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分享:下沉用戶的運營方法和場景
本文對下沉用戶進行了需求畫像分析,并結合他們的需求特征進行了運營方法與場景的歸納與總結。
01 下沉市場用戶需求畫像
以拼多多、趣頭條、今日頭條極速版的崛起,下沉用戶的概念為絕大多數人所熟知,在理解下沉用戶時,我們先看一下下沉用戶需求畫像分析。
三四五線用戶生活狀態是什么樣的呢?
下沉用戶共同點
- 主要依賴手機上網,場景主要分布在家、單位、通勤路上;
- 手機逐漸成為人們接受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
- 不存在流量擔憂:家庭Wi-Fi普及率高,手機流量費用低于一二線城 市,優惠多,多數用戶是“無限量”套餐 ;
- 整體生活節奏較慢,壓力較小,通勤路上時間短,早八晚五是常態 (已婚已育群體的生活狀態會受孩子、老人所影響);
- 農村用戶起床和睡覺時間會比城鎮用戶提前半小時到1小時;
- 回家吃飯比例大于外出就餐&外賣 ;
- 由于受文化水平、認知限制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影響,對于娛樂的需 求及被滿足程度存在落差(使用手機打發時間,休閑娛樂需求旺 盛) ;
- 對手機依賴的程度更高,手機于他們而言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 一種興趣愛;
下沉用戶差異性
- 家庭構成存在區域差異:綿陽、茂名主要以三代或四代同堂共同居住為主, 吉林、保定、南陽主要以父母+孩子形式居住為主;
- 25~35歲用戶群體中,結婚生育年齡較早(河南南陽地區存在明顯差異, 普遍已婚已育且有二胎);
- 在已婚已育的群體,女性投入家庭的精力要高于男性,她們更關注孩子教育 相關的信息(部分用戶反饋自己的文化水平不高,希望在網上學習怎么教育 孩子);
- 46~56歲的用戶群體閑暇時間更多,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手機上,陌生社 交欲望不強,更關注健康養生;
- 多數鄉鎮用戶農忙結束后會選擇打工/做買賣,渴望充實生活;
- 虛擬幣已從網絡悄悄進入鄉鎮中老年群體的手機中,并影響著該群體中的部分用戶;
- 鄉鎮年輕用戶會通過手機上網尋找創業、賺錢機會;
三四五線分年齡用戶的生活狀態如何?
@以小王為代表的25~36歲群體:
早八晚五是常態,工作有序但單調,壓力較小整體生活狀態較輕松;
多數用戶7點鐘已經起床了,家距離公司半小時之內,8點進入工作狀態,17點準時下班;
認知限制了興趣愛好的范圍,同時也受大環境影響存在差異;
興趣愛好較局限,集中在購物、玩游戲、運動、旅游四個版塊;
已婚有娃的閑暇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關注孩子教育,自己學歷不高希望孩子有更好的發展);
單身&已婚無娃的閑暇時間更多是關注自己(做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 四川用戶更喜歡打牌喝茶;
已婚生育的群體中,女性投入家庭的精力更多 南陽的用戶結婚生育年齡比其他地區要早(很多都是二胎);
三四五線的用戶閑暇時間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更高,對他們而言,手機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興趣愛好;
@王女士為代表的36~45歲群體:
作息時間受家人、工作時間、氣候等多方面影響;
多數用戶需跟隨家中老人、未成年孩子的作息習慣而早起或睡覺;
部分個體戶/自己做生意用戶沒有固定休息日,上下班時間隨著生意淡旺季彈性更換;
少數商場/超市等服務行業屬于兩班倒/三班倒的彈性工作制,作息&休息日均不固定;
家庭構成存在區域差異,主要由三口之家、幾代同堂兩種群體組成;
綿陽、茂名家庭構成多數以“三代或四代” 共同居住為主,吉林、保定、南陽家庭構成多數以“父母+孩子” 共同居住為主;
該群體中,更愿意把休息日的時間花在家人和孩子身上;
多數用戶更傾向于休息日帶著家人&孩子外出游玩或長/短途旅游;
@高女士為代表的46~56歲群體:
多數鄉鎮用戶農忙結束后會選擇打工/做買賣,整體工作&生活狀態較充實;
務農:農忙的時候在家務農,空閑的時候也會出去打工;
個體戶/自己做生意:工作時間不固定,主要看當天生意的好壞,空閑的時間比較多;
上班族:公司規范較松散,工作較輕松;
該群體中,多數用戶空閑時間較多,更渴望充實自己的生活;
部分用戶會把一天大部分時間跑去孩子家,做家務、帶孫子孫女;
部分用戶選擇早起或者晚上鍛煉身體、健身運動;
部門用戶會把一部分空閑時間花在未成年孩子身上,陪伴/監督學業;
