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干貨:如何從0到1搭建一套會員體系
本文筆者將從會員體系的底層邏輯、會員規則的設計和建立持續的會員增長體系三個方面分享對會員體系的認識,講述:如何從0到1搭建起一套會員體系?
縱觀互聯網幾十年的發展史,商業模式大體經歷過四種模式,每種模式下都會伴隨著巨頭的誕生,改變行業布局。付費模式下,微軟靠著軟件收入一直稱霸至今;廣告模式中谷歌雄霸一方;傭金模式下,Amazon、阿里巴巴成為新的行業引領者。
新時代下,會員經濟儼然成為了最流行的商業模式,眾多企業應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會員體系則變成行業最關注的增長引擎之一。行業追捧的Costco,2018 會員費營收為 31.42 億美元,商品毛利潤11%的Costco,利潤全靠會員費收入。
亞馬遜Prime會員平均在消費1400美元,而非會員600美元,續費率達 91%,會員交易占比50%以上。
大洋彼岸的中國,隨著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會員已悄然承包了我們的方方面面。
從電商、外賣、出行,到內容、在線視頻,放眼望去,會員經濟早已遍地開花。
京東 2013 年改造會員體系,據說成功讓用戶留存率提高了 19%。
愛奇藝會員收入連續6季度超過廣告收入,成為第一大收入來源。
美團外賣會員月活用戶中,會員購買頻率為普通用戶的3倍以上。
…..
2018年的最后一天,吳曉波在《預見2019》的演講中提到?!?019年,會員制會成為最流行的消費者關系模式?!?/p>
會員經濟的遍地開花,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是否所有的產品都適合會員體系?如何設計一套有效的會員體系?又如何保持會員的持續增長?
一、會員體系的底層邏輯
1. 會員體系的理論基礎
會員體系本質上是一種價格歧視。
理解會員體系誕生的底層邏輯,要引入兩個經濟學的概念:消費者剩余、價格歧視。
(1)消費者剩余
消費者對商品愿意支付價格的最大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這就是消費者剩余。因消費者的心理價格的差別,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會利用價格歧視來最大化消費者剩余。
(2)價格歧視
為了追求消費者剩余,企業向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價格,根據價格差別的程度,價格歧視可分為三層:
一級價格歧視:按人定價,對每一個消費者都實行不同的定價。
二級價格歧視:按量定價,根據不同購買量,確定不同價格,如商場或超市的兩件七折活動。
三級價格歧視:按群定價 ,根據不同的市場群體,實行差異定價,比如景區的礦泉水價格,肯定比你家樓下的礦泉水貴。
而會員體系,是對不同的消費群體,制定不同的服務及定價策略,用戶花錢更多,可以享受更高的折扣和更好的服務,其核心目的,是企業為了追求消費者剩余的最大化。因此,會員體系本質上,是企業為追求消費者剩余最大化,采取的一種價格歧視策略。
2. 會員體系的現實意義
存量時代必然出現的商業模式。
伴隨著中國經濟,尤其是互聯網行業近10年的高速發展,會員經濟的井噴式爆發,也有其現實意義。
消費結構層級化:用戶規模的海量增長,用戶結構開始層級化。日漸龐大的中產階層對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標準化的服務已無法滿足他們的消費訴求,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消費升級。
競爭格局紅?;?/strong>增長紅利帶來供給方大量涌入,市場由藍海變紅海,競爭格局加劇。
一方面,僧多粥少,獲取增量市場的成本越來越高,企業與其付出巨大代價獲取新客,不如優化存量效率,提升現有的利潤空間。
另一方面,消費者選擇增多,用戶忠誠度降低,如果不提供差異化的服務,存量用戶很難留存。
為了穩固護城河,企業必然會更加關注存量用戶,尤其是高價值用戶。作為提升忠誠度的會員模式,在企業的應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方面,企業由產品思維向用戶思維轉變,圍繞著用戶的喜好和訴求,企業不僅會不斷提升產品體驗,更會差異化地提供服務迎合用戶。會員體系顯性地區分了用戶,讓企業能夠更好地甄別,并有針對性去提供增值服務,進行價格歧視,最大化用戶價值,讓企業的增長更有效率。
一方面,企業目光從短期價值向長期價值轉變,更加關注用戶長期的生命周期價值,從一錘子買賣到一輩子買賣。利用對會員的管理,既提升了用戶忠誠度,也延長了用戶的生命周期,讓企業收入源源不斷增長。
3. 會員是增長的萬能解藥?
我的答案是,不能!既然會員體系在這么多產品上獲得了成功,那會員會成為增長的萬能解藥嗎?
