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廣有哪些”月經式”熱點?
這篇文章,李叫獸帶你分析:經過經濟條件和身份的變化,在精彩和壓力共存的生存環境中,高知識高地位卻沒太多資本的北上廣白領們,有哪些可以被營銷人當做持續熱點來借助的“月經式需求”。
當說到借助“熱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借時事——冥王星有了新發現,趕緊發張海報說:“王二狗牌充電器,遠離地球來看你”;蘋果發布了新的超薄iPhone,趕緊發條微博說:“誰能比我更???”
但我認為這并不是最應該借助的“熱點”。
實際上,很多成功的傳播活動,真正借助的熱點并不是時事,而是當下的文化環境下,人們不斷討論、在意并且定期就會爆發的心理需求。這里,我稱之為——“月經式需求”。
1、外部壓力帶來的奪回控制感需求
很多北上廣的新白領們從小到大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通過多年的努力、殘酷的競爭得到一個相對光鮮的位置。但是他們卻沒有享受到預期中的幸福和自由——每天不得不遵守上班規定、承擔角色責任、承受房價壓力,感覺不能隨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感。
而很多營銷活動,就是抓住了這種長期存在、定期爆發的“月經式需求”。
近期的“逃離北上廣”事件,新世相和航班管家號召北上廣努力工作的白領,暫時放下壓力和任務,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
很多人果然表示“要放下工作,說走就走。”
如果稍微回想一下,就會發現這種“月經式需求”——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集中爆發一次。
比如之前火爆的辭職事件: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網上流傳甚廣的段子: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云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有一些在寫字樓里永遠遇不見的人?!?/p>
2月份很火的話題:到底是逃離北上廣還是逃回北上廣?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
“我的理想是擁有一個約五十平方公里的農場?,F在年薪4萬,辦公室HR。怎樣才能一步步靠近我的理想?”
還有數不勝數的“辭職去麗江開旅館”、“環游世界”等眾多的火爆話題。
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白領在日復一日的“被控制”中(比如按時上下班或者再討厭也要擠地鐵),恰好看到了掙脫這種控制的活動,短暫幻想奪回對自己自由的權。
(李叫獸之前說過:人幻想某件事的體驗,和實際做的體驗是類似的)
對自己的控制感,就像喝水、吃飯和性一樣,是一種基本需求。當人感覺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會產生消極的體驗。
比如一項針對養老院的研究發現,同樣一批病人,那些被允許自自己移動床的位置和擺放花草的老人,比那些事事都被照顧的老人,活的更久更健康。
因為那些事事被照顧,連花草的位置都被固定好的人,對自己的控制感就降低了。
很多北上廣的白領就是這樣——外部環境不斷剝奪他們的控制感,讓他們不自由、承擔很多責任、屈服于很多目標時,自然就會產生這種“奪回控制感”的需求。
這種需求持續存在,就等著隔段時間被激活一次。
那營銷人如何借用這個需求呢?
關鍵的方法就是:尋找控制這些人的外部力量,然后幫助他們暫時解脫(比如號召放棄、號召做自己、塑造掙脫成功的偶像等)
比如職場人的應酬是一種“控制他們的外部力量”,讓他們感覺在外部責任和壓力面前失去自由,于是你可以幫助他們暫時解脫,自己控制自己:
比如升職目標是一種“控制他們的外部力量”,讓他們無法自由自在地生活,不得不加班并迎合領導,于是有人號召辭職創業,“做自己的主”,“當自己的老板”。
甚至,即使創業了,項目的盈利壓力、融資壓力也是一種“控制他們的外部力量”,讓他們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又有新的號召……
總之,對北上廣的白領來說,“責任”和“自由”是一種永恒的沖突,在社會壓力如此之大的時代,他們解決這個沖突的辦法就是:行動上履行責任,思想上向往自由。
而很多網紅偶像、企業品牌等,發起的活動,如果提供了一種“短暫的自由幻想”,讓他們奪回控制感,就容易獲得支持。
2、角色變化帶來的懷舊需求
北上廣的新白領們,不斷面臨著各種變化:很多人本來是外來群體,后來變成“新北京人”、“新上海人”;本來是大學生,畢業轉身一變成為白領;本來是白領,轉身一變加入創業公司變成創業者;本來自己辛苦努力照顧自己,突然發現有了孩子,多一個人需要照顧……
這種角色、身份、環境的不斷變化,讓人對自己的生活產生了“不連續感”,難以像自己確認“我是誰”——
- “現在的我還是昨天的我嗎?”
- “我變了嗎?”
- “我現在到底是誰?是生長在三線城市的孩子,還是新時代北京人?”
- “我是一個年輕美女,還是一個漂亮媽媽?”
而一旦人更多產生這種“不連續感”,角色身份模糊,就容易觸發懷舊心理。
比如畢業季時,大學生面臨身份轉變,產生了不連續感,自然會不斷懷舊。
相比之下,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古代農民,因為角色身份固定,不那么容易產生懷舊。
這也導致:在各種身份、環境劇烈變化的北上廣新白領群體中,懷舊,也成為了一種月經式需求——長期存在、等待被利用,并定期爆發。
比如各種電影,每隔一段時間,就幫我們再回想一遍曾經做過的事:
- 《我的少女時代》
- 《同桌的你》
- 《港囧》
- 《魔獸》
-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
各種金句段子,不斷爆火,讓我們一遍遍回到過去,確認“自己曾經是誰”。
- 小時候刮獎刮出“謝”字還不扔,非要把謝謝惠顧刮得干干凈凈才舍得放手,和后來太多的事情一模一樣。
- 從前的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還有各種爆火的事件,比如呼喚六小齡童上春晚。
“哪怕春晚六小齡童直播吃桃子,我也能嗑著瓜子,看一晚上?!?/p>
那么在營銷上,如果你想刺激人參加某個活動,如何利用這種懷舊心理呢?