虛擬幣已從網絡悄悄進入鄉鎮中老年群體的手機中,并影響著該群體中的部分用戶;
綿陽市G3組用戶高女士今年52歲,已在手機上開始玩起了虛擬幣,如幣伯;
不僅如此,該用戶深諳此幣的“賺錢思路”,能夠思路清晰地描述該系列軟件如何使用、如何賺錢。
02 下沉用戶需求特征
筆者總結:走訪過大量的下沉用戶群體,大致可以勾兌出這部分用戶群體的畫像模型,按照金字塔結構從下往上大致可以提煉出這些人群需求特征:
(1)基礎需求:產品的基礎功能需要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如提供一下功能:
- 社交類:與家人/朋友/同事/同學互動聊天;
- 視頻類:可以看到電視/影院的電視劇或電影;
- 新聞類:看到新聞資訊;
- 生活服務類:不出門就可以完成網上購物、網上支付等便捷生活服務;
- 工具類:不需要使用電腦就能在手機上完成學習/工作燈;
(2)安全保障:個人隱私、賬戶信息等安全保障需求: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需要填寫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銀行賬號等一系類涉及個人隱私的條件;
(3)滿足社交,能與周圍人形成“談資”:在滿足基本和安全需求外,還需要與周圍人有“談資”或互動,避免被排斥或邊緣化,利于融入群體;
(4)實現價值:自我展現(包括分享、評價、互動等)。用戶開始關注自身的參與與自我展現,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陌生人展開互動,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與認同,展現自己的才藝,而互聯網正好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5)體驗升級:追求魅力屬性,追求更好的服務體驗。絕大多數用戶,同類型產品會下載2個及以上,用來對比使用,A不能滿足的功能去尋找B互補,對于“唯一性產品”,用戶只能接受。
03 針對下沉用戶的運營思維
面對下沉用戶,你想的不一定是用戶所需要的,幾個運營思維幫你理解下沉用戶。
可以先想一下運營最核心的思維能力是什么呢?
寫出好的創意文案,策劃出效果不錯的活動,高效拉新、轉化用戶的能力,執行力等,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因為這只是在實現產品價值過程中的一個結果,并不是運營要追逐的最終目標。
當運營在產品從0到1再到無限可能的過程中,不斷協助團隊靈活解決各種問題,然后產出更有價值、可持續的運營方案,這才是最重要的。
而理解下沉用戶,簡單常規的思路還不夠,你需要深入用戶去探索他們在使用APP過程中的心得體會甚至內心的想法,這也是筆者在寫這本書時,傾注了大量精力,訪問了諸多城市的目標用戶才拿到的下沉用戶的畫像結論。
深入下沉用戶,你需要具備幾下集中運營思維:
深入三四五線城市洞察用戶需求
運營的核心使命在于讓用戶和產品形成聯系,使產品朝著用戶期待的方向發展。運營與用戶對話最多,承擔著接受用戶吐槽、收集用戶需求的重任。
但是,用戶需求不等于產品需求(你想的大概率不是用戶想的)。
運營在與用戶對話的過程中,切忌直接記錄用戶「訴求」,需要運營具備獨立分析、判斷需求是否有價值的能力,需求的價值在于迭代之后可以為產品帶來多少用戶的增長或留存、甚至營收。
運營要分析用戶需求背后的真實動機(用戶提出的絕大部分的需求是想既得利益,而非單純想幫助我們提升產品體驗,也就是典型的用戶利己主義),在分析需求的過程中,深入了解用戶人群特征,通過其傳遞出的聲音,判斷用戶的真實訴求,挑出哪些是服務于產品體驗的需求。
舉個例子:
我們之前對某一功能發放的金幣進行成本優化,把之前主動給用戶發放金幣,改為用戶需要被動點擊“領取”按鈕之后才能發放金幣,功能在AB測試階段,對于節約成本正向作用明顯,而時長、留存等核心數據沒有受到波動,后續基于測試結論全量該功能。
全量后的第一天,收到大量用戶客訴,投訴我們金幣無法自動領了,需要點擊按鈕才領取,并表示產品越來越難用了。
用戶投訴的出發點,一是原有的習慣被打破,毫無疑問也是我們慣出來的,之前他不需要做任何事便可以坐收金幣,現在需要增加一步操作。其次,用戶的真實動機是想輕松賺錢,他不在乎是否有實際的“參與感”,他的內心就是想“不勞而獲”。
而站在平臺的角度,這次改動對于成本縮短正向作用明顯,即使收到大量用戶客訴,我們仍然堅持了現有的迭代方案。
事實證明,用戶被教育了一段時間之后,他仍然會養成手動領取金幣的習慣。同理,微信、支付寶甚至蘋果的iOS改版,在短期之內確實都引起過我們的不適,可是后面的每一次改動,我們似乎都已經習慣了,并很快熟悉了他們新的操作界面。
用戶獲取成本控制思維
下沉用戶涉及到大量的外部投放,買入一個用戶,他的ROI多久能回正,用戶進來為我們貢獻的ARPU值是多少?
