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U 超千萬,30%付費轉化率,Slack 如何打造增長引擎

0 評論 10346 瀏覽 43 收藏 19 分鐘

Slack付費轉化率高達30%,不到五年估值破70億美元,成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本文逐一解讀Slack如何打造增長引擎。

今年6月20日,美國獨角獸企業Slack在紐交所直接上市,成為繼Spotify后第二個繞過傳統IPO方式直接上市的科技公司。

上市當天,股價大漲50%,市值一度突破230億美元。作為一款企業協作應用,Slack已經進入硅谷“名人堂”,成為有史以來增長最快的SaaS產品。

自2014年2月產品上線以來,Slack的成就包括:

  • 每日活躍用戶數(DAU)超1000萬;
  • 免費增值模式的付費轉化率高達30%;
  • 財富100強中43%企業付費使用Slack;
  • 估值從0到70億美元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
  • ……

Slack 活躍用戶數 DAU 增長曲線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Slack 的增長之路非常值得我們復盤和學習。

本文將從流量獲客、客戶成功、增長引擎三個方面入手,解讀Slack增長的秘訣。

一、流量獲客:專注于口碑營銷

Slack的口碑營銷和品牌建設做得非常好,給他們網站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自然訪問流量。

Slack網站每月有1億多訪客流量,主要流量來源是直接訪問(direct)。也就是說,在每月1億多的訪客中,有90%是直接進入Slack網站的。再形象一點,由于很多人都知道Slack,他們會在瀏覽器中輸入Slack.com直接訪問官網。

上面這張圖展示了為Slack帶來最多訪問流量的關鍵詞,你會發現排名前幾的關鍵詞(組)都包括“slack”這個關鍵詞。除了品牌詞外,一些產品詞(比如團隊溝通、即時消息等)也給他們帶來很多流量。

Slack出色的口碑營銷,包括社交媒體營銷、內容營銷、產品營銷等,為它贏取了很高的品牌知名度。

1. 社交媒體營銷

下面這張條形圖,展示了Slack在不同社交媒體上獲取流量的渠道分布。

Slack每月從社交媒體渠道獲得超過80多萬的訪客用戶,來源包括Facebook、YouTube、Twitter、Reddit、LinkedIn等。

Slack針對每一個社交媒體都制定了不同的運營策略,比如:

  • Facebook:通過文章、播客(Podcast,類似主播電臺)、活動等方式向粉絲更新他們的動態;
  • YouTube:通過專業的產品視頻和行動按鈕CTA來獲取用戶;
  • Twitter:通過Twitter 24小時在線為用戶提供支持的方式帶動病毒式口碑營銷。

Slack告訴我們,社交媒體不單單是你用來獲取流量的平臺,更是你用來和用戶建立聯系、互動溝通、讓你的品牌更容易被大家記住的平臺。

2. 內容營銷

除社交媒體外,Slack還通過開博客寫文章、贊助和原創播客的方式進行內容營銷,積極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SlackHQ是Slack在內容平臺Medium(類似中國的簡書、知乎等)上開設的專欄博客,這個渠道每個月給Slack官網帶去 70,000+感興趣的新訪問用戶。

Slack在Medium上主要發布這四類內容:公司和產品的最新動態、Slack產品使用指南、實用的職場工作技巧以及有意思的個人故事。這四類內容是一個非常完美的內容組合,既符合產品定位又能夠吸引用戶閱讀。

Slack還在播客方面投入很多,在建立自己的播客賬號之前就贊助了很多播客。

相比于鋪量,Slack更看重效果,側重于贊助在垂直細分領域非常知名的播客。比如,Slack贊助了Startup(創業領域的播客)、Reply All(互聯網領域的播客)和99% Invisible(設計領域的播客)。

Slack會將每期播客的對話內容都整理編輯成一篇文章,然后發布在Medium等內容平臺上獲得二次曝光。每一篇文章都會提供完整的播客音頻,并用簡短的文字提醒讀者播客專欄的存在,交叉引流。

3. 搜索引擎優化

除了社交媒體和內容外,Slack還從SEO上獲得了很多自然流量,這大部分來源于Slack的應用列表(App Directory)落地頁。

上面這張圖展示了在Google上搜索量最高、排名TOP的搜索詞。很明顯,搜索這些詞的用戶并不是專門搜Slack的,但是結果中也能出現Slack的頁面。為什么呢?其實很簡單,這些關鍵詞背后的產品都與Slack集成了。

