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用戶體驗設計師可以向其他合作伙伴學習什么?

0 評論 10158 瀏覽 29 收藏 7 分鐘

在規模較大的互聯網公司里,用戶體驗設計師通常同時從屬于兩類團隊,縱向的專業 UED 團隊和橫向的包括運營、PD(此文都指代產品經理)、開發等職能在內的項目團隊。在校招求職的過程中,我一度對專業的大型 UED 團隊非常向往,覺得這樣能在專業能力上得到最充分的學習和鍛煉;

但現在我覺得,一個靠譜的 UED 團隊固然非常重要,也能讓人成長很多,但好的項目團隊帶給新人的成長卻其實一點都不輸前者,尤其是從 0到 1 再從 1 到 10 保持穩定迭代、而非上線一個 App 不久就解散的那種產品項目團隊。無論是運營、PD 還是開發,他們都有很多值得我們這些初級 UED 去學習的地方,這些素質可以幫我們打破純設計師思維的局限性,從更多維的方向來分析思考,看待問題和設計提案能更深刻和觸及本質,推動體驗優化的落地也會更到位。

運營篇

1. 對業務與用戶的了解

在我的感受中,運營更常接觸到第一線的業務和用戶,而他們對業務與用戶的了解程度也非常深。對 PD/UED 確認的各種需求細節,他們能一一解答清楚完整的來龍去脈,并在產品設計方案初步成型后補充一些 PD/UED 考慮不到的用戶場景和業務規則對設計方案的限制;對于一些 B 端產品,作為設計師接觸和訪談真實用戶的機會相對有限,而運營則和他們有更直接的接觸和更頻繁的溝通,能以較好的同理心感受到目標用戶的使用場景和真實痛點,并將其描述還原出來。作為設計師的我們同時跟多個項目算是家常便飯,如果節奏稍微緊張一點,有時就會減少對于了解業務和用戶的時間投入,急著開始想具體的解決方案,這樣出來的設計,有時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造成了更多的時間浪費。

2. 多角度分析數據本質

數據是指導產品設計迭代的重要一環,但是僅僅憑借一些表面數據的提升,并不能真正判斷出設計方案的好壞。影響數據表現的因素有很多,在判斷產品設計方案優化對數據提升的真實影響之前,需要先剔除到非設計因素的干擾;如果只看到短期數據漲了就歸納為設計改版的成功,一方面并不能真正令人信服,還有被數據蒙蔽導致產品設計方向誤入歧途而不知返的風險。

而運營對影響數據的不同角度因素變化了解更清楚全面,能比我們更準確地分析出問題本質所在。數據下降了不一定能說明新的設計方案不好,也許是因為這段時間有偶然事件發生導致基數發生較大變化,導致整體數據被拉低;數據上升了也不一定是產品設計的功勞,也可能恰好是這段時間運營推廣力度較大、競爭對手爆發公關危機等緣故。

3. 良好的文案功底

文案的好壞對用戶體驗其實也有著不小的影響,欠缺推敲的文案小則引發用戶迷惑,大則讓用戶誤解為是在挑釁嘲諷而發怒、甚至釀成公關事件。我自覺寫作功能不算太差,但卻會經常為界面上看似簡單的文案而頭疼,陷入啰嗦而又詞不達意的困境;在這方面,運營通常能給出更準確、更簡練、更好調動用戶參與的文案,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PD 篇

1. 講故事說服他人

說來慚愧,我在本科課堂上就被教育過講故事是設計師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但在實踐中卻覺得自己這一點不如項目組的 PD 們太多。PD 們精于運用各種類比法,讓聽眾可以快速通過一個現實中的熟悉事物來形成對陌生新業務的概念印象;會繪制包含各種角色、形象生動的業務流程圖,從線上到線下的完整流程閉環清晰易讀、代入方便;PD 們的表達能力、協調能力、面對質疑挑戰的抗壓能力,都是值得作為設計師的我學習的地方。

2. 決斷與執行

設計師會為了一個像素的偏差、一個微交互細節的還原不到位而糾結上大半天,但緊張的項目周期卻往往不允許我們在每一個細節都糾結到完美,而且其中一些糾結事后來看還基本可以說意義不大(比如相關模塊很快就被迭代掉了)。

PD 會更有決斷魄力,能更好把握住事情的優先級,及時終止設計師在一些性價比不高甚至無意義地方的過度「糾結」。在決策完成后,能堅定地推動其執行到底,面對阻力想盡辦法軟硬兼施,而不是輕易放棄。

Title is just a title

我在的項目組有一點很好,就是大家不會在討論時拘泥在自己的頭銜范圍之內,也會思考和參與到其他職能范圍之內的事情,PD 會思考運營方案線上化怎么做,設計會思考產品層面如何優化,開發會指出交互體驗上存在的問題……大家各有各專業擅長的地方,但沒有涇渭分明的感覺,不會因為覺得這一塊是別人的事我就完全不管,也不會因別人「侵犯」自己的專業領域就輕易產生防御心理。Title is just a title,不要因為它限制了自己的視野與全局思考能力。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鴻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