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媒體的6個思考:從微博、微信到新媒體人

1 評論 17682 瀏覽 56 收藏 13 分鐘

現在微博式微,公眾號崛起,連帶著新媒體運營也火了起來。而經過創業的磨礪,我對新媒體有這6個思考。

1. 關于新媒體

總的來說,我認為新媒體只是一個渠道,或者是某種方式,核心就是做新媒體過程中,或者在新媒體時代下、新媒體背景下意識的一種思維方式,這個概念我也在反復的強調。我們現在做新媒體,其實并不是為了在現在這個時間能夠做出多好的成績,其實我們需要在做新媒體的過程中養成快速迭代、跟進、結合用戶、內容為王等等一些思維方式。因為當下一個新媒體或者是時代,或者是環境來臨的時候,就比如現在的網紅時代,我們就很輕易的能夠利用新媒體的思維去理解一個新事物,跟進一個新事物,把握和運營一個新的東西。所以,新媒體的核心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

2. 微博的衰落與否在于你是否保持關注

曾經我寫一篇文章,或者在一些公開場合都“唱衰”過微博,但是它是不是確實不行了呢?其實不然。我個人覺得,實際上是注意力的問題,因為當時我大部分的時間、注意力都在公眾號上,或者在微信上,我能意識到微博很重要,它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或者說是一個陣地,但是我還是會把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公眾號和微信上。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可能看不到微博更多的好處,或者是看不懂、玩不好。

在某一個時間段之內,微博的用戶,或者活躍率確實有所降低,但是1.5億跟2億之間其實沒有什么區別,我在聊微信公眾號的時候也提到過,很多人也在問我說,是不是微信公眾號現在不行了,閱讀數降低了,大家打開率也低了,不發朋友圈了等等。就算微信的活躍用戶從6億降到了3億,還是一個非??植赖牧?,所以我們沒有必要在意它有多火,還是不火,只要它還有價值,只要它還有空間,我們就還是要去研究它。

關于微博,我接下來也會多花一些時間去研究它,它依然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陣地,尤其是現在的網紅時代,因為網紅需要開放的宣傳個人平臺,微信相對來說比較封閉,所以如果在時間、精力和成本允許的情況下,微博還是值得投入的。就拿電商類的企業舉例,淘寶一個流量可能要到10塊錢左右,但是微博的流量1-2塊錢就能拿到,微博倒流到淘寶也是非常的流暢,畢竟他們有資本關系。同時,相對來說微博的能夠更輕,更適合不是特別擅長內容的團隊。

3. 微信公眾號還有未來

無論是多少人在唱衰公眾號,唱衰微信,或者有更多的媒體和平臺跳出來,都不需要太多的考慮這些問題,更多的應該思考自己做的公眾號、做的微信到底能夠提供給用戶的價值是什么,能夠優化內容,還是能夠策劃更好的活動,還是做更好的排版等等。作為公眾號來講,它能夠深度聚合用戶,集營銷、管理、溝通為一體的閉環,所以它的重要性就不用再說了。只不過現在的公眾號已經過了輕成本運營的時代,現在更多的是要投入金錢、資源、團隊做專業化的運作,拼的是比較硬的實力,想說投機取巧,或者找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目前來說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剛剛邀請進來的一個朋友是做母嬰類的賬號,目前幾乎是通過內容在吸粉,每天的自然增長在2000左右,現在的體量是20萬,估計按照這樣的增長速度的話,可能到50萬的規模也就只需要3—6個月,并且還是不怎么花錢的情況下。

4. 關于新媒體人的思考

我自認為,現在的我,或者是前一段時間的我,已經從新媒體的本身出來了,我之前也做過微信、微博小編,做內容排版,也會整體把控一個微信賬號的運營,它的規劃,又開始說做整個新媒體的布局、規劃,除了微博和微信,還有其它各種新的社會化營銷渠道,然后去分析整個移動互聯網各種各樣的形態、商業模式等等。我們姑且把我剛才提到的順序從小到大進行排列一下。

大家要思考一個問題,自己愿意做專才還是全才,或者說大家認為現在比較有需求,或者是比較能夠吃得開的是專才還是全才?前兩天我接觸到斜杠青年這樣一個名詞,我去百度了一下,發現這個詞真的很屌,不能說是未來的趨勢,但是我好想就屬于斜杠青年,所以我個人建議去做一個全才,專才也好,全才也好,在某種意義上并不沖突。

