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36 評論 23464 瀏覽 251 收藏 39 分鐘

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過很多業務線的產品和業務同學,每次與財務(含產品經理)同學打交道就覺得頭疼,聽不懂財務同學在講什么,搞不清楚結算和核算的區別。好不容易確定了結算流程,最后發現應該是自營模式,結果是按平臺模式確定的方案,導致方案變更又要從頭聊。筆者財務工作出身,后轉入業務線做產品經理,根據實際工作經驗總結了一份“結算寶典”供相關同學學習。

適合閱讀人群:

  1. 跟結算人員打交道比較頭疼的同學。
  2. 結算工作還沒有系統化,準備搭建結算系統,但沒有思路的同學。

本文目標:

  1. 從整體到部分,結構化的去認識和了解結算。
  2. 能夠有條理的設計結算產品方案。
  3. 閱讀后與結算相關崗位(含業務及產品)打交道不那么頭疼(完全不疼是不可能滴)。

本文范圍:

主要是講解國內最通用最核心的結算邏輯,其他如:預付款結算以及跨境結算等,不在本篇文章范圍內涉及。

正文:

在本篇總結里面,我會通過什么是結算、結算必懂的那些名詞兒、結算三要素三個方面來進行講解。

一、什么是結算

通俗的來說,廣義的結算是指:用戶支付訂單款到商家收到貨款的過程。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狹義的結算僅指:用戶支付訂單款以后,訂單款從支付公司或電商公司給到商家賬戶的過程。(見上圖)

本篇要講的就是狹義的結算。

注意:結算一定是有交易背景的,如果只是單純的給對方賬戶打一筆錢過去,只能叫轉賬,不能叫結算。我們經常在香港警匪片里面看到的兩伙黑社會頭目見面會說,錢帶了嗎?貨帶了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就是典型的(線下)結算。搬到線上,是由銀行及有類似金融機構來完成用戶與商戶之間的資金結算。

二、支付和結算里必懂的那些名詞兒

很多同學覺得概念這個東西并不重要,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濫用名詞的現象,導致的結果就是溝通出現歧義,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

舉個栗子:

有一次在工作中,我跟業務同學說需要在某年某月某日前開通一個店鋪,結果這位同學開通了一個銀行賬戶回來,最后當然是又重新去開了一個店鋪,之前做的工作都白費了,而且業務上線也延期了!

溫馨tips:以下的名詞,是根據工作中高頻詞匯進行匯總。如果清楚這些概念的同學可以直接跳過往下看“三、結算三要素”哦。

1. 銀行及銀行賬戶

銀行隨處可見,每個成年人也都有銀行賬戶。在此不多解釋。

2. 支付公司及支付錢包

支付公司:

對標銀行,跟銀行是干兄弟,央媽是銀行的親媽,是支付公司的后媽。這樣的地位落差導致支付公司能做的事情范圍遠遠不如銀行兄弟,主要定位是小額資金結算。

典型代表:支付寶。

支付錢包:

對標銀行賬戶,主要是裝載資金的載體以及結算的工具。公司和個人在支付公司開立賬戶,如果要進行收付款轉賬,都需要使用支付錢包。

典型代表:支付寶錢包。

3. 公司、部門、店鋪

公司:在工商局注冊的一個法人(但不是人),主要用途是對外合作。與其他公司簽合同,在銀行開戶,收付款,開發票,都要以公司的名義進行。

部門:用于劃分公司的業務職責以及管理公司員工,主要用途是對內管理。上面公司簽合同,銀行開戶等活動,都不能用部門的名義。

關于公司和部門的區別,可以再參考下圖理解下: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注:互聯網公司的部門架構跟傳統公司的架構差異較大。傳統公司的架構往往是每一個公司下面會設有銷售部、財務部、人事部等,如果有50個公司,則會有50個銷售,財務部和人事部。部門與公司有非常強的從屬關系,而互聯網公司的部門架構,則與公司沒什么強關聯,可能一個部門的業務會涉及到幾個公司主體。筆者當年從傳統行業轉到互聯網行業也是懵逼了好久!