成功,永遠是極少數的,事實上,絕大部分產品的會員體系,要么淪為了割用戶韭菜的工具,被用戶詬??;要么淪為了可有可無的雞肋,被用戶遺忘。
這是互聯網公司”擁抱變化“的具體應用,也是會員模式的現狀。
會員絕對不是增長的萬能解藥,它也有其使用范圍和局限。
首先,最關鍵的一點,一切增長的基礎都依賴產品的價值及體驗。如因體驗糟糕導致用戶流失率高,而企業妄圖借助會員模式去提升留存,這對用戶而言,反而是傷害,會加速用戶的流失。
其次,會員模式也有業務類型局限性,它推出的目的在于最大化用戶生命周期價值。但作為生命周期短暫,甚至一生只使用1到2次的低頻業務,會員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比如房產、婚慶等行業。
最后,會員模式不能成為割韭菜工具,為了短期的營收增長,整幾張券和幾個不痛不癢的權益,包裝成會員,然后賣個19/99/199元,這不僅是在侮辱用戶的智商,更是在消耗企業的信用,得不償失。
因此,會員體系適合相對高頻,體驗至少及格的產品,目標應該是最大化用戶生命周期價值。會員模式要發揮出最大的價值,企業需要拿出誠意去設計權益。
4. 會員模式的類型?
付費會員 VS 等級會員
目前的會員模式有兩種:付費會員及等級會員
二者核心邏輯一樣,都需設置一定門檻區分用戶,從而讓一部分用戶享受權益。
二者不同點在于獲得權益的門檻。付費會員用戶需二次購買會員卡。等級會員用戶則需成長值積累,升級到更高等級,才可以享受更高等級的權益。
這兩種會員模式,應該如何選擇?
兩個標準綜合評估:第一,用戶價值結構的二八法則是否明顯。第二,業務的毛利潤如何。二八法則代表頭部用戶的價值高低,毛利高低則代表權益成本能cover的占比。
第一類:二八法則明顯,且毛利潤強,選擇等級會員。這類業務頭部用戶幾乎是衣食父母,就算是企業補貼,也要重點去維系。另外,頭部用戶帶來的高利潤,也足以補貼權益成本。
第二類:二八法則明顯,但毛利潤低,建議優先等級會員,理由同上。但如果低毛利確實無法cover權益,再選擇付費模式,讓利一部分毛利,補貼會員成本,從而降低會員定價,以一個相對合理的會員價格,維系和頭部用戶的關系。
第三類:二八法則不明顯,且毛利潤低,建議付費會員。低毛利意味著cover不了權益成本 ,且企業也希望通過會員提升利潤,會員的增值付費服務,很適合提升盈利空間。
第四類:二八法則不明顯,但高毛利潤,這類行業不是特別適合搭建會員體系,不討論。
現實生活中,涉及衣食住行的消費行為,競爭相對激烈,毛利潤相對低,付費會員在超市、電商、外賣、視頻等領域基本成為了標配。而住酒店、搭飛機等二八效應非常明顯的業務模式,則基本采用了等級會員體系。
不過,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雙軌制,所謂雙軌制,就是付費模式與等級會員并存。等級會員的門檻更高,適合維系頭部用戶。而對數量更廣大且有高品質要求的腰部用戶,如果也想享受頭部用戶的權益時,只需付費購買即可。這樣一來,企業不僅同時滿足了頭部和腰部用戶,也能通過付費會員提升收入,一舉兩得。
二、設計一套“勾人”的會員規則
要設計一套完整的會員體系,一般都需要遵循至少三個流程:用戶分層—>設計權益—>規則制定。
- 用戶分層:定義用戶分層的標準,并以此進行用戶分層,更適用于等級會員。
- 設計權益:基于分層用戶的訴求,設計一套完整的權益。
- 制定規則:如果是等級會員,需要設計升降級規則,如果是付費會員,則需要制定定價策略。
1. 用戶分層
等級會員:定義標準,進行合理分層
用戶分層是設計等級會員體系非常重要的一步,沒有這個基礎,會員策略后面一切都不會成立。現如今會員體系發展很快,形式多樣,分層也未必完成遵循一樣的標準,需要大家有選擇性地應用。
第一步:定義分層標準
運營存量中的高價值用戶,這是會員的核心邏輯。通過分層確定高價值用戶,首先要確認標準,評估用戶價值的高低?;ヂ摼W產品獲得盈利價值,大部分來源于用戶投入金錢或時間的交換,因此,流水或使用時長就可以作為用戶價值的標準。
當然,流水、時長可以直接作為分層標準,但為了獲得分段更明確的依據,有時候我們還需要對流水或時長進行拆解。
