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黑客 | 釘釘的增長之路
今天一文,就讓我們來仔細看下釘釘這款產品到底是怎么「觸發」大眾的「激情」,又是如何做到百萬企業,過億的用戶注冊。
釘釘是阿里巴巴內部孵化的產品,2014年5月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專為中小企業打造的專注團隊、工作溝通的即時通訊工具,提升企業或團體內外溝通協同的效率。
如果問起你是怎么知道「釘釘」這款產品的,你可能會回答,因為身邊的企業都在用,因為他「釘」一下的聲音很好聽,因為「他」免費,因為他是「阿里」馬云集團的。仔細想一下,除了以上的這幾個答案,你還知道哪些你聽過「釘釘」這款產品呢?
今天一文,就讓我們來仔細看下釘釘這款產品到底是怎么「觸發」大眾的「激情」,又是如何做到百萬企業,過億的用戶注冊。
釘釘釘釘用戶主要定位于中小型企業,因為大的企業一般都有自己的系統,而小的企業由于沒有能力開發企業系統。中國中小型企業占據著很高的比例,企業級服務是一個千億級市場,這是釘釘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另外一個因素,阿里一直有個社交的夢,「來往」「支付鴇」等失敗性的事件,也讓釘釘變轉了方向,從c端直接越到B端。其實,這也符合阿里的文化,阿里巴巴成立最初就是為企業而服務,后來到淘寶、天貓,一直沒有離開企業和生意這條主線,而為企業和職場服務的釘釘其實也離不開這條主線。阿里可能不擅長社交,但做好企業服務卻有它自身的基因和底蘊。
根據官網發布的數據,釘釘在2014年12月1日,釘釘發布0.1.0測試版,也就是從這時開始,釘釘開始正式把產品推進市場,仔細來看,釘釘這一路可謂海陸空全方位出擊,使出了渾身解數,以最快的方式,打通了市場的「航線」。
釘釘增長之一:免費電話
為了寫這篇釘釘的文章,以500人的TOB微信群中進行了話題交流及調研,當問大家為什么會使用釘釘的時候,出乎意料的是,他們第一次下載甚至使用,完全是為了釘釘的免費電話。
釘釘在剛上線的時候,企業注冊贈送員工每月600-1000分鐘免費電話,而在2015-2016年,電話通訊費還是相對于比較高費用,600-1000分鐘是一個很吸引且留住的噱頭。而在2016年,就有其觀點指出,“IM 產品用企業數來衡量是不太準確的,還是需要看最終 C 端的活躍使用者“,釘釘背靠阿里對外鋪張速度確實很快、知名度也蠻大,但留存用戶很大程度依靠的是 “免費電話” 這項功能,這樣,吸引的用戶多會是像物流人員之類沒有固定工作場景的低質量用戶。
正是憑借這個這項功能,釘釘成功的捕獲了大量的用戶(這里的用戶,更多的泛指C端)并且快速保持增長。但是在2016年,工信部將叫停非運營商資質的所有個人免費通話服務,市面上涉及的產品包括,釘釘、易信、來電、企業微信、云之家等,毫無疑問,此次事件對于整個移動辦公市場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釘釘增長之二:信任背書
在15年、16年甚至現在,整體的市場品牌人員,都喜歡講一個名詞「品牌背書」
品牌背書是指某一品牌要素以某種方式出現在包裝、標號或者產品外觀上,但不直接作為品牌名稱的一部分。通常,這一特殊的品牌要素是公司的品牌或標識。品牌背書戰略在公司或企業品牌間形成了最大的距離,這樣,公司或家族品牌聯想與新產品的關系降到最小,同時,負面的反饋影響也降到最低。
釘釘在宣傳到時候,主打的就是阿里釘釘,這種品牌背書能力,是眾多企業愿意嘗試的,畢竟是免費的軟件,最關鍵還是阿里旗下的,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比較不同,最起碼在沒有使用之前愿意嘗試一下。一位早期接觸釘釘的群友告訴我,這是其信任背書一。
