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規劃內容矩陣的內容運營,頂多算個小編

1 評論 17343 瀏覽 93 收藏 9 分鐘

做內容運營的同學,在生產內容時,應該提前規劃出自己的內容矩陣,也就是選題范圍。這樣才能讓品牌對外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用戶心智,給用戶的印象不至于太支離破碎。

01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兩年關于內容的詞全部都特別火。內容創業、內容運營、自媒體、內容電商等等……,其實內容本身不是什么新鮮的東西,但是很長一段時間,它是和交易割裂開來的。

但是當淘寶等電商平臺上加入大量內容導購的頻道,微信、微博這樣天生充滿內容的平臺又接入了便捷的成交方式,內容和交易結合得前所未有的自然和緊密。

所以我們說內容即流量,流量即成交。

并且內容帶來的流量是濕流量,是比干流量質量高得多的流量——你可能第一次聽說流量還有干、濕之分。我這么形容是為了讓你能更形象的理解不同性質的流量價值是不一樣的。

干流量是沒有情感基礎的,阻力大,容易流失。

比如以前淘寶首頁大部分還是貨架式的賣貨,就是你只能看到圖片、名稱、價格。點進寶貝詳情頁之后,我們要從眾多的描述里辨別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還要專門去挑差評看,在整個成交過程中你都容易陷入比價、懷疑、緊張的氛圍中。

濕流量一定是經過價值觀打動過滋潤過的,比如這個東西是在朋友圈/微博你看到你朋友用過說好,或者某KOL推薦的,還寫了大段大段的體驗報告,進入淘寶后,看到有主播在直播這款產品,它前面后面長啥樣,怎么用怎么穿全部都可以與主播交流得到即時的反饋。主播還會跟你做搭配組合,于是在內容的引誘下你往往不知不覺購物車多了好多東西,還很愉悅和開心。

可見濕流量對轉化率和客單價都有積極影響。

02

內容運營的定義是圍繞內容的生產和消費,搭建起一個良性循環,持續提升各類跟運營相關的數據。

這里需要注意兩點:

  • 內容的生產和消費,內容生產出來了還要消費出去,就是分發出去讓潛在用戶看到。
  • 內容有吸引流量\培養潛在用戶和引誘轉化三重目的。只看曝光量閱讀量粉絲量不行,只看引導轉化成銷售額的量也不行。

內容運營的知識點較多,我們分開來講。這篇文章,我主要講內容生產,之后的文章再分享內容分發。

首先,我想指出很多人的一個誤區:

有兩派同學,其中一派是傳統派,過于追求寫產品公司相關的東西,把內容平臺當成了自己的官網,很多內容是自high的,讓人根本沒有分享的意愿。

還有一派是新潮派,過于迎合各類新媒體渠道的算法和喜好,花很多心思策劃那個平臺喜歡的內容,沉迷于蹭熱點,事件營銷,卻忘了自己是誰,離自己的商業目的漸行漸遠。

就算在新媒體平臺上有粉絲了,喧囂之后,沒有真正的用戶沉淀,一賣貨就掉粉。在公司預算縮緊時,很可能把這個可有可無給公司帶來不了確定價值的人砍掉。

當然,我主張的是傳統派和新潮派中間的那種。

我建議做內容運營的同學,在生產內容時,基于產品出發,但不是天天都是賣貨文。應該提前規劃出自己的內容矩陣,也就是選題范圍。這個東西到其他任何平臺上幾乎都是不變的,變的只是內容的長短、形式、標題、語氣等。

這樣才能讓品牌對外形成一個較為統一的用戶心智,給用戶的印象不至于太支離破碎。

通過閱讀大量的新榜排行榜上的top公眾號,我發現內容不外乎分為5類,由內而外依次是:

  1. 產品與品牌相關的,比如團隊故事、創始人故事、新品上線、產品特賣、大事記等等。
  2. 往外延一點的行業相關內容,比如行業新鮮事。
  3. 再往外延一點的你的受眾愛看的生活方式類文章。

這3圈構成了一家公司的內容矩陣的主體,再加兩個圈:

  1. 一個是熱點。不是所有熱點都需要追的,合適的才追。
  2. 一個是專題,專題有點像一本雜志的特別報道,通常是經過策劃的較為延續性的內容,生命力比較強,不是今天發完過幾天就過時的那種內容。會讓你的內容更有深度,形成護城河。

這么描述可能有點虛,可以看著下面這張圖,我來給你舉個例子:

小馬魚內容矩陣示意圖

某數學啟蒙產品的內容運營在規劃該產品的內容矩陣時,就可以這么做:

  1. 首先內圈,產品與品牌相關,比如產品經理是如何研發迭代這款產品的,創始人的初心,獲得的榮譽和好評,寒暑假促銷等等。
  2. 接著行業相關,關于數學啟蒙這個行業相關的內容,比如國外的趨勢,科學研究,學習方法等等,不需要在每篇后面都扯到自己的產品上面,給用戶提供價值,讓人覺得關注你這個號除了賣課還是專業的,能學到東西的。
  3. 生活方式相關,關注這個號的通常是家長,可以寫一點與這個年齡段家長相關的話題,比如輔導小孩做作業這件事里就有很多槽點容易引起傳播,比如親子心理相關的話題,戳中用戶的溫暖共情的話題,都可以作為一些點綴。
  4. 熱點。如果要追熱點,快和深必須占一樣。作為一個數學啟蒙產品的內容運營,哪些熱點可以蹭呢?比如中國牛娃在世界級數學競賽中取得什么獎項,哪位明星的寶寶特別擅長數學,某某企業家說優先招聘數學好的員工等等。
  5. 專題。比如N個小升初私立名校的數學思維題真題解析,N個學校的牛娃虎媽的采訪,N個教育家的征稿等等,可以做成延續性的欄目,在菜單欄設置入口。這類文章的生命力比較長,值得被長期閱讀。

這樣一規劃,這個號就不會顯得單薄,商業化太濃。有樹品牌輸出價值的內容,也有賣貨的內容。

我平時要服務一些初創公司,我發現用這套方法給他們搭內容框架通常是沒問題的,只不過需要在具體實施中調節各個部分的占比。

如果你現在要去應聘內容運營,用這個方法為要去的公司寫一份內容矩陣再加上合理的內容分發矩陣,就是一份很棒的加分報告哦!

 

作者:小馬魚,前阿里運營,《我在阿里做運營》作者,微信號:xiaomayu2019。

本文由 @小馬魚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內容即流量,流量即成交,干濕之分。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