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浪微博產品未來的發展

0 評論 11011 瀏覽 4 收藏 7 分鐘

盡管微博依然還是目前關注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互聯網產品之一,但毫無疑問,它正面臨各種問題,及來自業界的詰難。

這種詰難,一方面來自于用戶體驗的下降和產品功能的方向:隨著用戶數量、日均消息量的億級增長,微博用戶的審美情趣、信息選擇需求和能力等,都在加速提高——他們對信息越來越挑剔——微博產品的更新換代能滿足他們不斷提升的品味么?

另一方面也來自行業內對其商業模式探索的掙扎與迷途:滿足用戶需求的另一面是滿足客戶和資本的需求,如何將這兩面無縫結合到這日漸龐雜的系統,但有一如既往簡單的產品中?

最后,這些問題又都回到原點,即微博到底應該是什么?它的下一步,將往何處去?

  回到信息載體的本原

作為取代傳統媒體的重要信息傳播載體,一個比較真切的體驗是,我們越來越難以在微博上找到需要的內容。

1、信息越來越龐雜、過載甚至混亂。我們不得不機不離手,不斷地刷新、補課、翻閱,才能跟上信息更新的步伐,為信息所累。

2、同時,信息又變得越來集中和缺乏營養。

一方面,信息結構上,“段子語錄”、“社會事件”和“熱點爆料”等成了主流,且占據絕大部分傳播資源;另一方面,傳播渠道上,資源基本被類型單一的“大V”和各種營銷賬號霸占。

基于此,大量的“生活類內容”、“垂直類信息”等被淹沒其中,難以傳播和獲取;個人關系鏈也被名人、大V等強勢關系鏈取代,微博的社交屬性由此表現得也并不明顯。

此外,在信息傳播氣質上,各類大號、公知的表達,更多只是為了出名和情感宣泄,而非傳遞真實、有價值的信息。

不得不讓人想起了Twitter。

作為微博的鼻祖,Twitter一直推崇“至簡”原則,即更專注于信息本身,讓用戶能最簡潔的獲取所需信息,而不是急于塞給用戶除此之外的各種眼花繚亂的新功能。

即功能和形態上無論怎么演變,微博產品之本質和原點是不該忘卻的,即其開放關系鏈對信息傳播的獨特價值。這從雅安地震時,微博開放數據對尋人及協助賑災方面的價值就可以看出。

與微信相比,筆者看來,微博越來越聚焦于“信息”一端,而微信則在無線與碎片、關系鏈的多種作用下,“互動”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

基于此,談到微博下一步時,我們認為,其至少應該具備“健康的內容生態”、“基于真實的社交關系鏈”、“持續展示優質的內容”以及“便于用戶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等條件。

看看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近期的改版都在往何處去吧。

前者一方面與淘寶合作,將毫無瓜葛的商品信息插入了用戶界面;另一方面,通過page、card產品,在用戶feed流里面,塞入了大量同樣關聯度不大的所謂垂直信息。筆者認為,這在用戶體驗上的影響,將是破壞性的,也背離了微博作為有效信息載體的本原。

騰訊做的則相對對味一些。

無論是微熱點——提高用戶對熱點信息的獲取效率,還是微頻道——為用戶對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內容需求提供平臺,還是微圈——基于個性化的用戶社交關系數據挖掘,都將功夫花在信息分類上,避免對單個用戶的重要微博信息不被忽略,從而給更多生活類、垂直類信息以曝光機會,可謂是對產品形態和運營形態的一次突破。

  怎樣才是有效的商業化途徑

微博商業化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新浪微博最近的一系列嘗試更是成為業內熱點。

一方面,通過成功與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合作,新浪微博搭上了電商這一變現通道;另一方面,又基于page 、card產品,搭建了新的變現載體。

但如前所述,這一系列大動作都是以影響,甚至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的,無效信息的硬性植入,讓微博信息便得雜亂無章。

這一問題上,騰訊微博走的則比較保守。

從其新版產品形態來看,仍舊專注于產品本身。一方面推出了如微圈、微熱點、微頻道、微博管家等重整信息流的產品,同時吸收了一些Facebook和G+的因素,圍繞價值信息與關系鏈分組,將內容和用戶進行高關聯度重組,幫助用戶自動過濾低質量微博,提升用戶體驗,走“優質內容,輕質閱讀”的路子。另一方面,與騰訊其他產品進行數據的打通。

在商業化路徑選擇上,筆者不愿意看到新浪微博的路子,因為其表現的明顯有些急功近利。而騰訊微博的路子將如何走,也需進一步關注。

文章來源:產品中國

原文鏈接:http://www.pmtoo.com/opinion/2013/0527/2720.html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