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業務的運營工作(下)

3 評論 7765 瀏覽 59 收藏 15 分鐘

當運營需要參與產品更新的工作內容時,主要會負責什么工作呢?本文作者詳細敘述了大致的工作流程,供大家參考。

既然討論到ToB業務,產品迭代是重中之重。所以這一部分主要分析“如何讓產品更好用”的問題。

涉及到產品的開發與優化,運營的對內工作,主要是和產品經理打交道;對外的話,一方面是直接聯系客戶,另外一方面需要經常咨詢前線的業務團隊。所以這一塊也最大程度體現了運營的“承接器”作用。

其中,“翻譯”是個很重要的能力。

客戶講出來的問題,不一定是真正的產品需求,可能只是腦子里臆想出來的,甚至大家在想問題時,或多或少地只考慮“我要怎樣怎樣”,只管當前想要實現的功能與場景,而沒有進一步去問“最終目的”是什么??赡苓_成某一個最終目的,會有個更好的實現方式。

所以,耐心傾聽對方的描述,是基礎能力;追究到底,挖出更多細節,進一步提煉、總結,才是考驗能力水平的關鍵。

“運營”在介入產品迭代時,大致的工作流程有以下幾個部分(所列內容限于行業經驗,實際工作中另外再看)。

一、用戶調研

無論是初次上線,還是后期的功能升級,最好是做一次用戶調研,拿到客戶的典型反饋。

當然,某一塊功能設計,可能壓根就有bug,大家都心知肚明,問客戶還顯得自己傻,那就趕緊修掉,也沒什么好說的。

做用戶調研時,先確定對象是哪類人群。我們的產品,面臨的用戶人群和付費人群,可能就不是同一類。

比如,付費人群優先考慮的是成本問題,或者投資收益率。調研的問題,或者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確認對方能不能為我們的產品付費、續約。除了自己家的產品,還得考慮市面上的競爭對手,他們的產品功能和報價,對客戶的吸引力到底如何。

用戶人群,也就是天天用你這款產品的人,可能覺得某一塊功能設計很別扭,但是沒辦法講清楚細節,索性就不講了。時間一長,就覺得你產品不好用,或者“就那樣”。所以對于這類人群,應該是在產品迭代時重點咨詢的對象,而且要定期去問,讓用戶感受到服務方的重視。

具體的操作上,一般會用問卷調查,目前比較推薦“騰訊文檔”的在線表單功能,因為可以生成微信小程序、鏈接地址,應用上更廣,也方便些。

相比較問卷,我更傾向于直接溝通,當面比電話好。運營工作,一定要見到客戶當面,有條件一定要去找客戶聊天,同時在現場觀察他們是怎么用產品。一天下來的收獲,比辦公室里干一個禮拜要強。更關鍵的是,這類機會更好做客情,以后再找人家也方便些。

二、反饋匯總

產品使用上的問題,一定要建個穩定通道收回來。

按照對接客戶的部門類型不同,各個通道收集信息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比如,客服部門,一般是在線接待一些緊急問題,多數情況下是bug,或者系統崩潰。那這類反饋,要求直接對接到各個模塊的技術開發,馬上排查定位,馬上給出解決方案。運營在這里面作用不大,遇到集中爆發式的問題,可能會參與、分析、統計具體情況;但多數時候,給運營開個權限,能跟進具體進度即可。

如果前線團隊、客戶反饋的問題,更多是產品需求之類,無論是哪個部門收到的,最好是收到運營這邊,形成統一的需求管理池。

這個需求池,我可能比較習慣用表格管理,列出的具體明細,包括日期、客戶、地區、需求描述、功能模塊、建議優先級、跟進人、進度狀態等。可以每周一次對接產品經理,同步前先把沒什么價值的、無理的需求做個篩選過濾掉。

收集通道的話,看各家公司的發展情況。大公司內,一般都有開發完善、直接能用的內部工具,這樣最好,保密性高,也符合內部對接流程。中小型公司可以采購現成的工具,比如teambition,是一款不錯的協同管理工具。初創型公司,最常見的還是比較原始的表格管理,三五個人之間來回傳一傳,倒也影響不大。

三、需求排期

最近和新同事對接、溝通時,講到需求排期這一塊產生了分歧。

我一直認為,運營要參與需求排期,理由很簡單,運營熟悉客戶和市場。但是對方認為這是產品經理的工作范疇,需求排期更多看內部的技術資源,而不僅僅是前線的缺口。

其實后來仔細一考慮,我的觀點里,大前提是運營要懂客戶和市場;但要是不懂的話,那就是“外行搶著領導內行”。至于對方講的內部技術資源,我認為只是一個客觀因素,產品經理來安排、協調,當然是最好,運營在其中能夠不停傳遞壓力即可。

說到底,運營在需求排期中,一直都是建議者的角色,拍板的還是產品經理。

一般情況下,這幾類問題,我會把優先級提至最高:

  1. 影響客戶開啟、使用的。用都用不了,也就別談什么細節了。
  2. 競品搶單的功能。能讓客戶轉用另一家產品的功能,一定是好功能,或者說,是很好的“買單”功能。一定要隨時保持領先。
  3. 跟錢相關的。比如,客戶能用來開單、增加營收、縮減成本等等,哪怕別的地方都很爛,但是能給客戶省錢,甚至是賺錢,對方也會捏著鼻子認的。
  4. 提升工作效率的。這一點不好評判,因為提效,本來就見效慢,尤其面向B端客戶。只是前期的對接、培訓,就會花一定的時間,更別提對方能夠穩定的用起來;還有一點,提效,意味著人力縮減,但凡有點腦子的員工,只要發現有搶飯碗的家伙,抵制是肯定存在的。