Slack 為每一個已經和自己集成的產品單獨創建了一個落地頁(小部分是由合作伙伴創建的),每一個類似落地頁都遵循相同的內容模塊、排版設計,介紹這個產品是如何與Slack集成并高效工作的。

當用戶搜索這些關鍵詞的時候,Slack確保自己的頁面可以排到搜索結果的第一頁,然后引流到自己的網站。

二、客戶成功:增長的核心動力

每一個渠道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漸漸失效。但是,用戶口碑推薦卻不會。如果你能夠做到人們一直向朋友和同事推薦你的產品,那你就真正走上了增長的道路。

《From Impossible To Inevitable》一書談到:客戶成功是增長的核心動力,其價值比新簽銷售額還重要5倍——Slack把這個理念融入了產品、服務甚至定價的每一個細節。

1. 北極星指標

Y Combinator 的 Sam Altman有這么一句口頭禪:

客戶的愛就是你所需要的,一百個愛你產品的人比一百萬喜歡它的人好。

Slack接受了這一理念,將用戶凈推薦值(NPS)作為衡量產品價值的重要指標,具體來說:

  • 上手體驗:快速無障礙,只需三次點擊即可開始使用Slack;
  • 公平定價:如果您停止使用Slack,他們會將退款返還給您;(沒錯,后面會有介紹)
  • 客戶成功:每位新員工都要經過為期九周的培訓,以便他們適應公司文化并學習如何以Slack方式進行溝通;
  • 內容傳播:敢于與眾不同,但絕不會超過實際產品功能和服務體驗。

CEO Butterfield將“發送2000條消息”作為Slack產品的北極星指標。

像Slack這樣的團隊協作產品,讓用戶了解其潛在價值是需要一定使用時長的。如果用戶在Slack上發送的消息量多于2000條,我們就能肯定,這個用戶已經開始正式使用并且依賴上了Slack。

2000條消息,這是個什么概念呢?

對于10人左右的團隊而言,這幾乎是一周的消息量;對于數十人的團隊來說,這大概意味著10個小時的消息數。當一個團隊在Slack上發送了超過2000條消息后,留存率就會大幅度增加,達到 93%。

2. 公平價格政策

一般企業軟件的定價標準是:無論一個團隊中有多少人在使用它,都按照用戶的數量預先收費。

打個比方,如果你的購買量是1000套,但使用量只有100套,軟件公司仍然會收取1000套的費用。

Slack的最大亮點在于獨樹一幟的“公平收費政策”(Fail Billing Policy)。具體來說,假如用戶停止使用 Slack的時長達到了14天,他將會收到Slack的相應退款。

這一收費策略恰恰是用戶愛上Slack的一個重要原因,而用戶的喜愛是口碑營銷增長所必需的。

除此之外,這種收費方式給了Slack的銷售人員以警示:單單搞定一個客戶是絕對不行的。只有產品完全融入到了客戶的日常工作之中,他們才會進一步付費使用。

三、增長引擎:高達 30% 付費轉化

Slack從免費試用到付費的轉換率高達30%,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比率。要知道,Evernote和Dropbox的付費轉化率才4%左右。

那么,Slack是如何源源不斷吸引新用戶進來,又如何做到這么高的付費轉化率?下面,我們將從“免費增值模式”和“增長匹配模型”兩個角度出發一探究竟。

1. 免費增值模式

Slack采用免費增值模式(freemium),下面是Slack的價格方案:

你可以無償使用免費版產品,但是要想使用更加強大的標準版和增強版就得付費。

仔細對比一下你會發現:Slack的免費版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基本滿足日常工作的需要。那么,Slack是如何將免費用戶轉化為付費用戶的呢?

