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還是Web?看看百度和UC的動向
把這兩家放在一起說,無關老掉牙的并購“緋聞”,而是因為它們是國內互聯網企業中,唯二非常重視移動Web端的玩家——UC瀏覽器是HTML語言的解析工具,而百度搜索則是鏈接的重組排序。
因此在App vs. Web仍爭論不休的大背景中,這兩家公司的態度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國內移動互聯網市場針對這場辯論的站隊走向。
但 截止目前的結果,可能會讓熱衷“只能活一個”角斗士邏輯的看客們有些失望,因為這兩家公司給出的答案似乎都是:別再討論了,因為它們會長期共存。無論是 UC最新發布的“UC 開放平臺”,還是百度對于云和移動搜索的投入,想說明的問題都是一個:重要的不是形態,而是服務和渠道。
App渠道的革新
最 近有很多人唱衰App,其實相比App本身,更早遭遇危機的也許是App渠道。前不久,就在現在的移動互聯網生態鼻祖——蘋果App Store成立五周年之際,出現了一組不是那么好看的數據:移動分析和廣告公司Adeven的追蹤數據顯示,盡管App Store的應用數量已接近90萬個,但其中有2/3是名副其實的“僵尸應用”,無人問津。
再聯想到國內應用商店的“刷榜”亂象,甚至連蘋果持續改進的算法也無法阻止——很顯然,對數量龐大的中小開發者來說,這不是什么有趣的做法。
這就是App的“到達率瓶頸”,渠道方的資源分配方式過于單一,尤其是在“小白”用戶占據絕對優勢的國內互聯網市場,這種“僧多粥少”的矛盾只會更加尖銳。
百度的解決方案還是搜索。用戶通過“百度App”或手機瀏覽器使用百度搜索關鍵詞(比如電影),就能在“框”內直接得到相關App的下載鏈接而無需通過應用商店。而年初更新的“應用內搜索”,則能在搜索框內直接調用已有的本地App,自動完成跳轉。
UC采取的則是瀏覽器插件的形式,類似PC上Chrome和Firefox的做法,開發者利用SDK將自己的App插件化,到有4億活躍用戶的UC瀏覽器上解決曝光率問題。而一旦用戶需要某一項功能時,就能不離開瀏覽器直接使用或者調用相應插件。
很顯然,兩者在探索App推廣的新方式時,大致戰略方向有點雷同:即通過旗下既有的大用戶量/流量、高使用頻率產品或功能,進行縱深推廣,而不是單一地依賴排行這種方式。并且,App下載以后也能不斷利用瀏覽器和搜索被調用,實現手機本地內的多次曝光。
傳統應用商店本身也是一個App,但功能單一因此算不上高使用頻度,并且即使推廣成功,某個App成功到達用戶,這種流量也是一次性的,談不上重復使用,長期價值看跌也是正常的。
Web:別拿體驗說事
很多App的蜜月,結束得比想象中還要快。這里是另一份讓人心寒的數據:美國調研公司Flurry的數據顯示,約68%的智能手機(涵蓋iOS和Android兩大操作系統)用戶每周使用的App數在5個以下,很多人下載應用是因”沖動”,常常立即失去了興趣。
這就是App到達之后的“使用率危機”。尤其是對于使用頻度不高、非沉浸式體驗的應用來說,開發一個App然后擠進應用商店,無論是從技術還是市場角度看,都顯得過于沉重了。而這個時候Web靈活輕巧的優點就又會像在PC上一樣,被所有人注意到。
作 為PC互聯網上壟斷網頁鏈接的巨頭,百度對于移動端上Web App的支持曾經讓人覺得有些疑惑不定,但隨著App經濟整體進入瓶頸,他們的態度似乎終于堅定了一些——從能提供Web App后端支持的百度開放云,到不斷重提的移動搜索和新鮮出爐的“Light App”概念,都說明其戰略力量正重新在Web端匯集。
而在UC的新型戰略版圖“UC ”中,“歷史悠久”的移動Web應用中心仍然占據一席之地。而從其新版本突出Web App形態的瀏覽器中也能感受到,他們急切地想提升移動Web端的用戶體驗,淡化與App之間的區隔,以此作為進一步吸引開發者和用戶的籌碼。
此外,兩家公司都提供了“PC到Mobile”的遷移方案。百度的Site App通過轉碼實現Web移動化,而UC 的應用書簽平臺則通過二維碼等形式將PC網頁Web App化。
總體來說,兩家公司解決路徑不太一樣,但在對Web的戰略態度上還是達成了一致。
短 時間內,受制于技術和標準因素,Web整體在移動端的體驗還無法完全向App看齊。但其實真正對用戶體驗非常苛刻的應用數量并不多,大部分需求完全可以采 用Web這種輕形式來滿足。因為用戶需要的是綜合效率最高的服務,而不一定是個App——更何況長遠來看,技術問題永遠都不是問題。
很顯然,對于投身移動互聯網的企業來說,App是個現實選擇,而Web則是必須抓住的長遠趨勢。從百度和UC的戰略動向上你就能看出來,這根本不是必須“二選一”的問題,讓App的歸App,讓Web的歸Web。
來源:apkbus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