店鋪:商家在電商公司開立的門店??梢詫讼戮€下的商城,商家可以在商城租一個實體門店,在里面擺各種商品出售;到了線上,店鋪變成了虛擬的狀態。原理其實與線下店鋪一樣。

4. 清算、二清、結算、核算

結算:參考一、什么是結算。

清算:指銀行間清償債權債務的行為。注意這里是銀行之間。

舉個栗子:用戶在某電商平臺購物(電商平臺使用A支付公司收單),使用工行銀行卡支付訂單款1000元,工行將1000元轉給支付公司賬戶,這個過程就是清算。

二清:顧名思義,二次資金清算。支付機構把資金經過一次清算給了沒有支付牌照的平臺,該平臺又通過二次資金清算把錢結給他的商家。在這個中間,平臺會沉淀大量資金形成資金池,這個平臺的行為就屬于二清行為。(央行的文件里會將二清細分為:信息二清和資金二清,這里是指資金二清)

核算:會計術語,主要是對于公司經營活動結果的記錄,比如:公司采購商品入庫,買入固定資產,向銀行借款,支付貨款,取得收入等等,都需要進行核算。

注:

  1. 以上解釋均為通俗的解釋,意在讓讀者能夠理解含義,官方解釋還請出門右轉找隔壁度娘。
  2. 清算和結算詳細解釋可以參考知乎的文章《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

三、結算三要素

前面提到過,筆者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過很多同學,剛遇到結算的問題就直接切入流程,費盡力氣把流程確定了,結果發現業務模式不對,對接的部門和人都不對,要推倒重聊。

所以,設計結算產品,可以分為戰略層、范圍層和結構層三個層面(如下圖)。要從下至上,一個層面一個層面進行分析,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注:這里借用《用戶體驗要素》理論對結算進行分層,如果不了解《用戶體驗要素》的同學可以在人人上搜一下,好多分享這個理論的,個人推薦可以看下梁寧老師《產品思維30講》里面也有講到過用戶體驗要素的理論和栗子。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1. 戰略層(以實物為栗)

首先是戰略層,也是最重要的層面。在這個層面要做的是確定業務模式。

從財務角度來看,業務模式分為兩個大類: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其中,自營模式可以細分為純自營和廠商直送;平臺模式可以分為純平臺和代轉采。

區分自營和平臺業務類型的三個條件:貨物所有權、開發票方、資金是否過電商公司。

如下圖: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1)自營–純自營模式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純自營模式,即先采后銷。電商公司先采購商品入庫,再進行銷售。這是最傳統的自營模式。

流程如下:

  1. 電商公司采購商品
  2. 電商公司商品入庫
  3. 電商公司給供應商結算貨款/用戶下單支付

這里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電商公司給用戶開具,資金流過電商公司。

注意,這里用戶下單和支付與給供應商結算貨款順序并列,實際上兩者并沒有嚴格的先后順序。有可能用戶還沒下單,貨款已經結算給供應商;或者用戶已下單支付,但賬期沒到,所以暫時不給供應商結算。

這里面關鍵在于“賬期”結算——即采購商品時與供應商約定好結算的日期,到了結算的日期,無論商品是否銷售,都需要把貨款結算給供應商。(當然也有到了賬期沒賣出去給商家退貨的,主要還是看雙方誰比較強勢,規則掌握在強者手中)

舉個栗子:

老王3.10從隔壁供應商馬樂采購一批手機,約定6.1結算貨款。那么,6.1無論老王是否把手機賣出去了,都要把錢給馬樂。

(2)自營–廠商直送模式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自營-廠商直送模式。顧名思義,在電商公司下單,廠家直接送貨。

流程如下:

  1. 用戶下單。
  2. 電商公司從供應商采購商品。
  3. 供應商直接發貨給用戶。
  4. 電商公司給供應商結算貨款。

這里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電商公司給用戶開具,資金流過電商公司。

注意,這里跟純自營模式最大的區別是,純自營是先采購再銷售;而廠商直送模式是先有用戶下單,再進行銷售,也稱之為“以銷定采”。

(3)平臺–純平臺模式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平臺—純平臺模式,即:只提供平臺服務。

流程如下:

  1. 用戶下單支付,訂單款收至支付公司。
  2. 平臺商家發貨。
  3. 支付公司根據電商公司結算指令,把貨款結算給平臺商家。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平臺商家、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

