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增長:智能促銷/補貼策略全案

12 評論 18350 瀏覽 196 收藏 18 分鐘

電商行業充斥著大大小小的促銷活動,各大APP也常常上演補貼大戰,在開疆辟土階段,砸錢讓利招攬用戶的法子自然最為好使,但當形成一定規模之后,瘋狂補貼的模式是否仍然高效?個性化的運營策略是否有必要?活動的真實效果到底如何?

為順應用戶增長、運營和效率提升的需求,結合個人之前的實踐方法,在此以電商行業的促銷為例構建策略如下:

確定主要目標用戶

首先,可以通過用戶生命周期概覽,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作為主要目標用戶。

目前行業通用的用戶生命周期模型把用戶分為五個階段,即“新手階段”、“成長階段”、“沉默階段”、“流失階段”和“忠誠用戶”。

說到增長,前期拉新當然很重要,但是增長的終極目標還是希望忠誠用戶或者超級用戶越多越好,那么就需要針對各個階段的用戶進行刺激和引導,提高留存率,增強用戶粘性,將他們轉變為忠誠用戶。

通過用戶概覽,可以了解當前的用戶數量分布,例如以下圖的展示形式,我們除了可以了解到各階段用戶的數量和環比之外,還可以看到每個階段的用戶轉化比例,如果成長階段的用戶數量下降,可能是因為有很多成長用戶轉變為了成熟用戶,那么針對成長用戶的策略說明是卓有成效的,接下來我們應該著力于引導新手轉化為成長用戶,或嘗試更多拉新工作,擴大底層用戶量級。

除此以外,如果將沉默或流失用戶的定義進行細化,可以發現每個階段都存在用戶的直接流失或沉默,因此在具體策略上需要區別對待。

通過用戶概覽,我們可以確定當前階段應重點運營的用戶,接下來,自當進一步研究該類用戶的偏好,從而針對性采用增長策略。

識別用戶關注的特征

通過上一步,我們確定了主要運營對象,如“成長用戶”,那么接下來,需要了解該階段用戶的關注因素,從而確定我們應該采用什么樣的商品促銷或是補貼。

對電商行業而言,促銷最終都是落到商品上,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研究用戶的瀏覽行為,來識別用戶最關注的商品特征。

1. 用戶跳轉比率

首先,我們按照時間段將用戶最近的瀏覽行為切分為不同的切片,如session或者每30分鐘的瀏覽行為作為一個切片,然后統計每一個時間段切片下用戶瀏覽各個商品的次數。

接著,我們可以計算出每兩個時間段之間,各個商品的跳轉比率,例如,用戶只有兩個時間段下的行為數據,在時間段1下,用戶瀏覽A商品8次,瀏覽B商品12次,而在時間段2下,用戶瀏覽B商品6次,瀏覽C商品4次。

那么,可計算跳轉比率(Transfer_Ratio)如下:

為了簡化,此處只統計了一個用戶兩個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因此跳轉比率正好是在時間段2下各商品的pv占比。我們拓展到全部成長用戶所有時間段下的跳轉行為,就能得到對于所有成長用戶而言,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比率。

之所以這里按照時間段進行切分,是因為用戶的瀏覽行為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可能受到廣告、資源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但我們認為,在某一段時間內的總pv數能反映出用戶的關注度,就好比是把每個時間段都看成了一個“訂單”,用戶第一單買了8個A商品和12個B商品,第二單買了6個B商品和4個C商品,我們通過分析用戶兩單的差異,來判斷用戶對于各個商品偏好程度的改變,而綜合所有用戶的所有“訂單”得到的跳轉比率,可以用來識別各個商品之間的替代概率。

2. 影響跳轉的關鍵特征

有了跳轉比率后,我們可以了解到商品之間的替代關系,那么商品之間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替代關系呢?用戶為什么會從一個商品跳到另一個商品?這些商品存在什么樣的特征呢?

為此,我們構建了一套完整的算法模型,由于涉及到機器學習的相關內容,較為復雜,這里重點只分享核心原理。

首先,我們將商品拆解為各種屬性特征,如果商品在某個特征上相同,則記為1,不同則記為0,構建特征異同-跳轉比率表如下:

接著,以特征異同為自變量,以跳轉比率為因變量,基于機器學習算法,可以擬合出預測模型,即最終可以通過一組商品的特征異同,來預測出跳轉比率。

最后,基于控制變量的思想,我們要看某一個特征的重要性,那么,可以在其他特征異同值不變的情況下,將該特征取相反的值,來看跳轉比率的變化情況。

例如:我們要看顏色的重要性,那么其他特征異同值不變,只改變顏色的值可得:AB(1,0,1),代入預測模型,發現跳轉比率由原來的18%升為了50%,對于其他商品組也有相似的結果,因此說明顏色在用戶瀏覽跳轉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以此類推,最終可以得到各個特征的重要性排序:性能、顏色、大小。

驗證瀏覽購買一致性

僅僅識別出影響成長階段用戶跳轉的特征還不夠,最后的目的還是要刺激用戶產生購買行為,那么用戶的瀏覽行為與購買行為之間是否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呢?

