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微信營銷?
摘要: 在考慮如何做微信營銷之前,你必須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一、你為什么要做微信營銷? 是因為大家都在做微信營銷嗎?要知道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都站在船的一邊。 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在微信上做營銷的話就會處于被動地位嗎?如果你不弄懂為什么要…
四個思考問題
在考慮如何做微信營銷之前,你必須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一、你為什么要做微信營銷?
是因為大家都在做微信營銷嗎?要知道所有人都在做同一件事情有時候也不一定是正確的,比如都站在船的一邊。
是因為覺得自己不在微信上做營銷的話就會處于被動地位嗎?如果你不弄懂為什么要做微信營銷這個問題,那么即便做了微信營銷,你也會處于被動地位。
是因為你覺得微信這種獨特的產品模式更適合做營銷嗎?那么微信與其他產品或者營銷工具相比較,獨特性體現在哪里呢?
二、你的品牌或者說產品是否適合在微信上做營銷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不是所有的產品或者品牌都適合在微信上做營銷。其次,不是所有產品或者品牌都適合所有的微信營銷工具。
在做微信營銷之前,一定要思考你的品牌或者說產品有哪些特點,是否能夠很好的借助微信這款產品將你的品牌或者產品的特點放大。如果你的產品或者品牌能夠借助微信的各種營銷工具來放大其價值的話,那么也許就說明你的品牌或者產品是適合做微信營銷的。
個人覺得,有兩類品牌適合在微信上做營銷,一種是大眾化的品牌,另一種就是很利基市場的小眾品牌,這里走了兩個極端。
三、微信這個產品有哪些特點?與其他產品或者營銷工具相比較有何不同?
明白微信這個產品的特點,才能針對微信所獨有的特點來調整營銷的目的與方式。
用過微信的人大多能夠多少明白,微信與微博,與騰訊QQ 的產品使用環境是不同的,用戶使用微信的目的也與使用微博或者 騰訊QQ 的目的是不同的。相較于微博,在微信上做客服會更加的人性化和多元化,相較于微博,微信的粉絲更加的精準,相較于微博,微信更加適合加強強關系然后將這些目標強關系轉化成流量和訂單數。但是微博這樣的弱關系平臺更適合做推廣做營銷,更適合發展新的用戶和客戶,企業可以微博微信兩手抓,用微博做品牌推廣及發展新客戶并順勢把弱關系轉變成強關系,用微信更好的維護這些強關系,并將這些強關系用戶轉化成訂單等。
四、用戶是基于什么樣的情景下來使用微信的?用戶登錄微信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用戶是基于什么樣的情景下來使用微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你可以利用用戶使用微信的目的來進行營銷。
有些用戶使用微信是因為他能夠方便的收發QQ郵件;有些用戶使用微信是為了接收 QQ 消息;有些用戶使用微信是因為寂寞,所以想在微信上把妹子,所以會使用搖一搖,漂流瓶,附近的人之類的功能;有些用戶使用微信是因為微信提供了語音短信的功能;還有些用戶使用微信僅僅是因為大家都在用微信罷了。
所以,在對待不同的用戶的時候采取不同的營銷策略,不能把所有的用戶都當成是單一用戶。
微信的營銷工具
在考慮完上述四個問題之后,我們來看看目前微信為我們提供了哪些營銷工具,這些營銷工具又各有哪些優缺點,目前又有哪些案例供我們進行參考。
1、漂流瓶
方式:把信息放進瓶子里,用戶主動撈起來得到信息并傳播出去。
實質:采用隨機方式來推送消息。
優點:簡單,易用。
不足:針對性不強,又因為用戶使用漂流瓶的目的是為了排遣無聊之情,所以在這里做營銷的話如果方式不正確的話極容易產生反作用,使得用戶對品牌或者產品產生厭惡之情。此外,每個用戶每天只有20次撿漂流瓶的機會,撿到瓶子的機會是比較小的。
