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做好運營?

7 評論 11695 瀏覽 78 收藏 9 分鐘

把B端產品比作人的話,一個好的產品經理是整形師,負責軀殼和骨架的搭建,而產品的訂單和用戶則是B端產品的血肉。如何做好B端產品的運營?筆者根據自身經驗總結了相關知識,供大家學習參考。

轉型做產品經理已經第三個年頭了,得益于我之前做過項目經理、需求分析、開發(fā)等工作,在產品這條路上,發(fā)展突飛猛進,可以從容面對當下的各種問題。

這三年來一直面對的是B端客戶,在服務客戶與用戶的同時,我也在深思如何能成為一名合格的B端產品經理,以前的認知是:只要能提前規(guī)避那些mission impossible的的需求,讓產品迭代順暢,讓團隊協(xié)作默契,排除里程碑階段上一切風險與障礙,保證產品階段性順利交付,產品的迭代不會影響B(tài)端用戶正常工作。

如果能做到這幾點,那就是一個合格的B端產品經理,我以前還自稱自己是全棧產品經理,何為全棧:“能畫prd,能管理團隊,能親自上陣開發(fā)”;但是隨著經驗的累計,我發(fā)現作一個合格的全棧產品,必須也是最終的就是要懂得運營。

那么運營對于產品有多重要呢?

舉一個生動的例子,一個B端產品就像一個有血有肉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就像一個整形師,可以看著那些好皮囊(模仿其他優(yōu)秀產品),借鑒性的把身軀整的的有模有樣,而且看不到任何刀口(比如某些大明星)。

當然做好這一步就已經不簡單的,這不僅需要一定醫(yī)術(產品設計與規(guī)劃能力),還需要一定的解剖學原理(技術背景),但是這樣也只能做一個很好的殼,離產品成功還相去甚遠……

有個軀殼與骨架,下一步就是要補充血肉,這血肉就是產品的訂單和用戶,筆者現在在一家大型傳統(tǒng)家裝企業(yè),當下也是急于轉型,得益于老板的前瞻性,產品設計之初就是定位于平臺,而不是本企業(yè)自用的BSS系統(tǒng),這樣在產品的架構上就會有天壤之別。

而且企業(yè)的定位也從產品的所有者,變成了產品的第一個用戶;企業(yè)本身有大量的訂單和用戶,可以很好的檢驗系統(tǒng)的業(yè)務邏輯運轉情況,也很好的解決了產品0-1階段很多操作究竟打磨的難題。

本以為一切都在向著良性發(fā)展的路上前進,但是在實際落地推廣上卻困難重重,為什么一個切實能為用戶帶來價值(自認為)的B端產品,卻很難推廣?

相比C端新產品,用戶的好奇心驅使和低成本,一上來就能有大量小鮮肉用戶,產品經理考慮的就是如何繼續(xù)拉新,保證存量用戶,保證用戶粘性即可;而B端產品卻要先思考如何能讓用戶愛上產品,在保證功能基本完全和用戶低學習成本上保持微妙的平衡。

如何引導B端用戶接受產品,使他成為用戶每天8小時工作上的伙伴,這就需要讓產品經理從整形師進化到巫師的級別了,因為他要為這個產品賦予靈魂和生命,使用戶與產品自發(fā)的產生互動,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運營迭代的過程。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有企業(yè)做背書應該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中央下個紅頭文件,不用系統(tǒng)的就扣工資不就解決了?

誠然這個方法簡單粗暴能解決當下的問題,但是對產品絕對是飲鴆止渴,因為他極度的增加了用戶對產品的負面抵觸心理,不能長治久安,而且不能普世;因為你只能通過集權方式解決本企業(yè)問題,方法很難通用、復制。

那作為平臺的初創(chuàng)期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我們慢慢分析。

筆者剛工作時曾經在電信行業(yè)從事過,那時候做移動一級BOSS系統(tǒng),里面絕大部分功能到最后我離職都沒有人用過,你說功能有幫助么?

