式可以分為純平臺和代轉采。
區分自營和平臺業務類型的三個條件:貨物所有權、開發票方、資金是否過電商公司。
如下圖:
(1)自營–純自營模式
純自營模式,即先采后銷。電商公司先采購商品入庫,再進行銷售。這是最傳統的自營模式。
流程如下:
- 電商公司采購商品
- 電商公司商品入庫
- 電商公司給供應商結算貨款/用戶下單支付
這里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電商公司給用戶開具,資金流過電商公司。
注意,這里用戶下單和支付與給供應商結算貨款順序并列,實際上兩者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有可能用戶還沒下單,貨款已經結算給供應商;或者用戶已下單支付,但賬期沒到,所以暫時不給供應商結算。
這里面關鍵在于“賬期”結算——即采購商品時與供應商約定好結算的日期,到了結算的日期,無論商品是否銷售,都需要把貨款結算給供應商。(當然也有到了賬期沒賣出去給商家退貨的,主要還是看雙方誰比較強勢,規則掌握在強者手中)
舉個栗子:
老王3.10從隔壁供應商馬樂采購一批手機,約定6.1結算貨款。那么,6.1無論老王是否把手機賣出去了,都要把錢給馬樂。
(2)自營–廠商直送模式
自營-廠商直送模式。顧名思義,在電商公司下單,廠家直接送貨。
流程如下:
- 用戶下單。
- 電商公司從供應商采購商品。
- 供應商直接發貨給用戶。
- 電商公司給供應商結算貨款。
這里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電商公司給用戶開具,資金流過電商公司。
注意,這里跟純自營模式最大的區別是,純自營是先采購再銷售;而廠商直送模式是先有用戶下單,再進行銷售,也稱之為“以銷定采”。
(3)平臺–純平臺模式
平臺—純平臺模式,即:只提供平臺服務。
流程如下:
- 用戶下單支付,訂單款收至支付公司。
- 平臺商家發貨。
- 支付公司根據電商公司結算指令,把貨款結算給平臺商家。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平臺商家、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
注意:平臺模式下,電商平臺不能代收代付貨款,否則會有二清違規行為,被發現后果非常嚴重,收款和結算均需通過支付公司完成。
(4)平臺-代轉采模式
平臺-代轉采模式,顧名思義,代理銷售轉為采購。
流程如下:
- 平臺商家商品進入電商公司倉庫。
- 用戶下單支付。
- 電商公司從平臺商家采購貨物。
- 電商公司給用戶發貨。
- 電商公司給平臺商家結算貨款。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
下面對上述業務模式進行一下總結(注意自營和平臺業務的區分):
注: 平臺-代轉采模式現行階段還是會有些分歧,雖然從包裝上來看像是自營。但是,整個模式與純自營還是有些差別,在國內業務以及核算按自營業務處理。但按照美國會計準則來評估,仍認定為平臺業務,在調整會計報表時,也會調整為平臺業務。文章下面提到的自營和平臺,主要是指純自營模式和純平臺模式。
2. 范圍層
部門是承載職責的架構,系統是實現業務的手段,無論部門和系統怎樣變,其實都是圍繞著職責。在范圍層里面,最重要的也是職責,其次是部門和系統。
(1)職責范圍
按照職責劃分,最核心的三塊就是:計費、結算和收付款。
- 計費:即計算應該跟商家結算的金額。
- 結算:這里最主要的是風控,如果訂單款經過電商公司的話,則審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化解,需要在這個環節根據業務情況設置不同級次的審批流,以確保資金安全。同時會有一些風控的措施確保資金安全。
- 收付款:審核過了以后,最終就是執行收款和付款的環節了。
當然,上述的職責只是是結算里面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完成結算必不可少的部分。
對于一些公司來講,一個新的業務如果要上線,除了結算以外還要符合核算、經分考核和稅務等要求才能夠上線。所以就業務角度來講,上述都是影響業務上線的條件。
注意,關于職責的劃分,不同的公司劃分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整體都大同小異。
(2)部門范圍