適用產品:已經有了較大知名度的產品或者品牌(不一定準確,大家可以在知乎上來討論討論),做漂流瓶推廣來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案例:招商銀行的“愛心漂流瓶”用戶互動活動案例。
案例分析:微信官方對漂流瓶的參數進行更改,使得合作商家推廣的活動在某一時間段內拋出的“漂流瓶”數量大增,普通用戶“撈”到的頻率也會增加。但是,如果采用這種方式的話,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呈現一定要靈活,不能發表一些樣話,套話。要想辦法提高用戶的有效回復率。
2、位置簽名
方式:在簽名檔上放廣告或者促銷的消息,用戶查找附近的人的時候或者搖一搖的時候會看見。
實質:類似高速公路的路牌廣告,強制收看。
優點:很有效的拉攏附近用戶,方式得當的話轉化率比較高。
不足:覆蓋人群可能不夠大。
適用產品:類似肯德基這種位置決定生意的店鋪。
案例:餓的神、K5便利店微信簽名檔營銷。
案例分析:很多位置不佳的店鋪其實可以使用“附近的人”這個功能,勾搭附近的用戶進入自家的店鋪進行消費。
3、二維碼
方式:用戶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并進行互動。
實質:表面是用戶添加,實質是得到忠實用戶。
優點:是用戶主動掃描的,至少證明用戶對你的產品最起碼還是感興趣的,所以,可以針對性的誘導用戶產生消費行為。
不足:必須用戶主動掃描。
適用產品:與用戶關聯比較緊密的產品(不一定準確,歡迎知友們在知乎上進行討論)。
案例:三人行骨頭王火鍋
案例分析:“掃描二維碼”這個功能原本是“參考”另一款國外社交工具“LINE”,用來掃描識別另一位用戶的二維碼身份從而添加朋友。但是二維碼發展至今其商業用途越來越多,所以微信也就順應潮流結合O2O展開商業活動。這種推廣方式可以吸引部分貪小便宜的用戶進來消費。
4、開放平臺
方式:把網站內容分享到微信,或者把微信內容分享到網站。
實質:類似于各種分享。
優點:由于微信用戶彼此間具有某種更加親密的關系,所以當產品中的商品被某個用戶分享給其他好友后,相當于完成了一個有效到達的口碑營銷。
不足:產品擴散比較困難。
適用產品:適合做口碑營銷的產品。
案例:美麗說登陸微信開放平臺。
案例分析:用戶愿意與朋友分享自己看到的有價值的東西,所以,當產品有價值的時候,用戶便愿意去分享。
5、朋友圈
方式:可以將手機應用、PC客戶端、網站中的精彩內容快速分享到朋友圈中,支持網頁鏈接方式打開。
實質:模仿國外產品 Path,屬于私密社交。
優點:交流比較封閉,口碑營銷會更加具備效果。
不足:開展營銷活動比較困難。
適用產品:口碑類產品,或者私密性小產品。
案例:暫無
案例分析:暫無
6、公眾平臺
方式:微信認證賬號,品牌主頁
實質:專屬的推送信息渠道。
優點:推送的對象是關注你的用戶,所以關系比較親密;到達率100%。
不足:如果用戶關注了 20 個品牌,每個品牌每天向你推送 3 條信息,那么這些信息就顯得有些擾民了。
適用產品:明星?
案例:「心理學與生活」這個公眾賬號
案例分析:我曾經關注過“王力宏”的微信公眾賬號,我跟他說一句話,他很快回過來一長段語音,然后再說,就不搭理我了。這個「心理學與生活」賬號也是一樣。
在考慮完微信所提供的營銷工具之后,我們來思考一下,目前已經登陸微信進行營銷的商家,產品,品牌們所采取的營銷方式正確嗎?
我們都知道同一批人到了不同的產品(工具)上面表現有很多的不同,同樣一條內容發到微博和微信里面得到的反饋是很不一樣的。微信用戶更多的希望是能得到互動,得到重視,他們對營銷信息的推送其實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抵觸。
舉個例子,假如我關注了“肯德基”這個公眾微信賬號,如果這貨每天給我推送肯德基的促銷信息和新品預告,我就會毫不猶豫的把這貨給刪除掉。畢竟,誰愿意每天上線的時候就看到大量的各種各樣的廣告呢?