不僅是品牌性的背書,釘釘還聯合一批明星CEO進行故事性代言,其中就包含工匠精神情懷天下的錘子CEO羅永浩,還有當時補貼大戰出行領軍人物程維進行代言。
不僅是這幾位,在2017年品牌發布會中,釘釘邀請了邀請阿里巴巴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高曉松,原央視著名主持人、紫?;鸷匣锶藦埲`,芬尼科技創始人宗毅等人到場,為釘釘「代言」。在這樣的強勢流量,及強勢的品牌背書下,釘釘成功進入了企業日常常見的話題,這也讓眾多企業在選擇釘釘的時候降低了選擇度,增加了確定性。
畢竟免費么,試試嘍。
小結:回頭來看,釘釘的推廣幾乎動用了互聯網半壁江山的名人來站臺,馬云本人,羅永浩,程維,李開復,明星站臺、粉絲買單,而釘釘是典型B2B中自上而下的產品設計。
釘釘增長之三:博眼球性的宣傳
可謂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土豪家的市場品牌部就是不一樣玩法,自釘釘上線后,市場品牌部,開啟了一輪又一輪博眼球性的宣傳,而這些宣傳是突出釘釘的優勢,并毫不留情的嘲諷了微信。
時隔多年,給你們回味下,當年的釘釘的少年之氣。
2016年4月,第一波廣告
釘釘發布了一則奪眼球的海報,直接赤裸的對標X信,并且投放地點在距離騰訊大廈最近的深大地鐵站。釘釘在此時推出“挑釁”意味的廣告,時間節點選擇非常微妙,這種挑釁能夠引起媒體和公眾的關注造勢,
來欣賞文案:
“X信群發重要通知,總有人漏看,結果還得打電話,所以你一直在加班?!?/p>
“用X信來開會,時間總是被浪費,所以你一直在加班?!?/p>
一組漫畫長圖
2016年7月,第二波廣告
這個廣告里的李女士是5月15日被媒體報道的武漢市一位做會計工作的市民,據警方描述:
李女士5月6日突然被“董事長”拉到一個新建的微信工作群,群內6人都是公司同事,頭像、名稱都對得上。但這其實是一伙電信詐騙犯,克隆了其同事的微信頭像和微信號,隨后步步設套,“董事長”聲稱自己在外面開會,不要打電話,有事兒發微信,并讓李女士打了85萬元給江蘇客戶。
結果下午4點,李女士發現董事長就在自己隔壁的辦公室里,并且沒讓她打錢給客戶。事發后李女士報警,在警方和銀行的努力下,及時凍結了該賬戶,最后追回近80萬元,僅5萬元被轉走。
2017年7月,第三波廣告
這次釘釘又跑到微信樓下做廣告了,不過這次不是為了撕逼。這組廣告是致敬創業者的,“創業之路,道阻且長,筆墨難書”,盡管這樣,阿里釘釘還是用了26個創業故事,來描繪創業之苦和堅持之酷,文案很喪,講述了26組創業著的故事。
在我看來,這里面的幾個文案,對現在的我還是蠻有觸動,畢竟,經歷符合,雞湯這東西,大家都喜歡喝。
2017年7月,第四波廣告
釘釘又在北京地鐵站投放了第二波廣告,如果說上一波廣告是在訴說“創業很苦“那這一波就是在傳遞“創業很酷”的正能量,滿屏中都是創業維艱的艱苦,文案內容很「鼓舞」心扉,在我看來,這些話不像是講給創業者聽的,而是講給每一位在職場中人奮斗的人講的。
總結:這些宣傳,足夠讓讓媒體抓入眼球,迅速成為一次事件營銷,而真正的把「釘釘」帶入大眾視野。
釘釘增長之四:產品特性
釘釘在我看來,之所以如此之「流行」,我分別采訪了不同的使用釘釘的用戶,采取了比較忠實的答案:
釘釘是解決了中小企業管理者的三個痛點,分別為:
- 第一:打卡,LBS手機打卡,顛覆了原來指紋打卡,或者卡打卡方式,徹底性解決了員工代打卡等現象。
- 第二:對于銷售端來講,以前銷售出去拜訪客戶,老板也不知道是真去了還是沒去,對中間拜訪過程不清楚,現在用手機定位簽到解決。