但凡商業化的產品都需要具備成本控制意識,關注ROI(投入產出比)。具體來說,就是要計算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還要預估可獲得的收益價值,從而判斷做這件事是否有意義,能為公司帶來的價值有多大。最常見的是活動投入產出比的核算或拉新ROI核算等,廣告投放環境下,ROI可以回正是投放是否劃算的重要標準,下文中會通過具體案例介紹。
(備注:ROI=(廣告收入-(運營成本+新手紅包+收入成本)-短信成本 )/拉新成本,每家公司的ROI公式會因業務差異存在差異)
挖掘下沉用戶特征場景
下沉用戶人群特征過于復雜,因其收入、文化程度、所處環境等存在巨大差異,他們對于產品的認知或理解因人而異。場景化思維對于產品運營來說非常重要,我們可以將諸多運營手段融入到場景中,去滿足用戶的細分場景需求,提升用戶體驗。
先舉個例子,比如我和小明都喜歡喝下午茶,如果有一天,某APP給我們推薦了某品牌咖啡券,我們肯定會領。
但同樣的場景下,人群又有差異化,又比如小明因為最近加班嚴重,發量越來越少,我們去了同一家養發館,店員給我們推薦了不同的服務。
又比如雙休日時,小明偏好休閑養生,我偏好運動健身,所有地鐵口的“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對小明肯定沒啥用,他不是精準用戶。所以小明被打上了“下午茶”、“養生”的場景標簽,我被打上了“時尚運動”的標簽,舉這個例子的目的是為了說明,場景需要標簽化和精細化。
基于用戶場景,從需求分析到策略制定,再到方案上線和數據反饋,這些都由運營根據人群屬性進行分析、判斷什么樣的人群應該制定什么策略,這就是場景化思維。
基于場景化思維,核心目標是提升用戶體驗,讓差異化的用戶也能找到自己合適的服務,從某種程度上說場景化思維屬于運營的核心思維。
這是一個簡單的案例,每個APP都可以通過差異化運營手段,做到分人群的場景化運營。所以需要運營具備人群分析能力,列出用戶的核心使用場景,知道能提供什么運營策略,最后再固化場景。
用戶對話思維
用戶對話即與用戶建立聯系,可以通過客服后臺或者直接添加用戶微信/QQ號的方式建立聯系。和下沉用戶對話,你需要換位思考,用絕對通俗和接地氣的方式與他們交流,這個時候,你的身份絕不可能是官方工作人員了,你可以嘗試用三四五線的大媽、小青年、留守婦女的身份與他們深入交流,盡量讓自己能夠帶入到那部分群體之中?;蛘哂靡粋€“知心管理員”的角色,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不斷聊入他們的內心,甚至與他們成為朋友。
用戶對話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中,還有基于各種界面的交互體驗洞察,用戶調研或訪談等。在運營執行方案的過程中,主題、UI樣式、活動規則、投放方式等,甚至每個文案都關系到用戶體驗。用戶會因為一個不爽點離開你,特別是下沉用戶,教育成本大,理解產品的難道大,如果產品特有的習慣已經打破,很有可能造成他們的投訴,如若投訴不能及時解決,即會造成流失或卸載,使得之前對他所有的維系手段都前功盡棄,浪費了成本。大一點的公司,每天會看一下當天客訴反饋有哪些,及時推進客訴問題解決。
用戶漏斗轉化思維
用戶留存與進入APP之后的漏斗息息相關,運營需要找到用戶得到不轉化留存的關鍵步驟在哪里,在關鍵步驟增加運營抓手,比如新用戶進來第一印象很重要,承接需要做好,金幣拉新的用戶先給他第一桶金,讓他嘗到甜頭,但是金幣不要讓他輕易提走,新客第1、3、7是留存的關鍵點,這些時間點都要做好福利預埋。
往往用戶留存得不到提升的原因,一是用戶對我們給與的福利不感興趣(他不喜歡或者太少),二是我們給的福利根本沒有讓用戶真正感知到。
從用戶留存的視角看,產品里每個模塊的流量、每個位置的點擊率、每一步操作的轉化,都需要關注。相當于把整個產品看成一個倒金字塔,每一層能夠轉化多少用戶,通過什么手段可以使轉化漏斗的人數變大。在日常分析數據和做決策時,流量轉化思維就是判斷活動效果的依據,用來做用戶轉化預估,成本控制或效果預估,還可以更好的把控最終結果。
下沉用戶的漏斗極不健康,他們是首尾都大,進來的人很多,畢竟大多數用戶容易被眼前利益誘導,進來之后流失的用戶也非常大。他們的生命周期非常短暫,即使是目前比較有名的某款手賺型APP,成本用戶的生命周期也基本在3~6個月左右。
二八原則,服務大多數用戶