Slack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

  1. 非常順暢的產品上手引導流程;
  2. 通過產品化方式引導用戶付費。

我們先來說說第一個點,上手引導。

作為一款團隊協作產品,Slack不僅要征服個人用戶,還要同時說服整個團隊。因此,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供一個超級簡單、超級順暢的產品上手體驗,幫助用戶和團隊快速用上、用好Slack。

這是Slack的產品界面,所有新用戶在注冊完成后都會看到一遍產品使用上手引導。Slack也提供了一個非常強大的幫助中心,包括產品教學視頻。這些內容結構非常清晰,讓新用戶知道下一步該怎么做,確保用戶100%會使用Slack。

再來談談第二個點,Slack并沒有向用戶硬推付費版本的產品,付費轉化更多是通過產品化方式來實現。免費版雖然功能比較全,但是也有一些限制:

  • 只能免費發送 10,000條消息;
  • 只能免費存儲 5 GB文章;
  • 只能免費集成 10個其他應用。

前面我們說到Slack把“發送2000條消息”作為北極星指標,一旦客戶團隊內發送了10,000條消息,就說明這個團隊已經離不開Slack、Slack已經成為日常業務的一部分,這個時候付費也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Slack持續提供更加出色的產品和服務,而且也會讓付費用戶持續保持活躍、收獲價值。

2. 增長匹配模型

擁有一個好的產品,這只是增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的。前HubSpot增長副總裁Brian Balfour總結了一個增長匹配模型,只有4個要素(產品+市場+渠道+定價模型)之間互相匹配(Fit)才能形成持續穩定增長。

1)市場/產品匹配(Market/Product Fit)

我們應該先考慮市場需求,然后才是產品。

之前有很多關于 AR / VR /區塊鏈的熱點和討論,讓人聽起來很亢奮;但是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個成熟的、切實的解決方案出來。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為他們沒有解決市場上任何的痛點。

Slack團隊的價值主張非常明確,郵件終結者(E-Mail Killer),讓每個人快速傳達和獲取信息、減少團隊溝通成本、提高溝通效率(Be less busy),他們也確實做到了。

2)產品/渠道匹配(Product/Channel Fit)

很多創業者很難理解產品和渠道是需要匹配的,現實中,產品是產品、渠道是渠道,兩者往往被孤立起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盡可能將產品塑造成渠道之一,將兩者無縫銜接。

Slack設法讓自己的口碑在所有渠道口口相傳,最終體現在直接訪問流量上。這也正如前面我們談到的,Slack網站流量大部分來自直接訪問。

3)定價模型/渠道匹配(Model/Channel Fit)

我們如何向用戶收費?每個用戶的年平均收入(ARPU)是多少?我們的獲客成本(CAC)又是多少?不同的業務結構下,我們又該如何選擇ROI最高的渠道?

上面這張坐標軸,展示了不同客單價/獲客成本的企業及對應的獲客渠道。

左邊是小客戶,側重走量;右側是大客戶,側重企業級銷售。坐標軸中間的紅色區域,我們稱之為“Danger Zone”,并不是說這個區域沒法成功,只是相比之下更難奏效。

創始團隊將Slack定位為可以病毒式增長的產品,免費增值模式可以讓Slack快速獲取大量用戶,所以他們的渠道重點在搜索。

綜上所述,Slack更接近坐標軸左側的位置。

4)市場/定價模型匹配(Market/Model Fit)

來自Point Nine Capital的Christoph Janz總結了一個價格矩陣,橫軸是客戶數量,縱軸是每個用戶的年平均收入(ARPU),客戶數量X ARPU即企業年營收額,并且用動物命名不同的產品。

Slack將自己定位在兔子上,客戶為小型(2-20 人)到中型(最多 150 人)團隊。因為獲客很快、數量眾多、價格也不會太低,Slack在產品上線的第一年就創下每11天新增100W美元營收的記錄。

介紹完了4個匹配,那接下來讓我們把他們放到一起。這4個要素互相匹配、互相驅動,造就了Slack不到5年時間超過70億美元的估值,上市后最高市值更是到了230億美元。

四、總結

不久前,9月4日,Slack公布了2020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務業績:累計付費客戶數超過10W家,同比增長37%;總收入為1.45億美元,同比增長58%。

Slack爆發式的增長給了企業服務領域更多想象的空間,吸引了越來越多創業者和投資進入。

在高速增長的同時,Slack也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市場挑戰。持續增長之路,任重而道遠!作為史上增長最快的SaaS企業,Slack能否繼續保持增長呢?

這都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本文由 @GrowingI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