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拉新案例,三大拉新的命脈邏輯,讓你的拉新有效果

0 評論 40981 瀏覽 221 收藏 27 分鐘

拉新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哪些是低成本又有效果的?該如何去選擇?本文作者分享了拉新留存的運營思路以及案例分析。

支付寶全球用戶數突破12億人次,微信全球用戶數同樣接近于12億,可是他們仍未停止過拉新,支付寶“邀好友賺賞金”活動常年存在,有大量地推團隊一直在捋支付寶的羊毛。

但是絕大多數企業(yè)都不像支付寶這樣“有錢任性”,更不像支付寶這樣與身份信息牢牢綁定,所以這類野蠻直接有效的拉新方式對于很多企業(yè)來說都是失效的。

那什么樣的拉新方式低成本又有效果呢?

我認為,拉新方式千萬種,廣告投放躲不開,不論是哪一種方式,你都需要運用到廣告投放這套底層原理:你的受眾是誰?在哪里聚集?哪些介質能觸達他們?怎樣的信息更能吸引轉化他們成新用戶?要堵住哪些窟窿防止用戶流失?

如果產品是水缸,用戶是水,拉新就是往里灌水,流失就是水漏出,最終留存下來的用戶多少的關鍵在于“灌水的量要充足,漏水的窟窿要堵住”,本文就主要從廣告投放的角度分析拉新和留存這對“親兄弟”。

一、拉新的精髓在于“控質量”、“控成本”、“控效率”

1. 控質量:提高投放精準度

拉新不是單純的按人頭算,給公司產品拉來了多少人,尤其是非付費類業(yè)務的產品,你僅僅拉來一堆人是不夠的,人群要與產品的用戶畫像有足夠的吻合度。

比如騰訊前不久推出的熟人關系社交軟件“朋友”,是根據同學或同事關系來拓展社交關系的產品?;趯τ脩羧巳骸捌髽I(yè)組織”和“學校學歷”的要求,這款app內測最先是騰訊員工發(fā)起的,再憑借首批騰訊人的同學、合作伙伴向外擴展內測的圈子??傮w觀測來看,整個內測階段的人群擴充是有序的、有一定質量的,使得“朋友”app可以區(qū)別于市面上常見的“陌生人”社交APP。

再比如有些“兼職類”平臺,它們的客群就是一群愿意做一些小任務賺點零花錢的人,顯然那些月薪數萬的白領并非目標人群,寶媽、學生群體,中老年人群等對通過互聯(lián)網賺點早餐錢有欲望的人才更符合要求。

所以客群本沒有絕對的質量高低之分,就看你的產品適合什么客群,匹配度才是最重要的,質量是相對而言的。

控質量就是控制“你所觸達的人群是與你的產品及目標相匹配的”,也就是投放廣告的精準度。

想要廣告投放得精準,就必須要分析用戶是誰,用戶身上有什么標簽,用戶常出現(xiàn)在哪里,有哪個廣告公司可以觸達,在能觸達的廣告公司中誰的數據能力最突出,誰的投放精度更準確,誰的投放方案模型成本更低、效果上也好。

如果以上問題都解決了,那廣告投放的精準度也就解決了。

(1)精準定位

以我們服務的一款少兒英語課品牌為例,它的最初投放定位一直盯著3到8歲孩子,我們當即就覺得這個定位太寬泛了,僅僅按照年齡去定位,而且定位的是孩子。孩子本身不是產品的初始行動人,少兒英語課不是玩具,不是孩子看到了就會想要的東西,它必須有一步是家長跟孩子溝通“要不要試試一門有趣游戲式的少兒英語課”。

所以對于這個品牌來說,它在投放時的目標人群要落在家長身上,那什么樣的家長更合適呢?