注意:平臺模式下,電商平臺不能代收代付貨款,否則會有二清違規行為,被發現后果非常嚴重,收款和結算均需通過支付公司完成。

(4)平臺-代轉采模式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平臺-代轉采模式,顧名思義,代理銷售轉為采購。

流程如下:

  1. 平臺商家商品進入電商公司倉庫。
  2. 用戶下單支付。
  3. 電商公司從平臺商家采購貨物。
  4. 電商公司給用戶發貨。
  5. 電商公司給平臺商家結算貨款。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

下面對上述業務模式進行一下總結(注意自營和平臺業務的區分):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注: 平臺-代轉采模式現行階段還是會有些分歧,雖然從包裝上來看像是自營。但是,整個模式與純自營還是有些差別,在國內業務以及核算按自營業務處理。但按照美國會計準則來評估,仍認定為平臺業務,在調整會計報表時,也會調整為平臺業務。文章下面提到的自營和平臺,主要是指純自營模式和純平臺模式。

2. 范圍層

部門是承載職責的架構,系統是實現業務的手段,無論部門和系統怎樣變,其實都是圍繞著職責。在范圍層里面,最重要的也是職責,其次是部門和系統。

(1)職責范圍

按照職責劃分,最核心的三塊就是:計費、結算和收付款。

  1. 計費:即計算應該跟商家結算的金額。
  2. 結算:這里最主要的是風控,如果訂單款經過電商公司的話,則審核是一個必不可少的一個化解,需要在這個環節根據業務情況設置不同級次的審批流,以確保資金安全。同時會有一些風控的措施確保資金安全。
  3. 收付款:審核過了以后,最終就是執行收款和付款的環節了。

當然,上述的職責只是是結算里面最核心的部分,也是完成結算必不可少的部分。

對于一些公司來講,一個新的業務如果要上線,除了結算以外還要符合核算、經分考核和稅務等要求才能夠上線。所以就業務角度來講,上述都是影響業務上線的條件。

注意,關于職責的劃分,不同的公司劃分不可能完全一樣,但整體都大同小異。

(2)部門范圍

部門的設置,是根據職責確定之后來劃分的。上述職責分為三塊,通??梢詫⒉块T也設置為三個,即:計費、結算和收付款。

當然,這個并不是絕對的,有的業務線可能計費和結算是分開的,也有的計費和結算是合并在一個部門。

這里要說明的是:如果是自營類的業務,那么貨款是由本公司的資金部門來完成;如果是平臺類業務,由于二清合規要求貨款不能過平臺,則收付款的職責不在本公司,應該是在支付公司或其他有清結算資質的銀行機構。

(3)系統范圍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結算相關系統的設置,按照職責的劃分,可以分成兩個大塊:結算核心和周邊系統。

  1. 結算核心包括:計費系統、結算系統、收付款系統/支付(公司)系統。
  2. 周邊系統包括:商家系統、合同系統、發票系統和核算系統等。

結算核心系統,是結算產品工作必須涉及到的系統,而周邊系統,有些是不必要的、弱相關或者可以是暫時線下支持的。如:核算系統與結算行為基本無關,但是在很多公司都依賴系統化,并且也是業務上線的前置條件之一,所以在此也劃到周邊系統里。emmm,如果不考慮的話,核算的同學會找麻煩滴。

注意,上面的系統范圍(也可以稱為系統架構)是根據筆者實際工作中列出,但并非一蹴而就。平時與一些想了解結算的同學溝通,很多一上來就問如何搭建結算系統架構。其實無論2C還是2B,都是從一個點開始,隨著業務的發展然后才慢慢演變成最后適合業務的架構。直接上來就搭建一套高大上的系統架構,大都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

3. 結構層

戰略層和范圍層確定后,接下來自然進入到結構層:流程層面。

在結構層,也是很有講究的——系統流程是基于業務流程,而業務流程則是基于資金流程。

結算的流程設計,跟2C流程很大的不同是:2C主要側重用戶體驗,而結算流程里面合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資金流是重中之重。

(1)資金流

按照上述自營和平臺業務兩類,資金流也分為兩類:

① 自營資金流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② 平臺資金流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在這里,兩者的區別是訂單款是否過電商公司,這個在上面已經提及,這里不再贅述。

資金流最主要關注的是合規風險,電商及互聯網公司由于交易量巨大,容易形成資金池,之前媒體也報道過有互聯網公司違規挪用用戶資金的情況。所以,在這里平臺型公司尤其要關注合規風險。

(2)業務流程及邏輯

業務流程,即結算的業務流程,為了完成資金結算而需要執行的操作。根據業務模式,分為自營結算業務流程和平臺結算業務流程。

① 自營業務流程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② 平臺業務流程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在平臺業務流程里,由于貨款資金不能過電商公司,所以計費完成后,直接對接支付公司給商家結算貨款。 不過如果涉及到跟商家收取傭金等款項,也會涉及到上面自營業務流程。

雖然結算流程分為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但是其中也有相似之處,在這里抽象一下統一進行講解。

a. 計費

自營業務和平臺業務的計費依據不同,自營是根據采購單結算,平臺是根據訂單結算。

但總的來說具有相似性,可以總結為3W1H。即:When-什么時間計費,Who-誰給誰結算,What-結算哪些費用,How much-結算多少錢。

When:什么時間計費。

——計費時點與業務強相關,不同品類、結算方向不同,計費時點也有所不同。

自營業務計費依據為采購單,計費時點為采購單的賬期,如:3.1采購一批貨物總計1000萬元,約定5.31還款,在5.31前須進行對賬,在5.31完成結算。

平臺業務計費依據為訂單,不同的業務賬期也有所不同,通常分為:實時、T+1、周結、半月結和月結。

如:實物通常是在用戶pin里【確認收貨】按鈕被點擊時觸發計費。當然【確認收貨】按鈕如果用戶不主動去點,到了特定的期限系統會代用戶點擊。

筆者之前從事機票行業,計費時點根據不同業務進行區分。像航司直營業務,由于航司要求機票款實時結算,則票款需要在用戶支付后即進行計費并結算給航司;代理商模式是在給用戶出票完成后開始計費;自出票業務則是在導入國際航協的賬單進行對賬的時候開始計費。

這里要注意,計費時點務必與商家確認一致。計費時點看起來貌似很簡單,但在筆者的身邊,就發生過公司與商家計費時點不一致導致賬對不上的情況。

Who:誰給誰結算。

——指哪個銷售主體給哪個商家結算。一般來講大的公司集團旗下都不止一家公司,而公司也會從法務合規、稅收籌劃和當地政府優惠政策等角度考慮,根據不同的業務種類使用不同的主體與商家進行結算。這些信息通常在業務剛上線會由法務和稅務部門確定,商家入駐時在商家系統維護好對應關系。在計費的時候,從商家系統獲取對應的結算公司主體和商家信息。

What:結算哪些費用。

與商家結算,資金流可能是軋差結算,也可能是收支兩條線,但具體結算的費用肯定是要列出明細的,如:貨款、傭金、返點、罰款、優惠券、促銷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給商家結算的明細與公司內部要求的會有些不同。

拿貨款舉栗:在沒有促銷和優惠券等的情況下,給商家結算貨款=公司內部貨款=訂單款,但如果有促銷,則給商家結算貨款=公司內部貨款+促銷。

How much:給商家結算多少錢。

這個是基于上面的What來進行計算的,確定了計費的明細,需要根據與商家確定的規則來進行計算每條明細具體的金額是多少。這個是在計費里面的核心,也是最復雜的地方。

這里主要關注三個方面:

計費的維度:按訂單還是按訂單里商品的維度計費,這個要看公司的計費規則,以及是否有商家有特殊要求。

如:1張機票訂單里面有3張機票,是按照整個訂單總金額結算還是分別結算3張機票的錢。

計費的規則:即如何計算應結的金額。

仍以機票為栗:一張機票通常包含機票款、機建費、燃油附加費,機票傭金,保險款、保險傭金、行程單配送費、行程單配送傭金、促銷、優惠券。(按訂單維度結算)

