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有效策略,讓用戶留下來

0 評論 6843 瀏覽 27 收藏 14 分鐘

為什么購物或視頻都會給我們推薦一些商品和視頻內容?為什么我們如此的沉迷抖音無法自拔?

作為一枚互聯網人,可能大家都知道并且熟知策略這個詞,對它又愛又恨。

用戶可以通過產品策略推薦內容快速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免除了大量查找搜索的時間,但是正因為策略推薦的內容太過精準很容易讓自己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今天我就為大家詳細梳理一下“策略”是什么,怎么樣能夠實現精準策略推薦。

一、策略是什么

策略,咋聽起來是一個非常高大上的詞兒,那么,策略到底是什么呢?

策略與功能、文案、活動一樣,是一種解決問題,實現指標的有效手段。其實,策略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但它是隱形的,像“一只看不見的手”時刻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策略可以在任何一個行業、產品、形態中看到,甚至只是一個目的。

例如:新聞推薦策略(如何從大量候選內容中找到用戶最喜歡的內容)、反欺詐策略(如何避免意外發生,將產品收益做到最大化)、價格策略(制定怎樣的價格可以讓商品銷售額最大)等。

那么,策略是如何在生活中起作用的?

作為產品,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使用策略呢?

舉個例子:

超市的貨品怎么擺放,才會讓商品更暢銷的同時讓超市獲取更高的利潤(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影響超市商品銷售的因素有哪些(影響解決方案的因素):

  • 商品類別維度來看,商品可以分為:熱銷商品、一般商品、滯銷商品;
  • 時間維度來看有未過期、即將過期兩種;
  • 超市老板角度來看,既想多屯商品以便賣出去更多,同時又要保證讓商品在保質期內盡可能的全部賣出去,以保證不會砸在手里造成經濟損失。

根據上述分類,我們可以采取的策略有(計算邏輯和輸出):

  • 將一般商品放在顯眼且前置的位置來提高曝光率;
  • 將滯銷商品與熱銷商品擺在一起同時擺在靠后的位置;
  • 同類別或商品的周邊輔助產品擺放在一起,將快過保質期的商品放在商品的前邊等。

這樣我們就可以整理出來策略的四大要素:

  1. 待解決問題
  2. 影響解決方案的因素(輸入)
  3. 將輸入轉化成輸出的規則(計算邏輯)
  4. 具體的解決方案(輸出)

在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需要對問題進行拆解,找到影響問題的所有因素。

我們需要時刻收集這些因素的變化,并通過一定的計算邏輯進行轉化,以便使解決方案隨著外部因素的變化而不停的調整,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

這種手段即是策略,而策略實行的過程點就叫做策略四要素。

二、如何找到待解決的問題

有時候解決問題不難,但是找到應該解決的問題,才是最難的。

一般來說,發現問題的途徑總結出來就四種途徑:

  1. 用戶反饋收集
  2. 系統監控
  3. 階段性調研
  4. 效果回歸

1. 用戶反饋收集

通過自有渠道+外部渠道收集產品信息,根據不同的反饋信息進行分類,剔除無意義的反饋后進行分類歸檔。

  • 常見自有渠道:產品各端上的用戶反饋入口、客戶收集到的問題等;
  • 常見外部渠道:各類應用商店評論、微博、貼吧等媒體渠道的評論。

2. 系統監控

此類途徑針對的是數據相對穩定的產品,通過對數字性指標的收集和觀察,能夠自動、實時地發現問題進行通知的手段。

此類途徑的優點為,能夠幫助我們解放雙手,自動發現需求。然而,此類途徑的關鍵點為如何定義待監控指標(告訴機器要觀察哪些指標)與如何定義報警規則(告訴機器什么時候通知我們、怎么去通知我們)。

例如:

  • 定義待監控指標:電商平臺的一次支付、二次支付比例數據;
  • 定義報警規則:二次支付訂單(首次訂單取消后再次下單同一商品)占比超過1%,系統郵件通知相關負責人發出警報。

3. 階段性調研

此類途徑是針對產品現狀進行的系統性分析,此時產出的分析結論最能代表產品問題全貌,可以有效指導下階段的產品計劃。

階段性(產品)調研的時間節點:

  1. 接觸新產品:接手某個產品方向的時候;
  2. 周期性回顧:每個月/季度/半年等固定周期的回顧;
  3. 不定期回顧:其他需要臨時回顧整個產品現狀的時候。

具體如何調研,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調研我們指的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產品調研,而是產品業務中的某項數據指標調研。

