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爆發時代,什么樣的模式才是當下最合適的

5 評論 5558 瀏覽 26 收藏 11 分鐘

2011年的時候,知乎有個問題“用戶生成內容(UGC)和專業生產內容(PGC/PPC),誰會成為未來互聯網真正的主流?為什么?”,到了2013年,“兩者并行才是內容成熟表現”的論調成為主流,現在,“人人都是自媒體”蘑菇云(爆了還沒散)早已出現,網絡內容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繁榮,以及紛雜喧囂。

已經爛大街的詞匯,諸如IP,內容創業,網紅,直播,Papi醬,社群經濟,情懷,自媒體,H5等等,訴說著鄰居老王都可能知道的事實,內容的呈現方式,傳播途徑,爆發點已經前所未有的——失控。

那對于只能逐流而動的內容產品,已經在碎片化內容信息中一邊空虛一邊努力尋求慰藉的廣大用戶來說,在這個內容大爆發時代,究竟什么樣的模式才是最為合適的呢?一起來探究一二。

主流內容輸出渠道,UGC和PGC界限已經模糊,泛PGC成為主體

2016年,微信公眾號紅利期之后,自媒體也開始陷入了迷茫,主流網絡媒體平臺開始在內容分發上爆發。

2016年1月7日,今日頭條發布公告:

2015年12月30日12時起,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頭條號了。

只需保證規定資料的真實與完整,申請人便可開通頭條號并發布內容。

今日頭條頭條號入駐條件放寬,個人/媒體/企業等都能在今日頭條上發布內容。

圖片1

訂閱頭條號的用戶可在移動端今日頭條APP中“訂閱”分類中查看最新內容。

圖片2

其他媒體平臺的入駐標準,審核條件基本相同。如百度百家號,搜狐自媒體,網易媒體開放平臺,類似平臺現在已經有幾十個之多。除了媒體渠道,UC瀏覽器清理大師、應用分發助手等具有信息分發能力的渠道也開始嘗試建立“內容訂閱平臺”。

在這些平臺上產生內容的有一部分是由原來的微信公眾號延伸的,還有就是傳統媒體的記者編輯,但隨著平臺開始放寬入駐條件,這些內容的制造者不僅僅是專業的內容生產者,只要能成文(相信受過基礎大學教育的人都能做到),就和喝專業人員一起接受用戶的翻牌。這其中的大多數是UGC。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能長期輸出內容的,一般都是專家,或者勉強算的上是專家,是PGC。

至此,內容的產出UGC與PGC的界限已經模糊。內容產出源頭豐富也繁雜。

真正占據流量大多數的還是真正的UGC內容

在以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內容輸出渠道上,我們看到UGC開始和PGC融合,界限模糊,這能只說明泛PGC開始占據主流內容分發渠道,UGC的重要性仍不言而喻。

微信公眾號的數量是千萬級別,而微信的量級是6億,在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客戶端,一條熱門新聞的跟帖甚至能達到10萬,信息輸出量遠大于原文章的內容。新浪微博中,熱門話題#夢想合伙人#達到30萬級別。近段時間,順豐快遞小哥被打事件中,從事件爆發,到打人的中年男子身份證爆出,UGC內容的制造速度和傳播速度都非常驚人。

而對于一般平臺,“投稿”、“論壇”、“社區”、“評論”,鼓勵用戶產生內容的引導已經滲透到每個環節。

商業色彩最終的電商,也在UGC內容上傾斜,新晉電商平臺,蘑菇街、明星衣櫥等都是“社區化電商”模式,而大平臺也在增加內容權重,像社區傾斜。

然而,UGC內容的缺點也很明顯:

1、容易“歪樓”

比如,在一個活躍運營群中聊天,問:有個活動,做任務送鉆,直接用“點擊即可獲得200鉆”(騰訊風格)這樣的文案怎么樣?最終能聊到,深圳運營工資,再到房價,“樓歪的都要塌了”。

UGC內容的方向,不容易把控,內容秩序容易混亂,最終“樓塌”,這次內容產出過程失去意義。

2、內容混雜,優質內容被淹沒

用戶產生的內容可能和主題定位“八竿子打不著”、“菜到不行”、“干貨藏到大量廢話”中,總是稂莠不齊。根據90:9:1法則:如果有 100 個人在網上互動的話,那么有 1 個人會創作內容,大概有 9 個人會提供反饋,而剩下的 90 個人光看不說。但這光看不說的人還想看到最優質的內容。

3、優質內容獲取成本太高

PGC內容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是有保障的,但UGC內容的獲取,在產出引導,人力整理上成本都要高的多。目前內容獲取成本最低的就是:PGC+小范圍UGC?。

那該如果對待UGC內容呢?