下沉用戶訴求太多了,上文中提及過,他們第一動機是利益,因為不會對于平臺有太多情感聯系,他們對于APP的功能研究的相當透徹,畢竟能薅到羊毛的地方他們都有一個交流組織,他們也是平臺常規操作最為敏感的一類人,某個功能換了地方,會來投訴為什么某某功能消失了,福利給少了也會來投訴,為啥這個金幣那個紅包變少了,導致每天沒完沒了的訴求與投訴。
有一個現象是,如果出現線上重大BUG,客訴一定會暴增,這時候我們會以影響的用戶量級作為事故定級的標準,這就是服務大多數用戶的原則,很多時候我們容易忽視這點。
因為運營長期與用戶打成一片,每天接收各種建議、bug投訴或吐槽。很容易被用戶的情緒左右,急于為用戶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而忘記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優先級。
一個成熟的用戶運營,會對用戶反饋做需求分析,去分析需求是少數人群的需求,還是大多數用戶的痛點。這樣可以保證問題判斷清晰,不會盲目鉆進“解決問題”的流程里,影響客觀判斷。
其次,面對下沉用戶無比繁雜的需求時,需要根據下沉用戶的真實訴求決策。
優秀運營和普通運營,更大的區別在于因地制宜解決問題的能力,因地制宜的核心在于針對當前用戶的需求制定最合適的方案。一旦你真的掌握了一些更好的思維方法,大部分疑難雜癥都會得到解決。
這些思維方法,包括底層邏輯和對于宏觀業務的理解,這些都決定了運營會針對什么樣的人群做出什么樣的決策。
04 結合具體案例說說如何根據下沉用戶決策
具體來說,你能否根據產品的用戶特征、業務類型、發展階段、當前市場上的競爭態勢等,迅速判斷該產品當前的核心問題是什么,描繪出真實的用戶畫像和用戶使用旅程,并規劃出一套完整的運營打法?有了打法,你是否知道當前基于公司現狀,最重要的是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從來來判斷當前最緊急的事情是什么。這就是你是否具備了“宏觀業務理解”以及“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實際案例,看看如何運用運營思維拆解當前下沉用戶的瓶頸,并快速找到解決方案。
背景是某款“手賺型”APP,老客留存持續下跌,且生命周期縮短了。急需增加用戶粘性,打造用戶的忠誠度,這種粘性想基于用戶情感聯系而非直接物質導向,即老板給的目標是不要增加運營成本。
如果不給用戶利益,憑什么讓這些下沉用戶為我們留下來?
這對于“薅羊毛”屬性的用戶群體太難了。我們做什么才能增加他的離開成本,有一種可能是,讓他在APP上留下某種值得牽掛的東西,而這種“東西”短期他拿不走,需要他養一段時間再“收割”,這就是我們要給用戶打造的硬核權益。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希望打造基于用戶關系的強硬核聯系,滿足他們的自我展現價值,即他們建立關系,基于這樣的互動關系,他們可以互相打賞、評論、關注,而當打賞、評論、關注達到某種量級的時候,我們會讓他收割到金幣,基于收割基本這樣的刺激,用戶養成了每天來APP打卡完成任務的習慣。而完成任務之后,我們會讓他“升級”,升級之后他會收割到更多的金幣和榮譽勛章,隨著等級的增加,用戶收割的利益會越來越多,這就是用戶分層漸進的打法,用戶每完成一個目標都會會的相應的獎勵,而這種獎勵激發了用戶在APP內的行為、給了用戶不斷升級的動力。
初步論斷,需通過切入點驗證,即“養成計劃”,初步策略有:
(1)結合等級,打造“養成用戶”硬核權益:用戶需要養著,用權益養著,在這個溫和的過程中,不斷有頻率地給到他們一些福利,讓他們升級,繼續給到服務,等級越高,福利越高,這就是結合用戶分層的用戶養成計劃。
(2)結合勛章,打造“養成體系”內硬核成就:給用戶足夠的虛榮感,不斷去夸他們??渌麄儭把p萬貫”、“貌美天仙”、“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文人墨客”…把對于他們的夸獎和贊美展示出來,秀給別人看,這就是給用戶頒發成就。
(3)通過用戶“互贈”、“互動(點贊/評論/關注/分享等)”形式切入用戶關系:讓他們之間行為錯綜復雜、人人依賴的關系,通過用戶來養用戶,讓他們把這種關系構建的更牢固、關系越長,所得利益越多,關系越深,對于他們的影響力越大;
(4)最后,通過一個“游戲養成”的計劃,串聯用戶關系、用戶權益、用戶成就;(類似于支付寶的螞蟻森林)
