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2 評論 7698 瀏覽 11 收藏 12 分鐘

追熱點沒問題,但千萬不要誤讀了相關度,不要想當然的就把熱點和你用戶的各種附加身份標簽關聯起來,這不叫追熱點,而是沒事找事。

毫無疑問,這是個人人追熱點的時代。

內容制造者需要熱點帶來更多爆文,用戶也更喜歡閱讀和談論熱點相關話題,一拍即合。

內容不夠,熱點來湊嘛!而且大部分受眾,并沒你想象中的那么高精尖,他們是真的愛看熱點。

可以說,追熱點、玩借勢已經是現在很多創作者的一劑救命良藥。

很多公司基本上都是逢熱必追,而且還是一條接一條,不管大小節日、熱門話題、賽事熱點,還是娛樂新聞、災難事故、電影上映……都會有相應借勢出現。

真可謂是內容創作的加油站,運營的美容院啊。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不過,追熱點這個東西,一個人玩算新鮮,一群人玩就容易庸俗了。

追熱點需要很強的網感,要么速度夠快,行動力超強,贏在時間;要么內容角度夠爆點,才思敏捷,贏在手藝。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以至于現在的借勢營銷和追熱點,就成了一兩個西施走秀,一大群東施效顰的混亂景象,幾乎充斥著整個互聯網。

對于追熱點,我是真不反對,而且非常支持,之所以大家擠破頭,不正是證明了它的強大勢能嗎?這畢竟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很會來事的活。

因此,追熱點這事更應該多花點功夫,而不是在那自己High!不然怎么在這么多追熱點中脫穎而出?

首先,熱點出現時,我們第一時間就得反應,不是說馬上開干,而是需要想想這個熱點我們追還是不追?

對于熱點,你完全可以Say no!不是每個熱點都要追,如果潛在損失高于收益,這樣的熱點完全沒必要去做。

就像環時互動老金之前在優衣庫事件時說的一樣: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其次,什么樣的熱點可以去追?

可以簡單評判一下:這個熱點話題性如何、有沒有延展性、傳播性如何,熱度怎么樣,相關度強不強、時效性過沒過,風險性如何,會不會影響品牌調性等等。

這大概就是一些主要的標準。

1)熱度——熱點的火熱程度或受關注程度。

2)傳播度——熱點光有熱度是不夠的,還需要有一定的傳播性,比如《瘋傳》一書里提及的提供社交貨幣、有誘因、帶情緒、具有公共性、有實用價值、故事性。

3)話題性——比如有爭議、有漏洞、有群體指向、情緒激烈、開放話題、與 “我” 相關、有延展性等。

4)相關度——相關度包括2個方面:一是行業/產品相關度,二是和目標用戶的相關度。你看到的熱點在用戶眼里未必是熱點,或者壓根就不感興趣,那就是非常弱相關。

5)風險度——追熱點,必須考慮風險,需要保持底線和價值觀。

以上就是追熱點的5個重要標準,這里沒有把 “時效性” 單獨寫出來,因為本身有話題性的熱點時效性都比較強。

有了指標就可以從1分到5分,對各個評判標準進行打分:

5分到1分依次對應:5分(高)、4分(不錯)、3分(一般)、2分(一點點)、1分(基本沒有)。

其中風險度,打分正好相反:1分(高)、2分(不錯)、3分(一般)、4分(一點點)、5分(基本沒有)。這個很好理解,風險越低越好嘛!

然后可以簡單做成表格,對目前的熱點進行打分: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最后,將各個判斷標準和對應分值在Excel做成雷達圖,這樣就可以很直觀的進行判斷,越是完整均勻的雷達圖價值越高,越是值得花時間去追一波。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excel里直接插入圖表)

之前,老賊已經是寫過如何判斷熱點要不要追,這里就不多說了。

今天,我重點想談一談的是 “相關度”,太多人存在誤解,并經常在這點犯錯!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相關度,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熱點與品牌以及目標用戶的關聯度,基本上每個人都會掛在嘴上,再進一步說就是熱點和自己的核心用戶群以及核心定位是否相關。

這一點,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最容易被忽略或誤解的就是這個點。比如:前段時間封殺NBA事件,鋪天蓋地的追熱點,無所不在,到處都是。

我認識有個做設計分享的公眾號也追了這個熱點,基本就是報道了一下這個事,然后呼吁愛國。我問他,你寫這個新聞,跟你公眾號相關度強嗎?