目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很多品牌做微信營銷,他們以為微信就是拿來推送信息的,同微博之類的營銷手段沒有什么區別。但是,當用戶關注品牌微信號之后,很容易被騷擾。并且,很多時候品牌微信賬號所發的微信內容都是毫無價值的營銷廣告信息,當用戶對這類信息產生疲勞之后,用戶很可能不再點擊相關微信鏈接。嚴重的,甚至會刪除品牌微信賬號,損害了品牌形象。
此外,品牌商們覺得微信能夠實現“精準營銷”與完成“互動”的目的??墒?,品牌商們對“精準”與“互動”的理解,與用戶(消費者)的理解產生了偏差。
- 品牌商們所說的“精準”指的是推送的對象有了明確的列表,自己可以選擇性的推送;“互動”指的是“可以交流”了,是單向的。
- 用戶(消費者)們認為的“精準”就是,當我產生這種需求的時候,你就給我,而不是我曾經喜歡過的就給我;“互動”指的是,當我有這種需求的時候,你就給我反饋,而不是你跑過來搭訕我。
用戶與品牌商都是從各自的角度來理解精準與互動的,所以就不可避免的產生偏差。微信在被創立的時候,就是一個交流與互動的多媒體平臺,社交屬性很強,用戶渴望平等交流。所以,當品牌商們單向的輸出信息的時候,不可避免的就會遭到用戶抵制。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在街上接到各種各樣的傳單的時候,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看都不看就扔掉的。當我們在微信上接收到各種各樣的營銷信息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刪除這個營銷微信賬號。
那么微信營銷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應該達到什么效果呢?
還是以肯德基為例,假如我關注了肯德基的微信。我對他說,我想吃漢堡了。他就告訴我最近的位置哪里提供肯德基,然后給我一張折扣券,或者訂餐電話之類的,就會很好;或者,我對他說,在某某肯德基店的在下午2點鐘在1號窗口值班的收銀小妹是誰?他就回復我,這個收銀小妹的微信賬號。我就覺得這個挺好,畢竟支持泡妞的微信賬號就是好賬號。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沒有人愿意微信的對面是一個冷冰冰的機器賬號,誰愿意與機器人交流呢?所以,做微信營銷的時候,必須得有人情味,讓用戶對你的品牌或者產品產生依賴與情感。
以上,就是我對在微信上做營銷的一點見解,希望大家可以討論討論。
【備注】:本文的回答參考了下面文章,之前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是以“微信營銷”為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章進行參考,未注明來源,特重新尋找來源補充,特此道歉。
【1】:http://www.panghufei.com/?p=10914
【2】:http://www.yixieshi.com/pd/11723.html
【聲明】:以上我所講的只是個人理解,個人關于「微信營銷」的理解仍然比較淺薄。如果您是相關從業人員,發現我文章中的不足甚至錯誤部分,非常希望您能指出,如果您剛剛對這塊有所了解,或者想對這一塊有所了解,那么這篇文章也不要輕易的全信,我在這里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供大家參考與討論。也許我的答案中有完全錯誤的地方,所以希望大家能獨立思考,自己去判斷正誤。
微信用戶超過2億,傳統媒體要怎樣分一杯羹?當然,本文并不能為這個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但希望能把問題列得更清楚些、更具體些。
結合兩種傳統媒體在微信實踐上的案例分享,以作拋磚引玉之用。一個案例來自于以文字為基礎的雜志《城市畫報》,另一個案例來自于以聲音為基礎的電臺節目《一些事一些情》。
一、舊媒體在新媒體上的優越與惶恐
在微博出現的時候,這已經是個陳詞濫調的話題,但在積累了微博運營的經驗后,再來針對新平臺進行分析,視覺會更開闊些。
傳統媒體,有高粘度的群眾基礎,在做內容方面有深厚的經驗和人才儲備,也有積淀已久的內容量可以重組輸出。而且新媒體與受眾的接觸方式是“每小時、全天候”,這正好彌補了傳統內容的一期與下一期之間的縫隙,讓品牌在間隙中也有被提及、被曝光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不像互聯網品牌,他們在線上沒有任何根據地,所有的粉絲資源依然在線下或僅僅在微博上。傳統媒體要啟動一個微信賬號,就如當初開始運營微博賬號一樣,同樣并將持續面臨著一些問題:
- 流量導向:有了這樣的溝通渠道、推廣渠道,流量導向哪里?