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決定先做用戶等級,希望把更多忠誠用戶留下,拉長他們的生命周期,并把更多的成長用戶轉化為忠誠用戶。筆者在后文也會詳細展開,等級體系到底如何成為拉長老客生命周期的利器的。
以內容手賺型APP作為例子,我們還需要通過調研發現自身與競品的共性、存在差異和問題,同時去了解用戶為什么流失的深層次原因,找到解決方法,這也決定了我們接下來應該怎么優化去對抗競品。
因此在團隊合作上,產品需要突破用戶體驗下的創新,運營則需要找到新奇點留住用戶, 產品負責“守正”,運營負責“出奇”,這就是產品和運營配合下的守正出奇。
無論是創新還是尋找新奇突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內部腦暴之外,我們往往會通過調研的方式去尋找一些“不一樣的思路”。
通過調研去了解你的用戶
調研是運營在職業生涯一定會經歷的事情,經歷了這個過程,你會發現自己在數據分析或產品思維上的提升,也會發現用戶的深層訴求是什么。這些發現又能幫助我們分析核心痛點總結,這些核心痛點都是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
運營則不同,在方案階段,需要把運營指標和行動點進行拆解,比如對用戶量達成的分解,每個渠道怎么投放,大致可以獲取到多少用戶,然后怎么做用戶轉化等。
(競品調研可以從用戶重合率較高的產品著手,選取市面上用戶重疊率較高的競品,從核心功能體驗上,觀察競品成本分布,成本投得越多,側面反映了該產品重點維護的核心功能)
對于結果不斷復盤,不斷收集來自用戶的反饋。產品上線初期,種子用戶使用的過程,就是在與用戶進行交流的過程,需要收集他們的建議和反饋(這也是用戶調研的一種方式),并且不斷進行試錯。雖然試錯是為了驗證思路,但不可以偏離產品核心價值。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在產品驗證過程中,一定會發現有些點是不及預期的,而事實上,產品上線后,50%以上的情況不會按照我們的預期走,導致數據未達目標。
這時運營一定要想好預備方案,準備好你的PLAN B&C。運營的靈活性在于,可以不斷優化調整方案。比如初期拉新沒有達到目標,分析下哪個點沒做好,可以馬上調整,直到找到突破點。而找出問題,最主要的方式是對話用戶,找出用戶真實的建議與痛點。
運營需要更加靈活,也需要不斷關注用戶真實聲音,就像之前我們做某款手賺產品時,發現最近用戶流失速率明顯增加,我們猜測是不是給用戶發的金幣變少了,因為從數據上看,最近我們的成本確實在下降,為了更加透徹的了解用戶流失的原因,我們和用研團隊一起對卸載用戶進行了調研,結果與我們之前的猜測大相徑庭。
與大家分享下針對某款“手賺APP”的調研結論,主題是研究用戶為什么流失了,以下是我們用戶訪談的一些摘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統一下不同用戶為什么卸載了APP的原因。
用戶1:60歲 男 河南洛陽
對老年用戶而言,產品一定要簡單
卸載原因:內容不真實;宣傳與實際不符;金幣系統不會操作
- · 內容不真實:很多內容都是騙人的,很多內容都不真實
- · 宣傳與實際不符:上面說是給我多少錢,然后一打開就沒有了
- · 提現過1元還是2元,但不知道在哪里看有沒有到賬
- · 里面賺金幣方法太復雜太多,看不明白
- · 知道邀請好友,但不知道怎么玩
- · 現在沒有再使用可以賺金幣/賺錢的手機軟件了
獲知渠道:app中的廣告偶然看到
替代產品:今日頭條、QQ瀏覽器
替代理由:對里面的內容感興趣
用戶2:31歲 男 江西萍鄉
卸載原因:內容質量差;廣告反感
- · 廣告反感:沒有用的廣告太多了,點一下就是一個廣告(彈廣告、以為是內容資訊點進去一看也是廣告、推銷廣告、各種小廣告)
- · 內容虛假不真實,很多都不切實際
- · 純屬推銷的內容也不喜歡
- · 神神鬼鬼的內容也不喜歡
- · 內容至少要切實際的,社會、科學、科技的內容我都喜歡看
- · 之前提現過1元,后來又搞的很復雜(具體記不清了)就不用了
- · 邀請好友的流程太復雜,又驗證碼又邀請碼的搞的人家以為我要騙他錢似的,都害怕自己的隱私被泄漏出去
- · 現在對金幣已經不感興趣了,也不用賺金幣的軟件了
- · 最主要的是‘軟件得比較實用,不然誰會在意這個金幣呀’