用戶投入流水=客單價*購買數量;
用戶投入時長=頻次*單次時長。
一般來說,有些品類,客單價、單次時長相對穩定 ,而購買數量及頻次的方差、幅度較大,更適合作為分層的標準。在等級會員體系中,同時要考慮分層標準的簡單,盡量減輕用戶的換算成本,便于用戶更明確地升級。
舉幾個例子:
- 對于淘寶、京東這樣的平臺型產品,SKU豐富,用戶數量巨大,客單價和購買數量方差、幅度都較大,選擇流水作為分層的標準相對簡單。
- 對于滴滴,用戶價值標準和分層標準都可以是流水,但,為了更好地分層分段,頻次或距離也可以作為 一種分層的標準。
- 而對于按次付費的產品,使用頻次作為價值和分層標準就為合適一些。
每個產品分層的標準并不是統一的,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應用,只要能更好地進行用戶分段即可。
第二步:用戶分段
基于確定好的分層標準,接下來需要對全量用戶進行分段,把全量用戶劃分為一個個的小段,并計算出每一小段內用戶數量及占比 、用戶貢獻的價值及占比。
購買數量和頻次作為分層標準的,分段較為簡單,根據累計數量或頻次的自然數,從1到最大值,依次計算出每一個數量,對應的用戶及用戶價值分布情況。
使用流水或在線時長作為分層標準,則可基于客單價或單次時長作為一個最小段單元 ,將1到最大值的自然數作為倍數,依次遞增,計算出每一個段內的用戶分布情況。
舉例,某出行服務客單價為50元,用戶分段區間則可以設置為0-50元、1-100元、100-150元、150-200元,依此類推。
第三步:合并分段
解構完分段,接下來需要合并分段,合并分段可遵行一個原則:20%的用戶貢獻80%的價值,基于二八法則先篩選頭部用戶。
合并的時候,既可以按照前20%的頭部用戶,看一下用戶價值占比情況,也可以反過來,基于占比80%價值的用戶,初篩出來大概的用戶分段。
篩選完頭部用戶,接下來可以從上往下,繼續按二八法則篩選腰部,或其他層級的用戶。
常規的等級會員體系以4-5個層級較多,過多的層級不便利用戶理解,而過少的層級則不利于聚焦頭部用戶。
第四步:用戶洞察
分完層級之后,接下來就可以對用戶進行分析,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各層級用戶的屬性、痛點、訴求、使用或消費行為,尤其是頭部用戶。有了這個基礎,接下來的權益設計就有據可依,對權益的效果也就更有信心。
常規的用戶洞察手段流程,先聚類分析,拉出來用戶的各類特征數據、行為數據、消費數據,聚類分析,得到一些相關性的結論;接下來需要實地調研,比如用戶訪問或座談會,驗證聚類分析結論,洞察這些結論背后的原因,尤其是用戶的痛點及訴求,使用產品時的心理狀態,用戶活躍或可能流失的原因等等。
2. 權益設計
設計勾人的權益,四兩撥千斤。
會員體系的成功與否,權益設計是最重要的一環,有一部分會員體系像雞肋一般,使用起來感覺可有可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權益設計的失敗。
要設計一套“勾人”的權益,不論是吸引用戶購買,還是促進用戶升級,都可以按照一個公式去規劃和拆解:
用戶滿意度=產品價值- 付出成本
在用戶心里,ta對產品的滿意度,等于產品提供的價值減去 ta付出的成本, 如果gap值越大,用戶越滿意,反之用戶就越不滿意,甚至抱怨。拆解下來,產品價值程度越高,付出成本越低,用通俗的話說,這就是性價比。
(1)提升產品價值的權益
找到用戶需要的價值是前提,之后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加碼,讓權益的價值更強。
定位用戶價值,可以參考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情感社交、自我實現,分別對應產品提供的使用價值、社會價值及成長價值。
基于使用價值的加碼,在權益的表現上,通常為提供附加功能,如增值功能、專屬服務。
社會價值,表現通常是凸顯身份的標識和社群歸屬感,在權益上的應用以勛章、等級標志、高端會員社群等較多。
成長價值,代表自我實現。在權益上可以采用公益冠名及提供成長機會等。