- 平臺價值:微博出現之后,新的平臺——微信,有什么不一樣的價值?是否值得運營?
- 人力成本與效果實現:傳統媒體的內容輸出是慢節奏的,而新媒體的內容輸出是快節奏的,已有的內容需要重新包裝輸出,甚至要結合新平臺特性去產生新內容。然而,所有信息一刷而過,耗費人力物力去做的一件事,卻沒有沉淀的地方。這樣做,有什么用處呢?
二、微信平臺的成分分析
新媒體的形態并沒有非常清晰,大家對微博的探究比較深入,對平臺屬性也比較了解,所以在這里以微博和微信作對比,做個空泛的普及:
三、回歸功能談平臺價值
空泛的普及后,還是要回歸微信的基本功能,來探討這個平臺可以實現些什么
訂閱的模式——高質量的資訊需求
微信上的信息以訂閱模式呈現,就意味著它的資訊與微博不一樣?!坝嗛啞边@個動作,意味著用戶希望在這里獲得比自己更專業、更全面的視角、觀點,原始事實要經過整合再輸出。微博上的資訊是爭取共鳴、披露真實,而微信上是給人以觀點、想法。這就是微信的內容價值,也是傳統媒體的優勢所在。
推送的模式——讓用戶量更有價值
推送模式,讓微信公眾賬號的訂閱用戶更具價值。微信的內容形式有文字、語音、帶鏈接的圖文信息,還有“第三方應用消息”!把自己賬戶的用戶量做起來了,推活動、推網站、推內容、推APP都非常有效,畢竟是強制推送的。
此外,我們還可以從推送模式中看到“廣告價值”。不像微博,廣告發布后,客戶還要看轉發量、評論量,微信的強制推送,到達率接近100%(除了由于手機微信版本問題而無法接收外)。微信上的廣告信息價格,可以以頭條和非頭條(微信多條圖文信息的版式)來劃分。不用糾結傳播效果,這對于傳統媒體的廣告套餐式銷售非常有利。
然而,也因為強制推送,用戶對內容的質量非常敏感。在筆者運營微信公號的過程中,發布一條消息后,只要當時沒有在推廣二維碼,都可以觀察到訂閱用戶量在掉。內容要面向著不同的用戶,確實眾口難調,因此,微信上的內容策劃要非常精心,而廣告植入就更加要制作精良!
