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進入到互聯網行業的從事的第一個崗位是編輯。隨后轉運營,直到現在專注產品,并且負責一個平臺的產品規劃和運營。
從09年開始,我親歷了內容行業的變化以及媒體的變革??v觀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爆發讓內容傳播形式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新一代的互聯網原著民的行為與早期網民的差異,讓內容的表現形式也發生著轉化。
在這種轉變之下,這一兩年流行一種粉絲經濟的說法。
所以,我借用粉絲為王這個詞,定義內容變革的未來。
第一部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內容為王。雖然說是第一個階段,但是這永遠是核心。就像我們說好產品自已會說話一樣,只有好的內容才能產生價值。
我從事的行業是數字版權,所以這里用網絡文學來做內容核心。從網絡文學的根基,衍生出的產物,都是內容的核心所在。
只有好的內容,才能決定接下來的發展。好的內容,才能進入第二階段。如果連內容都做不好,后面的都不用想。
這里同樣是列舉了網絡文學行業的三大渠道。
在移動互聯網爆發之前,群雄割據,再加上PC端的交互層級多,入口多。渠道的優勢并不明顯,所以內容從業者都很淡定從容,連博客都有一段紅利期。那時候的內容生產者,只用寫好內容,酒香不怕巷子深,自然會有人傳播。
然而到了10年之后,移動互聯網爆發,入口層級減少,入口被寡頭壟斷。渠道猛然發力。特別是當今日頭條突然火爆、微信紅利爆發,很多內容從業者高呼狼來了!甚至叫出渠道為王,內容過剩的口號來。
但是,渠道不是憑空出現的。即便是號稱可以讓編輯下崗的今日頭條,最終也回歸到了內容的本質,重金打造頭條號,吸引優秀的內容生產者。
只有海量的內容,才能支撐起優質的渠道。沒有了內容,什么也不是。這個階段,是內容與渠道共生。強者恒強的時代。
然而,這還沒有停止。還有第三個階段。這個階段,正是大家將眼光放在95后——互聯網原著民的身上。這里,我用了一張馬斯洛需求原理。
最下層的流量層,這是早期的互聯網形態,也是支撐互聯網底部流量的層級。
而中間層,是目前互聯網上大部分平臺獲得收益的模式,廣告、增值付費等等。
但事實上,根據28原則,80%的收入,來自于20%的人。最頂層才是收益的大頭——網民的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需求。
被80后拋棄的QQ空間,已經是95后的主戰場。
百度貼吧終于完成了百度一直想做的社交夢想。二次元、愛、高V、主播這些關鍵詞,構成了新一代網民的需求圖譜。
很多內容從業者高呼看不懂。為什么各種奇葩性質的內容也得以快速傳播?為什么雞湯文又一次的統領了社交領域?為什么連內容搬運工都可以成為網紅?
這個階段,已經有了一些先行者。
但事實上,在內容行業,特別是網絡文學行業,粉絲經濟早在七八年前就誕生了??墒悄菚r候,并沒有被人關注。
那個時候,叫的更多的是:得屌絲者得天下。偶爾出現的幾個狂熱粉絲,也被人冠以腦殘等等稱謂。但是現在呢?
直到15年,IP這個詞火了?;仡櫼幌拢瓉?,所謂的IP,其實就是內容價值通過粉絲聚合在渠道上的體現而已。
第二部分:參與感
傳統內容的玩法,是人人為我。訂閱、包月等等。一視同仁,眾生平等,明碼標價。
新媒體的玩法,我為人人,每個人都可以是內容的生產者,通過展示自己獲得打賞、會員增值等等。拉開層級,傳達個人價值,體現土豪風范。
借用小米的一個詞:參與感。這個詞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建立自己的粉絲群組,才能獲得更高的收益。
二次元玩家經常說的一個字“愛”,其實粉絲群組,就是因為熱愛而聚合,因為共同的價值觀而匯聚。參與感之后便是認同感,當粉絲都已經認同了你,還有什么不能做的?
參與感,第一要求是內容生產者的參與。自己都無法呈現出個人的魅力,如何吸引粉絲參與到你的內容建設中來?
參與感的第二要素是互動。我們要感謝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的出現,讓社交行為可以在任意時間地點進行。移動互聯網讓互動成為了一件非常便捷的事情。
微信、微博、空間、貼吧等等用戶聚合地,都有潛在粉絲。而內容生產者需要做的只是發表自己的內容,然后與圍觀過來的人群進行互動,篩選出自己的粉絲。
人是越來越貴了。等著渠道發力推廣內容,是靠天吃飯。
想讓10000個用戶體現出最大的價值,那就是把他們轉化為你的粉絲。
內容的傳播模式在變化了,編輯篩選+渠道驗證傳播的裂變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
自運營+粉絲聚合,這種聚變的狀態,才是內容運營的未來。
大IP時代,就是內容的聚變。
作者:天堂路3號(新浪微博:天堂路3號;微信公眾號:天堂路3號),6年移動互聯網產品及運營經驗。曾任久邦數碼高級產品經理,主導3G書城PC及手機站,書蟲小說安卓版等多個產品項目。現任九庫文學產品主管,擅長內容社區、文化閱讀、垂直社交類產品。
本文由 @天堂路3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