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內容營銷成熟度白皮書下篇:95后不再看文字,內容營銷該怎么做?
本文是內容成熟度系列的下篇,介紹了“階段3:集中化的內容運營”與“階段4:以業績為導向的內容運營”。
2014年,Mark Schaefer提出了“內容沖擊”理論:隨著各大品牌創造的內容越來越多,內容的生產量將遠遠超過用戶對內容的需求量。
而作為消費主力的95后,是習慣了碎片化內容的一代人,更加偏愛圖片、直播、短視頻,內容消費更加視覺化。
但是,這并不代表內容營銷不再有效,相反,如今5%的品牌內容占據了90%的用戶注意力。
內容成熟度模型,可以幫助企業創造前5%的內容,以及進階需要采取的行動,一步步“打怪升級”,找到最適合消費者的內容呈現形式,實現內容的業績目標。
階段3:集中化的內容運營(進階:映射客戶旅程)
階段3已經完成了內容軍團的搭建,建立了統一流程的內容體系,初步積累了一定的流量。
向下一階段進階的任務,已不再是簡單的內容生產和發布,而是要完成內容營銷指數型增長的轉折點——提高用戶參與度,推動初期的少量轉化。
1.?購買旅程雜亂無章,沒有固定路線
如今,買家掌握著主動權,用戶的購買旅程是混亂的。麥肯錫公司的研究也曾證實了這一理論,稱其為“消費決策混亂”。
(Source: 2015 Forrester Research. Inc.)
- 企業并不知道用戶消費旅程什么時候開始,用戶會自己搜索信息并反復比較。
- 用戶消費沒有固定路徑,不是線性決策。
- 最終購買的用戶通常是在很早就已經了解了品牌。Forrester的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購買者在線下購買之前,已經通過網絡了解了品牌和產品70%的信息。
2. 混亂的購買旅程,仍有規律可循
雖然用戶的購買旅程是混亂的,但這并不意味著不再需要用戶購買旅程模型了。
可以發現,不管用戶使用怎樣的路徑進行購買決策,根據購買意向大小,用戶都可以劃分為4個階段:觀望者、考慮者、行動者、依賴者。
- 觀望者:沒有任何購買意向,只對自己需要的干貨、問題方案感興趣。
- 考慮者:有一定的購買意向,正在通過各個渠道收集相關產品的信息。
- 行動者:具有強烈購買意向,已對某一/幾家產品有了很強的偏好,擁有很強的購買沖動。
- 依賴者:已經購買過的用戶再次付費,非常認可產品,是為企業帶來持續收入的群體。
3. 內容組合策略,觸達各階段用戶
針對不同階段的用戶,提供針對性的內容,確保用戶看到的是自己需要的內容。
在可以接觸到不同階段用戶的地方,使用不同的內容和投放策略,保證觸達各個階段用戶的策略是合適且有效的。
以下是一個內容和投放組合策略示例:
針對四個階段的用戶,采用內容類型組合,滿足個性化需求:
- 觀望:小測驗,診斷評估;回答問題的博客;關于痛點的白皮書/視頻。
- 考慮:解決方案的視頻/白皮書;線下活動。
- 行動:專注于產品的白皮書、客戶案例、產品視頻演示。
- 依賴:產品的更新、特定功能的視頻演示等。
Tips:全階段使用CTA,帶動少量轉化
CTA(Callto action,號召性內容)利用了“感知集理論”的心理——人們在做一些重大決策之前,通常需要外界的推動力和方向指導。而CTA的緊迫感迎合了人們對這種心理需求,增加了人們立即采取行動的可能性。
(Source:Unbounce, WordStream, AdRoll)
在用戶全購買旅程中使用CTA,比如注冊下載、報名在線課程、參與調查、購買產品……驅動用戶點擊,轉換為潛在客戶。
有效的CTA長什么樣?
- 短、直接、緊迫感:利用命令動詞,比如“下載”“提交”或“訂閱”,避免“嘗試”這類不確定性的詞語。
- 使用第一人稱:“立即開始我的免費試用”比“立即開始您的免費試用”多帶來90%的點擊。第一人稱可以加強用戶為自己帶來了好處的感覺。
- 適合內容主題:300字文章不適合放銷售1000元培訓課程的CTA,而適合注冊下載的CTA。
- 附加價值感:比如點擊可以獲取免費的電子書、試用機會等。
- 多次使用,位置明顯。
1分鐘寫出CTA公式:陳述問題+解決方案+采用行動。
例如:“你是否厭倦了無聊的文字?xxx致力于提供新鮮好玩的內容。點擊訂閱,立即獲取最新獨家內容!”
階段4:以業績為導向的內容運營(進階:數據驅動決策,內容效果優化)
階段4的內容生產力已經達到了頂峰,內容在公司層面具有戰略領導性地位。
這一階段的內容需要以ROI為導向,通過數據分析哪些內容可以產生最佳效果,哪些還需要改進。根據“二八法則”,將有限的時間放到可以最大化業績的內容上。
利用分析矩陣模型,可以從兩個維度考慮內容營銷衡量方法:效果和內部運營。
但要注意,內容營銷的衡量指標要根據業務目標而定,并不需要將所有衡量指標都納入自己的考慮范圍。
1. 衡量內容營銷的有效性
內容營銷的效果指標包括:消費指標、參與度指標、保留指標、線索指標、銷售指標五類。
1)根據內容消費指標,優化內容質量
消費指標主要考量內容效果:
- 有多少人在使用您的內容?
- 用戶在哪些渠道上看內容?