部門的設置,是根據職責確定之后來劃分的。上述職責分為三塊,通??梢詫⒉块T也設置為三個,即:計費、結算和收付款。
當然,這個并不是絕對的,有的業務線可能計費和結算是分開的,也有的計費和結算是合并在一個部門。
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自營類的業務,那么貨款是由本公司的資金部門來完成;如果是平臺類業務,由于二清合規要求貨款不能過平臺,則收付款的職責不在本公司,應該是在支付公司或其他有清結算資質的銀行機構。
(3)系統范圍
結算相關系統的設置,按照職責的劃分,可以分成兩個大塊:結算核心和周邊系統。
- 結算核心包括:計費系統、結算系統、收付款系統/支付(公司)系統。
- 周邊系統包括:商家系統、合同系統、發票系統和核算系統等。
結算核心系統,是結算產品工作必須涉及到的系統,而周邊系統,有些是不必要的、弱相關或者可以是暫時線下支持的。如:核算系統與結算行為基本無關,但是在很多公司都依賴系統化,并且也是業務上線的前置條件之一,所以在此也劃到周邊系統里。emmm,如果不考慮的話,核算的同學會找麻煩滴。
注意,上面的系統范圍(也可以稱為系統架構)是根據筆者實際工作中列出,但并非一蹴而就。平時與一些想了解結算的同學溝通,很多一上來就問如何搭建結算系統架構。其實無論2C還是2B,都是從一個點開始,隨著業務的發展然后才慢慢演變成最后適合業務的架構。直接上來就搭建一套高大上的系統架構,大都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
3. 結構層
戰略層和范圍層確定后,接下來自然進入到結構層:流程層面。
在結構層,也是很有講究的——系統流程是基于業務流程,而業務流程則是基于資金流程。
結算的流程設計,跟2C流程很大的不同是:2C主要側重用戶體驗,而結算流程里面合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資金流是重中之重。
(1)資金流
按照上述自營和平臺業務兩類,資金流也分為兩類:
① 自營資金流
② 平臺資金流
在這里,兩者的區別是訂單款是否過電商公司,這個在上面已經提及,這里不再贅述。
資金流最主要關注的是合規風險,電商及互聯網公司由于交易量巨大,容易形成資金池,之前媒體也報道過有互聯網公司違規挪用用戶資金的情況。所以,在這里平臺型公司尤其要關注合規風險。
(2)業務流程及邏輯
業務流程,即結算的業務流程,為了完成資金結算而需要執行的操作。根據業務模式,分為自營結算業務流程和平臺結算業務流程。
① 自營業務流程
② 平臺業務流程
在平臺業務流程里,由于貨款資金不能過電商公司,所以計費完成后,直接對接支付公司給商家結算貨款。 不過如果涉及到跟商家收取傭金等款項,也會涉及到上面自營業務流程。
雖然結算流程分為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但是其中也有相似之處,在這里抽象一下統一進行講解。
a. 計費
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的計費依據不同,自營是根據采購單結算,平臺是根據訂單結算。
但總的來說具有相似性,可以總結為3W1H。即:When-什么時間計費,Who-誰給誰結算,What-結算哪些費用,How much-結算多少錢。
When:什么時間計費。
——計費時點與業務強相關,不同品類、結算方向不同,計費時點也有所不同。
自營業務計費依據為采購單,計費時點為采購單的賬期,如:3.1采購一批貨物總計1000萬元,約定5.31還款,在5.31前須進行對賬,在5.31完成結算。
平臺業務計費依據為訂單,不同的業務賬期也有所不同,通常分為:實時、T+1、周結、半月結和月結。
如:實物通常是在用戶pin里【確認收貨】按鈕被點擊時觸發計費。當然【確認收貨】按鈕如果用戶不主動去點,到了特定的期限系統會代用戶點擊。
筆者之前從事機票行業,計費時點根據不同業務進行區分。像航司直營業務,由于航司要求機票款實時結算,則票款需要在用戶支付后即進行計費并結算給航司;代理商模式是在給用戶出票完成后開始計費;自出票業務則是在導入國際航協的賬單進行對賬的時候開始計費。
這里要注意,計費時點務必與商家確認一致。計費時點看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在筆者的身邊,就發生過公司與商家計費時點不一致導致賬對不上的情況。
Who:誰給誰結算。