用戶3:60多歲 男 河北秦皇島
卸載原因:短信提示能領金幣,但是每次都拿不到,久而久之感覺總是被短信騷擾就卸載了
- · 總是收到短信說可以領金幣,但是打開軟件之后又不知道在哪里領
- · 不知道金幣玩法,找不到金幣
- · 邀請過好友,但是一直沒收到獎勵的錢
- · 內容和廣告的接受度比較高
獲知渠道:廣告下載
替代產品:今日頭條、微信、騰訊新聞
替代理由:看新聞用
用戶希望改進的方向:不要總是發短信騷擾我,我就會繼續用,用戶表示他會重新下載回來,看看我們到底改沒改。
綜上三個用戶,用戶其實會因為各種各樣的體驗的原因卸載用戶,有時候我們從數據上看不到原因,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深入對話用戶,拿到真實的結果。而對話用戶,是運營的天生優勢。下文中筆者會結合具體案例再做展開。
基于用戶對話和數據定量分析,找出關鍵問題點。產品從數據中找到產品上的不足點,下個版本進行優化迭代。包括分析場景是不是滿足了用戶的需求,確認用戶真正想要的場景是什么。產品還要關注每個頁面的轉化率,常見的方式是漏斗分析,提升用戶每個層級的轉化率,就是在提升用戶留存,也是提升產品的核心價值。
運營分析數據尋找下次突破點。每次活動或方案上線,復盤一下效果,如果達到了要總結打法,下次可以將已經驗證的活動模板和組件進行固化,持續用好的活動模型來驗證大盤效果。如果沒有要分析不及預期的原因,下次換一些創新的方案突破,運營工作的核心是找到轉化用戶的方式方法。
在同一個用戶路徑下,產品或運營都需要傾聽用戶的訴求,通過各自擅長的方式來收集用戶的反饋,產品重在每一個環節的鏈路體驗,以確保更多用戶能夠閉環。運營重在每一個環節,通過不同的運營手段來轉化用戶。大家可以用兩種不同的視角進行思考,這樣才能成好一個具備產品思維的高階運營。
關注下沉用戶的使用場景
結合具體的案例說一下,筆者曾負責一個下沉用戶內容平臺的數據增長,時長總是提不上去。用戶總是反饋內容質量不好,以及推薦的內容不是自己想看的。
反推這件事,推薦不準確導致用戶不喜歡,用戶不喜歡可能是內容源太差,或者內容被分發給了不合適的用戶,都會造成用戶反饋的“內容質量差”等問題,基于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去分析內容質量差的原因,以及為什么把不合適的內容推薦給了用戶。
以上整個過程沒有產品參與,是運營從問題的現象到本質解決方法的挖掘過程,從而基于現狀再去制定下一輪新的目標。而目標制定完之后,我們需要產出實際的方案,提出產品需求至產品。這就是產品和運營在工作職能上最大的區別。
從工作結果上看,產品需要找到核心痛點,運營則需要去分解任務。
在上面案例的基礎上,產品和運營都需要去深挖問題產生的原因,產品負責找到核心痛點,運營負責根據痛點制定下一步的策略和TODO。
基于上面的問題,首先從內容源頭上提出質疑,引入的內容真的是下沉人群喜歡的嗎,我們發現之前內容引入這塊靠PGC作者(專業內容生產方式)的簽約,這類內容比較專業,且嚴肅高冷,適合專業的讀者。經過調研發現,我們的下沉用戶比較喜歡閱讀“無營養”類型的內容,娛樂、搞笑、車禍性質的內容,而這部分內容卻被我們在低質打壓階段給過濾掉了。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沒有關注用戶真正喜歡的內容類別,由于優質池內的內容偏少,導致被分發出來的內容很少契合用戶偏好。而產品基于這樣的背景找到了用戶痛點:內容長期與用戶喜好不匹配,會導致用戶經常去點擊“我不喜歡此類內容”的按鈕,結果我們真正能夠訓練用戶偏好的內容模型少之又少,長久下來,內容質量越做越差。
基于這樣的分析,大致可以確定我們的改進思路:內容沒有真正引入用戶喜歡的內容,導致內容池優質內容較少,用戶口味多樣化,推薦已經無法滿足千人千面的要求,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內容不被用戶喜歡。從運營方案拆解上,大致可以有如下幾點的拆解改進:
- 我們的準入門檻:是否設立一定限制規則,保證進入分發池的內容適合分發,這個數量達到了嗎?(真的是用戶喜歡的內容嗎)。
- 我們的召回層:是否通過多種策略,從分發池中提取用戶感興趣的有價值的優質文章。
- 我們內容排序:是否依據多種特征,對提取好的文章進行排序,形成推薦List。
- 信息流規則層:是否真的在排序后的推薦List中過濾部分badcase,維護了用戶體驗。
