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這么火,但你確定你真的需要?
互聯網從來不缺少概念,繼微商和自媒體后,社群跟隨網紅概念在2016年也迅速躥紅。
當所有互聯網運營的人都在談論”我該建立社群進行營銷”的時候,各類互聯網公眾號大談社群運營干貨的時候(一碗梁粉的不算),這個概念有被毀掉的趨勢,一如去年的O2O一般。
社群概念很熱,但你確定你真的需要?
如果社群是營銷方式或者渠道,那我們先來看看品牌與受眾之間現有的連接:
不知道自己的目標群體是誰
回想一下,恒源祥,腦白金的兩個廣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黃金時間段播放? 為啥要這么投放?
約翰·沃納梅克: 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既然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那對不起了,只能大面積高密度洗腦,因為大爺有的是錢。
恩,不可否認的是,這招成功了,然后呢?
找不到他們在哪
你確定你的會員數據庫可以?他們喜歡去哪里,跟誰在一起?
對,沒錯,品牌的幻象就是他們都在你的會員數據庫里,只是,她們像女神一般高冷的存在。
跟他們沒有溝通
唯一的溝通是產品發生問題以后,如果客服投訴電話也算溝通方式的話。。
就算知道了消費者是什么群體也找不到好的溝通方式
新聞聯播通稿式樣的官文?”張總關于國慶食品安全的講話?”
又或者像達芬奇家具式的哭訴?
對于品牌來說,社群的意義
對于品牌來說,構建社群更重要的作用是:自然地構建更多和用戶的“接觸點”,將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連接時間變得更長。
問一下自己,產品賣出去以后,我們還有其他與消費者溝通的渠道嗎?
再問一下自己,產品生產之前,我們有與消費者溝通的方式嗎?
一部Nokia手機的售出,標志這個銷售過程已經結束。
而一部小米手機的售出,標志這個銷售過程剛剛開始,手機只是一個入口。
借助這個入口,小米等品牌構建社群,就是為了構建與消費者,顧客,或者粉絲更多的溝通渠道。
如果把品牌與用戶連接的過程比作戀愛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99%的時間需要熱戀,偶爾有些小淘氣。
所以,構建社群,就是為了品牌與用戶發生長期關系,而不是一次性的。
傳統的會員體系,登記基礎信息,發送打折促銷,過生日發個祝福,這不是長期關系
這是買賣關系。
最好的關系是參與和共建
最好的產品不是關在實驗室,潛心研究十年,一朝出爐,希望一炮而紅,經常見光就死的
最好的產品是受眾或者粉絲共同參與的產品,無論這個產品看起來有多丑,用戶都絕不會否定它。
因為,要么,這個產品是他投票選出來的,例如:男人裝的封面是由粉絲投票選出來的:
- 要么,這個產品是他自己親自設計出來的,例如:樂高Ideas的模型設計是粉絲們投票選出來的。
- 要么,這個產品是他投資生產的,例如:眾籌的葉問電影。
否定了這個產品,就像否定了自己的親身兒子,也就是間接否定了自己,你覺得他老爹會同意嗎?
客制化及定制化
最近在讀仇勇的<<新媒體革命>>,書里提到,
“企業常常把消費者的個性化定制”掛在嘴邊,以為這樣就可以吸引消費者的參與。
但是這個詞英文原文是customization,準確的翻譯應該是客制化,而非定制化。
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產品的款式,顏色或者功能組合稱之為定制化,事實上,消費者自主的空間非常小。一字之差,意味著我們可以重新看待制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
- 定制化,是集合消費者需求,以便制造商實現有限規模的量產
- 客制化,是制造商開放其制造環節和資源,讓消費者參與到生產本身。
3D打印就是客制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啟發就是,制造商如何提供生產工具,原材料直至平臺,由消費者”手工”生產自己想要的東西。
共創型消費者才是企業寶貴的用戶。
因為,他們不僅滿足于只是粉絲,而且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成為企業無需付出薪水的員工
品牌構建社群需要重點考慮的
一碗梁粉認為,品牌構建社群,至少要考慮幾個因素:
- ToB端的業務多些還是ToC端的?
- 相對來說,ToC端更加容易構建社群,但不可否認的是ToB端的業務不也是人在執行嗎?
- 如何提煉自己產品或者服務的價值觀?
具象的產品或者服務重要,但其上的價值觀或者情懷更重要。這點對于小微創業者品牌尤為重要。寶馬和奔馳可以體現奢華優雅的生活方式,難道我一個賣火鍋的只能圍繞火鍋愛好者做社群?
如何設計和開放產品或者服務的一部分環節,讓粉絲參與進來?
換句話說,如何跟消費者合謀一個產品?
哪一個環節可以開放?是logo的設計?還是系統的取名?
好了,問題來了,賣工程機械的需要構建社群嗎?
作者:梁文斌(微信號 wenbin-pr),資深強粘性社群營銷研究者和實踐者,多家知名企業社群咨詢顧問,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社會導師。
本文由 @梁文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用戶思維,很棒
師傅好,根據我自身性格和當前環境分析,我想往這個方向發展,!
多交流,我的微信 13861310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