——指哪個銷售主體給哪個商家結算。一般來講大的公司集團旗下都不止一家公司,而公司也會從法務合規、稅收籌劃和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等角度考慮,根據不同的業務種類使用不同的主體與商家進行結算。這些信息通常在業務剛上線會由法務和稅務部門確定,商家入駐時在商家系統維護好對應關系。在計費的時候,從商家系統獲取對應的結算公司主體和商家信息。
What:結算哪些費用。
與商家結算,資金流可能是軋差結算,也可能是收支兩條線,但具體結算的費用肯定是要列出明細的,如:貨款、傭金、返點、罰款、優惠券、促銷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給商家結算的明細與公司內部要求的會有些不同。
拿貨款舉栗:在沒有促銷和優惠券等的情況下,給商家結算貨款=公司內部貨款=訂單款,但如果有促銷,則給商家結算貨款=公司內部貨款+促銷。
How much:給商家結算多少錢。
這個是基于上面的What來進行計算的,確定了計費的明細,需要根據與商家確定的規則來進行計算每條明細具體的金額是多少。這個是在計費里面的核心,也是最復雜的地方。
這里主要關注三個方面:
計費的維度:按訂單還是按訂單里商品的維度計費,這個要看公司的計費規則,以及是否有商家有特殊要求。
如:1張機票訂單里面有3張機票,是按照整個訂單總金額結算還是分別結算3張機票的錢。
計費的規則:即如何計算應結的金額。
仍以機票為栗:一張機票通常包含機票款、機建費、燃油附加費,機票傭金,保險款、保險傭金、行程單配送費、行程單配送傭金、促銷、優惠券。(按訂單維度結算)
- 促銷費=單品促銷*促銷數量(我司促銷按照商品維度,所以需要單品促銷金額*促銷的數量)
- 優惠券費用=訂單的優惠券費用(我司優惠券按照訂單維度)
- 應結機票貨款=(機票款+機建費+燃油費)*數量(機建費和燃油費與機票款一同結給商家)
注意:如果促銷費和優惠券費用由公司承擔,則應結貨款為上面計算公式;如果促銷費用和優惠券費用由商家承擔,則應結機票貨款還要減掉促銷費和優惠券費用。
機票傭金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按比例計算;一種為按艙位計算。
- 按比例計算:機票傭金=機票票款*傭金比例
- 按艙位計算:機票傭金=成人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兒童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嬰兒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這種傭金實操會比較復雜,因為不同的航司,艙位不同,艙位的傭金也不同。有些會區分乘客類型,有些不區分,這里明白意思即可,不需細究)
應結保險貨款=保險票價*數量(保險的價格一般固定不變,都是提前維護在系統里面)
保險傭金=在系統維護的傭金(保險傭金一般會提前跟保險公司確定具體的價格,也一并隨保險款項維護在系統里面。)
計費規則概括來講,就是基于應結的費用明細項,掰開揉碎了按照與商家確認好的規則進行計算。這里務必要與業務同學多溝通,多了解業務,才能保證準確性。
計費對賬及調整:對賬的節點并不是唯一的,也要根據業務實際情況。
在筆者實際工作中,有的業務是在計費的節點進行對賬,還有的業務是在結算完成后對賬,差錯在下個賬期進行調整。這里需要人工在系統內找到錯誤的費用項錄入調整明細進行調整。
當然,除了上述要素,還有比如:訂單號、商品數量、收付款方向、結算幣種等,每個公司根據業務情況有所不同,根據公司具體情況確定就好。
小結一下:
計費的邏輯與業務強相關,要對業務進行理解,從行業整體了解業務種類,每種業務的特點,不同業務的差異等,才能夠抽象出共性的計費邏輯并設計好計費的業務和系統邏輯。不同業務計費的具體邏輯不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b. 結算
結算可以總結就為Yes or No,即是否可以付款。在這里自營和平臺業務的差異較大,下面分開來講。
自營模式:
資金流會經過電商公司,在這個環節主要關注以下邏輯。
- 結算賬期:自營的結算賬期在采購商品的時候即已確定,雙方簽字畫押約定一個固定的黃道吉日進行結算。
- 生成結算單:自營的賬期是固定的日期,在到達賬期前會由人工或者系統對應結的采購單進行勾選,生成結算單。結算單由n個采購單組成,n>=1。