為此,我們需要驗證用戶瀏覽時最關注的特征與所購商品特征的一致性,以防一些關注度很高的特征只能博人眼球,卻不代表用戶真實偏好,無法促成購買轉化。

根據上一步的方法可得每個用戶在任意兩個商品之間的跳轉pv(transfer_pv),那么,按照屬性進行匯總計算,可以得到同一特征下,任意兩個特征值之間的跳轉pv。

如對于顏色這一特征而言,可分別計算得出 紅色->藍色 、白色->藍色 和 藍色->紅色、藍色->白色 的跳轉pv,將跳轉至藍色的跳轉pv和從藍色跳轉出的pv作差可得藍色的凈跳轉pv。

為驗證一致性,我們取已購用戶所購商品特征來對比觀察:

根據數據所示,最終購買某一顏色商品的用戶,瀏覽相應顏色商品的凈跳轉pv也明顯最高,說明顏色特征的瀏覽和購買行為之間存在著較高的一致性,因此可以通過相應瀏覽行為來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之一。

同理,如果瀏覽凈跳轉pv最高的特征與所購商品特征明顯不一致,那么說明該特征的瀏覽行為不能作為判斷用戶購買考慮的標準,應當從模型中剔除。

匹配用戶和商品促銷

根據成長階段用戶的關注特征排序,建立相應商品促銷與用戶的匹配策略:

  • 首先通過每個用戶各個特征的凈跳轉率,識別用戶對具體特征值的關注程度,如用戶1最關注的特征值分別為(高性能、藍色、大尺寸);
  • 收集各類商品促銷,確定具體的促銷商品、促銷形式、促銷力度等;
  • 建立用戶與商品促銷的匹配機制,為用戶匹配盡可能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對于重要度最高的特征,如果沒有用戶關注的特征值對應的商品促銷,流程直接終止。除此以外,按特征的重要度排序依次匹配。具體規則如下:

  • 編撰相應促銷利益點文案,嵌入為用戶所匹配的商品信息,通過短信或者push精準觸達,刺激用戶點擊轉化。該匹配機制不僅適用于單品促銷,對于滿減促銷而言,也可以在促銷的商品池中匹配最符合用戶需求的商品,在觸達信息中做展示。

此外,這里的方法同樣適用于內容app,通過用戶對各類內容的瀏覽,可以了解用戶最關注的是哪些內容標簽。那么后續可以針對用戶最可能感興趣的付費專題進行推送觸達,同時匹配一定的紅包折扣,以達到用戶增長和轉變的目的。

建立評估體系

增長策略不同于廣告的邏輯,并非拿錢換流量,而是用盡可能少的費用帶來巨大的用戶提升。

而促銷或補貼的的效果評估可分為兩個部分,即觸達點擊效果和促銷/補貼效果。

為用戶匹配符合其需求的商品促銷,并在觸達消息中展示商品信息,目的是為了提起用戶的興趣,提高點擊率。而影響最終下單率的因素,除了商品匹配的準確性以外,還有促銷策略的高效性,為此,還需建立起一套促銷的綜合評估體系,以衡量每次促銷活動的效果。

我們沿用行業慣用的AB測試來建立評估體系,具體方案和指標如下:

首先,篩選出成長階段的全部用戶,并隨機抽取一部分用戶作為測試組,在不做任何干預的情況下,暗中觀察用戶的轉化情況。

  • 對于實驗組的用戶,我們通過定向促銷加短信觸達的形式進行干預,然后靜靜等待用戶轉化。
  • 對于對照組而言,用戶都是自然轉化,而實驗組的用戶是在干預下產生的轉化。在實驗組中,一部分用戶確實是被促銷吸引,從而下單購買,但還有一部分用戶即使沒有促銷也很有可能自然轉化。

因此,我們以對照組的轉化率作為沒有促銷情況下的自然轉化率,那么,可以得到以下與用戶相關的指標:

  • 用戶基線=干預總人數*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干預總人數*(干預轉化率-自然轉化率);
  • 用戶提升率=用戶提升/用戶基線。

