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屆營銷人要被95后“增長黑客”取代了嗎?
“增長黑客”是我們這屆營銷人的挑戰者嗎?作者從自身經歷出發,由淺入深,為我們講述了營銷的發展,探討了“增長黑客”的深層概念。
一、我們這屆營銷人的內憂外患
焦慮,是我們這些工作5到8年營銷人頭頂上的黑云。
2017年4月,可口可樂取消CMO,設置CGO,品牌官被改為增長官。
追上了微博微信抖音,卻趕不上95后的裂變操盤手。
聽到做裂變、做社群、0成本獲客,就炸毛。
不想學、聽不懂、學不會,變化太快了。
隨便拉來一個95后運營,他就可以跟你說,自己0成本拉新上萬、甚至百萬用戶的光輝案例。
(我們這些老阿姨只能捶平胸頓短腿,干不過95后?。?/p>
老板劈頭蓋臉問:“你們品牌部就知道花錢做投放,現在做裂變的,都是0成本啊。與時俱進一些,去搞社群,搞裂變?!?/p>
也有剛進來的實習生好心跟你交心:“Amy姐別再說那些老一套的定位、用戶需求、品牌了,做社群、做裂變才是王道,我跟你說幾個增長工具,免費的?!?/p>
“現在公司都不設CMO了,人家都要首席增長官?!?/p>
“沒有裂變談什么增長,這個項目能刷屏嗎?”
“你們居然沒有做社群?”
以上這些都是外患,品牌人的內憂可能在甲方里的人才懂。
還有自我懷疑:“我們的投放、營銷是不是在浪費錢,怎么才能檢測效果呢?如何做到品效合一呢?”
“郁悶啊,我們營銷活動根本不是給用戶做的,完全是上級拍腦袋,想要做給老板看,表達我們工作很到位”
“品牌好難啊,業務部門根本不認為我們有幫助,覺得他們的預算放我們這都是白搭”
對于自己在公司的角色,我們模糊不清。
二、來說說我自己
1. 我的營銷初體驗:不就是好玩的文案、創意和活動嗎?
當我毅然從大國企辭職,奔向正如日中天的新媒體時,是2014年。
新媒體還是新東西,營銷人也覺得這很潮。這時,每家公司開始有意識都要開個公眾號,但怎么運營沒概念。
那也不管,哪怕發食譜、發心靈雞湯、問候早安,這號也是要做的。
歷史總驚人的相似,當時的新媒體可能就像現在的增長黑客吧,都覺得要做,是新東西。但為什么要做怎么做,是懵的。
而慢慢的,過了潮熱期,新媒體靜下心來開始關注用戶要什么、如何生產好內容,那就是后話了。
增長、裂變、社群也會有這樣的階段。比如最近說的大熱概念“私域流量”,無非也是這樣。流量輕而易舉的收割了,沒有人珍惜。等發現已經太難再增加了,才后悔莫及。
于是大家都說要做“私域流量”,我們要珍惜這些我們“裂變回來”的用戶啊,我們要把他們圈在池子里,好好做內容做運營,留住他們。
你看,又回到了用心運營。
說回14年的新媒體,跟早些時間的“裂變”一樣,那時候是真好做,用戶太容易被收割了。
就我一小破孩,不知道用戶要什么,不知道為什么要做活動。
什么熱我就做什么,社群部落、h5游戲、曬娃大賽,話題貼、活動貼、曬圖貼,輪番上陣。
(↑一個曬娃大賽的線上運營活動就把部落社區搭建了起來,當然現在社區不復存在,都引流到APP里去了)
當時覺得自己特牛,隨便一個活動就能炸。
營銷之于我,就是好玩的文案、創意和活動,也有了一點用戶意識。我知道活動要簡單,能讓用戶看明白。每一個活動,我都會自己先走流程去測試,看怎么樣做用戶會更愿意參與。
那時的新媒體部門在公司就是燙手的山芋,哪個部門都想要我們又怕要了我們被背指標。于是我們推文或做活動引流,就看起來特別分裂,也給線上電商平臺的鏈接,發線下門店的地址。
但我們難以均分不同部門大boss的需求,做到完全公平。這太困擾年輕的我了:不都是一個公司嗎?不能坐下來好好談,找到最公平的方式嗎?
