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水貨內容”早該被淘汰,你還在轉載?

1 評論 15200 瀏覽 3 收藏 9 分鐘

還記得剛接觸網絡的那一段日子,簡直像找到了人生的燈塔,激動得不要不要的。

現在回想起早年上網的日子,幾多唏噓感嘆匯成一句話:很傻很天真。

那時候的年少無知集中體現在:對內容毫無甄別能力,看到什么就信什么,以為網上的都是寶貝。長大后才發現,原先自己看得津津有味的那些內容,很多都是別人隨手扔到網上的垃圾。

once-search-webs

新東西出現了

有了手機之后,我們看內容的眼光完全變了,因為手機屏幕比電腦屏幕小多了。

我是這么理解的:手機內容是電腦內容的精選。它就像是一個精密的內容過濾器,對垃圾的容忍度很低。

它過濾掉的內容,不單單是不適合出現在手機上 ,也不再適合出現在PC上了。也就是說,它們是必須被淘汰的內容。

cellphoneisgood

誰要被淘汰?

So,哪些應該被淘汰的內容有哪些?這個問題太大了。我只從最基礎的一環-內容精簡度。手機不僅閹掉了多余的內容,也剪掉了單則內容中的多余部分。也就是說,現代化內容的要求之一,就是精煉。

怎么做到精煉?話題太大,我不敢聊。今天我只是抽取一些不精練的例子,讓大家引以為鑒。下面的例子,我居然還能經??吹?,大家千萬不要學壞了。

content-over-weitht

第一個例子:邏輯雜交

就是文章中說的東西,根本就不是一伙的,A主題下非要強硬塞一些B主題的內容。

最近P2P很水深火熱,我就舉個相關的例子。

有這樣一篇文章:《P2P監管細則出臺 這10類平臺將加速淘汰》

這個話題,在這個行業算是一個重磅話題。所以,這篇文章也在一些權威平臺發布了出來。

然而,點開一看,卻是醬紫的:

useless1

文章中提到的10類要被淘汰的平臺,我一個個列出來:

  1. 惡性詐騙型平臺
  2. 涉嫌自融平臺
  3. 有資金池的平臺
  4. 線下理財平臺
  5. 經營不堪重負的小平臺
  6. 無銀行存管的平臺
  7. 壞賬率高的平臺
  8. 注冊資本低于1000萬的平臺
  9. 活期理財業務平臺
  10. 無自身IT團隊的平臺

這10條信息中,只有4、6、8、9三條是實的,其它的都是湊數量的。剩下的6條可以歸為兩類:

  1. 本身就違法
  2. 經營不善

而這兩大類,跟“P2P監管細則出臺”這個信息幾乎沒關系,這個因果關系是不成立的。即使這個細則不出臺,違法的勾當和經營不善的平臺同樣遲早是要被淘汰的。實際上,任何公司,有違法和經營不善的問題,都可以說遲早會被淘汰。

luojiliumang

再舉一例。

年前有這樣一篇文章《先別買!2016年這10種商品可能會降價》,很流行(詫異)。

哪10種商品先不要買?我在這里列出來:

汽油價格、電腦、債券、無人機、金融建議、機票、黃金、iPhone、供暖成本、古董。所以,汽油先別買,汽車都用來賣菜;機票先別買,走路去紐約;暖氣費別交,像臘梅一樣在風雪中傲然挺立……這文章有點人性好嗎?

把不是一個邏輯關系下的東西拉過來湊數量,這就是牽強套用邏輯的拙劣伎倆。

yinwei-suoyi

第二個例子:好為人師

無論是人還是妖,被教育都是很痛苦的。在開放自由的互聯網環境下,教育別人相當于拿著刀去砍別人,不把觀眾嚇跑才怪。

tangseng

可偏偏現在網上還存在大量的說教型內容。說教型內容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使勁要要要,卻從來不說怎么才能要得到。

舉個例子:

有這樣一篇文章《做好了這5件事,收入過萬不成問題》,轉載量還蠻大的(詫異)。

有哪五件事呢?請看大屏幕:

  1. 將每分錢的作用發揮到最高
  2. 根據個人財務情況進行投資
  3. 懂得怎樣為自己爭取高薪水
  4. 合理利用個人的空閑時間
  5. 利用好人脈圈

各位觀眾,看清楚了?大屏幕上是不是滿屏寫著“然并卵”?有沒有想起讀書時代班主任戴著黑框老花鏡給我們講道理的情形?有沒有聞到一絲絲雞湯的味道?

是的,以上列舉的五條都蠻有道理的,以至于世界上不存在能夠反駁它們的生物。所以,我們都被打敗了,也沒有繼續討論的意義了。

在截取其中第一條的內容,看看它到底寫了什么:

shuojiaoshifeihua

讀完這一段,我終于投降了。

beicao

誰都知道要這樣,問題是怎么做才能這樣?所以,這些條條框框都只是隨手一指,給個比大海還大的方向,然后讓讀者跳到海里去找答案(大海撈針)。

總結:浪費讀者時間精力是一種犯罪

我也不知道這些內容是怎么登上一些知名平臺,并且獲得大量轉載的。我們只能安慰自己說,這一切都是機器人干的,現代人類對內容的要求,真的沒有低到這個地步。

其實這些內容不能說沒有價值,只是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大眾對內容的需求了。如果是營銷性的內容,對內容的精煉性有更高的要求。內容太散、泡沫太多都會吃大虧。

onlyyou

所以,怎么才能讓內容更精煉一些?這話題太大,我沒法駕馭。當我們都能忍住不說廢話時,相信做出來的內容就會簡練有力許多。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張颯(微信公眾號:zhangsa2012)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被朋友圈拉低智商就是因為朋友圈中沒有對這些“水貨內容”過濾。

    來自河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