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具到社區,超級星飯團的轉型之路

Tan
2 評論 5626 瀏覽 33 收藏 10 分鐘

超級星飯團作為粉絲獲取idol動態的工具類產品,面臨“用完即走”的難題,探索轉型路徑,加強社交屬性,成為星飯團的新方向。

一、?背景

超級星飯團(以下簡稱“星飯團”)一直以工具類產品的產品形態活躍在“飯圈”。

星飯團抓取明星在其他平臺的數據,包括不限于明星發布內容/在線時長/行程等數據,幫助粉絲高效獲取明星相關信息,基本滿足“飯圈”群體想要更快速、更便捷貼近自己idol的基本需求

二、 為什么要轉型社區

有一個邏輯如下:

  • 在互聯網時代,靠工具本身賺錢的格局是有限的;
  • 要做出盈利模式,必須要有海量的用戶外加較高的轉化率;
  • 要有海量的用戶和較高的轉化率,必須有很高的用戶粘性;
  • 要有高的用戶粘性,必須要有尖叫的用戶體驗和人人互動;
  • 要人人互動,則必須從工具延伸到社區而不是簡單的人機互動;
  • 要有高的轉化率,則必須要有很好的活躍度和在線時長。

而對于星飯團來說,

  • 沒有盈利模式:很難通過工具本身的增值模式盈利,因此需要求助別的途徑來縮短變現路徑。而社區則可以沉淀用戶,并將轉化鏈條做深。
  • 沒有用戶壁壘:在技術上很容易被復制,而從資源上又抵不住巨頭的沖擊。因此需要構建壁壘防止用戶遷徙、防止巨頭抄底。
  • 用戶粘性差:產品內用戶使用場景基本為“收到推送->打開APP->跳轉微博”,用完即走,毫不停留。想要用戶在非使用場景下打開產品,最好的途徑就是滿足它其他的心理需求,讓用戶為了社交關系、為了歸屬感、為了虛榮心、為了社區里的內容而在更多的碎片化場景下打開產品。

從本質上講工具是人機互動,媒體是人?;?,而社區是基于內容的人人互動。

人機互動和人?;拥某掷m性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相比較于微信群內傳播的文章,你關注的那些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你還看得多嗎?

而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是有持續性的,因為,人生來孤獨。

三、什么時候轉型?

在準備轉型前,我們做了一系列的嘗試:

  • 上線了自制的明星專訪節目,站內專訪評論區及在微博產生了大量的用戶間討論。
  • 給每個明星做了專屬的UGC話題,用戶自發在其idol話題中發帖/評論/點贊。
  • 上線了「懂我百分百」明星回答問題活動,用戶在微博大量的曬活動內截圖。

我們可以發現,星飯團的這群用戶,對于我們制作的內容里的一些梗會自己分享到微博,而且在APP內的話題中也會進行明星信息的交流形成一個又一個的小圈子。

同時有一批用戶熱衷于表現自己對于idol的喜愛,亦或是說樂于分享對于idol的喜愛。

關鍵詞:表現欲、存在感、樂于分享、歸屬感、孤獨感、虛榮心

我覺得可以試試了。But Why?

這里我們思考一下,在還沒有互聯網的時候,在武俠小說里,社區在哪呢?

在茶館,在集市,在麻將館。為什么?

因為這些地方的人流量大,人作為那個時候唯一的信息載體,人流量大的地方就意味著信息流量大。

社區是最大的信息集散地,一些人把信息帶到社區,再讓所有人帶走,帶到各自的社交圈。所以,自古以來,社區最大的價值就是「交換信息」,社區里最重要的一項能力就是「信息分發能力」。

那么社區產品就可以簡略的理解為人們通過互聯網進行特定信息交換的信息平臺,而星飯團此時似乎可以成為這樣一個”茶館“。

四、市場需要一個飯圈社區嗎?

由于互聯網服務使人們獲取信息的能力大幅提升,人們對于曾經承載信息分發價值的社區的需求度越來越低,那追星的群體是否需要提供這一個平臺呢?

很遺憾地發現,似乎逃離不了百度貼吧的業務范圍。比如:cxk貼吧,zjl貼吧等,幾乎每個明星都有貼吧。

那么星飯團對比百度貼吧的優勢在哪里?

1. 星飯團比百度貼吧獲取特定興趣用戶的成本更低。

這句話并不是天方夜譚,就是因為工具獲取用戶的成本低,你只要有用,比競品好,用戶自然流向你。

典型例子就是美柚/大姨媽。你說用戶不能在百度貼吧交流女性生理心理信息嗎?規則上肯定能,但是用戶在百度貼吧尋找這類信息的時候還有一步搜索。

而美柚/大姨媽因為其工具屬性直接占領了用戶的設備,當你發現旁邊就是社區,有你需要的信息的時候,你自然不會再重新跑到百度貼吧了。

2. 星飯團似乎可以比百度貼吧更好的服務于粉絲群體。

3. 星飯團似乎可以做一種不同于圖片/文字/視頻等傳統內容形式,全新的信息載體承載這些飯圈信息。

如果可以更方便更專業更有趣的服務與粉絲群體的社區,市場似乎還是需要的。

五、如何轉型?

版本迭代的思路,根據社區的用戶價值「交換信息」以及上癮模型「觸發->行到->籌賞->投入」,版本迭代的思路主要是圍繞3個點展開。

  1. 建立并逐步優化信息的內容消費渠道,縮短用戶所需內容的用戶之間距離,使用戶可以高效的找到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這樣社區的基本價值才可以得到體現。
  2. 引導用戶建立一種“內部觸發”,我要看明星的內容,我去星飯團看就好了。
  3. 加入更多的“社交籌賞”的方式,使用戶可以獲得社交認同感,當用戶的某個內容(一級&二級內容)被其他用戶認同的那種認同感、集體賦予的威望、榮譽感這點是錢不能替代的。尤其看到別人因為某個行為得到認同時,那么用戶跟風的可能性就更大,從而產生更多的內容,形成一個基于內容的閉環。

簡單來說,要更多的關注內容生產者,使Ta可以得到更多的“籌賞”。

關注內容消費者的使用路徑,盡量縮短用戶所需內容和用戶之間的距離。與此同時,要使用戶建立一種“觸發”——當我想到XX,我就要來這里。

最后聊兩句

基于人際關系產生內容,是社交;基于內容而有的人際關系,是社區。

其實不管是社交產品或是社區產品,都強調的是人與人的關系。

社區產品有個很大的優勢,是前期可以制造新鮮感和充分調動用戶的好奇心理,好玩!所以可以快速膨脹。

但社區產品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新鮮感過后,這種關系就難以為繼。因為關系是一個人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不是目的,沒有人會純粹為了強化關系而維護關系,這種動力難以持續。

社區產品是個慢熱型的產品形態,需要不斷運營、發展,形成自己的社區文化。它不像社交產品,通過用戶關系,形成病毒式傳播,可以快速的火爆。

從本質上講工具是人機互動,媒體是人?;?,而社區是基于內容的人人互動。

人機互動和人?;拥某掷m性可能存在一定問題,比如相比較于微信群內傳播的文章,你關注的那些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章你還看得多嗎?

而人和人之間的互動是有持續性的,因為,人生來孤獨。

社區/社交 最終探索的依舊是人性。

 

個人公眾號:泛泛之Tan(ID :wyzpmds),一個PM菜鳥的產品點滴

本文由 @T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底層邏輯那一段寫得很好 受教了!感謝

    來自北京 回復
  2. 社交籌賞,請問和內容籌賞一致,換個概念???星飯團確定如此???

    來自湖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