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不是一個內容運營,你只是一個文字編輯而已

0 評論 14232 瀏覽 50 收藏 7 分鐘

隨著互聯網在中國將近20年的發展,內容領域也從原來傻大黑粗的拼流量,進入了垂直領域的精根細作時代。我相信很多做過互聯網運營的小伙伴,一定接觸過內容運營,或者專職做內容運營。但是,很多自以為做了很久內容運營的小伙伴,其實只是一個“文字編輯”而已,為什么?

1、不要因為你只是一個小運營,你就不思考你的讀者是誰

剛進入的內容領域的新手,最最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直接跳進了內容細節的汪洋大海之中,開始翻騰撲滾,卻從來沒有思考過做的內容是給什么樣的人看的。雖然我也確實理解,在每天的工作中,內容運營面對的經常是一堆天量的素材,要從中挑選出符合領導意思的東西且能交付就不錯了,哪還能顧得上具體是給什么人看呢?

但如果你不了解你的用戶,你的忙碌終究像一只無頭蒼蠅。這就是所謂定位的問題,你必須知道你的內容是給誰看的,你的工作才有了方向。比如,到底給用戶深度的專業內容好,還是淺層的笑話段子好?其實,這兩者根本沒有直接可比性,百度知道和知乎都很好,用戶不同,則定位不同。

哪怕你只是剛上崗第一天的新兵,也一定要問問自己:我搞的這些內容,到底是給誰看的?比如,你準備對流失用戶做一次召回,那么該推送給他們什么樣的內容效果最好呢?是直接把平臺上現在最火的內容直接推給他們嗎?錯!你應該先確認你的流失用戶到底是一群怎么樣的人?幾天不登錄定義為流失用戶?他們不登錄的原因可能是什么?通常來說,召回流失用戶效果最好的內容,往往不是現在在平臺上最熱的內容,因為那是現有活躍用戶最愛看的。

2、不要因為你只是一個小運營,你就不思考內容的維度有哪些

用戶被定位了以后,接下來就到了要不斷尋找適合用戶的內容,并分發給他們的過程了。這時候最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我這兒有一些內容不錯,那里也有一些內容不錯,我今天給用戶這個,明天給用戶那個,因為我感覺這些內容都挺適合用戶的,不是說用戶至上嗎?那我都塞給用戶,越多越好,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其實在這個過程中,又犯了沒有對內容維度進行系統歸類的錯誤。

每一類的內容都是有很多的維度的,比如粗淺來分,可以分為事件類、主題類和時間類等等。這些維度在每個垂直領域是不一樣的,比如雪球上的內容可以分為A股、港股和美股,同時還可以分為投資理念、市場分析和股市八卦等等。當你確定你的用戶以后,你就必須拆分出適合他們的內容維度,根據維度準備一系列的內容給到用戶,這就好比一套組合拳打出去才是有效的,東一腿西一掌是不可能克敵制勝的道理一樣。但切記,你的維度終究還是和你的用戶定位保持一致的,而不是你光憑拍腦袋想出來的。

3、不要因為你只是一個小運營,你就不思考你的工作效果如何

新手還容易犯的另一個錯誤是,他們以為找到了內容,把內容送到用戶手上,工作就算結束了。其實,這才剛剛開始。

當內容被推到前端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開始有相關的各種數據了:比如曝光次數,比如轉評贊次數,比如打賞數,等等。一段時間內的這些數據,都是絕佳的衡量我們工作的標準(當然這主要是老板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持續不斷地通過這些數據的增降幅和百分比等情況,看到我們選出的內容的效果,由此不斷地調整我們的內容,甚至不斷調整我們的定位和維度。

也許大家都聽過MVP的概念了,其實不只產品里有MVP,內容運營里也有MVP。每一個標題,每一篇文章,每一種推送方式,都可以用MVP的方式進行小規模地快速測試,快速反饋,快速迭代(修正)的方式,把我們的用戶和內容越來越好的匹配在一起。

這個過程中,還伴隨著數據思維,以及效果具體怎么衡量的問題,就放到以后的文章再展開了。

結語

這三件事,定位、維度和效果,從確認定位到拆分維度到查看效果,然后根據效果反饋不斷修正定位和維度,是一個由始到終又由終到始的循環,把這個循環切入自己日常的內容運營工作當中,不斷的打磨自己,成為內容大神指日可待。

#專欄作家#

柳胖胖,個人微信號:leslie0724,微信公眾號:一個胖子的世界。11年起有過兩年O2O創業實戰經驗,現在互聯網金融社區做產品,長期對互聯網產品保持觀察,對商業模式和實戰案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偶爾也會發表出來,最近正在瘋狂健身減肥。

本文系作者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