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型社群:大數人格下的社群核心

0 評論 9593 瀏覽 185 收藏 11 分鐘

出于對代理式微商現象的反感,我開始了社群電商的研究,寫了一系列有關于社群電商的文章,希望從源頭梳理微商這個現象,讓更多的人了解微商背后真正的核心。隨著對社群電商研究的逐漸深入,我卻發現了社群似乎與宗教有著某種聯系。

在我的一系列文章里,我把社群分為三類:信仰型社群、商業型社群以及自發型社群,今天這篇文章主要圍繞著信仰型社群,來講一講大數人格下的社群核心。

大數定律:星座學背后的秘密

概率論歷史上的第一個極限定理被稱之為大數定律,通俗來講,就是當樣本數量足夠大的時候,樣本均值和真實均值充分接近,這一結論與中心極限定理一起,成為現代概率論、統計學、理論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基石。

說人話:就是站在一個基礎樣本的范圍內,當這個樣本的數量大到一定程度后,整個樣本群會呈現出一個相同特征來,這個特征成為了這個樣本群的標簽,當我們提到這個樣本群的時候會自然的聯想到這個標簽。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地域論,比如在大家的印象里,上海女人比較能作,河南人比較彪悍,鄉下人比較淳樸等;再比如英國人紳士、巴黎人浪漫、美國人開放、德國人嚴謹以及中國人保守等。

對于年輕人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星座學,通過把人群進行星座劃分,通過充分樣本的數值統計,相同的星座的人會呈現出趨同的性格特征來。而通過社交網絡的傳播和特征的再一次確認,同一星座的特征會在人的思維中得到加強和固化。

大數人格:反其道而行之的標簽

通過分析社群的成員會發現,大數定律同樣適用于這里,而且大數定律在社群當中的結構是反向的。統計學上的大數定律,是在充分樣本的情況下,提取出足夠多的超半數以上的相同特征,進而將此特征變成這個樣本群的標簽。

然而社群成員的標簽,卻是反其道而行之的,是通過先確立標簽,然后在這個標簽的基礎上將擁有相同標簽信仰的人集中起來,進而以此形成社群的大數定律下的趨同型人格,我將之稱為大數人格。然后通過社交網絡工具讓擁有相同標簽的人形成互動,在互動的過程中加強這個標簽的屬性和認同感。

這個標簽之所以能夠吸引到大量人的集結,是標簽背后擁有足夠人格感染力的主導者的價值觀起到的推動作用,這個主導者也將成為這個社群的中心,成為這個標簽的像征。主導者的價值觀將成為這個群體的價值觀起點,通過價值觀的人格化吸引到更多的人進來。

在這個地方我需要聲明兩點,主導者的價值觀不代表社群價值觀,主導者的人格也不代表社群的大數人格。

在一個充分媒體化的社會里,尤其在一個相對法治化的社會里,主導者輸出的價值觀是在這個法治框架下允許范圍內的思想。而且站在商業化的角度來說,主導者會在自己的想法和觀眾的想法之間進行中和,當用戶數大到一定量后,這種妥協下的群體特征才是大數人格。大數人格是社群發展過程中成長起來的。

宗教思維:通過偶像解釋自己的行為

大數人格的形成大致是這么個過程,主導者拋出一個價值觀起點,這個價值觀起點必然是“解釋”了一個數量足夠大的人群的某種困惑或需求,在這個基礎上大量的人被吸引聚集,然后在主導者與跟隨者的不斷互動中形成了某種共同認可的價值觀。

這個過程其實和宗教的形成非常相似。比如宗教首先“解釋”了一個大多數人的困惑,它告訴了貧苦大眾:大家所受的苦并非沒有意義,這是一種修行,所有的一切都將在來世得到變現。它給了迷茫的普羅大眾一個希望,將他們聚集在了一起。

宗教在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信眾的集結誕生了很多新的思想,這些思想逐漸形成了這個教會的教義,所有的教眾都在義務的為這個教義進行宣揚和傳播。信眾對于教義的認同,是自我認同的一次強化,通過一個偶像化的象征,來為自己的行為做解釋。

社群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樣,所有的成員表面上是因為對社群主導者的崇拜,其實最終在內心是對自己行為的崇拜,通過偶像的行為來告訴自己這么做沒錯,在群體行為中加強這種內心的自我催眠。

主導者的價值觀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程度上的變異,跟隨者會依照自己的想法進行符合自己行為的再次解析,而主導者在商業化的前提下,會根據成員的想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妥協和優化,最終形成一個大家都認同的大數人格。

在商業變現的前提之下,社群成員除了受到主導者的價值觀影響之外,也會逐漸改變主導者的價值觀,這種影響是雙向的。單一獨立個體的價值觀會在群體中得到認同和加強,當大量相同情緒的人聚集在一起,這類情緒的影響力就會發生“核變”。

信仰社群:需要超越性的核心教義

宗教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它解釋了人們心中的某種困惑,給了人們對于未來的一種希望。我在這里用“解釋”而非“解決”,是因為它并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這一點和信仰型社群一樣,這類社群只是給人們的情緒尋找了一個出口。

信仰型社群和商業型社群不同,后者偏向功能性,通過解決某種實際的問題而產生商業上價值,比如“企鵝和貓”,通過販賣有關紅酒和料理的知識來賺取利潤?!傲_輯思維”和“吳曉波頻道”最初也是商業型社群,通過解決人們的某一個具體的需求,比如讀書和時事解讀。

但是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內容越來越偏向于思想性的影響,信仰型社群的雛型漸漸浮現出來,羅振宇和吳曉波本人的角色也越來越像“導師”了。

不過在一個法治的社會當中,羅振宇和吳曉波等人也只能停留在借鑒社群的宗教特質,但并不可能真的將社群打造成一個宗教式的社群,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強化社群的信仰性,來加強自己對于社群的影響力,從而提高社群的凝聚力。

一個真正的宗教式信仰社群,需要有一個超越性的核心教義,這樣才能保持整個社群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從這一點上來看無論是“羅輯思維”還是“吳曉波頻道”都沒有做到。他們更多的還是停留在當前的社會層面上,根隨整個經濟的步伐前進。

結語:社群核變般的社交傳播能力

宗教思維在社群的發展過程當中具有借鑒意義,在三類社群之外,其實最高級別的社群就是宗教式社群。但是在相對法治的社會下,已經不允許出許所謂宗教式社群了。

一個具有宗教思維的社群,可以爆發出類似核變般的社交傳播能力,其成員對于社群發起人的擁護接近一種供奉。這一點我們在粉絲經濟中可以看出一點端倪,很多粉絲在消費網紅或者藝人的產品時,幾乎完全不考慮實用性,而是在自己可接受范圍內最大化消費。

這一類社群擁有高度統一的大數人格,發起人和擁護者之間互相影響,形成一個高度穩固的社群,這類社群未來具有非常強的商業化能力。

這篇文章到此落幕,全文旨在討論社群構成背后的一些特質,并非鼓吹社群宗教化,而是希望能夠通過探討大數人格和宗教思維,為社群的發展提供一些思路。

#專欄作家#

艾瑞克,微信公眾號:艾瑞克自留地(ID:zwlp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員。自06年起持續關注互聯網行業發展,對互聯網各種商業模式和案例有些粗淺認知,長期混跡于各大新媒體,發表一些淺知拙見。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