首先,我們分析投放目的是“讓家長帶著孩子在線上試聽課程”,希望更多的人來聽,也希望后續(xù)轉化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其次,我們拆解目標,更多人來聽課這項是通過控制投放量級來實現(xiàn),而聽課后的轉化就跟用戶定位及投放渠道的選擇有莫大的關系了。

然后我們拆出了影響用戶后續(xù)是否購買的因子有“是否體驗過同類競品”、“全職帶娃還是正常上班”、“是否追影視劇”、“電商購物頻次高低”、“自身受教育程度”等眾多因素。

最后我們測試了單一因素后發(fā)現(xiàn)“是否體驗過、以及是否知道競品”是最影響轉化的因子,用戶對該行業(yè)競品越陌生、越小白,越容易被拉上車。

所以在最終投放時,方案對人群的標簽是“三線及以下城市”、“女性為主”、“學歷大專及其以上”、“關注少兒教育內容”的人群。

肯定會有朋友說:“怎樣找到這么精準的用戶群體呢?”一次好的廣告投放,必須是經過數據分析的效果型廣告投放,這就要考驗廣告服務方的數據能力了。

據我所知,一般注重效果廣告的服務方,他們都不僅僅是依賴于渠道平臺的數據,更要在一次次投放中給用戶打上符合自己產品特性的人群標簽。以目前市面上比較主流的大數據服務商個推為例。

個推在服務K12品牌時,會有一個A/B test的過程,在這一測試中發(fā)現(xiàn),原來廣告平臺里有“美妝”標簽的用戶,也對“教育類”廣告產生了興趣,還進一步采取了行動,那這時候,個推就會進一步豐富這類人群的標簽。

當然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對信息的接觸是多維度的,感興趣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在長期的服務中,像個推這樣的大數據公司積累了豐厚的數據,也沉淀出了豐富、細致的標簽體系,這對產品拉新的幫助非常大。

在實際操作中,個推可以在客戶方提供的初始畫像基礎上,結合自身的數據積累,補全其用戶畫像維度,通過其目標人群的完整畫像,找到產品的“類目標人群”,在保證精準的基礎上,擴大投放的基本面,實現(xiàn)拉新“保質”又“保量”。這類算法像個推的云盟數智就有,它們叫做look-alike算法,不管叫什么名字,這類算法本質上的邏輯就是這樣。

(2)找到定位出的用戶在哪里聚集

接著少兒英語的案例分析,我們定位出的人群標簽是“三線及以下城市”、“女性為主”、“學歷大專及其以上”、“關注少兒教育內容”的人群。

想要的用戶類型圈出來了,去哪里找到這批用戶呢?我們可以看看在各類拉新方法中,有哪些是與我們人群目標一致的。

  • 內容軟文營銷:我們先不討論投放的內容質量,僅僅看渠道選擇的話,育兒教育類的KOL肯定是各個競品爭奪的紅海,粉絲被競品洗過一遍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基本測試后就放棄投放教育類的kol,轉投的是一些媽媽群體做的情感類的中小號。
  • 信息流廣告:各個平臺推出廣告平臺打出的標簽都沒有十分豐富,所謂的定向推廣差別沒有太大,最終的結果好壞還是落在投放的落地頁上。
  • Banner廣告位:幾乎每個app和網站都有自己的廣告位,除了開屏廣告就是各個分布在多處的廣告位,有不少產品的廣告位是對外可投放的。還是回到人群定位上,選擇哪個產品的哪個廣告位是一個慢功細活兒。
  • 媒體營銷:與各個媒體打交道的往往是品牌市場部,只有涉及到用戶拉新效果分析時,運營組才會配合給出數據結果。
  • 線下地推:當線上推廣都飽和的時候,線下是有很多機會的,也看到很多少兒英語競品專注于線下拜訪地推,圍繞小區(qū)和幼兒園等區(qū)域人工銷售導向的地推。
  • 跨界合作:跨過行業(yè)界限的合作是我們選擇的重點渠道之一,合作的行業(yè)選在了社區(qū)團購,社區(qū)團購的生意是基于熟人社交產生的,主導的團長又正好是寶媽圈里的小KOL,她們的粉絲也是寶媽居多,事實結果也證明了這個渠道轉化率最高。
  • 分銷代理:課程分銷在去年和今年被玩壞了,少兒英語課本身也是知識付費,只是適用性沒那么高,不適合走個人分銷的路線,只能向機構授權代理分銷。
  • 社交拼團:有看到競品做”3人成團1分錢搶課”的活動,之后再由銷售人員電話回訪,也是一個有效的拉新方法。
  • 社群營銷:從老用戶身上找到拉新價值,老帶新,新人有優(yōu)惠,老人得獎勵,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取決于后續(xù)服務能力和獎勵力度是否高于其他渠道。

(3)如何觸達目標用戶?