當時的我哪里懂他們身上重重的KPI擔子?哪里懂他們相互競爭的關系?哪里懂他們都希望做好讓老板看,以獲得更多資源?
我只覺得,難,怎么平分資源太難了,得罪人。
再者,我逐漸有了意識,天天做這些活動,意義在哪里?我為什么要做這些活動,源于什么?
矯情的說,大概就是產生了“從哪來,到哪去”的問題吧。
我認為我必須要去尋找答案,不能再繼續待新媒體了,應該進入公司再核心、再策略一點的部門。比如:品牌部、市場部。
2. 營銷體驗進一步:尋找用戶需求和公司業務轉化的平衡關系
于是就去了知名金融公司的品牌部。
那是16年,金融公司也渴望新媒體化,那時他們還處于花大量費用維護媒體關系發通稿、投報刊的階段。
是的,要變革。
于是,我經歷了一段大刀闊斧的品牌變革期。早前,業務部門是沒覺得品牌對他們發展業務有助力的。
所以我們希望讓業務部門看見我們,發現品牌。
但怎么助力?
不知道,但是有錢可試啊,我們就去做曝光吧。這時候,我成了牛的甲方爸爸,做大項目時,設計文案活動都不用自己做了,我們就想做驚天大創意,先讓業務部門重視到我們,覺得有用先。
找乙方、對接廣告公司、輸出核心物料、拍大片、大量媒介預算,都上百萬,也做了幾次風風火火的大項目,數據不錯。
是的,業務部門注意到我們了,但他們提出了更高要求:讓每一個品牌活動都有轉化,獲客、下載或推廣產品、購買都行。
領導下令:純品牌活動不再做。加之那段時間行業不景氣,品牌預算大減。
我開始思考,每一個活動怎么能品效合一呢?
原來是自嗨,傳達品牌主張、炫創意、要曝光。我們只想到“表達自己”,但是表達之后呢?我們滿足了用戶的什么需求?需要他做什么行動?怎么行動?
這時,我大概意識到,之前我做的一些品牌活動,大概是“熱鬧是自己的,而用戶什么都沒有”。我開始反思,要“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
再有,脫離業務部門和用戶需求的品牌活動,就像辭藻華麗的中學生作文一樣,沒有靈魂。
我們得跟著用戶需求、跟著公司業務戰略打法,一起走。
我記得當時給業務部門大領導寫了郵件,苦口婆心的說品牌能給他們帶來什么,我們花的每一分錢在哪里,怎么幫業務轉化。
這時,營銷之于我,從創意、文案和活動,變成了尋找用戶需求和公司業務轉化的平衡關系。
但是,在大平臺,你可能也會分不清做好了是自己的能力,還是平臺的加持。
3. 再次理解營銷:與公司商業戰略的關系
到現在,基于機緣巧和創業,跟著朋友做產品、做項目。我開始理解到營銷更戰略層面的意義,我做的營銷工作,變得更具策略性。
之于產品、項目、營銷總是被動和滯后的。大部分情況,在產品調研用戶需求和研發階段,我們營銷是沒有介入的。
這會導致:
- 公司在研發新產品時,壓根沒有考慮過營銷人員的意見,僅僅只是生產出來后,讓我們宣傳而已;
- 銷售動輒要求數千萬或上億的遠大目標,但一見產品,才發現和用戶需求相差甚遠;
營銷人員可以前置到產品規劃層面嗎?正確規劃產品的落地步驟還有哪些細節需要考慮?
我發現營銷不只是宣傳、品牌、銷售助力,它從一開始的產品定位就應該介入。這樣才會更高效。
可以看到,作為營銷部門的我,在產品生產前期,就進入到產品配方和設計維度。這為后續能實現“營銷對用戶和市場的初步刺激”和“產品的自傳播”提供了條件。
否則,一個拍腦袋,沒考慮用戶需求的產品,如何能夠推向市場呢?