- 結算對賬:生成結算單后,業務或結算員需要核對結算單貨款的應結商品數量、金額、退貨等信息是否有問題。另外,如果商家有返點,在我司投放廣告等需要一起結算,也需要一并進行核對。
- 商家確認:公司內部對賬完成后,需要商家在商家后臺核對并確認。
- 差錯調整:如果公司或商家對賬發現有差異,需要進行差錯調整。這里的做法是會給業務人員開個手工錄入的權限,將差異錄入系統并對差異原因進行說明。調整之后,結算金額應與商家最終確認的金額一致。
- 發票核銷:如果結算條件為先票后款,則需要在供應商開具發票,并將發票核銷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結算;如果結算條件為先款后票,則發票核銷在結算完成之后進行核銷。
- 風控校驗:這里做的校驗主要是合同號是否有誤,結算主體與合同主體是否一致,結算賬期、結算方式是否有誤,結算是否倒掛(應收商家金額>應付商家金額)。如果發生倒掛,要通過系統以及郵件進行預警,提醒對應采銷人員及時關注并進行后續處理。
- 審批流:上述環節完成后,進入審批環節。在我司,不同的業務條線,不同金額大小,對應的審批級次也不一樣。審批流這個東西被所有公司所詬病,如果是線上審批還好,發個微信或郵件催下就好了;如果是線下審批,要拿著打印的單子到處找各個領導審批,如果領導不在就比較頭大了。審批流在制定時一定要慎重,審批流過少會增加風險,過多會降低結算效率。
平臺模式:
資金流不經過電商公司,同時對于結算時效要求較高,以實時結算和T+1為主,所以該模式下不會生成結算單,也沒有電商公司審核的環節,由計費系統直接對接支付公司完成結算。
不過在結算環節仍然會有風控的校驗,主要監控是否跟商家有倒掛的情況發生。在結算中會發生退款涉及到需要把商家貨款扣回,以及應收商家傭金等情況。在結算時,為了降低資金風險,會監控是否有倒掛情況,如果發生倒掛情況,會將商家的錢包進行凍結,同時通知計費系統暫停結算。
涉及給商家開具傭金發票,由商家在商家系統申請即可,但并不作為結算的前置條件。
c. 收付款
在這個環節,主要是收付款的“執行”環節,可以總結為Just do it。這里也要區分自營和平臺業務分別說明。
自營業務收付款:
- 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這里屬于資金部門資金管理的部分,一般大型公司不會把所有的資金都存在銀行,會對富余的資金做些理財和投資,以保證資金收益最大化。通常會把所有資金歸集到總賬戶,到付款的時候再跟總賬戶進行請款完成貨款結算。這里屬于資金運營管理范疇,不在此展開。
- 保證貨款能夠及時結算:結算單到收付款環節會按照資金側的格式生成收付款單,上面會有對應的付款日期,資金側需要按照對應的付款日期執行付款即可。
- 直連付款:傳統的付款方式需要進入銀行網銀操作,效率非常低下。我司的資金部門,會將內部的資金收付款系統與銀行和支付公司進行直連,到付款的節點,直接人工點擊【付款】按鈕或設置系統自動觸發【付款】按鈕,即可完成付款。當然,按鈕是人工還是系統觸發,可以根據公司情況自行設置。
- 對結算的資金能夠及時準確記錄:完成收付款后,還需要實時根據收付款記錄進行逐條記錄,為現金流管理和現金流分析提供決策依據。這里屬于資金內部管理范疇,做結算的工作了解即可。
- 結算方式:自營模式下為軋差模式——即應收金額和應付金額相抵后按照差額結算。如:電商公司應付商家100萬,電商公司應收商家5萬,則最終給商家結算95萬。注意這里并不是絕對的,有些大公司要求收支兩條線的,也會分應收和應付單獨進行結算。
平臺業務收付款:
平臺業務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所以在這個收付款環節,可以是計費系統對接資金收付款系統,也可以由計費系統直接對接支付公司。
注意,這里有個風控點是:支付系統會做兩個校驗——該訂單是否收過款;該訂單的結算金額是否小于等于訂單款金額。
另外,平臺模式的結算方式為收支兩條線,這里需要符合央行監管的要求。如:應付商家10萬貨款,應收商家0.1萬傭金,則需要將10萬貨款結算到商家賬戶再把0.1萬傭金扣收回來。
d. 其他:記會計賬、記資金賬、記經分賬、開發票。
- 記會計賬:對于業務經營活動結果進行記錄。
- 記資金賬:簡單的說就是賬戶的資金收支流水情況。
- 記經分賬:記錄公司和部門的業績。如:公司賺了1000萬,其中600萬是A部門賺的,400萬是B部門賺的。