絕大部分產品,都是解決吃穿住行、情感社交的需求,權益的設計,也應該圍繞使用價值和社會價值去加碼。產品提供的價值越基礎,就越應該圍繞使用價值做增值,對用戶的吸引力也就越強。
(2)降低付出成本的權益
用戶付出的成本,通常表現在金錢、時間和身心的投入程度。
在權益的設計上,降低金錢成本的手段很普遍,用戶的接受程度也較高,折扣券,專屬優惠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手段。為會員提供超值優惠,直接粗暴,效果也好,不過如果讓利不痛不癢,或優惠的門檻較高 ,有可能引起負向效果,影響口碑。
時間是另一個重要的付出成本,在權益的設計上,降低時間成本表現為省時,形式通常為免等待、優先獲得、提前獲得等,如電商網站的優先物流、視頻網站的免廣告等形式。
降低用戶身心投入程度,讓用戶省心,在權益上,通常是提供優質的售后保障服務、專屬的代表跟進,讓用戶少操心或不操心,降低焦慮。
(3)權益設計的原則
1)以最高層級訴求優先對標
既然會員體系本身就是為了滿足高價值用戶,設計權益,應該先從頭部用戶開始,和非頭部用戶相比,頭部用戶需求度、產品了解度、挑剔度都比較高,滿足了頭部用戶的權益,也就驗證了權益設計的成功。
2)圍繞核心動作設計權益
所謂的核心動作,就是用戶為獲得產品價值所做出的的動作,也是企業最希望用戶完成的動作。交易類產品核心動作是下單,在線內容的核心動作是觀看內容。不論增值還是降低成本,設計權益需始終以促進核心動作的發生為目標。如,電商權益折扣、無理由退貨,都為了讓用戶下單更爽,而電商企業可以獲得更多收入。
3)合理控制權益成本
權益成本越高,權益價值吸引力一般也越大,一般的硬權益,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但如果權益過高,會員的利潤就會降低。所以,通常在做權益預算時,會面臨到兩個問題:
- 現有的預算能否滿足會員增長;
- 權益的ROI如何。
基于我之前的經驗,第一個問題,按照補貼率的邏輯評估預算,從用戶的ARPU值出發,計算單客戶的毛利潤率,從毛利中抽取一定的比例投入到權益中,再匯總評估計算整體的預算。即使后續的用戶規模暴增,也不會發生未預期的虧損。
ROI的評估較難,有一種近似的評估方式,在權益上線時,通過運營活動的形式做A/Btest,評估活動的ROI,得到權益大概的ROI。
為了分攤成本,一些會員體系會引入一些BD權益,我的觀點是,如果能拉一些有價值的權益,對用戶來說確實是福利,權益的價值感也會越強,但互聯網產品絕大部分的BD權益都沒什么用,加上主權益不夠硬,導致本末倒置,反而讓用戶反感。
4)簡單直接,不過分花哨
一般一個會員體系有1個硬權益就會有效果,為了便于用戶理解及記憶,一般來說,權益不宜過多,主打1-2個硬權益即可,適度增加一些額外權益,后續在做會員的心智教育時,讓用戶更聚焦地感知會員價值,為拉新和會員忠誠服務。
5)權益要設置一定的區隔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比較會加劇價值感,會員對不同層級的權益比較,也會影響價值感。付費會員體系中,如付費和免費差異不大,用戶就不會購買。在設計權益時,讓差異感盡可能拉大,在高層級中提供專屬層級權益,凸顯會員、尤其是高等級會員的價值感。
(4)制定升降級規則
適用于等級會員
(5)定義成長值
在等級會員體系中,會員的升降級,是基于周期內會員成長值的變化來界定的,只有成長值達到了一定標準,會員才可以升級,反之則降級。京東的京享值、淘寶的淘氣值,這些都是成長值。
成長值是一套面向用戶的價值衡量標準,不僅需要對重要的業務動作進行衡量,更要便于用戶理解。
以京東的等級會員為例:
提升京享值,京東的標準是消費、活躍、賬戶、小白信用及信譽,消費是電商的核心動作,用戶消費越高價值越大,成長值也就越高。活躍類及賬戶類動作雖然不是直接業務的動作,但這些動作直接或間接促發更多的消費動作,比如曬單和評價,有利于其他用戶消費決策,賬戶的認證有利于賬戶活躍。信譽和小白,代表了賬戶的風控風險,這個也和消費有間接關系。
成長值可以成為所有業務動作的度量值,不僅僅是消費。另外,成長值不具備消耗性,不要和積分混為一談。