身為開發(fā)人員我敢說“絕對有”,但是不用的原因多種多樣,我現在接觸的這家企業(yè),也面臨同樣問題,我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

  1. 害怕變化,已經用了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習慣,讓在朝夕間修改,想想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2. 沒有動力,不用系統(tǒng)也能干好工作,用了或許能更提升效率,但是又能有什么幫助呢(無法量化、預期),所以還不如按照現在方式,麻煩點也無所,反正習慣了;
  3. 擔心學習成本,傳統(tǒng)行業(yè)的從業(yè)人員,都是靠經驗來吃飯的人,多數人對學習新知識都是很抵觸的,也覺得沒必要;
  4. 擔心被替換,如果一旦使用系統(tǒng),經驗就不是唯一的價值了,擔心自己隨時會被替換,或者自己的經驗會被別人模仿,降低自己身價。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其實要解決的還是深層次的問題,這四點,無論是在本企業(yè),還是同行業(yè)其他企業(yè)都是同樣需要面對,我們需要逐個擊破。

  1. 對于習慣而言,有一個著名的公式就是15天養(yǎng)成一個習慣,君不看支付寶,微信的推廣活動多數都是搞兩周左右,兩周大幅的紅包返點或支付折扣活動,目的就是讓一部分用戶養(yǎng)成支付習慣,B端用戶也是只要跨過15天這個煎熬期,后面就會慢慢變成習慣了;
  2. 動力上需要平臺或公司配套一些福利或政策,把產品與用戶的利益綁定,那些淘寶商家那些動不動的“親~給個好評:)”,都是發(fā)自內心的?那都是發(fā)自錢包的,因為好評直接影響下一筆訂單;
  3. 學習成本上,需要產品經理做好MVP,在保證核心業(yè)務能流轉的前提下,盡可能的降低用戶的思考與學習成本,根據后期用戶使用經驗基礎上,在逐步增加有價值的功能,給用戶帶來驚喜功能而不是負擔功能;
  4. 在擔心被替換上,我個人認為不需要解決,就是要引入競爭機制,個人危機意識要好過企業(yè)危機意識,覆巢之下豈有卵乎,如果無法優(yōu)勝劣汰,企業(yè)和個人可能都要面臨被社會淘汰的命運,你不革命,別人就會革你的命。

以上四點,不是一個人能或幾個人能解決的,而是需要整個團隊的默契配合,以及公司的支持,需要產品團隊將公司看成是個社會,制定有針對性的運營方案和產品設計方案,通過每周的數據反饋,不斷的打磨運營策略,從而引導用戶接納產品,從內心里愿意使用產品,讓產品為用戶,為企業(yè)帶來價值和數據。

萬變不離其宗,問題就那么幾個,解決方案卻有萬千條,沒有對的,只有相對最適合的,不斷的嘗試直到找到最優(yōu)解。

當然做好運營并不B端產品經理的終點,只是當下工作的一些感悟與吐槽,選擇做產品就是選擇了一個修行的方向,在這條修仙的道路上,我將繼續(xù)探索和修煉。

 

本文由 @zywudi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邏輯在哪里?

    回復
    1. 其實主要是總結我在落地B端產品時候遇到的一些阻力,以及對運營重要性的一些感慨

      來自北京 回復
  2. 寫的層次有點淺了…我有些不理解,產品經理為啥非要強行包攬運營的活

    來自湖南 回復
    1. 我覺得是因為B端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就要考慮如何運營,通過產品設計上的小花招來幫助運營落地,比如我們現在B端產品的積分體系全換成金幣,給工長一種玩的感覺

      來自北京 回復
  3. 你所謂的運營,和實施有什么區(qū)別?

    來自湖北 回復
    1. 其實文章里也沒有說出特別好的運營落地方案,只是對自身產品在落地時候運營上阻力的感慨與歸納總結

      來自北京 回復
  4. 寫的啥?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