例如,之前的待監控指標數據是否達到理想狀態、拆解未達理想態的情況。至于什么是理想態、怎么定義理想態、理想態怎么拆解下文會有詳細講解。

4. 效果回歸

此類途徑為策略產品工作循環的最后一環,一句話解釋,就是之前發現的問題有沒有解決掉/是否達成目標。

如果問題有被解決掉/已達成目標,那么有沒有進一步優化空間、有沒有引入新的問題。如果前置問題沒有被解決掉/未達成目標,是因為什么導致問題沒有被解決/目標沒有達成,如果要達到目標接下來要做什么。

三、如何策略地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我們可以分為四步走,分別為:定義理想態,拆解未達理想態的情況,提出解決方案,驗證是否解決。

都0202年了,你該用“策略”玩留存了

1. 定義理想態

某項數據/功能我們期望它是什么樣的,能夠達到何種狀態。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理想態都是為階段性的產品目標服務的,隨著產品的進化,理想態的定義也在隨著進化。

2. 拆解未達理想態的情況

通過對一段時間內的理想態內容數據進行case抽樣提取,將所有未達到理想態的case進行分析、統計歸類,明確未滿足的原因。

3. 提出解決方案

根據case的未滿足原因,使用hmw方法對其進行解決方案設計。

4. 驗證是否解決

解決方案上線一段時間后,再次進行case抽樣查看分析,是否達到理想態狀態。若已達到理想態,那么是否還有進一步優化的可能;若未達到理想態,則再次進行未達到理想的狀態進行拆解分析。

總的來說,策略的通用工作流程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通俗來解釋就是沒事找事,別讓自己閑下來。

四、案例

背景:某電商平臺發現,一小部分的用戶(影響面約3%)會在購物訂單取消后,(在訂單生成之后的)30min-120min內,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訂單。

經了解,現有產品邏輯是:不管針對什么樣的用戶,30min內沒付款就取消交易?,F在的這種時間限制似乎有點影響用戶體驗,我們假設如果將訂單支付的時間延長,應當能增加訂單付款的成功率。

為此我們要針對用戶的待支付時常設計一套解決方案以此來增加付款成功率。

1. 待解決問題

購物訂單取消且倒計時結束之后,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購買的用戶比例小于3%

2. 輸入

分析影響訂單時長因素:

都0202年了,你該用“策略”玩留存了

A:用戶

用戶分為普通用戶、會員用戶,根據用戶的身份以及購物頻率的維度進行區分,在支付訂單時長進行區分對待,提高用戶與商家的體驗從而降低影購物訂單取消后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使影響面小于3%。

B:價格

價格(奢侈品)因素對于用戶分為兩類,一類用戶經常性購買奢侈品的人來說更多的是沖動型消費。因此訂單支付時間越短越會刺激該類用戶的購買,但是對于不購買/很少購買奢侈品用戶來講,需要進行多方對比選擇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平臺來才會決定下單。

因此,對于該類型的用戶來講訂單自動取消時間不宜過短,由于用戶非寺庫那種專屬高端用戶,所以訂單自動取消時長不宜過短。

根據商品價格來區分訂單支付時長,從而降低影響購物訂單取消后,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使影響面小于3%。

C:商品狀態

商品狀態分為折扣商品與普通商品,由于折扣(限時)商品數量有限,如果遇到惡意占用庫存的人,對于商家、想購買該商品的用戶來說傷害特別大。

因此通過商品的狀態來區分訂單支付時長,從而降低影響購物訂單取消后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使影響面小于3%。

D:商品類型

商品類型分為受時間影響較大與受時間影響較小的商品,比如蛋糕等食品的保質期非常短,如果訂單取消時間過長會導致食品變質。因此通過商品是否受時間影響來區分訂單支付時長,從而降低影響購物訂單取消后二次生成訂單并完成支付,使影響面小于3%。

小結:

都0202年了,你該用“策略”玩留存了

3. 計算邏輯

根據以上影響因素分析初步設計,分數占比如下(權重大小與具體得分數值,根據影響因素的重要程度的相關分析進行相應設定)。

都0202年了,你該用“策略”玩留存了

4. 輸出(case實例)

都0202年了,你該用“策略”玩留存了

計算:

用戶身份:普通用戶(1分)

訂單價格:1-1000元區間(1分)

商品狀態:折扣商品(2分)

商品類型:商品類型B(2分)

訂單自動取消時長=(1+1+2+2)*5=30min

五、總結

策略遍布我們身邊無處無在,在技術不斷革新與用戶“見異思遷”的當下,如何能夠通過策略來更好的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是我們應該時刻深入思考的事情。

 

本文由 @Carlos-夢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