(6)量化成長值
對于GMV導向的業務,價值單位就是貨幣單位, 用戶多花1元錢,價值就提升了1元,為了定義所有的消費動作或非消費動作,就需要有1套換算邏輯,對所有的動作進行評估并界定價值,因此,需將成長值和價值單位進行換算。
成長值=價值單位*系數
絕大部分的成長值,系數一般都是1,也就是說,用戶消費1元,獲得1個成長值,有些是10是或者100,之所以這么設置,主要是為了便于用戶理解,如果理解成本較高,用戶換算較難,就不知道如何提升,也就容易放棄升級。
(7)成長值獲取
成長值的獲取來源,一般可分為兩類,主規則和會員任務。
主規則,為用戶業務主流程服務,引導用戶自發成長。除此,成長值也會涵蓋新用戶的相關動作、間接的業務關鍵動作等。以電商為例,消費是最直接的成長值獲取動作,另外,完善賬戶信息、認證、曬單、綁定支付賬號、評價等行為也是獲取用戶成長的手段。
除了選取成長值獲取的范圍,也要給每個動作設置權重分值。
新用戶的關鍵動作,分值較高,目標是引導新用戶完成首單,給用戶一個好的感受,每個用戶生命周期內只能享受1次,獲取難度較小。
間接的關鍵動作的權重,需基于動作的價值及獲取難度、頻次,綜合后設定成長值分值,獲取成本越高、價值越大、頻次越低的動作,成長值越高,反之則越低。
會員任務,一般為運營服務,通過各類活動來促進用戶活躍,具體的設定標準可以基于活動規則及預算來評判。
(8)保級周期
據用戶使用頻次的高低,保級的周期分為歷史累積、年度累積、月度累積。目前比較常見的是年度和月度累積。業務方可以根據產品頻次的范圍,選擇對應的保級周期。
酒旅、航司一般為年度累積,攜程、淘寶和京東也是年度累積。而對于滴滴這樣的通勤出行類業務,因為打車頻率高,則是月度累積。
對于用戶升降級的變化,一定要做到強提示,強感知,如今一個會員一般都有好幾種會員,不是每個用戶都會高頻關注產品變化。會員感知弱,甚至不知情的情況下,會員升降級變化,不僅不會刺激用戶促活,還有可能引發用戶投訴。
淘寶的等級會員,用戶要享受權益,需要用戶付出領取動作。
階梯滑落:等級會員為了保護頭部高價值會員推出的緩沖策略。比較好理解,用戶在上一個周期貢獻的價值很高,說明用戶本身需求和價值都很高,之所以降級,很可能是轉向了競品。此時,階梯滑落、甚至保級,就成為了很好的用戶召回動作,畢竟,在獲客成本越來越高的時代,挽回一個高價值用戶的價值,可能是很多個獲取很多個新用戶都無法比擬的。
因為疫情的影響,很多業務的頻次降低,為了保護會員的權益,很多產品也都推出了對應的保級策略,延長會員的周期。保護會員利益,同時也可以挽留用戶,獲得口碑,為疫情消退時的重新活躍夯實基礎。
3. 制定定價策略
適用于付費會員
(1)權益成本
權益成本的高低直接決定定價高低。通常,權益成本的高低也受兩個因素影響:供應能力和邊際成本。
供應能力有限的權益,一般都很硬,資源相對稀缺,成本也會相對高一些,比如航司的會員專屬選座、打車的優先派單。
相反,邊際成本極低甚至是0的權益,供應能力很強,甚至是無限供應,在定價上應該以市場策略為主,不宜過高,如視頻網站,新開一個會員查看會員內容的成本幾乎為0,所以絕大部分的視頻會員也都在20元上下。
(2)回收周期
所謂回收周期,是指對一個會員付出的權益代價,可以回收成本甚至盈利的周期長短。
產品本身的頻次決定了多長的回收成本周期,對于高頻到每天都要使用的產品,能通過相較于非會員更高頻的付費頻次而回收回來,如吃穿住行領域,外賣、零售基本以月卡為主。
另外,月卡的可試錯成本低,價格低廉,在用戶中的接受度也比較高,轉化用戶的概率也大一些。
但對于中低頻產品,權益成本的回收周期拉長,年卡則更為合適,比如京東、淘寶都是年卡會員制。
(3)價格錨點
對于高頻產品,除了主推月卡和更便宜的連續包月,也會推出季卡或年卡,鎖定用戶更長周期的消費。
絕大部分的產品都會使用價格錨點,通過價格對比,讓用戶去選擇價值最大的周期。
連續包年<連續包半年=連續包季<連續包月<普通包年<普通包季<普通包月。
一般來說,為了鼓勵用戶購買季卡或年卡,季卡或年卡會比連續購買便宜,或者季卡和年卡會有增值的服務。
但也有一部分產品會使用相反的策略,月卡會季卡和年卡便宜。為什么呢?