語音信息的載體——電臺的互動模式
語音信息,是微信上特強大的一個信息呈現功能。雖然聲音信息簡化了短時溝通的方式,隨便拿起手機就能說一兩句,但這似乎更適用于非常日常的對話。
而對于未認證的公眾賬號,每天的群發消息僅有一條,如果要發布語音消息的話,一定是20秒以上的,而且信息量很大,用詞不一定口語化,人“聽”的理解能力遠低于“看”的理解能力,因此聲音的閱讀難度遠高于文字圖片。
那語音消息可以用來做什么?語音消息很適合用來做互動,就如電臺模式,親切直接,一問多答。另外,微信的語音功能,對于電臺媒體來說,是一個精彩片段重溫的絕好平臺。
二維碼——既公開又私密
二維碼的價值在于線下與線上聯動,掃一掃線下宣傳物料上的二維碼,就關注了線上的微信賬號?;顒又晦k一次,積累的人氣可以通過微信實現延續。實用上跟微博的功能有相似之處,但二維碼是一種既隱秘又公開的信息傳遞,而且在物料上占地面積大,能激發人們的好奇而去關注。
自動回復設置——創意施展的空間
這個功能給微信整個平臺,帶來了很多創意的空間:
- 不是所有資訊都適合強制推送,當要發布的消息不是大眾喜好時,可以設置“特定字詞”讓用戶自行獲取消息。
- 讓消息不至于一刷而過,用戶仍可以通過回復“特定字詞”重溫。
- 自動回復的設置,加入創意,就是一次活動,如聯想微信的活動“讓想哥說出我愛你”。
案例#1 雜志《城市畫報》
微信號:cityzine
訂閱量:5606
運營時間:1個月
運營策略
1.雜志經典專訪連載(一周獲得1800訂閱量)
城畫微信啟動的第一周,推送的內容是“安妮寶貝專訪”,內容以連載形式出現在微信上。結果,吸引了1800人訂閱。
初衷:微信賬號剛啟動,我們需要尋找最吸引的內容進行推送——用實際利益來激勵第一批訂閱。在運營微博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讀者常常問起的是《城市畫報》安妮寶貝專訪的那一期,雜志經典重溫無疑是一個省力的不二之選。
難點:特別經典的內容少之又少,一次就用完,在后續發布的其它經典內容重溫也無法達到同樣的效果。
2.變著法子想互動,讓用戶在閱讀之外,自我表達的訴求得到滿足
(1)固定欄目:旁聽微信,城市發聲
這個欄目已經執行到第三期,形式是發布一個話題,如“一句話證明你有假期綜合癥”,讓用戶語音進行回復,收集了這些語音素材后,編輯成音頻進行二次傳播。第一期收集到的語音素材大概是150條左右,而第二期為120條左右。反應一直很好,回復的內容質量也很高。
而第三期的話題是“一句話證明你有假期綜合癥”。適逢國慶中秋長假假期,對于稀缺的長假,中國人總有一堆計劃和寄望,然后真正放假卻又是另一種狀態和心情。因此,我們把假期8天的微信話題設置為“一句話證明你有假期綜合癥”,順應人們特定時期的特定生活狀態,把微信作為一個互動的平臺,讓用戶尋找心理契點。收集到語音素材為233條,互動情況不錯。
初衷:希望通過微信聲音的收集和剪輯,呈現城市人的生活形態。以最新的平臺去討論一個話題,用最新的方式去傳播這些聲音,幾期的積累下來的音頻內容可以展現一些城市生態。
難點:
- 話題設置,除了影響到互動的參與度之外,也影響到最后收集到的內容質量。太深,沒人愿意討論,太日常,沒有精彩的發言,編輯后的音頻沒有二次傳播的價值。
- 新鮮度,新媒體的特點就是“喜新厭舊”,這樣的互動形式可能一期比一期弱,是否可持續還是要再觀察。
- 音頻編輯及發布,是個技術難點,微信中音頻質量較低,聲音的閱讀難度大。
(2)假期策劃:節前性幻想
話題發布于國慶假期的前一天,讓人們在節前渙散期討論“性·愛”,收到將近600條回復消息。
初衷:對于中國人而言,假期如此稀缺,然而在假期來臨的時候,卻又有點不知所措。人在空虛的狀態下“性·愛”的話題被討論得最多,于是我們把這個話題捧上微信。
難點:
- 對話題的把握要有一定水平,確實需要一位睿智的人去對答,有些提問容易拿捏不準,而成為過分的色情。
- 回復量大,需要大量人力來參與討論。
(3)其它互動:城畫君陪夜聊、講鬼故事、寫毛筆字
一些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看的內容(鬼故事、毛筆字),是不適合推送的,但可以用來作為一次小互動。用一些小噱頭帶出即可,譬如“城畫君講鬼故事”、“今晚有20個城畫君機器人陪夜聊”。這算是小規模,易操作型互動,一次能夠吸引100~200的訂閱量。
互動形式:在微博上告知粉絲,讓他們關注城畫微信,回復“暗號”查看。只要把微博寫得神秘一點,好奇心驅使下,用戶就因此而訂閱城畫微信。
難點:沒有什么難點,門檻相對比較低的一種互動形式。
3. 自動回復的設置,可以優化用戶體驗,達成內容沉淀。
自動回復的設置,可以大量減少人力,也可以很有趣,很實用。我們根據城市畫報的需要,把自動回復設置為兩種:一個是機器人的應答,俏皮地回復一些日常問候,強調趣味性;另一個是信息導航,強調功能性,把雜志內容、往期內容等進行分類推送。
城市畫報的回復設置分類具體如下:
4. 微信賬號的推廣,主要平臺是微博
盡管雜志上也有出現微信二維碼,但帶來的訂閱量并不大,最直接有效的是微博,而推廣的方式如下:
- 每日微信推送的內容,在微博上做足夠的預告;
- 微信上的互動,選取特別的對話放到微博上討論,附上二維碼;
- 微信互動收集的回復,可以整理成長微博在微博上發布,并附上二維碼。
案例#2 電臺節目《一些事一些情》
微信號:loveqloveqloveq
訂閱量:17000+?
運營時間:?45天
1.新媒體正占據越來越多受眾的注意力;我們希望能把聲音也移植到新媒體平臺上傳播,使品牌基因得以延展,用聲音挽起聽眾的回憶和聯系。
內容:主持人語音
效果:?由于一些事一些情是一個電臺節目品牌,所以聲音的應用是我們關注微信公眾平臺的初衷。不少用戶在收到主持人語音后表示興奮和驚喜,主動截圖發到品牌的官方微博@LoveQ官方微博,對新互動方式表達歡迎和喜愛。微信平臺吸引了一些很久沒有收聽電臺節目的粉絲,而且很多用戶反映通過微信收聽主持人語音,感覺更加親近,像是和認識的人通話一樣。
思考:由于微信屬于“一對多”的推送方式,所以對于粉絲的文字或語音回應,通常不能一一作答。
2.微博使受眾的快餐式閱讀成為習慣,信息還沒來得及被閱讀就輕易被指尖掃走;我們希望精心制作的信息能進入感興趣的人的視野。
內容:長假特輯+可愛人物漫畫
效果:微信的強制推送和100%的到達率,在信息傳達方面徹底起了作用。圖文信息的運用,使制作突破了140字的限制;對該資訊感興趣的用戶,會實時收到這份資訊,而且會有即時的反應。
思考:當強制推送形成規律,或過于硬性而缺乏變化,會讓用戶產生反感。如何拿捏信息到達率與用戶喜好度之間的關系,值得思考。
3.我們聽眾的互動訴求強烈,每個周六、日晚21:30-23:00的電臺直播-微博互動不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我們希望在非節目時間,能有更多元化更好玩的互動。
內容:主持人語音+聽眾語音;主持人語音+照片;小游戲+主持人語音等等。
效果:我們把主持人語音以及用戶針對該話題反饋的即時語音剪輯起來,形成聲音精彩回顧,發到官方微博以供分享。立刻吸引不少粉絲的轉發及評論,而且引起粉絲們“認領自己聲音”和“認領朋友聲音”的行為,關注度和參與度都非常高。
相對于電臺直播室和直播設備,在聲音傳播方面,微信給予了時間和空間的更多自由度。主持人群發語音后發起小互動,自定義回復推送話題相關照片,即日就吸引了過萬次回復參與。語音的加入,使一些互動小游戲更加親切生動;而語音+互動,讓用戶不再“只接收不參與”,使溝通變為雙向。