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做還是交給廣告營銷服務公司?對于運營部門來說,絕大部分都是自己做,而對于商務或者品牌市場部,基本都是找服務公司。

但不論是哪種,其中的操作邏輯是一致的。以我們接觸過的服務方“個推”來說,他們的云盟數智效果廣告業(yè)務服務流程大致如下:

根據服務產品分析出目標人群的畫像,建立投放畫像模型,然后從他們合作的媒體渠道中選擇投放渠道,制作多組相應的投放素材進行測試,形成多組投放模型,最后依據投放模型的測試結果,同時過濾掉虛假流量和低轉化設備后,才開始最終的投放上線。

基本上任何一類拉新方式,都少不了其流程中的底層邏輯。

2. 控成本:平均用戶成本要低于平均用戶價值

拉新的平均用戶成本肯定不能超過平均用戶價值,而實際每一種方法和每一個渠道帶來的用戶成本和價值都是不同的,控制成本的精髓在于“把點擊率變成轉化率”。

同樣的拉新成本,最終留下來的用戶越多,單一獲客成本就越低,而留存的關鍵又在于“讓新用戶做出行動”。

有很多留存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比如社交產品的新用戶如果關注了超過6個用戶,或者與某個用戶連續(xù)聊天超過20分鐘,這個用戶留下來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理財產品的新用戶投資了新手福利產品,也就至少能在新手產品到期的時間內留住了用戶,有了更多時間讓其追加普通產品的投資。

那繼續(xù)以少兒英語課為例,新用戶留下來的關鍵其實在于“是否完整連續(xù)的上完了試聽課,跟助教老師有非常好的互動”,所以完整的聽課是關鍵,隨即設計了連續(xù)打卡贈送禮品的步驟。但最終是否留下來就看用戶是否真的有需求了。

3. 控效率:用戶數量、質量和團隊服務能力的均衡

有多少能力干多少事,沒錢的團隊不要羨慕有錢的團隊大手大腳的花,小團隊不要羨慕大團隊的分工協(xié)作。

還是以少兒英語為例,團隊老師的服務能力單期課程單人只能輔導80~200人,一共有10位老師負責新客的試聽課,單期課程的老師輔導能力最多2千人,如果用力太猛拉來了2萬人,那整個團隊就會變得緊張無序,到處補窟窿。

用戶增速要與團隊的服務能力相匹配,控制投放的進度,提高整體的服務效率,使得兩者達到一定的均衡度。

二、多案例探索“低成本高效果”的新思路

案例一:短視頻營銷

抖音和快手是短視頻領域的流量巨頭,有流量的地方必然就會有廣告出現(xiàn)。我們以教育行業(yè)為例看看企業(yè)是怎么從抖音內容側把關“精準度”的?

(1)確定廣告投放的目標和邏輯

通過看學而思、猿輔導、清北網校、網易有道等企業(yè)的視頻內容,我發(fā)現(xiàn)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在于“目標都只是獲得一個銷售線索,而非直接做大課成交”。

少兒課是通過低價試聽課+高品質繪本吸引家長嘗試付費,從而獲得有一定價值的銷售線索,而成人課則是銷售咨詢+留下銷售信息,讓大課銷售直接獲取銷售線索。

所以我判斷它們的投放目標就是獲得銷售線索,為人工銷售后續(xù)做付費大課的轉化努力,獲得線索的邏輯線是“做出目標人群感興趣的視頻,一擊即中痛點癢點,讓對方采取行動,達到自己的投放目標”。