  • 促銷費=單品促銷*促銷數量(我司促銷按照商品維度,所以需要單品促銷金額*促銷的數量)
  • 優惠券費用=訂單的優惠券費用(我司優惠券按照訂單維度)
  • 應結機票貨款=(機票款+機建費+燃油費)*數量(機建費和燃油費與機票款一同結給商家)

注意:如果促銷費和優惠券費用由公司承擔,則應結貨款為上面計算公式;如果促銷費用和優惠券費用由商家承擔,則應結機票貨款還要減掉促銷費和優惠券費用。

機票傭金通常分為兩種:一種為按比例計算;一種為按艙位計算。

  • 按比例計算:機票傭金=機票票款*傭金比例
  • 按艙位計算:機票傭金=成人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兒童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嬰兒機票對應艙位傭金*票量(這種傭金實操會比較復雜,因為不同的航司,艙位不同,艙位的傭金也不同。有些會區分乘客類型,有些不區分,這里明白意思即可,不需細究)

應結保險貨款=保險票價*數量(保險的價格一般固定不變,都是提前維護在系統里面)

保險傭金=在系統維護的傭金(保險傭金一般會提前跟保險公司確定具體的價格,也一并隨保險款項維護在系統里面。)

計費規則概括來講,就是基于應結的費用明細項,掰開揉碎了按照與商家確認好的規則進行計算。這里務必要與業務同學多溝通,多了解業務,才能保證準確性。

計費對賬及調整:對賬的節點并不是唯一的,也要根據業務實際情況。

在筆者實際工作中,有的業務是在計費的節點進行對賬,還有的業務是在結算完成后對賬,差錯在下個賬期進行調整。這里需要人工在系統內找到錯誤的費用項錄入調整明細進行調整。

當然,除了上述要素,還有比如:訂單號、商品數量、收付款方向、結算幣種等,每個公司根據業務情況有所不同,根據公司具體情況確定就好。

小結一下:

計費的邏輯與業務強相關,要對業務進行理解,從行業整體了解業務種類,每種業務的特點,不同業務的差異等,才能夠抽象出共性的計費邏輯并設計好計費的業務和系統邏輯。不同業務計費的具體邏輯不同,但是道理是相通的。

b. 結算

結算可以總結就為Yes or No,即是否可以付款。在這里自營和平臺業務的差異較大,下面分開來講。

自營模式:

資金流會經過電商公司,在這個環節主要關注以下邏輯。

  • 結算賬期:自營的結算賬期在采購商品的時候即已確定,雙方簽字畫押約定一個固定的黃道吉日進行結算。
  • 生成結算單:自營的賬期是固定的日期,在到達賬期前會由人工或者系統對應結的采購單進行勾選,生成結算單。結算單由n個采購單組成,n>=1。
  • 結算對賬:生成結算單后,業務或結算員需要核對結算單貨款的應結商品數量、金額、退貨等信息是否有問題。另外,如果商家有返點,在我司投放廣告等需要一起結算,也需要一并進行核對。
  • 商家確認:公司內部對賬完成后,需要商家在商家后臺核對并確認。
  • 差錯調整:如果公司或商家對賬發現有差異,需要進行差錯調整。這里的做法是會給業務人員開個手工錄入的權限,將差異錄入系統并對差異原因進行說明。調整之后,結算金額應與商家最終確認的金額一致。
  • 發票核銷:如果結算條件為先票后款,則需要在供應商開具發票,并將發票核銷后才能進行下一步結算;如果結算條件為先款后票,則發票核銷在結算完成之后進行核銷。
  • 風控校驗:這里做的校驗主要是合同號是否有誤,結算主體與合同主體是否一致,結算賬期、結算方式是否有誤,結算是否倒掛(應收商家金額>應付商家金額)。如果發生倒掛,要通過系統以及郵件進行預警,提醒對應采銷人員及時關注并進行后續處理。
  • 審批流:上述環節完成后,進入審批環節。在我司,不同的業務條線,不同金額大小,對應的審批級次也不一樣。審批流這個東西被所有公司所詬病,如果是線上審批還好,發個微信或郵件催下就好了;如果是線下審批,要拿著打印的單子到處找各個領導審批,如果領導不在就比較頭大了。審批流在制定時一定要慎重,審批流過少會增加風險,過多會降低結算效率。

平臺模式:

資金流不經過電商公司,同時對于結算時效要求較高,以實時結算和T+1為主,所以該模式下不會生成結算單,也沒有電商公司審核的環節,由計費系統直接對接支付公司完成結算。

不過在結算環節仍然會有風控的校驗,主要監控是否跟商家有倒掛的情況發生。在結算中會發生退款涉及到需要把商家貨款扣回,以及應收商家傭金等情況。在結算時,為了降低資金風險,會監控是否有倒掛情況,如果發生倒掛情況,會將商家的錢包進行凍結,同時通知計費系統暫停結算。

涉及給商家開具傭金發票,由商家在商家系統申請即可,但并不作為結算的前置條件。

c. 收付款

在這個環節,主要是收付款的“執行”環節,可以總結為Just do it。這里也要區分自營和平臺業務分別說明。

自營業務收付款:

  • 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支付:這里屬于資金部門資金管理的部分,一般大型公司不會把所有的資金都存在銀行,會對富余的資金做些理財和投資,以保證資金收益最大化。通常會把所有資金歸集到總賬戶,到付款的時候再跟總賬戶進行請款完成貨款結算。這里屬于資金運營管理范疇,不在此展開。
  • 保證貨款能夠及時結算:結算單到收付款環節會按照資金側的格式生成收付款單,上面會有對應的付款日期,資金側需要按照對應的付款日期執行付款即可。
  • 直連付款:傳統的付款方式需要進入銀行網銀操作,效率非常低下。我司的資金部門,會將內部的資金收付款系統與銀行和支付公司進行直連,到付款的節點,直接人工點擊【付款】按鈕或設置系統自動觸發【付款】按鈕,即可完成付款。當然,按鈕是人工還是系統觸發,可以根據公司情況自行設置。
  • 對結算的資金能夠及時準確記錄:完成收付款后,還需要實時根據收付款記錄進行逐條記錄,為現金流管理和現金流分析提供決策依據。這里屬于資金內部管理范疇,做結算的工作了解即可。
  • 結算方式:自營模式下為軋差模式——即應收金額和應付金額相抵后按照差額結算。如:電商公司應付商家100萬,電商公司應收商家5萬,則最終給商家結算95萬。注意這里并不是絕對的,有些大公司要求收支兩條線的,也會分應收和應付單獨進行結算。

平臺業務收付款:

平臺業務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所以在這個收付款環節,可以是計費系統對接資金收付款系統,也可以由計費系統直接對接支付公司。

注意,這里有個風控點是:支付系統會做兩個校驗——該訂單是否收過款;該訂單的結算金額是否小于等于訂單款金額。

另外,平臺模式的結算方式為收支兩條線,這里需要符合央行監管的要求。如:應付商家10萬貨款,應收商家0.1萬傭金,則需要將10萬貨款結算到商家賬戶再把0.1萬傭金扣收回來。

d. 其他:記會計賬、記資金賬、記經分賬、開發票。

  • 記會計賬:對于業務經營活動結果進行記錄。
  • 記資金賬:簡單的說就是賬戶的資金收支流水情況。
  • 記經分賬:記錄公司和部門的業績。如:公司賺了1000萬,其中600萬是A部門賺的,400萬是B部門賺的。
  • 開發票:涉及到銷售行為需要開具發票,可以線上開具電子發票或者線下開具紙質發票。

以上屬于財務的范疇,但是并不屬于結算范疇,大概了解即可。

(3) 系統流程及邏輯

業務流程和邏輯確定后,接下來就是設計產品系統方案了,業務流程和邏輯制定后,系統流程和邏輯也就好確定了。

不同的業務計費結算流程會有差異,以下拿筆者工作中涉及到的機票代理商正、逆向計費結算系統流程及邏輯為例。(平臺業務,T+1結算)

由于業務屬性較強,所以對于圖中意會即可,具體實務可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制定產品方案。

另外,筆者在業務線產品部,并不負責后續財務系統。所以,系統流程和邏輯主要講解計費部分,財務系統部分略。

機票代理商計費結算流程——正向: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機票代理商計費結算流程——逆向:

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

四、總結

上面主要通過結算的戰略層(業務模式)、范圍層(職責、部門和系統)、結構層(資金流程、業務流程和系統流程)三個層面講解了結算產品工作的思路。

第一步,在戰略層先確認業務模式是自營還是平臺。

第二步,根據戰略層在范圍層確定結算的職責、涉及到的部門架構以及系統范圍。

第三步,根據戰略層和范圍層,在結構層依次確定資金流程,結算業務流程和系統流程。

設計結算產品,一定要嚴格按照這個層次,自下而上的一層一層進行設計,否則后果會很嚴重。

要做好結算產品工作,除了產品思維,還要同時站在業務視角和財務視角來分析產品,視角不同,思維也不同。

業務側最關注的是業務能夠順利走通;而財務側最關注的是合規。兩者往往會有沖突,比如:一項業務,現行法律法規可能沒有那么完善,那么財務部門評估起來往往會趨向于保守,建議不做或建議的流程會很繁瑣。但公司之間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業務部門則希望能夠盡可能的簡化,策略上也會更加激進。導致方案反復溝通反復確認而遲遲不能達成一致。

做結算產品,最重要的是能夠在業務和合規間做一個平衡。不能一味追求業務發展不顧風險,也不能一味只追求合規,而限制業務前行。畢竟業務都沒有了,財務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文章末尾,要特別感謝倩姐、老胡和盈超提供的寶貴意見,感謝郝老師的認可。

在寫這個的過程中真是耗費了很多元氣,從結構到內容,到里面的一些細節,反復修改了好多遍。最終成稿后,能夠像標題《寫給業務線產品的結算寶典》一樣能夠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能夠得到認可,也感到非常欣慰。只是要吐槽下,郝老師的紅包只有0.01元實在是太摳了?。。?/p>

 

本文由 @孫宇瞳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哇,很棒很棒,對于準備做財務系統的產品很友好

    來自北京 回復
    1. 能幫助到大家就好呀。

      來自北京 回復
  2. 我是開發。
    目前這塊計費,我會統一放到企業的清分里,包括采購本金、銷售本金、以及演化出的各種費用等等。

    回復
    1. 具體模塊的劃分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呀

      來自北京 回復
  3. 贊一個,獲益良多~
    另外請問個比較細節的問題,我看下面“推pop計費”流程圖里面,輪詢次數是依據什么來定的(文中是10次失敗轉人工)?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1. 這個依據跟研發確定就好哈。其實也沒有確切的依據,就是大概的一個經驗吧。

      來自北京 回復
  4. 勘誤:
    (4)平臺-代轉采模式
    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正解:代轉采模式,開票方是電商公司,資金是過電商公司的。
    看到好幾個讀者都關注到了這里,非常感謝大家讀的這么認真呀!

    來自北京 回復
  5. 模式介紹里“這里的貨物所有權歸屬于電商公司、發票由平臺商家給用戶開具,資金流不過電商公司?!焙涂偨Y表格描述不符

    來自河南 回復
    1. 這里筆誤哈,請見上面勘誤。感謝閱讀的這么仔細呀!

      來自北京 回復
  6. 好 if. H

    回復
  7. 寫的特別好,贊~缺小弟不?跟你混~ ??

    來自遼寧 回復
    1. 能對讀者有幫助就好哇。我缺大哥 ??

      來自北京 回復
  8. 已讀

    來自山東 回復
    1. 請多指教 ??

      來自北京 回復
  9. 寫的很好,有個小問題,代轉采的流程說明跟表格總結的不一致,比如流程說明里的資金流不經過電商公司,表格總結里的經過。

    來自安徽 回復
    1. 感謝+感動??!感謝的是指出里面的問題,筆誤,我稍后更正下;感動的是你看的好細呀!這么細節的問題都能看的出來。不枉費我寫到吐血呀。 像你致敬!:shock:

      來自浙江 回復
    2. 感謝作者,但是你一直沒改啊。還是錯誤的。到底哪個是正確的?