四、產品設計

老實講,某個產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運營在“產品設計”的參與程度上,也是不一致的。從我個人的感官上來判斷,產品起步、擴張期,要重點參與。

這部分的工作,主要還是產品經理的職責,運營起支援、輔助作用。如果遇到很有經驗的產品經理,那幾乎是不用操什么心。

而運營在這里面起作用,也是依據前線實情、客戶反饋等信息來參與,而不是拍腦袋、亂參謀?!拔矣X得……”這類話不應該隨便冒出來;而應該是“我通過……得出的判斷是……”。

對于某一塊的功能設計,大體上產品經理的思路,一般問題不大;但是最終上線后的樣子,要是出現照貓畫虎的例子,可能就是開發的鍋。所以運營在產品設計、開發中,起到的是監督、督促檢查的作用。盯好時間節點、做好驗收工作就可以。

特殊情況下,比如產品經理業務多,精力跟不上,而某個需要更新的功能,又不需要大修大改,那運營可以代理完成產品設計,對接開發前給產品經理同步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熟悉產品設計的流程、工具、對接方式和人選,盡量不要造成額外的打擾,否則便是越界。

五、測試上線

產品設計、開發完成后,一般會在測試環境內走一遍,這里面產品經理、測試工程師都會參與。

運營也需要,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看功能怎么樣,而是快速摸索操作方式,整理出對應的使用文檔,方便上線后對外做內容輸出、培訓。

每接觸一款產品,運營一定要開個自己的后臺權限,盡可能豐富地搭建每一個功能服務場景。在日常對接客戶時,每遇到新的使用場景時,最好是自己親自試一遍,不要怕麻煩,總比被別人懟了要強。

上線前的對內產品培訓,操作方法什么的,其實也很簡單,把基本邏輯講清楚,現場演示一遍就差不多了。

但是運營在培訓時,更多需要重點突出的內容是“為什么要這么設計”。因為每一個產品需求,最初背景都是來源于客戶反饋,更進一步說,是市場環境的倒逼(原諒我到現在還沒遇到哪個產品經理有讓人驚艷的前瞻思維)。

能把這個點講透了,才算是把真正有價值的核心內容,灌輸到前線那里。

六、手冊編寫

上線前的測試工作,是為了方便自己掌握所以產品細節;除了自己會用,還得教給別人會用,那就需要出一個手冊之類的文檔。

編寫使用手冊,有幾個工作要點:

  1. 章節目錄要盡可能細分。每個小模塊的講解,閱讀文檔不超過三分鐘,觀看視頻不超過五分鐘。
  2. 功能介紹,要明確列出背景、參數、配置路徑,一定要帶圖片展示。
  3. 文字要凝練、準確,盡可能全部用中文表達。減輕用戶的閱讀門檻。
  4. 部分復雜的模塊,文字不好表述的,可以錄制GIF圖片格式,或者視頻。但最好是文字表達。
  5. 每完成一次編寫、更新,交由最新入職的同事來預覽。以小白身份來檢測文檔的適用性。推薦一個內部制度:每位新入職的運營,都要參與產品文檔的更新,自己制作的部分,都要接受后來者的檢驗。
  6. 對外發布的內容,統一用pdf格式,或者只開“閱讀權限”。

七、數據監控

做數據方面的挖掘和監控,也是運營工作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

具體監控的幾個指標,參考如下:

  1. 客戶合作情況:包括簽約數(每日增長書)、續費率、每月回款金額,對應各區的分布占比。有條件的可以監測合作競品的客戶名單。
  2. 客戶使用情況:打開率、使用時長、核心功能的產出效益(掙不掙錢、省不省事),具體維度不做詳細展開。
  3. 重點客戶名單:合作單價高、圈內影響大、轉介紹多、日常積極配合的,都可以列為重點客戶。這個名單內要看的數據維度,起碼要每周更新一次,還得同步到具體跟進人。
  4. 待續費客戶名單:可以按月來做統計、跟進。需要明確的是,續費溝通,一般要提前1-2個月展開工作。比如現在是6月份,就要盯8月份的續費名單和具體續費進度。沒續費的原因要挖出來,因為產品使用不便的,核查需求排期和bug進度表,提優先級。

小結

關于運營要參與產品更新的工作內容,我能羅列出的大致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其實還有一些,但也屬于可有可無,此處不做具體闡述。

To B業務,因為客戶對象的復雜性,導致運營工作也相對繁復起來。我在文中也多次強調,這類工作需要投入的精力很大,前期積攢的經驗、教訓都很寶貴,時刻做好記錄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

在職業規劃中,運營的成長性也比較高,因為要和客戶打交道,所以還需要在客情上多做儲備。某些看起來很難做的事,或者很難實現的指標,技術攻關不一定能很快完成,但是通過運營手段可以。

最后借用一句話做結尾:“不要覺得運營工作多簡單,假如這個生意交給你,你要這么做?”

 

本文由 @段琛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實用且全面的介紹和分析,向大佬學習。

    來自北京 回復
  2. 作者這個系列寫的太好了,真贊

    來自江蘇 回復
    1. 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