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永遠不缺產品,缺的是更好更新的產品!

0 評論 8411 瀏覽 0 收藏 8 分鐘

作者:黑色金光

7月30日凌晨,蘋果iOS7beta4發(fā)布。

6月21日,三星發(fā)布2013全系新品。

國內方面,

7月31日下午14點,小米聯(lián)合QQ空間發(fā)布千元新品–紅米手機。

6月18日,華為發(fā)布AscendP6。

……

從移動互聯(lián)到移動終端之戰(zhàn),也許不是開始!戰(zhàn)火紛爭中,筆者與許多優(yōu)秀的CEO聊天,取法喬布斯,很多人認為市場癥結在于缺乏更優(yōu)秀的產品。

真是這樣么?筆者想起了六年前的一次親身經歷。

那是2007年,我剛來北京不久,作為一個一線記者,參與了市場部聯(lián)合舉辦的一個市場基層調研。當時我們抽了三個人,從前門、珠市口、鼓樓大街、西單、王府井等等幾乎走遍了北京熱火朝天的幾大市場。那場行程,數攝影老趙最累,盡管他的身材還算是健碩,但是一路扛著幾十斤重的攝像頭外加三腳架,的確不容易。尤其很多地方都是步行,還經常要爬坡。而我們也因為各自的任務,大家又都很投入,一下子忘記了幫他一把。最難的是老趙也沒有任何怨言。

任務分明。第一天老大帶隊,詳細走訪商戶,希圖通過調查各處的商業(yè)情況,以備為將來北京的發(fā)展,各方面提供可資參考的各種詳實的數據……當時憋了一股勁,整個過程事情很多,也很繁瑣。但的確讓我們接觸到了普通人往往看不到的事情背后的東西。

最讓我驚奇的就是,大大小小的市場一線人員幾乎眾口一詞:產品永遠不缺,缺的是銷路。早在調查之前,我們查閱設計探討市場,做了大量的圖表數據。記得當時的討論分析,大家各據一詞,意見五花八門,很震撼很深刻。但是幾年過去,唯有這句話,仍然活在我的腦海里,彷如昨天。

細細回想。生意商場上的人,實際上總是希望開源節(jié)流。或者說一方面希冀各種支出得以降低,另一方面商品趨向低進高出,尋求利潤最大化。隨著調查的深入,商業(yè)特征、資金分流包括渠道動態(tài)等等很多情況浮出,至少在一般的趨勢上逐漸清晰明朗。如果說商人的奧秘,在于低進高出,那么由商人推動的商品經濟就在于促使這一行為的持續(xù)高潮,進而波及整個經濟世界。不過,一般而言,一款好商品就是一個發(fā)力點,而市場飽和度達到一定數據就是一個天花板。據商人預測說這個數據就是40%,一旦產品抵達市場40%就會走下坡路。這是趨勢。當然,真實利潤空間并非什么時候都有一個著力點,和一個觸手可及的天花板。一切還得隨著一個更大的勢。最普通的商人,做到流行什么,就賣什么,就是最低的風險。追潮是最保險的商業(yè)行為。

調研中很容易就得到了大量堆積的客觀數據,給了專業(yè)研究者充分想象的空間。比如區(qū)域定位、經濟功能、周邊建筑交通、消防設施、社區(qū)歷史成熟程度,以及大家填在表上的意見看法等等,還有產品產地、流轉渠道以及產品本身各方面的數據等等。但是對于一個銷售者,一個門市店的總經理而言,產品永遠不缺,缺的是銷路。道理就是這樣,很簡單。在特定的時期,人們到市場上來購買的東西,總是確定的,換句話說,總是他可以叫出名字或者說出所以然的東西。人的需求已經被無數的產品包圍并細細分割。所以,商場的秘籍在于,最關鍵的就是把你的產品銷售出去,而不是其他。也許一個高明或者一個一心尋找機遇、贏取成功的人來說,很快就看到其中蘊含更深層的含義,就是產品永遠不缺,但是市場永遠苛求更好更新的東西。明白了前者,可以發(fā)家借勢,甚至帶領一個團隊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但是明白了后一點,就可以引領潮流,造勢主導市場。這或許就是為什么,商場上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的深層道理。

商貿或者銷售方面的教學教材,常常講到賣梳子給和尚、到不穿鞋的小島賣皮鞋的經典案例。道理不言而喻,常常暗合某些觀點。憑著直覺打拼,看不到這一點的生意人,很容易就被分流邊緣化。單純一個商品時代結束,大部分意識落后布局被動的人,就只能固守在自己的瓶頸里尋求機會發(fā)展了。索尼、諾基亞、柯達走過了的路,會怎么樣?戴爾、微軟、internet、IBM等等正在憂患中,庫克的蘋果,搞不好也是重蹈如此。

產品永遠不缺,但是市場永遠苛求更好更新的東西。這一點,對于人事亦有借鑒意義,合適的時候,遇見了合適的人,于是事情就成了。當然,這看似偶然的機遇之外,就是平時得狠抓素質,做好各種準備,否則也抓不住。機遇總是一瞬即逝的。年初的方法、思路,不能不加任何改進或者反思,年尾還在用,這是個問題。任何人,首先一定要端正心態(tài),不能有任何驕傲自大的心態(tài),又要有一種面臨危機遭受挫折,然后痛定思痛的心態(tài),要有一種一定要干好的氣勢,然后尋求集思廣益,才有可能突破現(xiàn)在,從而獲取更大的進步。

換句話說,其實苛刻是有道理的,至今為止,還沒有數據支持有人比得上一個職員的老板或者上司對他在業(yè)務上進步,作用更大的。能力的提升,社會指標才是真正的衡量標準。對于商業(yè)學生而言,這就是老板或者執(zhí)行老板意圖的上司與那一幫象牙塔里的老頭們的區(qū)別,也是與一幫忙于鉆營,或者財迷心竅,自己忙著撈外快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滑頭們所迥異的。

銷售前線,是一場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戰(zhàn)爭?;蛘哒f一個舵手無法精準預測未來不算過錯,但是真不擔憂現(xiàn)在就是在自掘墳墓。正像一個資深老板酒會所說的那樣,時時都感覺到不同,也許商業(yè)路就對了。

via:iheima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