但我沒有考慮到技術實現的壁壘,產品的實現不只有營銷部門的提前參與這么簡單。它有一套完整的流程,任意一步的走偏,都會功虧一簣。
(當然,這是事后諸葛的總結了)
而我們,在新品可行性評估上交了學費。就是說上市產品所要求的生產設備、財務支持、必備銷售網絡等,企業是否存在先天不足的障礙,我們沒有想清楚。
結果是:我們的產品工藝無法匹配量產的生產設備、高溫消毒沒有冷卻設施對接無法直接灌瓶、冷鏈技術等。各種技術問題的出現,讓我防不勝防。而前期也投入了大量資金,錢不能再燒。馬上止損,改做常規產品,回到已有的銷貨渠道。
這讓我意識到,做營銷要懂產品,而做產品可不是耍耍營銷大刀就可以。
有所得有所失罷。
再到現在的新零售項目,開始重新思考一個項目的商業模式,利用前面走過的坑,逐漸豐富我的營銷認知,要有用戶思維、產品思維、戰略思維,還得有——商業模式思維。
再是新的挑戰。
但現在有人站出來告訴我,這些都不管用,會裂變和社群就行。
還有那些只懂裂變就把自己稱為增長黑客的人。
我是不服的。
我可以學習做增長、玩社群、做裂變、可是前面我摸索出來的東西,都過時沒用了嗎?
說這些話的人,你懂增長嗎?知道什么是營銷嗎?懂什么是增長黑客嗎?了解用戶需求嗎?
三、幾個概念
1. 增長
增長跟營銷是什么關系、只是裂變和社群?
太狹義!
增長分戰略層和戰術層。
戰略層面的增長:我理解為公司成長壯大,不斷提高盈利水平,為股東創造利潤。這里應該是公司商業策略的底層邏輯。
強調一點:增長前,應該是存在。這個存在指的是你先找到一塊有用戶需求的領域。你目前挖的需求是真需求or偽需求?剛需?需求量多大?需求變現能力?
2. 需求
大多數創業公司是沒找到需求的,那就不要談什么忽悠增長了。
調研顯示,創業失敗的20大主要原因,其中“沒有市場需求”以42%的絕對占比成為首要因素。
怎么發現需求呢,科特勒老爺子在《營銷管理》你告訴我們:
營銷機會有三來源:
- 提供市場供應短缺的產品;
- 使用新的,或更好的方法提供現有的產品和服務;
- 向顧客提供嶄新的產品和服務。
需求找對了,再說公司的增長??铺乩招值軅z給我們總結了8個增長戰略:
- 創建市場份額;
- 發展忠誠顧客與利益相關者;
- 創建強勢品牌;
- 創新新產品、服務和體驗;
- 國際擴張;
- 收購、兼并和聯盟;
- 創建優秀的社會責任聲譽;
- 與政府和NGO合作。
結束到這里,你要了解到增長這東西,涉及到的是企業本身的商業變現、擴張、發展的底層邏輯。不只是指的低成本獲客,更不是單純的裂變和社群。
增長的底層戰略層面是商業邏輯。
增長鼻祖Facebook,仔細研究它的增長爆發點,你不會找到裂變,而是:
招募翻譯志愿者,開拓國際市場——08年用戶數突破1億
開發了能在手機上運行的簡單版Facebook——讓用戶不需要高端智能手機就能使用
開發發展中國家市場——12年用戶數突破10億
你看看它的增長邏輯在哪里?是8個增長戰略中的第五項:國際擴張。這個增長,在Facebook的商業基因里,不是單純的營銷和用戶增長方式。
再說神奇的瑞幸咖啡。
瑞幸的成功是資本意志的階段性成果,還遠未到企業成功的時候。瑞幸在一年半之內,光借款和免息貸款就能搞到10多個億,其在成立公司第1天起就按納斯達克上市的標準和要求精密到天來倒推,背后操盤人是職業選手,這是一般人無法借鑒的。
“充足的資金資源為訊猛增長,碾壓競爭對手,構筑護城河提供保證,前提條件是你是職業級選手?!?/p>
——原文來自公眾號《營銷航班機長》
瑞幸的增長表象你可以模仿,但是它是王健林下面的王思聰,玩什么都更能比你更成功一些,且可能是核心原因這件事,你還得含淚承認。
戰略層面的增長應該是統籌了營銷。所有的營銷動作要符合商業策略。而戰術層面的增長,大多是為了銷售。
3. 營銷、銷售、品牌的關系
要理解這個,你得先理清:營銷、銷售、品牌的關系。簡單說來:
- 營銷之于銷售又是戰略與戰術的關系,品牌是有助于戰術達成;
- 營銷(戰略):有盈利的滿足消費者需求,構建了企業、客戶之間的關系,是戰略;