同理,從經營分析的層面,我們可以評估實際的銷售效果:

  • GMV基線=用戶基線*自然轉化客單價;
  • GMV提升=用戶提升*干預轉化客單價+用戶基線*(干預轉化客單價-自然轉化客單價)。

注:GMV提升一方面體現在拉來本不會下單的用戶所產生的GMV,另一方面,可能會提升/降低本來就會下單的用戶的客單價(滿減促銷可能會提升客單價),因此要計算這兩部分的GMV提升。

  • 成本=每單優惠金額*下單用戶量+每條短信資費*干預總人數

最終,我們可得到評估經營效果的兩個綜合指標:

  1. GMV提升率=GMV提升/GMV基線;
  2. ROI=GMV提升/總成本。

以上指標羅列的目的是便于理解指標的拆解計算過程。但對于不同角色而言,最終只需要關注與其相關的結果指標。

  • 對于運營或者營銷而言,他們的考核目標可能聚焦于月活躍用戶數,所以,他們會更關心用戶提升率,通過多次活動的橫向比較,可以識別活動效果的好壞,從而再逐步挖掘根因。
  • 對于負責銷售的同事而言,需要考量的因素會相對復雜一些,但他們也可以直接通過GMV提升率和ROI這兩個指標來評估活動的綜合效果,GMV提升率反映的是相比于不做促銷帶來的GMV提升比例,而ROI反映的是每花一塊錢所換來的GMV。
  • 制定促銷優化策略

通過每一次的促銷,可以沉淀相應的指標數據,當數據足夠多的時候,便可以基于各類促銷策略的歷史效果來指導下一次的促銷優化。

但由于AB測試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因素,比如實驗結果會嚴重受到樣本數量的影響,因此,在使用AB測試的效果評估數據進行策略優化時,需先判定每次促銷AB測試結果的差異顯著性。

AB測試歸根結底是用兩組樣本的轉化率差異來估計總體的差異,而AB測試屬于伯努利試驗,根據中心極限定理,其隨機抽樣分布服從正態分布,因此可采用均值差的Z檢驗來判斷兩個組的轉化率差異是否顯著,具體公式如下:

最終,我們選取Z檢驗結果顯著的實驗數據,按照GMV提升率和ROI構建效果評估矩陣如下:

其中,GMV提升率反應的是活動對于GMV的提升效果,如果當前的目標是不惜一切代價沖GMV的話,那么應該選擇GMV提升率高的促銷方案。

而如果需要權衡考量利潤的話,那么還應該把ROI納入分析,選取GMV凈提升率較高,同時ROI也較為可觀的促銷方案。

對于GMV提升率和ROI都較低的方案應該適當舍棄,因為機會成本較高,需避免資源的浪費。

通過層層下鉆分析的方式,最終可以分析出什么樣的促銷形式、促銷力度效果最優,從而指導運營和銷售人員進行策略優化,提升促銷效率。

綜上,我們搭建起了一整套從用戶分析到促銷優化的智能策略,以期提升相應工作人員的CRM技術管理水平,從而花最少的錢帶來最大限度的用戶增長。

#專欄作家#

Mr.墨嘰,公眾號:墨嘰說數據產品,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電商行業資深產品經理,擅長策略構建,數據分析。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了!我在k12教育行業,大神求教:針對用戶關注商品的不同屬性,匹配不同促銷策略,可否幫忙舉個例子~ 便于更好的理解,我的認知還停留在不同屬性的商品,促銷是相同的

    來自北京 回復
  2. 向大佬學習,牛!

    來自湖南 回復
  3. 我是產品獵頭Davin,怎么樣可以聯系到您呢,看到您的文章寫的很好,有合適的機會推薦交流,方便可以加我微信15068775349

    來自浙江 回復
  4. 請問下:根據“20-5的優惠券”理解,“干預轉化客單價”比“自然轉化客單價”便宜5元。為啥圖里是“干預轉化客單價”25元,“自然轉化客單價”15元,這個沒太看明白?

    來自福建 回復
  5. 大神,現在在哪家公司任職呀

    回復
  6. 傳統行業銷售策略運營人看了表示十分佩服

    來自上海 回復
    1. 哈哈哈,謝謝來自傳統行業大佬的贊揚。

      來自浙江 回復
  7. 請教一下這個用戶生命周期的金字塔圖是用什么工具做的

    來自廣東 回復
    1. Edraw,一個非常強大的工具。

      來自浙江 回復
    2.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
    3. Visio 應該可以

      回復
    4. 好的 謝謝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