- 第三:「釘」下及時回復,老板發布一條通知,以前在微信里,我可以當做看不到,現在釘釘里面會顯示“已讀”,這樣就沒防止員工「裝死」了,效率明顯提升。
總結:其實釘釘的早期IM功能設計更偏向移動端,并沒有過多的考慮網頁端IM企業/團隊協作的需求,當然后期收購teambition也算是完善了這方面的不足。
釘釘增長之五:釘釘早期生態
在這次訪問中,得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也是整篇文章的壓軸內容。我們在開始就提過,釘釘C端社交失敗后,轉入了B端,打造了釘釘這樣產品,而在內部,馬云十分重視,同樣也得到了非常多的資源支配。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阿里內的(淘寶)商家,釘釘的前期用戶數量,多數,甚至是非常多是來自阿里生態的貢獻。
截止目前的來講,淘寶店就有600玩家,而稍微大一點的淘寶店,幾乎都在用釘釘,而現在釘釘也在把淘寶店的一些要用到的場景,植入到釘釘里,在引導商家都用釘釘。釘釘的第一筆啟動用戶,是來自阿里的生態,也就是說阿里總部的支持。來自阿里生態且使用釘釘的用戶八一告訴我們。
阿里旗下有一個叫阿里媽媽的平臺,阿里媽媽有一個針對商家培訓的組織,叫萬堂書院,和商家的關系比較緊密,會通過這個組織,讓商家去用釘釘,并且還會返還直通車紅包,再加上和阿里的溝通都是只能靠釘釘,官方的一些活動也都是通過釘釘溝通的。
對于商家來講,突然要求被使用,肯定會對商家造成不適,而這時,通過直通車紅包來引導刺激,直通車的紅包平均高達1000-2000元,最高獎勵高至萬元,對商家來講,可是非常具有誘惑性的。
釘釘是個好產品,但是釘釘背后是一個超級王國支撐的超級資源,這種資源,集齊天時地利人和方可「召喚神龍」。
結束語
釘釘在幾年之內快速成為企業服務市場平臺,超越一大批傳統的OA平臺,推動了整體企業服務的創新性。而釘釘的增長模式不建議各位創業者學習,做到熟知就好,但其產品的特性與功能,卻非常推薦從事這個領域的相關童鞋來好好解析,釘釘的很多功能都做到了極舒適的優化,可以幫助少走很多彎路。
#專欄作家#
95后聊科技,微信公眾號:95后聊科技,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產品首席增長黑客解析官,定位于互聯網企業的增長黑客、營銷套路與互聯網內碎碎叨的媒體賬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寫得很一般
看到了左手導右手,我哭了,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文章最終的核心,前期都是靠爸爸支撐做代言宣傳,然后文案廣告,這個是足夠吸睛的,但是此時的釘釘,依然沒有擺脫想要做C端的想法,直到后來說從淘寶內部孵化,用的還是爸爸的資源,同時還借了直通車的東風……最后一句話,沒有爸爸,還是好好做自己??
看了評論就懶得看了,看了前邊,盯一下很好聽。。。。很討厭的鈴聲
文不對題
這種模式需要有非常強的大規模公司企業OA系統或企業管理系統研發經驗的人才能開發出來
各個細節,細枝末節還是比較復雜
這么長的文章,市場部的長圖占了一半。
名字叫“產品發展歷程”更好一點,文章中沒看到和增長黑客有什么關聯
主要有兩點:
一是釘釘的產品功能定位更符合辦公場景。有免費電話、在線申請、電話會議等真的吸引人的功能點。不是假需求。
二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有阿里巴巴這棵大樹,可以在阿里生態內直接獲取種子用戶,推廣也舍得砸錢。
當然免費使用也是能普及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