- 銷售(戰術):實現產品、貨幣之間的轉換,是戰術;
- 品牌(有助于戰術達成);
本質是:讓消費者在茫茫人海中能夠認識你。否則都是做鞋的為啥NIKE就這么特別?因為這種區分,使得品牌天然具備降低企業、消費者、社會營銷、消費者選擇和監督成本的功能。
這種功能越突出,相對沒品牌的其他產品,利潤空間就更大,溢價能力就越強。這有助于戰術(銷售)達成。
戰術層面的增長,更多的出現在了銷售層面。營銷對銷售成交率的影響有四個方面:產品價格、品牌的被識別度、營銷定位、渠道促銷。
渠道促銷就是實現增長的主要戰場了。
用這樣的方式刺激市場需求,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1)讓利消費者(裂變在這里)
面對直接消費者(用戶)的讓利,覆蓋面最大,比如:裂變、拼團、幫忙砍價等,誰都能參與。
(2)讓利銷售渠道:
是通過分銷渠道影響某一部分人,線上比如云集、線下比如OV門店,以及最近大火的網紅賣貨分成。
(3)讓利廣告媒體:
通過在媒體投放廣告,刺激目標群體對商品或服務的需求。
(參考文章《被妖魔化的增長、裂變和社群》)
所以硬要說增長中的裂變,大概是商業模式——營銷戰略——銷售——渠道促銷下的一個讓利方式。
你告訴我,它能代替營銷、品牌嗎?
不能,且根本不是一個邏輯層次的東西。
會裂變和會社群運營,可能跟新媒體年代懂排版、會做H5差不多。一項需要掌握的技能而已,我們還是要繼續學習本質啊。
4. 增長黑客,可不單單是指懂裂變
范冰《增長黑客》里這樣描述對其的要求:
增長黑客是以數據驅動營銷、以市場指導產品,通過技術化手段貫徹增長目標的人。既了解技術,又深諳用戶心理,擅長發揮創意、繞過限制,通過低成本的手段解決初創公司產品早期的增長問題。
在外行人眼里,他們就像是極客、發明家和廣告狂人的混合體。再通俗一點形容,他們的職責接近于專門為初創公司設立的市場推廣部門,因為很少有用于營銷的大筆經費,所以更多的是將注意力聚焦在產品策略本身帶來的自發增長上。
他們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A/B測試、搜索引擎優化、電子郵件召回、病毒營銷等,而頁面加載速度、注冊轉化率、E-mail到達水平、病毒因子這些指標成為他們日常關注的對象。
增長黑客這個叫法,大概符合瘋傳和引爆點定律,聽起來就很想傳播。
但不管叫啥,強調的重點在于:數據思維、產品思維、運營思維、用戶思維、技術思維、創意思維。
我想所謂“增長黑客”,其實是對營銷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吧。我們確實可以讓自己朝這些方向發展,但不必因為不懂社群和裂變而焦慮脫發。
5. 說回營銷,有個說法很有意思
說我們對營銷的理解就像青春期小孩對性的理解一樣,每個人都在討論它,但是沒有人知道應該怎么做,每個人都以為別人在做,所以每個人也都說自己在做。挺形象。
之于我,可能是一直就對營銷有股熱愛勁兒,所以從差得不十萬也八千里的財務專業,跳到做營銷,從穩穩定定人人羨慕的大國企轉去做營銷,從富貴的金融公司,轉到創業做更深度的營銷。
聽我叨了這么多。我也不敢說我更懂營銷。越深入,越看到自己的淺薄,但卻越覺得有趣。
想到大學總翹專業課,跑去旁聽廣告學,總覺得冥冥之中,一直被牽引著。營銷不就是需要邏輯、常識又有趣的事嗎?
希望我成為更優秀的營銷人罷,與君共勉。
作者:王木木,個人微信號:mumu0422。5年品牌營銷人,曾服務于平安證券、全棉時代品牌部門。
本文由 @王木木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很棒的文章,作者腦子里東西很多,領悟也很透徹
開啟了品牌價值的另一個解讀方式
很棒的文章 點贊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