基于以上四塊工作的拆分和聯系,我想表達的是,產品、(內容)運營和算法需要緊密配合,內容準入這塊尤其重要,因為是內容分發的基礎。
其次是內容體驗,很多用戶反饋題文不符,點進去真的不知道在講什么。這些細節都是阻礙算法推薦的絆腳石。而這部分是需要產品核心關注的用戶痛點。
項目執行的過程,產品或運營都需要關注用戶場景。
產品或運營要針對核心痛點找到用戶使用場景,很多時候用戶使用APP的環境比我們想象中復雜,會受到網絡環境、手機機型等原因導致無法在APP上完成操作。
產品需要思考在這些特殊情況下,怎么去改善用戶體驗。特別是用戶基于什么樣的場景,需要使用你的APP,這一塊深入研究往往能得到比較好的結論。
就如大眾點評一樣,一直以一二線城市用戶作為目標,一二線城市體量大,城市商圈呈現點陣式分布,人們講究吃的好而精致,而這種場景在四五線城市確實存在一定的挑戰,四五線小縣城可選的商家有限,一般好吃的集中在某幾家,且當地人都比較熟悉。
回頭看看美團,打法比較下沉,美團早期從團購起價,核心是怎么吃得“更便宜”,更符合下沉市場人群的特征,因此虜獲了一大批四五線下沉人群,美團也正是因為注重下沉市場的開拓,才能不斷拓展用戶量,后期美團收購點評,與美團的市場占有率很有關系。
運營在執行落地過程中,要去挖掘人性共鳴點。比如像拼多多那種傳播,就是通過“砍價”的爆點,大部分用戶喜歡砍價的樂趣,這些都是人性共鳴點,所以用戶會主動傳播。這個共鳴點是可以不斷進行變化的,核心在于怎么挖掘到核心用戶的共鳴點。拼多多抓住了用戶喜歡“砍價”的樂趣,砍價這個功能為拼多多帶來了大量新增用戶。運營可以把熱點與方案結合激發用戶共鳴,讓用戶主動分享是運營在方案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
舉個例子,我們當時想在APP底導做個下沉用戶的話題社區(交代下背景,APP是內容咨詢型APP),一開始社區定位為“女性情感社區”,后來在跟老板陳述方案時方案被質疑了,老板的點非常簡單直接,如果社區定位為女性人群,必然拉動不了大盤數據的增長(女性人群占比不到大盤的1/2,而愿意互動的人比例更少,當時不到2%),公司目前做任何產品創新都需要服務核心指標,APP使用時長或者DAU。那社區的價值是什么?
基于這樣的質疑,我們總結了社區最大的問題,即下沉人群社區流量如何轉化,如何讓大盤用戶都能進入到社區功能。
結論是,我們不希望圈定人群做垂直社區,而是基于用戶的話題興趣,找出他們話題的共同點,按照不同的人群去打造個性化話題圈子,為什么叫個性化的話題圈子?
因為我們的社區,任何用戶進來都能找到自己想聊的話題,這得益于我們強大的算法分發。
最終,有個定位是“聊一聊”版塊誕生了,在APP底導呈現如:立夏吃啥、本地熱議、粽子PK……每周運營根據熱點、節日節令換話題,話題因人群、地域SAB級城市而差異。我們先切了學生人群和廣場舞大媽這部分下沉用戶群體(學生羊毛黨其實也很多),并為他們精準推薦了相關內容。
從一開始的思考到打法落地,我們便確定不做單一的人群話題圈子,我們要呈現話題的多樣性,引導用戶參與并產生UGC,同時匹配用戶特征進行相關話題分發,運營策略上,會通過流量獲取(push等),高熱置頂,金幣贊賞等方式,引導用戶進行互動,建立關系。與常規的垂直社區拉開差異打法,去社區化,直接定向話題承接。
這個方式一是突破了活動的周期性,二是增加了用戶互動。三是基于此,我們可以拓展更多的內容型產品:如特定人群的榜單、專題等。另外就是可以覆蓋大盤用戶,不像傳統社區,只服務于少數用戶。事實證明,社區剛灰度上線,發布率遠超預期,達到了10%!
什么因素促使下沉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
一個字:錢!賺取金幣or紅包,是吸引絕大多數用戶使用手賺型APP的主要原因??梢钥磶c分析:
- 第一印象:能賺錢,絕大多數用戶都掌握如何在相同時間段內獲取最大化的金幣,且會在同類型app里做對比,因為賺錢模式吸引來的用戶,很容易因為其他同類產品賺錢更快或者提現更容易被吸引,而最終流失;
- 注重內容(新聞資訊產品的根基)的用戶,會因為內容不被滿足,而流失或徘徊
- 除去學生群體外,隨著年齡的遞減,越是年輕的用戶,越是更加關注內容,金幣誘惑反而比較弱;
- 學生群體中,發現有部分在校初中、高中生在使用產品,但是目前不能確定是因為喜歡看新聞而使 用,還是因為可以賺錢而使用,學生群體中的羊毛黨比我們預想中多,且比較有組織;
下沉用戶喜歡什么利益鉤子?