第一,有數據顯示,絕大部分的月卡會員在第3、4個就停止了付費,等到1年后還在續費的用戶更是少之又少,想讓用戶去購買更長周期的年卡或季卡就非常難了。
第二,在會員規模還沒有進入瓶頸的時刻,與其花大精力去轉化用戶購買長周期會員,倒不如吸引更多新月卡會員來的實在。
(4)利潤能力
針對有一定利潤能力的產品,建議適度補貼,以便吸引和留存更多的高價值用戶。
這是一個復利的邏輯,從利潤里面抽取一部分補貼會員,要么讓會員價格更便宜,要么讓會員的權益更有吸引力,從而帶來更多的忠誠用戶,而忠誠用戶的增多會提升整體用戶的ARPU值,從而讓企業有更多盈利空間,更多的利潤最終又可以更多地補貼會員。
(5)競爭格局
接下來,可能要糾正一個觀點,會員不僅僅是營收策略,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市場競爭策略。當前,市場都在爭取高價值的用戶,尤其是這些具備高忠誠度的付費用戶,是產品及其重要的存量資產,很多企業會針對會員項目進行補貼,以便存量用戶不落入競爭對手,維持根基穩定。
據說,阿里88VIP會員項目負責人秀珣曾經說過,做這個會員,阿里是需要往里面貼錢的。
很神奇的是,自88VIP推出后,京東PLUS年費從198元降至99元。
(6)聯合會員
聯合會員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個合作及定價策略。基于雙方的規模,業界有三種模式。
(7)平臺生態模式
適合具備有一定生態的平臺型企業集團,目標是讓平臺內的高價值用戶流通起來,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類模式需要集團層面自上而下落地,同時協調內部各個生態的資源。生態模式的會員權益數量和價值都很高,定價往往比單一會員的匯總便宜很多。這類會員不僅需要集團層面的補貼,也需要生態內各個部門的投入。
典型代表是阿里88會員,阿里88會員把多重會員身份融為一體的“一卡通” 既涵蓋了阿里巴巴旗下所有核心服務,也聯合了阿里平臺上的國內外大牌提供的一系列復合權益。用戶只要買一個88會員,就可以享受淘寶、餓了嗎、優酷、蝦米、淘票票多個會員,從用戶角度說,會員的價值大大提升;從阿里來看,能把所有的高價值用戶盡量鎖在阿里生態內,而且能夠帶動蝦米和淘票票這樣相對弱勢的業務發展,一舉三得。
(8)雙頭聯合名會員
雙頭聯名會員,指的是兩個規模差不多層級產品推出的聯合會員,這類推出的主要目的是有兩個:兩個企業的抱團合作,提升權益的價值感,吸引更多會員;其次是產品之間互相導流,互相吸引高價值的付費會員。
在定價上,兩個平臺都會互相補貼,購買這種聯合會員,會分別比買兩個會員的價格要低,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用戶購買 。
餓了么與嗶哩嗶哩推出的“宅e塊”聯合會員價格為25元/月、198元/年,原價則為40元/月、413元/年,年折扣力度高達4.8折;喜馬拉雅與騰訊視頻的聯合會員價格為25元/月、198元/年,原價則為40元/月、436元/年,年折扣力度高達4.5折;
愛奇藝與京東會員在2018年4月展開“聯合會員”合作,權益打通一周后,雙方累計新增會員超過百萬。
(9)一大一小聯名會員
一大一小的聯合會員模式,指的是兩個規模層級一大一小的產品聯合會員合作模式。這類會員的合作邏輯是,大平臺希望引入更多的權益,鞏固并加強已有的會員留存,而對于小企業,找到用戶增長渠道本來就很難,更別說,去吸收高價值的付費用戶了,通過聯名會員,可以較低的成本去吸引高價值用戶了。這類模式下,小產品會使用拉新的成本,為會員補貼買單。
隨著聯合會員模式的盛行,儼然在業界形成了一種新的生態玩法,大平臺似乎想把這種玩法變成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通過聯合中小企業的集體抱團,不僅可以讓權益更多更強,鞏固現有的存量用戶,還能吸收更多長尾流量,更重要的是,做B的流量生意。
今年年初,京東基于PLUS會員推出“JDP計劃”,即通過聯合平臺、品牌及線下商家等共同打造付費會員生態,從而實現權益的全場景覆蓋。同時京東為合作伙伴提供專屬的營銷工具和流量扶持。
三、建立持續的會員增長體系
不論是付費會員還是等級會員,會員體系的增長框架,均可以拉新、促活、留存拆解和劃分,以下將分別贅述付費和等級會員的增長模型。
1. 付費會員增長模型