- 開發票:涉及到銷售行為需要開具發票,可以線上開具電子發票或者線下開具紙質發票。
以上屬于財務的范疇,但是并不屬于結算范疇,大概了解即可。
(3) 系統流程及邏輯
業務流程和邏輯確定后,接下來就是設計產品系統方案了,業務流程和邏輯制定后,系統流程和邏輯也就好確定了。
不同的業務計費結算流程會有差異,以下拿筆者工作中涉及到的機票代理商正、逆向計費結算系統流程及邏輯為例。(平臺業務,T+1結算)
由于業務屬性較強,所以對于圖中意會即可,具體實務可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產品方案。
另外,筆者在業務線產品部,并不負責后續財務系統。所以,系統流程和邏輯主要講解計費部分,財務系統部分略。
機票代理商計費結算流程——正向:
機票代理商計費結算流程——逆向:
四、總結
上面主要通過結算的戰略層(業務模式)、范圍層(職責、部門和系統)、結構層(資金流程、業務流程和系統流程)三個層面講解了結算產品工作的思路。
第一步,在戰略層先確認業務模式是自營還是平臺。
第二步,根據戰略層在范圍層確定結算的職責、涉及到的部門架構以及系統范圍。
第三步,根據戰略層和范圍層,在結構層依次確定資金流程,結算業務流程和系統流程。
設計結算產品,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個層次,自下而上的一層一層進行設計,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要做好結算產品工作,除了產品思維,還要同時站在業務視角和財務視角來分析產品,視角不同,思維也不同。
業務側最關注的是業務能夠順利走通;而財務側最關注的是合規。兩者往往會有沖突,比如:一項業務,現行法律法規可能沒有那么完善,那么財務部門評估起來往往會趨向于保守,建議不做或建議的流程會很繁瑣。但公司之間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業務部門則希望能夠盡可能的簡化,策略上也會更加激進。導致方案反復溝通反復確認而遲遲不能達成一致。
做結算產品,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業務和合規間做一個平衡。不能一味追求業務發展不顧風險,也不能一味只追求合規,而限制業務前行。畢竟業務都沒有了,財務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文章末尾,要特別感謝倩姐、老胡和盈超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郝老師的認可。
在寫這個的過程中真是耗費了很多元氣,從結構到內容,到里面的一些細節,反復修改了好多遍。最終成稿后,能夠像標題《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一樣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能夠得到認可,也感到非常欣慰。只是要吐槽下,郝老師的紅包只有0.01元實在是太摳了?。。?/p>
本文由 @孫宇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哇,很棒很棒,對于準備做財務系統的產品很友好
能幫助到大家就好呀。
我是開發。
目前這塊計費,我會統一放到企業的清分里,包括采購本金、銷售本金、以及演化出的各種費用等等。
具體模塊的劃分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呀
贊一個,獲益良多~
另外請問個比較細節的問題,我看下面“推pop計費”流程圖里面,輪詢次數是依據什么來定的(文中是10次失敗轉人工)?謝謝
這個依據跟研發確定就好哈。其實也沒有確切的依據,就是大概的一個經驗吧。
勘誤:
(4)平臺-代轉采模式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正解:代轉采模式,開票方是電商公司,資金是過電商公司的。
看到好幾個讀者都關注到了這里,非常感謝大家讀的這么認真呀!
模式介紹里“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焙涂偨Y表格描述不符
這里筆誤哈,請見上面勘誤。感謝閱讀的這么仔細呀!
好 if. H
寫的特別好,贊~缺小弟不?跟你混~ ??