在互聯網產品中,我們用“鉤子”比作那些可以讓用戶記憶深刻,并且會因為這個點記住產品的獲客手段。因為,我們每一個產品都需要這種容易被用戶記住的“鉤子”,這樣的鉤子可能是一個新穎的設計,也可能是一個獨特的功能,甚至是一個出奇的活動。
那么,那些富有“鉤子”的產品一般都長什么樣?
拼多多,你會記住他的低價和拼團。美團,你記住了他的團購、點評,還記住了用戶評價和找店功能。每一個產品在設計初期會有一個相應的產品調性,這形成了產品一開始的鉤子,可是在產品逐漸發展的過程中,鉤子的能力會隨之產生變化,用戶留的越久,原有的鉤子會越發失去吸引力,我們越發需要新的鉤子來留存用戶,同時在錯綜復雜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我們切實需要有力的鉤子抓手來幫我們取得市場的認可。
從認識鉤子開始,你就會知道運營的抓手有多重要。所以吧,一個良性發展的好公司,一個富有創新創造力的公司,肯定會有運營強有力的驅動。諸如筆者以為阿里是運營驅動,所以更富活力、創新一樣(不針對其他創新的互聯網公司)。
下沉用戶喜歡的鉤子&四種下沉用戶常用的鉤子詳解
以拼多多的崛起為例,下沉用戶太執著各種促銷、優惠、免費、低價了,以至于朋友圈滿屏的幫我砍一刀。以下介紹四種運營常用的鉤子,快速理解鉤子與場景的聯系。
第一觸點:利益鉤子
場景:低谷用戶召回。以免費福利(商品折扣/促銷類)、特殊權益等鉤子型活動吸引流量,提升用戶低谷轉化,可以理解為提供給用戶的利益點,比如價格便宜(免費)的商品、一分錢商品,用流量爆款為核心業務引流。
如:特殊時間福利(權益日/會員日福利)、幸運大抽獎(免費/折扣等)。通過補貼讓用戶體驗產品或服務的優勢,最終留下來并持續使用。如通過現金、紅包、返現、話費、折扣、積分兌換等,培養使用習慣、召回流失用戶、調節用戶生命周期。
第二觸點:節日+熱點
場景:大型節假日:五一、十一、中秋、元旦、春節
如:各大電商平臺的年終促銷,各種結合節日的活動等;
第三觸點:用戶關系(結合社區)
場景:高契合用戶間建立共生關系,如為反復幫助你助力的朋友增加身份標識等。
如:社交型活動(拼團/助力解鎖/組團任務),內容型活動(全民答題/話題打卡)等。
第四觸點:創新玩法
場景:對用戶的吸引性,利于用戶傳播和活動擴散
如:主動邀請,基于產品優良體驗帶來的口碑,如支付寶集卡形式。口碑傳播,充分挖掘熟人關系用戶,如拼多多裂變形式。
以上是常見的一些鉤子獲客手段,當然,還有一些非常規的手段,本文不一一介紹,結合鉤子我們可以做什么?比如筆者前文提到的某手賺類APP,用戶進來閱讀內容或完成其他行為,平臺給用戶發金幣。那么問題來了,金幣發給用戶就是產生運營成本了,前文也提到,運營的重要思維之一是成本控制思維,那我們如何將金幣發放的效率和價值最大化?
用“免費”鉤子轉化下沉用戶
在做過幾年運營之后,往往想要尋求突破,常常帶有一些問題:我的增長點在哪里?我到底需要用什么吸引用戶他才能留下來?
還是拿內容資訊型APP來看,從平臺信息結構來看,我們首先要解決用戶喜歡的內容是什么?
其實,讓他在瀏覽APP過程中找到樂趣,說簡單點,下沉用戶最喜歡的樂趣還是薅羊毛。
- 第一步:以內容資訊型APP為例,用豐富吸引的內容勾住用戶,下沉用戶習慣俗而接地氣的內容,諸如明星美女、養生、正能量等類型的題材;
- 第二步:讓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樂趣。實物或者免費體驗、紅包、新客福利、0元、一分錢、眾籌、大促…
- 第三步:如何實現用戶交易閉環。從鉤子內容——利益點——交易點閉環,用戶每一層的轉化漏斗怎么樣?
舉這個栗子為了說明,內容豐富度(曝光PV)決定了有多少用戶能進來,即用戶內容是第一層鉤子,用戶進來之后,真實呈現的用戶福利決定了用戶的購買有效性(轉化CTR),這每一層的鉤子,都決定了用戶的轉化漏斗數據。
因此,鉤子轉化用戶,需要去關注用戶轉化漏斗,并在每一層漏斗中去提升用戶體驗、增加有利于用戶轉化的鉤子,減少用戶流失。
以上,初步介紹了下沉用戶的運營方法和場景,一篇難以囊括所有工作中遇到的細節問題。大家可以關注公眾號持續更新或給我留言,謝謝。
#專欄作家#
曹燁,微信公眾號:冷靜的曹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名互聯網企業用戶運營負責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O協議
非常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