付費會員GMV=(新會員獲取+老會員續費數)*ARPU
基于GMV增長的公式,會員增長的工作分為四大部分:拉新、活躍、留存、外部合作,分別為新會員獲取、ARPU提升及會員續費的目標服務,外部合作輔助增長目標的達成。
(1)會員獲取
1)會員獲?。簣鼍凹扒劳诰?/p>
獲取新會員的第一步,找到合適的場景及渠道,從內部流量找到轉化免費用戶的場景,從外部找到合適的渠道拓展或合作。
內部流量轉化:免費用戶轉化場景,可以從用戶的使用路徑進行拆解,在各流程中去嘗試轉化的運營動作,需要注意的是,設置運營策略,不能過分打擾用戶主流程,常見的免費轉付費的策略:新用戶首次登陸后邀請免費體驗會員、
、瀏覽產品時的增值服務提示、購買商品時的售后服務提示、支付訂單時的價格優惠提示等。
外部渠道拓展:當下跨界合作成為主流,異業之間的聯合會員、聯合活動在會員營銷時也較為常見。
2)會員獲?。簳T價值的感知
這一步聚焦的命題是,如何讓用戶最大化地感知會員價值,從而實現付費購買。
首先,引起用戶注意,在產品內給予會員充分的營銷曝光。形式上,可以是文案或圖片入口,也可以舉辦會員營銷活動,基于場景和渠道,入口可以穿插在流程中,并輔助以可以呈現會員價值的內容,讓用戶時不時可以關注到會員,會員營銷則可以在短期快速集中廣告會員價值 。
其次,勾起用戶的欲望,最大化讓用戶感知會員對ta的價值。文案當然是一種非常直接的方式,但為了讓用戶感知更強烈,像電商,就會采用省錢計算器,告訴免費用戶加入會員一年ta可以省多少錢,這樣一來,就更直接地傳遞了電商會員省錢的價值。
最后,刺激用戶采取行動。掃清用戶購買會員的心理障礙,讓用戶以較低成本采取行動,免費試用和先用后買就是比較常見的方式。
3)會員獲?。荷缃涣炎?/p>
裂變依然是一種獲取用戶的方式。尤其是下沉市場用戶廣、價低高頻的業務,依然可以采用拼團、會員轉介紹的裂變模式,設置好裂變的誘因和形式,再通過社交關系去觸達新會員。
(2)會員活躍
根據會員的主觀意愿,會員活躍的運營機制,可以分為主動活躍機制和被動活躍機制.
1)會員活躍:主動活躍機制
主動活躍機制是指長期固定的促活激勵機制,主動活躍機制是產品的一部分,入口會長期呈現,任務及反饋策略也是后臺自動完成,無需人工參與。機制一旦建立,就會給用戶明確的預期,只要遵循規則,用戶就會受利益刺激,主動提升頻次或活躍度。
比較常見的主動活躍機制:積分體系、勛章體系、會員任務、會員活動中心等。設計主動活躍需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利益刺激有吸引力;二、規則清晰簡單,這樣才能發揮促活的效果。
2)會員活躍:被動活躍機制
被動活躍機制,是產品運營為了提升活躍,策劃的短期或針對部分用戶的促活動作,用戶被動地接受這些策略,然后按照運營設定的流程,完成活躍動作。
基于RFM推出的精細化運營策略(發券、推送)、短期的營銷活動,是較常見的被動活躍機制,一般來說,只要運營得當,被動活躍機制在短期內就會引起效果,但動作完成之后,有一部分用戶可能又會回到之前的狀態。
主動活躍機制和被動活躍機制,并不是割裂的兩個策略,為了提升運營效果,一般會相互結合,如會員任務結合營銷活動,吸引更多會員來做任務,精細化運營過程中也會結合用戶的積分針對性提醒等。
(3)會員留存
會員的留存動作:全生命周期運營,會員的續費管理及合理使用沉沒成本。
1)會員留存:生命周期運營
要提升會員的留存,在會員快流失時才做動作,這絕對是不夠的,任何留存的運營動作,都必須貫穿全生命周期,當然,健康的留存率是以產品的體驗為基礎的。
使用新會員指引,讓用戶全面了解包含的權益;利用權益的定期認領機制,基于成本加深用戶的印象;對權益適度地提示用戶,進而培養習慣;建立流失的預警機制,在會員活躍度下降,或者發現會員有差的體驗,及時采取動作挽救;當會員真正流失了,適度召回。
2)會員留存:會員續費管理
會員的續費管理是會員留存的根本。大部分產品現在都推出自動續費,利用一個稍低的訂閱價格,吸引用戶購買,因為價格更低,買自動續費的會員已經成了主流,同樣,要停止續費,用戶要付出一個額外的操作成本,有一部分用戶可能會忘記而繼續付費。
在會員快到期時,以一定的優惠讓利,或一些活動激勵,適度提醒用戶續費,用戶續費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當然,如果會員活躍度非常高,不妨嘗試轉化用戶購買更長周期;相反,如果用戶活躍度下降,有流失風險,在快到期時,則可以成本更低、或更短期的會員周期挽留用戶,盡可能防止用戶流失。