他說強啊,非常強,我們的用戶就是年輕的boy,他們對這個事很感興趣。

好了,問題就出在這了!沒錯,他們的目標人群確實是年輕boy。

但是他把定位范圍拉大了,用戶畫像模糊,導致最終其實是不相關的,或者說是把弱相關誤解成了強相關。

什么意思呢?NBA這個熱點確實很多年輕boy感興趣,但是你要知道,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是有多重身份標簽的,每個身份標簽也都不一樣。

比如一位年輕的媽媽可能對明星、育兒、理財、化妝都感興趣,所以同時關注了以下4類公眾號,各取所需。

一頓操作猛如虎,為什么我勸你別輕易追熱點?

那么,對明星類公眾號來說,她就是一位 “對明星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對育兒類公眾號就是一位 “對育兒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同理,對理財類公眾號就是一位 “對理財感興趣的年輕媽媽”;對化妝類公眾號就是一位 “對化妝感興趣的年輕媽媽”。

你會發現這4類號都有對應年輕媽媽,那這說明這4類號的用戶人群是完全一樣的嗎?肯定不是,各有各的精準人群定位,而不是籠統的稱之為 “年輕媽媽”。

不同的需求下,人的身份會進行切換,用戶關注每一個公眾號的訴求都是不一樣的,你一定要明確你的核心定位是什么?用戶來你這是為了什么?

一個對NBA感興趣的男士要看NBA相關新聞,完全可以在他關注的體育公眾號那看,有必要在你這里看嗎?你要知道在你的公眾號,你的用戶是哪一個身份標簽存在。你不可能把用戶所有標簽對應內容都做了吧?

大而全的東西,往往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殘酷。

再來看封殺NBA這個熱點事件,你直接報道出來跟關注設計的年輕boy相關度強嗎?

說真的,沒那么強,你可以去寫,但這確實與你的核心服務及產品相關度不大。(搶了新聞媒體的活)

當然,不是說一個設計公眾號就不能追NBA這個熱點,而是直接寫個新聞并不適合你,需要更深入的找切入點,找到真正的強關聯。

單純發一篇這個事件的熱點新聞肯定是與體育資訊號更相關,但如果你結合這個熱點,做一些創意設計,用設計語言去表達,可能更好。

這樣相關度就會立馬提升,明顯和你的更相關了。雖然受眾范圍會有一定縮小,但會更有針對性,更有競爭力。

畢竟,公眾號的核心不是閱讀量,而是公眾號定位的強化以及用戶關系的建立。別輕易稀釋了自己公眾號的定位。

所以,在討論熱點 “相關度” 時,一定不要簡單歸類你的用戶,比如 “一群90后男生” 這個說法就太泛了,而是要說在你的公眾號下他們是處在哪一個身份,為什么關注你。

也就是 “一群愛好設計的正能量90后男生(對玩游戲,體育也很感興趣,不過是因為設計而關注你的公眾號)”。

在你這里,他的核心身份是設計愛好者,而關注體育只是他眾多身份里的一個而已。

一定要分清主次,要判斷你的用戶在你這里的主要身份標簽與熱點的相關度,而不是看其他附加身邊標簽與熱點的相關度。

這樣才不會輕易跑偏!

這是最容易犯錯,也是在追熱點時最容易忽視的。

總的來說,追熱點沒問題,但千萬不要誤讀了相關度,不要想當然的就把熱點和你用戶的各種附加身份標簽關聯起來,這不叫追熱點,而是沒事找事。

#專欄作家#

木木老賊,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名上市教育集團品牌總監,專注于持續生產新鮮又有料的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貨、文案進階技巧。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確實,不同場景下會有不同需求,作為運營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產品的核心定位才不會跑偏。分析的很到位!

    回復
  2. 可惜有些運營就是不明白定位這個東西,就想著我們的用戶有這樣的需求,所有用戶都有網上購物支付的需求,他們怎么不叫產品加個這些功能 ??

    來自重慶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