(2)洞察銷售線索背后人群痛點,設計“引子”吸引他們

少兒課程基本分為啟蒙課和提升課,啟蒙課多為針對3到6歲的課程,而提升課能夠到14歲甚至16歲都適用。

家長對啟蒙課的痛點多為“孩子不感興趣無法堅持”、“孩子是否真的學得會”,對價格反而沒有那么敏感,所以機構多以低價試聽課+精美教材為“引子”吸引家長參與上課。

但提升類的課程不同,它就像培訓班,價格昂貴是很多家長難以承受的痛點,是否真實的名校名師、能否順利考試提分才是家長最掛心的事情。所以機構做出的視頻多樣性就多一些。

比如發(fā)布會式的宣布解決家長難題的課程發(fā)布了,突出“便宜+名師授課”。

比如用戶視角下的,家長拉著孩子對機構人員產生質疑,為什么你們這么便宜還能名師一對一輔導,然后工作人員耐心解答了疑問。

再比如上班族視角下,忙前忙后,孩子的學習卻被落下的一塌糊涂,自己沒時間教孩子,幸好有這個課程讓孩子的學習大大進步。

成人學習課程面對的客群多為上班族,他們的痛點多為“沒有時間學習”、“怕付出時間和金錢也學不會”、“看重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方式”。

所以成人提升課的視頻內容多為“模范學員出鏡”,如果是英語課,出鏡的學員不僅英語流利地道,還長得帥,帶你了解機構學習環(huán)境氛圍,以及給你一個大大的優(yōu)惠名額。

成年人的提升課宣傳內容最重要的事情是“讓看見的人相信這說的就是自己,自己也能變得如此優(yōu)秀”,有了這點,沖動消費的動機就達成了,后續(xù)轉化可能就臨門一腳。

不論是針對哪個年齡段的課程,都是先找到目標人群的痛點,然后設計出相應的內容素材,當然,能將內容推送到對的人面前才是關鍵。

(3)分析用戶畫像標簽,利用標簽做定向投放

在抖音里,每個用戶身上都有不同的標簽,通過“抖+”簡要的看到抖音簡易版標簽,從星圖截圖看到抖音對達人的分級,這些用戶標簽和分級,在每一個平臺都存在,當我們在某平臺做投放時,最關鍵的就是找到標簽背后人的特征是否與目標人群一致,如果一致就可以開始投放。

投放前的成本核算、量級評估,以及素材的優(yōu)化等都是重中之重,投放后的用戶承接,以及后續(xù)轉化目標的全鏈路合理性更加重要。

案例二:平臺型的紅包激勵型營銷

12月份我最關注的、參與最多的活動就是支付寶:到店付款活動,月內到店付款20天瓜分數億的獎池紅包。這樣的活動支付寶每年必有1次,今年和去年相比是增加了一個低門檻的“緩沖利益”,就是“到店付款滿10天就可以瓜分千元萬級別的獎池紅包”,這一舉措會大大增加參與人的信心。

這類平臺型的活動免不了要拉新,而且拉新往往是其獎勵力度最高的一項福利。

對于支付寶來說,單純的注冊實名認證的拉新已經無法規(guī)?;膊恍枰趪鴥纫?guī)?;?、全量化的去推動。據我觀察,此次活動的拉新目標有2層,第一層是年底沖業(yè)績,為到店支付業(yè)務拉新,第二層是為阿里體系類諸多其他業(yè)務平臺拉新。

整個活動的邏輯也簡單,就是用紅包吸引用戶做出到店付款的行動,用讓紅包翻倍的倍數讓用戶邀請更多人參與活動,以及訪問能夠讓紅包翻倍的其他業(yè)務平臺,諸如餓了么、淘票票、飛豬等。

那話說回來,如果要模仿學習下這類活動,要怎么著手呢?