      來自江蘇 回復
    3. 勘誤寫在上面了哈。感謝閱讀的這么認真呀。

      來自北京 回復
  10. 點贊!
    這個計費,感覺更類似于“分賬”或者說“分潤”?
    后續的清結算也很令人頭大,好奇企業里面的清算和支付系統的清算有哪些地方的差別

    來自北京 回復
    1. #計費,顧名思義,計算應該給商家結算多少費用。
      #是否跟“分賬”和“分潤”類似,得看你們公司對于分賬和分潤的定義呀。如果只是指具體執行資金劃轉的環節,那就是不同的。如果包含了計算應該分多少錢以及后續的資金劃轉,那分賬和分潤就包含了計費啊。
      #企業里面通常都是叫結算,金融機構才叫清結算,清結算可以看下文中這個知乎的帖子《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里面寫的很詳細呢。
      有的時候不用太糾結這個叫法,有的時候同一個詞,不同的公司,不同的部門,不同的人理解都不一樣。重要的是雙方能夠對這個概念要表達的意思達成一致 ??

      來自浙江 回復
    2. 意思達成一致是最重要的,但是財務用詞的準確性還是非常重要滴,做財務的第一天老大就說注意精準用詞,避免歧義。
      #分賬狹義的定義就是一筆資金按分賬規則分配給多個參與方,這個應該算財務通用定義吧?為了解決二清問題,很多家銀行都推出了自己的分賬產品,比如建行惠市寶,平安銀行的空中分賬

      #清結算這個事情,發源是銀行,《銀行業務中的清算和結算分別是什么樣的過程》這個是站在銀行業務講的清結算,但是在企業里面有不同的演進,”企業里面通常都是叫結算,金融機構才叫清結算“這個結論過于武斷了,在根據賬期生成結算單前,還有清分項(或者說是收支項目)的一些處理,涉及賬務處理和賬戶記賬,網上能搜到一些例子,比如58的(58賬戶賬務的架構與實踐)

      來自北京 回復
    3. #你老大說的很對,無論是什么崗位,用詞準確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容易產生歧義,這點我很認同,也是我一貫主張的。但也不能太教條,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詞的概念并沒有那么嚴格的范圍,比如你百度“分潤”:分取錢財,分享利益。這個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到底是計算利潤+分錢還是只是執行分錢的動作,這個不同的人理解是不一樣的,這樣牽扯到需求的范圍也是不同的。這個是我強調“達成一致”是最重要的意思。
      #“分賬”這次我的印象里財務書籍并沒有對這個詞的定義。對于這種沒有嚴格定義的詞匯,我覺得根據字面意思解釋,各方能達成一致就好。我認為你的定義沒毛病。
      #關于清結算。你上面也說了,財務用詞準確性還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清結算原本源于金融機構,那么企業就不應該演進。我們公司規模比58要大,跟其他公司比58體量大的同事交流,也沒有在企業叫清結算的叫法,你在招聘網站上看招聘的崗位,清結算也都是對應的互金企業。至于58,這個貼子我也看了,看起來倒像是58金融的,如果是企業的,那可能就是自己演進了。

      來自浙江 回復
    4. “既然清結算原本源于金融機構,那么企業就不應該演進。”這個我認為還是過于武斷了。你可以多找找幾家公司的財務支付架構圖看一下。
      #58那個看內容,包括交易系統、到家獎懲、抽yong、渠道支付這類賬務模塊,看起來不太像金融。

      來自北京 回復
  11. ??

    來自浙江 回復
  12. 財務系統需要將清結算做到里面嗎?

    來自浙江 回復
    1. sorry,我對清結算不是很了解。不過我跟金融的同學咨詢了下,她說清結算屬于金融支付業務范疇,跟財務系統應該是分開的呢。

      來自浙江 回復
    2. 哈哈好的,謝謝

      來自浙江 回復
    3. 客氣啦

      回復
    4. 哈哈。突然看到你還給我打賞了。謝謝啦!

      來自浙江 回復
  13. 大佬,學習啦!非常感謝

    來自浙江 回復
  14. 我們的清分和結算是做在一個系統里的 想知道一般清結算系統的流程哈哈哈

    來自浙江 回復
    1. sorry,我這個屬于企業結算,清結算屬于支付業務,這個我還不太熟悉呀。

      來自浙江 回復
  15. 不錯不錯 學習了!

    來自浙江 回復
    1. ??

      來自浙江 回復
  16. 點贊

    回復
    1. 謝啦??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