記得之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新媒體從0到1”中提到過,我認為,做好新媒體運營需要一個綜合能力非常強的人,也就是全才。不管是從思維方式和個人經歷,還是從某種格局上來說,還是從職業化上的路徑來說,還是從薪資待遇來說,我個人覺得全才要優于專才,我不會用偏頗的眼光來看待這個職業,但是我心里確實是這么想的,將技術或者是美工、設計師、文案等等視為我在運營的過程中達到某種目的的一個幫手,或者叫一個工具。從運營的角度來講,我是這么理解的,或者說我是這么認為的。當然在工作當中,并不會說因為我的這種想法而導致看輕誰。

5. 如何完成新媒體人的蛻變

  • 發現自己新的興趣
  • 快速的學習知識
  • 勇于嘗試各種機會
  • 主動的去承擔責任
  • 善于總結思考

說起來都很大,希望大家能夠反復的去聽一下這一段。前幾天跟利哥聊天的時候,他提到說,當他看到公司某個模塊自己感興趣,或者覺得對自己有價值,就會跟公司提,這個事兒我來做吧,然后他就有機會把這個事情研究透,運用起來,成為自己的一個技能,或者是一個知識模塊,再把它總結出來,不管是寫出來,或者是自己記錄,就會成為他自己的了。這一點非常重要。

愛因斯坦當時說過一句話,不記得原話了。他說,自己就像一個圓,這個圓越大說明自己懂得越多,接觸的越多。但是圓的外面代表不懂的東西越多,意味著需要學習的也就更多,學的越多圓就越大。這就是一個非常良性的循環。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拿微信小編來說,他除了每天編文案,排版,推送,如果他還有興趣在活動上,就可以嘗試性的做幾個活動,可以嘗試把幾個活動直接做壞掉,甚至把經費浪費掉,或者直接把幾個公眾號做垮了,但是又怎樣。經歷過失敗之后,就可以搖身一變,變成公眾號的運營者,沒有誰規定說一定要有成功的經驗,才能夠升值,升級。

之前我也提到過一個理念,我們在一個公司工作,或者是經歷一個事情,其實并不一定要以結果為導向,或者說我們拿公眾號來舉例,當你做了一個公眾號,或者負責一個事情的時候,最主要的是能夠利用這個機會,在這個過程當中汲取到對自己更有利的價值和資源,而不是把這個公眾號做到多少的粉絲就會更成功,假設是公司給你的資源推動他成功,其實跟你半毛錢關系都沒有,雖然可以作為案例提升自己,給下一份工作加薪,但實際上沒有什么用。

現實中其實會有非常多的大咖,或者是一些牛人,可能就是平臺不錯,這個平臺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非常多人的認可,但是實際上跟這個人其實并沒有多大的關系,而這個人在這個平臺上的發展和成功過程中,又沒有汲取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甚至是經歷,甚至連失敗的經歷都沒有,這樣的話,即使這個時間段這個平臺能夠賦予他一定的光環,但是從長遠來看,這個事情對他來說只有害處,沒有好處。

6. 新媒體人的未來在哪里

我個人認為,新媒體這個行當是有瓶頸的,最終也就是幾個歸宿。

  1. 是晉升為新媒體的運營總監。
  2. 是某一些大公司的團隊里單獨的某一個模塊的負責人,比如說你是用戶運營或者你是活動運營,或者你是商務,或者你是首席內容官等等。
  3. 是歸成為這個公司的COO,或者是某一個項目的運營。
  4. 是創業者,參與到某個項目,或者主導某一個項目。
  5. 是成為乙方,利用你在新媒體當中得到的技能、資源成為給某一些企業或者是個人提供服務的乙方。

大概就是這么幾個歸宿,如果說這些歸宿還滿足不了你們的話,也可以嘗試換一個行業,或者轉一個產品,貨幣做一些其他的事情也是OK的,跟新媒體相關的大概就是這樣。當然,你可能會成為一個自媒體,或者是網紅等等。

系列文章

《我半年的收獲,濃縮成6篇文章給你看》

第1篇:創業,關于夢,也關于現實

第2篇:網紅現象的本質是內容生產、渠道推廣、粉絲關系

第3篇:談網紅行業究竟有哪些賺錢的機會

#專欄作家#

包子把鼻,微信公眾號:baozibabi5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言眾學堂創始人,無限改進型新媒體社群“在一起”創始人,撰寫多篇關于運營推廣的原創文章被梅花網等媒體平臺轉載收錄,入駐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百度百家等自媒體平臺。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