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進來了,怎么讓他下單呢?
筆者復盤了三個月的業務的運營路徑,著重闡釋了用戶轉化這一方面,一起看看他們如何提高下單率。
三個月的時間,經歷了一次做新業務的酸與爽,從一次次的設想-驗證-調整-提升-跑出模型,這期間真的是心力憔悴,以至于一提筆腦仁就疼。
現在業務模式跑通后,我也開始轉向用戶方向的工作了,比如拉新增長&提升日活&穩定留存方面。因此,我接下來我會陸續跟大家分享這些過程,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個復盤和沉淀。
這一篇就跟大家聊聊在提升下單轉化率上,經歷的思考和行動。
一、一個通用的新用戶轉化過程:低價引流套餐-外部渠道投放-用戶成交
我們的產品算是一款半工具半電商的APP,在早期階段,用戶須先購買商品進而才能更好體驗APP的功能和價值。
因此,我們當時的思路是像電商那樣去做,打造一個低價的SPU套餐作為“引流的鉤子”拿出去投放,通過新人專享禮也好、砍價促銷也好,希望以“優惠”吸引用戶下單成交。
但結果轉化率卻沒想象的那么好,這時候我們就很疑問,為什么給到便宜的價格卻沒有轉化呢?
我們開始集中對這部分用戶進行電話回訪,我也在網上搜索了些關于提升轉化率的文章以希望能帶來一些啟發,同時也咨詢了一些電商行業的運營同學。
比如電話回訪,大部分用戶都看到了抖音投放的廣告,但抽象來說都是暫時沒需要或者就是關注一下看看;咨詢電商行業的運營同學后,對我們整體商城的排版和增加評論給出了建議。
好,接下來的兩周時間里,我們對商城進行改版設計,讓整體布局更統一并對商品進行了更細致的優化,也人工為主推的套餐加上了評論。
但轉化依然無動于衷,這個時候就非常痛苦了,導致我們開始重新來思考轉化這個問題。
二、一個自我提煉的新用戶轉化過程:認知-認可-認購
一個很偶然機會,讓我看到了這樣的一個關于用戶轉化的流程詞匯(認知-認可-認購;我只記得是某個業內大佬視頻授課的宣傳片,我嘗試回頭再找出來,但盡力了),雖然只是在宣傳片里看到一知半解,但好像給了我撥云見霧的感覺,于是我就開始往下按照這個思考去拆解。
這里我把用戶分成了“目標用戶”與“潛在用戶”群體,也很好理解,目標用戶就是當下你的產品正是他們立即需要的;潛在用戶是他們需要,但不是現在,可能已經購買了競品可能暫時有其他替代方案等等,需要一定時間過渡。
當把人群分揀出來了之后,再根據不同的心理訴求去設計不同的內容場景,一步步拆解承接。
認知:你的產品&你投放的素材,用戶第一次體驗&看到時,能否明白你是干嘛的或者你想表達什么?這個很重要。
說實話當初我們投放同學準備的抖音素材,團隊復盤給大家看時,沒怎么看明白痛點在哪里想表達什么。
產品體驗我們都知道有一個“啊哈時刻”,根據用戶平均的訪問時長,你需要在最長一到三分鐘的時間里,讓用戶完成一次良好的體驗,而不只是打開看看就走。
認可:說回詳情頁,當用戶不管通過哪里點進來了,最重要的三部分呈現出來了:頭圖、評論、詳情頁;而詳情頁承載著你要像一個銷售一樣,說服客戶下單。
不像純電商行業那樣,詳情頁可能就是顯示商品的詳細;剛才說到,我們之前方式也是像電商學習這樣去做詳情頁。但回來在深挖需求,我們本是半電商半工具,所以在詳情頁里也要體現出我買了之后不是拿回家用,還要結合APP用,所以我拆分了三點“一個理由、一個動力、一個offer激勵”去給到用戶。
- 一個理由:述求提出。也很好理解,我的商品很漂亮,怎么可以讓你“好”,滿足你在什么場景下的什么需求;社會需求、心理需求、三大特點八大優勢隨便你啦。
- 一個動力:價值包裝。光理由還不夠,因為之前轉化差嘛,可以從價值對比:跟其他市場同類產品對比,產品優勢:結合APP可以有更好體驗,可以幫你變得更好更專業等等。
- 一個offer激勵:當你買了之后結合產品去用,我還可以給到你什么,比如可以參加活動、贈送積分等等。
舉一反三,對于潛在用戶我也是通過這三點去著手,給到不一樣的內容場景和述求去做詳情頁。因為我不喜歡長篇大論,為控制篇幅;文章只是分享“我的”,希望幫你從另一個角度get到一個點,再想想我的產品可以怎么做?