3)會員留存:使用沉沒成本
提升留存的手段中,使用沉沒成本也是一個常見的做法。在會員使用中增加沉淀,提升切換成本;利用人性的損失厭惡,增強顯性機制讓用戶感知失去成本,讓用戶產生珍惜的感覺。
沉淀用戶的使用數據、習慣、功能疊加,提升用戶的切換門檻?,F在的用戶習慣越來越“懶“”,切換新產品時,重新設置各種操作的成本過高,用戶很有可能放棄,隨著沉淀越來越多,切換成本也越來越大,以至于最后幾乎被鎖定了。
云服務中,切換數據的成本過高,會讓用戶繼續使用原有會員。社交類媒體中,用戶的社交或情感體驗沉淀越多,用戶流失的風險也就越低。
我們害怕失去的心理效用,往往比得到更強烈。越來越多的會員體系利用人們損失厭惡的心理,將權益從周期內的無限制使用,變成有限的使用,一方面是為了成本,另一方面也是讓用戶珍惜手上的權益,盡快使用。只有更多地使用了會員的權益,會員的習慣養成也就更容易,后續留存的可能性也就更強。
(4)外部合作
外部合作通常是BD部門在承擔,負責聯合會員、會員權益的購買或者會員的活動合作等等。這一部分就不細說。
2. 等級會員增長模型
等級會員GMV=(升級會員數+老會員留存)*ARPU
等級會員的核心邏輯是二八法則,在運營的側重點上聚焦在中高會員,尤其是高等級會員。如果把中高等的會員池當做用戶池,那拉新就是會員升級,而留存活躍和付費模式一樣。等級會員增長框架為會員升級、會員活躍、會員留存及會員合作。
(1)會員升級:高潛場景/用戶
要找到潛在的高價值用戶,需要跳出產品的框架,從這一類需求的匯總去評估。如果用戶當前還未呈現出“高價值”,很可能ta當前是一個搖擺型用戶,ta一部分消費行為在競品中。
識別出隱性的高潛用戶,我通常的做法:先分析已有的高價值用戶,得到高價值用戶的身份或行為特征,然后嘗試聚類出高潛用戶的高頻場景,最后再類推到渠道策略和已有的用戶池。
另外如果一個用戶在兩個等級的中間地帶,因為升級成本較低,通過一定的運營動作促活,助推其升級的可能性也較大。
(2)會員升級:轉化動作
會員升級的轉化,形式和付費會員類似,還是基于感知——欲望——行動的邏輯。
- 感知:第一步還是要在產品內部不斷宣導會員的價值,尤其是高價值的會員權益,讓用戶不斷地注意到,從而進行下一步了解。
- 欲望:最有效的方式是讓用戶提前試用高等級的權益,一般來說,我們一旦體會到了更好的東西,對之前習慣的體驗就會變得更加挑剔,從而會向往更高級的體驗,會員體系的試用策略就是這個意思。
- 行動:降低升級門檻,在付費產品中,合理發券可以刺激價格敏感型用戶更活躍,從而提升等級。
(3)會員升級:會員傳播
和付費會員不太一樣,等級會員的用戶,尤其是高客單的業務,會員比較在乎等級所代表的虛榮身份。
在會員的傳播策略上,第一要滿足一定的調性,打通傳播的鏈路,讓用戶可以時不時地“顯擺”。
其次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高價值用戶的社交關系往往也是產品的高潛用戶?;诂F實中的社交機制,如情感關懷、社交禮儀等,去設計一些裂變機制,獲取新的高潛會員。不過,高價值用戶傳播門檻極高,一旦裂變策略不符合他們調性,或產品廣告性質太強,基本上帶不動轉發,更別說拉新了。
活躍、留存及合作,因為和付費會員的運營邏輯類似,就不細說了。
作者:沈老師;公眾號:運營什么東西
本文由 @沈老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很好的文章,對于整個會員體系講的很透徹了。
好文章,方方面面介紹的都很全
老師你好,有兩個問題我不太懂。第一個是我也不太理解為啥要通過二八法則和毛利去判斷,第二個是我不知道我的產品應該如何去界定是二八效應強還是弱。
老師可否探討或講一下對當公司里既存在等級會員又存在付費會員兩種會員時,他倆的關系該如何平衡,或者怎么傾斜么?
深度好文!不過也不太理解為啥要通過二八法則和毛利去判斷會員體系的建立?
請問二八法則不明顯,毛利高的行業,不適合建立會員體系的原因是什么?
不用也做不了用戶分層運營
回歸本質會員其實是用戶運營,本質是提升粘性,復購這些,因為有了運營才有這么寫花里胡哨的玩法,“擁抱變化”這個說出來就是老司機了
超級贊
受教了,收獲滿滿,謝謝老師
滿滿干貨,大贊
厲害了 很有用
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