能對讀者有幫助就好哇。我缺大哥 ??
已讀
請多指教 ??
寫的很好,有個小問題,代轉采的流程說明跟表格總結的不一致,比如流程說明里的資金流不經過電商公司,表格總結里的經過。
感謝+感動??!感謝的是指出里面的問題,筆誤,我稍后更正下;感動的是你看的好細呀!這么細節的問題都能看的出來。不枉費我寫到吐血呀。 像你致敬!:shock:
感謝作者,但是你一直沒改啊。還是錯誤的。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勘誤寫在上面了哈。感謝閱讀的這么認真呀。
點贊!
這個計費,感覺更類似于“分賬”或者說“分潤”?
后續的清結算也很令人頭大,好奇企業里面的清算和支付系統的清算有哪些地方的差別
#計費,顧名思義,計算應該給商家結算多少費用。
#是否跟“分賬”和“分潤”類似,得看你們公司對于分賬和分潤的定義呀。如果只是指具體執行資金劃轉的環節,那就是不同的。如果包含了計算應該分多少錢以及后續的資金劃轉,那分賬和分潤就包含了計費啊。
#企業里面通常都是叫結算,金融機構才叫清結算,清結算可以看下文中這個知乎的帖子《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里面寫的很詳細呢。
有的時候不用太糾結這個叫法,有的時候同一個詞,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理解都不一樣。重要的是雙方能夠對這個概念要表達的意思達成一致 ??
意思達成一致是最重要的,但是財務用詞的準確性還是非常重要滴,做財務的第一天老大就說注意精準用詞,避免歧義。
#分賬狹義的定義就是一筆資金按分賬規則分配給多個參與方,這個應該算財務通用定義吧?為了解決二清問題,很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分賬產品,比如建行惠市寶,平安銀行的空中分賬
#清結算這個事情,發源是銀行,《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這個是站在銀行業務講的清結算,但是在企業里面有不同的演進,”企業里面通常都是叫結算,金融機構才叫清結算“這個結論過于武斷了,在根據賬期生成結算單前,還有清分項(或者說是收支項目)的一些處理,涉及賬務處理和賬戶記賬,網上能搜到一些例子,比如58的(58賬戶賬務的架構與實踐)
#你老大說的很對,無論是什么崗位,用詞準確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容易產生歧義,這點我很認同,也是我一貫主張的。但也不能太教條,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詞的概念并沒有那么嚴格的范圍,比如你百度“分潤”:分取錢財,分享利益。這個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到底是計算利潤+分錢還是只是執行分錢的動作,這個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樣的,這樣牽扯到需求的范圍也是不同的。這個是我強調“達成一致”是最重要的意思。
#“分賬”這次我的印象里財務書籍并沒有對這個詞的定義。對于這種沒有嚴格定義的詞匯,我覺得根據字面意思解釋,各方能達成一致就好。我認為你的定義沒毛病。
#關于清結算。你上面也說了,財務用詞準確性還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清結算原本源于金融機構,那么企業就不應該演進。我們公司規模比58要大,跟其他公司比58體量大的同事交流,也沒有在企業叫清結算的叫法,你在招聘網站上看招聘的崗位,清結算也都是對應的互金企業。至于58,這個貼子我也看了,看起來倒像是58金融的,如果是企業的,那可能就是自己演進了。
“既然清結算原本源于金融機構,那么企業就不應該演進。”這個我認為還是過于武斷了。你可以多找找幾家公司的財務支付架構圖看一下。
#58那個看內容,包括交易系統、到家獎懲、抽yong、渠道支付這類賬務模塊,看起來不太像金融。
??
財務系統需要將清結算做到里面嗎?
sorry,我對清結算不是很了解。不過我跟金融的同學咨詢了下,她說清結算屬于金融支付業務范疇,跟財務系統應該是分開的呢。
哈哈好的,謝謝
客氣啦
哈哈。突然看到你還給我打賞了。謝謝啦!
大佬,學習啦!非常感謝
我們的清分和結算是做在一個系統里的 想知道一般清結算系統的流程哈哈哈
sorry,我這個屬于企業結算,清結算屬于支付業務,這個我還不太熟悉呀。
不錯不錯 學習了!
??
點贊
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