思考:可以觀察到,從微博到微信的關注力引流產生得十分自然,而從微信到微博的關注力轉移則相對較弱;從電腦端到移動終端的關注力引流比較流暢,而從移動終端到電腦端的轉移則相當牽強。所以注意力通常停留在微信,使后續互動斷鏈。
我們希望某些后續互動也能在移動端完成,但公眾平臺群發語音設置在1分鐘以內,因此一些后續的互動動作受到限制。
4.?每個受眾都想接收與己相關的資訊,不想時間浪費在不必要的信息上;我們希望可以滿足每個受眾的信息需求,又不會打擾他們。
內容:心理測驗等等
效果:從用戶的回復來看,他們已很自覺地形成“按自己意愿選擇回復—查看對應內容”的行為,譬如回復自己所選擇的心理測驗選項,或者查閱自己星座的內容(當然也不排除好奇心特別強烈的用戶,會回復所有的選項,查看所有的答案)。這種小游戲,參與度相當不錯,當天話題回復超過2萬條(當時粉絲數約8000),估計逾八成用戶參與。
思考:如何保持游戲的新鮮度,如何讓形式不陷入重復,使內容適合“貪新厭舊”的新媒體用戶,又不至于太膚淺和俗套。
5.我們希望新媒體平臺能夠承擔一些傳統電臺的功能,期待能發掘更多。
內容:一些好音樂等等
效果:微信本來是私人溝通的即時通訊工具,信息以文字和語音為主。而通過公眾平臺給用戶推送音樂,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們把“一些好音樂”作為常設頻道,每天不定時換歌,讓用戶自行回復,隨機收聽。微信收聽音樂能否形成群體的固定需求,能否培養為主動訂閱習慣,仍有待觀察。
思考:一些傳統電臺的功能,例如連線通話、通話群發、短節目推送、廣播劇、道路交通等等,期待能有更開放的空間得以實施。
一些事一些情微信號的一些運營總結:
品牌個性
由于推送的內容、形式、風格各異,每個公眾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鮮活的品牌在存活,必然也注入品牌的烙印。這時候,品牌和用戶群彼此間約定俗成的規則、熟悉的久違的旋律、神秘人物的聲音等等,都可能成為擊中用戶興奮點的要素。我們一如既往地“幽默、輕松、快樂”,與用戶一起分享“樂觀、自信、愛”的品牌精神。
需求導向
當人力投入不足以進行一對一問答回復的時候,不妨把精力投入到用戶研究、數據分析、需求把握中去,大概估摸用戶對不同內容的喜好度強弱。這對于推送內容的選擇大有裨益。因為微信用戶的敏感度遠遠大于微博。偶爾的反感信息,微博上可以用指尖掃走,而微信上則會果斷取消關注。
互動為要
互動是《一些事一些情》節目一向的宗旨。在每周的電臺節目中,兩位主持人相當于“節目助理”,而聽眾們相當于千千萬萬個“主持人”。他們一起在微博上邊互動邊直播,直播的內容主要是大家在微博上的留言或討論,雙向溝通參與度很高,備受喜愛。每次1.5小時的節目結束,主持人新浪微博的留言總數都超過5000條(其他另外傳播的相關微博不計算在內)。在微信上,我們也希望延續這份雙向互動,一起玩樂,在玩樂中探索平臺運營的應有之道。
變化意識
由于平臺不成熟,用戶不成熟,需求變化快,不可控因素增多,因此內容、形式都要保持多變,追求未知的驚喜,需要無窮的創新意識才能實。
來源:互聯網的那點事
微​信公​眾號代​運營,DS_STARS
沒有方法,不懂方法,吸引不來精準客戶來主動圍觀你的朋友圈,無論賣什么產
品都會打不開銷量,很多薇商在思維上存在誤區,就是認為只要有貨就可以賣出
去了,可是又有多少人囤了貨卻不知道賣給誰呢,上家不教或者教一些根本不好
去執行的方法,所以只有自己學會引流讓對你產品有需求的人主動加你才能做好.
有了產品不知道朋友圈怎么營銷,怎么招代理,我們不是推廣不是軟件,只有實
實在在的方法.并且能手把手教你。
ㄝ想壆習的朋友ひ信:———– 【しαα9485】了解詳情 送方灋の
寫得很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