(1)分析平臺資源和當前業(yè)務痛點

假設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正在進行的2019年度作者評選活動為例,以我的立場來看,平臺的年度活動有2個核心目的,第一是主導發(fā)聲,鞏固行業(yè)領先的品牌地位;第二是維護和挖掘老作者、吸引招募新作者。

平臺的痛點是如何保持優(yōu)質作者和優(yōu)質內容的增長,如何讓更多從業(yè)者發(fā)現(xiàn)并使用自己的內容平臺,也就是內容和流量都必不可少,哪一方缺乏都會影響另一方。

平臺本次活動給到獎勵資源分2類,一類是給作者的,也是為內容蓄力;一類是給參與投票用戶的,就是為了流量。作者最需要的是“聲量”和“機會”、用戶期待的是“內容價值”和“實物價值”。

(2)設計“利益”和能夠解決業(yè)務困局的用戶行為

所以在設計驅動利益點時,對于作者來說就是能拿到平臺各類線上線下的資源,對于用戶而言,有喜歡并認識的作者、還可以抽獎試試運氣,也足夠讓用戶付出行動為作者打call。

(3)嫁接“附加目標”和增值動機

除了最重要的目標外,活動亦嫁接了拉新和為旗下起點學院導流銷售線索的目標。

為作者投票時需要登錄,每個作者周圍自然都會有一定量的未注冊用戶,他們登錄即注冊了平臺賬號,整個流程也是與老用戶無差異,只是增加一個協(xié)議放在頁面即可。

在抽獎的獎品中,將起點學院的VIP會員、課程優(yōu)惠券、精品免費課作為獎勵,也是能為旗下產品導流,獲得獎勵的用戶必定有一部分會產生實際的付費課銷售轉化。

同時活動頁面的優(yōu)質年度內容也為平臺做了內容背書,對目標新用戶的留存有較大幫助;老用戶的年度關鍵詞H5又與老朋友互動了一次,他們在朋友圈的轉發(fā)打氣加油,也必定為平臺帶來品牌效應,甚至是新增目標用戶,尤其對于那些剛要走出校園的準備進入互聯(lián)網行業(yè)的鮮肉們。

案例三:瓜子、優(yōu)信等二手車平臺的營銷“轉變”

19年上半年之前,二手車行業(yè)在運營獲客上一直保持“燒錢換增長”的模式,可是由于投放策略不注重精準度,過度鋪張浪費的“盲投”,融再多的資金亦于事無補。

以優(yōu)信二手車為例:從優(yōu)信的招股書估算,2016~2018年期間用于銷售及營銷活動支出平均每月1.35億,相繼投放《中國好聲音》、請好萊塢巨星萊昂納多(小李子)代言,從流量營銷到品牌營銷都花費巨大。

從七麥數據查到優(yōu)信二手車的ios和安卓渠道的下載量,ios的下載量在18年10月到年底達到頂峰,隨后到2019年除5月份的次峰外,整體呈下降趨勢。

從百度指數看“優(yōu)信二手車”關鍵詞的熱度,在2017年是頂峰時期,隨后回落再無大幅波動。

從下載量和品牌關鍵詞的聲量來看,優(yōu)信二手車并未保持住2017年的優(yōu)勢,炒熱度并沒有品牌炒出一個明確的定位,投放得來的巨量流量未能很好的留存轉化。

這也算是粗獷投放的典型案例了,好在到了2019年下半年,二手車商的投放策略開始轉變了。

據市場數據披露,優(yōu)信和瓜子二手車開始大量投放汽車之家,開始做起了精準投放的事情,在汽車之家看評測,學汽車知識的用戶肯定是對車感興趣的,這是再精準不過的流量了,急需回血的二手車平臺也需要將預算花在刀刃上了,要遵循精準投放、控制成本的低成本有效拉新的邏輯。

在互聯(lián)網行業(yè)寒冬之下,企業(yè)開始精簡不重要的業(yè)務,對于核心業(yè)務也必須精打細算的花錢,二手車行業(yè)也僅是互聯(lián)網業(yè)的一個縮影。

總體來說。在做廣告投放時,需要多分析自身產品的目標人群,找好投放渠道,向廣告服務商尋求詳細的人群畫像分析,將欲投放渠道可投放目標人群圈出來,做好觸達的引子內容、定向定量的投放,控制成本,保證服務效率,拉新的同時不忘留存,這才是最該遵循的基本邏輯線。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 @王亮 原創(chuàng)發(fā)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