- 用戶的消費頻率如何?
- 用戶的內容消費行為和偏好是什么?
常見渠道的消費指標包括:
- 官網:網頁瀏覽量、訪問者量??梢酝ㄟ^網頁分析工具統計數據。
- 資料:可下載的資料的消耗量,例如白皮書下載次數。
- 社交媒體:后臺“閱讀量”等統計信息,僅限于內容曝光量??梢栽谏缃幻襟w文章中嵌入鏈接,將點擊鏈接的人數作為內容消費數據。
- 電子郵件:打開率、點擊率等??梢栽卩]件中不提供完整內容,引導用戶點擊查看全文,提高打開率和點擊率。
2)利用保留指標,確定目標用戶的偏好
保留指標可以顯示內容與目標用戶的契合度:
- 有多少用戶再次來消費其他內容?
- 多少人訂閱了長期的內容更新?
- 用戶間隔多久才會回來再次消費其他內容?
常見渠道的保留指標包括:
官網:
- 老訪客與新訪客的百分比,了解內容對哪類用戶的吸引度更高,進而優化內容重心;
- 跳出率,B2B企業的跳出率需要維持在60%以下。致趣百川營銷自動化可以統計這些數據。
電子郵件:取消訂閱量和新增訂閱量。
若退訂量>新增量:要在電子郵件中添加更有吸引力的內容,或者重新考慮郵件這一渠道是否合適,適當降低郵件的頻率。
3)參與度指標,提高目標用戶的認可度
用戶的參與度越高,轉化的概率也越高,包括:
- 停留時間:用戶對頁面內容的興趣程度,營銷自動化平臺可以統計。
- 頁面深度:用戶每次訪問的內容頁數,頁數越多,參與度越高。
- 社交媒體評論:后臺數據有統計數據,評論越多用戶的黏性越強。
4)通過線索指標,衡量內容的貢獻值
線索指標是衡量內容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通過營銷自動化系統將潛在客戶歸因于特定內容:
- 某篇內容產生了多少新線索?
- 哪些內容有助于將潛在客戶進行轉化?
- 目前有多少潛在客戶是通過內容獲得的?
- 轉化漏斗中的哪些階段還沒有足夠的內容?
將內容與線索關聯起來的最簡單的方法:在CRM與營銷自動化平臺中設置活動系列跟蹤。
對于每條內容,都創建一個活動系列,當潛在用戶進行某一營銷活動的時候(例如打開報告、下載資料),營銷自動化系統就可以將潛在客戶的數據信息與其行為相關聯。
5)利用銷售指標,證明市場部對銷售的價值
常用來衡量內容的銷售指標包括:
- 有多少銷售線索/收入是受內容影響的?
- 有多少銷售線索/收入是由內容產生的?
- 受內容影響的銷售線索/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 由內容而產生的銷售線索/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通過首次觸點歸因模型,可以計算由內容而產生/影響的商機的總價值——也即這些商機的首次觸點來源于內容,或者潛在用戶是通過內容而了解到品牌。
2.?優化內容的生產與成本
內容營銷的運營指標包括生產指標和成本指標,主要衡量內部生產內容的情況。
1)通過生產指標,評估團隊的內容生產表現
生產指標主要考量團隊的內容生產水平:
- 內容團隊如何制定目標、確定發文排期?
- 內容團隊需要多久才能將想法落實到發布?
- 在特定時間段內發布多少內容?
常見的生產指標包括:
- 發布時間:衡量內容生產速度??梢酝ㄟ^在內容編輯日歷上記錄構思時間以及發布時間,取兩個日期的差值。
- 內容生產量:測量一定時間段內發布的內容數量,可以衡量不同作者的生產力。
- 內容積壓度:內容發布頻率與用戶訪問頻率的比值。
- 內容積壓度>1,則說明生成內容的速度比用戶消耗內容的速度快,那么可以降低內容生產量,優化成本;
- 內容積壓度<1,則說明用戶渴望獲得更多內容,則需要提高內容生產量;
- 內容積壓度=1,則說明目前生產內容的速度與用戶的需求恰好匹配。
2)優化成本指標,提高內容的投入產出比
成本指標主要衡量內容生產的投入成本:
- 在內容營銷上投入的費用是多少?
- 每篇內容/創意的成本是多少(包括社交媒體付費推廣、KOL營銷推廣、原生廣告等)?
Tips:優化內容ROI,證明內容營銷價值
綜合以上7個內容營銷指標,最后的價值落腳點都體現在內容的投資回報率上。
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單篇內容或單個作者的內容ROI,也可以計算所有內容的ROI。
- ROI>1,說明目前內容的性價比不錯。
- ROI<1,需要提高內容生產的質量。
每個企業的內容營銷策略有所不同,但無論企業的規模、行業、內部架構如何,在逐步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需要經歷的各個階段是類似的。
Social Talent聯合致趣百川提出的內容營銷成熟度模型,旨在幫助營銷人對目前的內容營銷表現進行客觀評估,并填補內容營銷戰略上的空白。
內容營銷成熟度有四個階段:
- 階段1:沒有任何內容 → 進階:搭建內容團隊
- 階段2:擁有集中化的內容團隊→ 進階:制定內容計劃與策略
- 階段3:集中化的內容運營 → 進階:映射客戶旅程
- 階段4:以業績為導向的內容運營 → 進階:內容效果優化
— END —
本文由Social Talent @ Evelyn設計圖片、Social Talent @ Vera &Linn原創
本文由@致趣百川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alsh, 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