就像我拿到認知認可認購這六個字怎么去拆解,怎么幫助我一樣;你完全可以從新梳理出發,不要被束縛。
三、設計一個底層運營通路:流量-載體-轉化-留存
根據上述,再一次對商品頭圖和詳情頁做了一次調整;一丟丟的感悟是轉化率差,可能還真的是要一版一版的去優化最好詳情頁內容。
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看到有人分享《如何讓顧客感知價值?這里有5個方法》這篇文章,內容不做評價,我想,感知價值就是完成用戶認可這一環節吧。
但是,你以為到這里就結束了嗎?
細節打通了就讓我們上升一下,回過頭站在全局的角度來從新梳理一次,讓工作更清晰。
我們可以先畫出這樣的一張圖,從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運營工作的一個底層通路:我的流量來源有哪些?-承載用戶的載體是什么?-轉化用戶的工具是什么?-讓用戶留存下來的點又是什么?
這是一道開放填空題,如果是新產品,初期業務/功能都比較單一、線性;能夠較簡單的通過核心業務流程去貫穿用戶的一個階段。如果是體量大的產品,每一個功能可能都有一個小組團隊在做,那小組也可以有這樣的一套模型,它可以是交叉的,亦或者是你出于一個新的任務,比如拉新,同樣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單獨設計多條這樣的模型。
流量來源很好理解,指的是產品用戶的獲取都有哪些渠道。其中,每個渠道都可以單獨拎出來畫一份模型圖,比如電商業務在母嬰渠道獲取的是寶媽用戶,那他的轉化方式跟通過學生渠道獲取學生用戶的轉化方式就不同;比如是工具產品,可能在最終留存方式上也要給出兩個承載功能;我這里站在全局的角度概括來講,就不拆解細說了。
載體就是承載用戶的工具,比如APP、小程序、渠道店鋪等等。比如你家業務涉及到是電商板塊,通過抖音投放廣告,那就沒必要非將用戶引導到APP下單購買,可以直接鏈到店鋪;因此抖音渠道的承載工具就是店鋪而不是APP。
轉化工具就是用戶進來之后,你的運營轉化活動是什么?比如電商的是新人優惠價、下單全額返等等;每家肯定都有自己一個主推的或多個轉化工具/活動。
如果轉化上不來,就試試上面的那個方法吧。
最后是留存,當你將用戶轉化后,用戶使用你產品的這段時間。比如買一次課-直到課程結束,視頻月卡-直到一月后,你可以通過什么留存工具留住用戶;可以是社區、是服務等等,要引導用戶更多體驗整個產品,購買對運營來講僅僅是用戶邁出的第一步。
四、給運營底層通路搭梯子
要把整個模型跑通落地,就是需要日拱一卒啦。這可不容易,我們下次講。
#專欄作家#
貓力,微信公眾號:運營增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目前從事產品運營崗位;擁有多份創新項目從0到1實操經驗;關注新娛樂、新消費等領域;擅長運營增長、商業變現、創新孵化等。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你是一個愛思考的運營小學生 ??
這不是最基礎的定位傳播思路嗎……
嗯,并不是價格低用戶就會買賬
我深有感觸
這標題幫我改的,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