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和商品】媒體快餐中的白開水,慎讀!

DT
5 評論 9887 瀏覽 1 收藏 9 分鐘

——————————說古論今盡廢話,東拉西扯瞎忽悠!——————————

中國文字有時很難懂。有一個詞叫“偽需求”,這個所謂“偽需求“造成了很多冗余產品、叫好不叫賣的產品、不叫好也不叫賣的產品。

從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僅有不到30年真正意義上的現代營銷歷程。從計劃生產到根據市場需求生產的轉變,這是政策使然。隨著市場的放開、競爭的加劇、信息的發展等因素,企業從以自身為核心,到以消費者為核心開發產品,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轉變。

挖掘需求、洞察需求是必須的商業生存技能,同時也是天大的本事,因為挖不準。

始稷今天要忽悠的是“產品”和“商品”的差異問題,“產品”和“商品“究竟有什么不同?拋開教材上和網絡那些長篇解釋,我們從品牌營銷的角度,給“產品”和“商品”這兩個概念大膽的下個定義:

產品:因企業資源或消費需求而產生。

商品:為交易而產生,以使用為目的。

簡而言之,產品為需求而生,商品為賣貨、實用而生。

滿足了誰的需求?

產品是以客戶需求為核心去做,這種心態都有,但是執行起來,首先在內部所謂練內功的時候,就有障礙了。

老板/投資人、產品/項目經理、設計/技術人員往往有不同的趨向,成本、時間、夢想、KPI等等,這些有時會矛盾,往往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

有些企業,把產品做成了自己的夢想,拿出來如數家珍,勝似藝術品;也有些企業,自己的產品自己也會看不上。

更糟糕的是,把自己當消費者(用戶)挖掘需求,不會變通, 搞成了想當然。把自己當消費者,不僅僅要拍腦門想,要用心,要入戲才行。而有一些總是放不下專業,離不開技術和設計的角度,不能用大眾的思維想問題。

過去,把產品用大眾化的思維、文字、語言來闡釋,是廣告營銷的事。但現在,營銷思維是人人都應該掌握的。

產品是半個商品。

即使找準了客戶需求,產品依舊是半個商品。滿足了需求不代表就有了價值。

我們細心觀察這個商業社會,什么樣的商品都有人買。一些完美主義者,無法理解為什么材料、設計、功能什么的都很糟糕的商品,還是有那么多人去買?一個字:錢。

中國制造在劣質劃上等號的時候,崇洋媚外顯得很是正常。這里邊原因很多,諸如人口基數導致的需求量過大、社會體制變革等等。最重要的是多數中國人一邊用著中國制造一邊罵,一邊還對洋產品望而卻步。還是一個字:錢。

滿足需求其實就是有價值,但在人的心底,價值是能過價格的標尺衡量出來的。兩者是相互凸顯的。

所以有的產品,有人說好但不買,是因為貴;心理覺得好嘴上說不好,也是因為貴;有些產品有人說不好,但還是會買,是因為價格合適。所以任何產品好與不好,都有一個價格和價值的臨界點。這個問題說說起來內容太多,以后再單說。

譬如說手機,5000塊的是好,但太貴了,怎么樣我也不會買;如果我生了嫉妒心,還會罵這個產品不好,其實我都沒用過。再譬如有一款手機2000塊,處理器、內存都低一些,屏幕材質也很差,還沒有前攝像頭,因為符合我的價格耐受度,我也會買。

品牌黏性的法門。

因為價格,會產生初次消費,想要所謂的黏性、重復消費這些指標,還要有一個因素——實用。

再譬如說手機:不論是5000塊還是500塊,信號太差總斷線、音量太小漏接電話,終究會被拋棄。

《易經》坤卦里有一句:“西南得朋,東北喪朋”。有一層意思就是要堅守本源,因為西南方是文王八卦的坤卦所在,坤是地。

譬如:有愛好書法的人放棄造型復雜的硯臺,而選擇黑色的碗,因為用墨汁更實用;

再譬如:很多人都裝一些平時根本不用的APP,因為有某個實用的功能。

建立在實用性基礎上的視覺設計,才應該是商品的基礎設計原則。

商品“象數理”

總結下來:商品設計就是《易經》的“象數理”。

挖掘需求找準生活現象;找準價值價格比就是數;滿足實用的設計就是理。

再往深一步:通過現象規避競爭、塑造差異;通過價值價格比控制生產成本;根據使用性設計取材等等。

“象數理”不僅僅能體現在產品設計上,更重要的是,把握象數理,從商品設計開始,就是營銷的開始。

“止于至善“是完美嗎?

相對那種和劣質畫等號的中國制造,完全為短期利益而產生的產品,有一種產品通常是“胎死腹中”。永為什么劣質低價產品照買,而永無止境力求完美的產品反而被冷落?顯得如此不公平。

《大學》開篇就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p>

通常的注解是:大學的道理,在于彰顯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親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變(止于至善)。

好了,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止于至善”。

首先,對產品苛求極致、完美是好事,但不是用無止境;

其次,所謂完美,是相對而言,要有所對比,有所錯落;

再次,善,并不只是完美的意思,對于商品設計,更多的打造尖銳的利益。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

這是孔子在《易經.系辭傳》是說的話。

善,還有其他意思。譬如:善良、仁慈、德行、美好、適宜等等。

這個社會很浮躁,很多行業的信任在透支,一系列不安全的問題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而暴露出來。本來應該是必然條件的“安全”,“道若極三境”中的“信任”,顯得如此可貴。只需要做到安全,就有機會。

所以,保持初心,得信任者得未來!

本文作者: @ 始稷? ?文章來源:快鯉魚
相關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