內容運營人的重要工作之一,整合內容?,F在大部分產品的內容實際上也是UGC+二次多次加工的產物。

加工包括但不限于,優化形式、確定優先級、整理分類、刪改。當然,這個加工有些是通過產品邏輯、算法實現的,比如知乎、今日頭條、網易新聞,甚至新浪微博等。

也有些產品,人工參與的多些,A站PC端頭條。

圖片3

內容信息量級越大,這樣的“二次加工”需求越高。

在碎片化信息帶來更多的自我慰藉和空虛中交織后,優質內容的訴求將更為強烈。

知乎,作為有名的知識傳播社區,其用戶群體也是網絡優質內容高訴求的代表。

在知乎問題知乎對你的生活有什么影響或改變?

排名第一的答案:

圖片4
不期然,想到對人生境界的階段描述中,有一種很裝逼的說法::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一重因為無知,接下來因為信息轟炸,最后回歸初心。

UGC內容雖然占據大多數流量,但單純的UGC已經慢慢不能滿足網名的內容需求,在經過最初的混沌期后,UGC內容+二次加工的內容才會是網絡主流。

再說說社群對內容的影響

去年,阿里巴巴集團中國零售事業群總裁張建鋒曾表示:希望淘寶網的未來能成為一個全民參與的平臺,它不僅是 “買家 + 賣家” 這樣簡單的關系,還是一個集創意、導購、社區、內容的綜合性平臺。

而京東已經成立了自己的京東社區

圖片5

在4月份,京東 3C 事業部總裁胡勝利提出新的年度戰略規劃,提到將打造京東 3C 社區,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體驗化社交平臺,未來還會對優質用戶進行“京東自媒體人”的認證。

社群電商開始成為傳統電商的顛覆性存在

現在社群的主要存在形態有:

  • 及時社交社群 ?最為廣泛,如QQ群,微信群,成員之間可以及時的交流溝通,分享內容,只要有一個需求點就能建立社群;
  • 論壇式社群 ??以前的網站社區,論壇,現在各種群組;
  • 意見領袖式社群 ?以羅輯思維、混沌研習社為代表,公眾人物,網紅,大V為核心的社群也屬于此類。

當人們更多的交際,社交行為放在線上后,社群就是最初人類群體的延伸,在這中間,特別是陌生人建立的社群關系中,內容才是最重要的粘合劑,優質的內容產出才能維持社群的持續存在。

社群的崛起,也反射出大眾對微博這樣的寬泛社交關系的厭倦,需要更強烈的關系彌補線下社交的不足,填補“群居動物”內心沒有群的空虛,刷出存在感。

綜合以上,是不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UGC內容+社群+平臺控制,才是“內容型平臺”最合適的方式。

這個內容型平臺包括知乎、豆瓣這樣的純內容平臺,也包括對內容有訴求產品,如電商。

UGC內容是內容的主要來源,也是最大的流量源,而這些UGC更需要去強化他們之間的社群關系,從而增強粘性,但有了這些內容還不夠,平臺作為支撐,需要對內容有更強烈的把控力度,確保UGC是有效的。

 

作者:陳兒,歡迎同行交流,微信號:caolingluo。內容運營,Team Leader。

本文由 @陳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表示,不懂上邊幾樓的梗

    來自廣東 回復
  2. 大寶給個贊 ??

    來自上海 回復
  3. 肯定是大寶 :mrgreen: :mrgreen:

    來自上海 回復
  4. ?

    來自上海 回復
  5. 大寶是你嘛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