很簡單,既然懷舊心理的重要作用是幫助人擊破這種“不連續性”,讓人覺得“我還是過去的我”,你就問自己兩個問題就行了:
- 我想讓用戶(也可以是粉絲、消費者)做什么?
- 我想讓他們做的這件事,和過去他在什么身份下做的什么事,是類似的?
比如你是賣培訓的:
- 我想讓用戶做什么?想讓都市繁忙不學習的白領周末花時間去學習和培訓
- 我想讓他們做的這件事,和過去他在什么身份下做的什么事,是類似的?高中時的學習(當然也可以是其他的)。
所以,某公眾號可以策劃這個活動:《我準備好了40張書桌,等你回到高中》
“你有多久沒有連續10小時讀書學習了?有人說,他這輩子智力的巔峰就是高考結束的那一刻?,F在,我們策劃一個活動,讓你這周末回到高中……”
比如企業家俱樂部的活動:
我想讓用戶做什么?想讓這些企業家參加我的“行走戈壁”活動,來吃苦。
我想讓他們做的這件事,和過去他在什么身份下做的什么事,是類似的?這些企業家年輕時的自己(吃苦奮斗)。
所以,可以這么說:
“企業家們,我們當年浴血奮戰、吃進苦頭才有了今天。到現在,我們在私人會館里喝茶,在豪華轎車里躺著,那么,讓我們想起當年吃苦的企業家精神,跟我一起徒步走戈壁!”
總之,對于身份不斷變化的人來說,“懷舊”是一種很容易被定期激發的“月經式”需求,一定記得好好利用:“魔獸”讓已經年過30的玩家最后再戰一次,愛情電影讓每天物質化相親的男女再純粹地愛一次,六小齡童讓繁忙工作的人再回到童年耍一次,那你想讓你的用戶做什么?
3、權力距離變化帶來的平權運動
我國一直是一個有很高“權力距離”的國家。(權力距離 -PowerDistance:GeertHofstede提出的文化概念,指的是對社會階層不平等的容忍度。)
過去我們強調“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長時間接受“不同人不同地位”的觀點,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就是老板欺壓員工、父母干預子女意志、女性被歧視等。
但近些年,特別是在北上廣地區,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和公民意識覺醒,這種狀態起到了非常大的變化,權力距離不斷縮短——比如你走進任何一個互聯網公司,越來越難發現上級對員工的侮辱壓榨行為,不同層級之前越來越平等。
與此相關的,就是大量的“平權運動”的出現,比如員工追求自主權,子女追求追求獨立人格,女權運動等。
而這些“平權運動”,也成為了長期存在、定期爆發的“月經式需求”。
比如最典型的“女性平權”(女權運動):以前女性被當做生育工具,被限制追求自己的事業和生活,而現在女性則逐漸覺醒,不想被當做男人的附庸,想要獨立追求自己的平等價值。
幾個月前,柳巖在包貝爾婚禮上被伴郎調戲,引發了大量的反感。(如果是10年前,大家的容忍程度會比現在高很多。)
2014年,某地區民政局搞婦女德育班,強調女德的關鍵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絕不離婚”等,遭到大規模抵制。
2013年,北外女生發起“我的陰道說”的行動,強調女權,引發大規模討論……
除了女權運動之外,還有大量的子女追求權力、員工追求權力等運動。
比如“萬人抵制百合網”的行動,起因是百合網發布廣告,強調子女要聽媽媽的話,早點結婚。
本質是,顛覆過去“子女必須聽父母的話”的理念,相當于一種平權。
父母比子女地位高、老板比員工地位高、顧客比服務員地位高、男性比女性地位高、大公司比小公司地位高等等,過去這些象征著“高權力距離”的行為,逐步在瓦解或減少,從而導致這些北上廣白領們大量的參與、轉發類似的平權運動。
那么營銷人如何借用這個每隔一段時間就出現的“熱點”呢?
關鍵的方法就是:為平權行為提供合理化的理由,或者幫助用戶諷刺那些倡導權力高下的行為。
比如SK2幾個月前制作的傳播廣告“她最后去了相親角”,讓一堆逼子女結婚的父母,去相親角看子女給他們留言的心里話。從而,倡導女性獨立,倡導人們追求自己的生活。
還有滴滴專車之前的反對白領被惡意加班,也是在幫助他們征求權利。
總之,北上廣白領們正在面臨一個權力距離迅速變化的社會,這時候平權相關的需求會長期存在并等待被激活,策劃社會運動,別忘了這一點。
4、感受閾值提高帶來的精神重生需求
被全球VC瘋狂補貼的北上廣白領們,正在面臨一個各種感官需求被大量滿足的生活。
首單29元享受上門按摩,頂尖的全球美食,大量的電影和娛樂活動,互聯網上充沛的信息,各種社交場所……
這些共同導致了北上廣的人們“感受閾值”的提高——當吃到越來越好吃的東西,再多一點好吃的,我們也不會感覺到有多么好吃了。
北上廣人們生活壓力雖大,但是每天的感官需求卻經常被過量滿足,因此導致了“在物欲橫流的時代進行精神重生”的需求。
(相比之下的農村人,有好吃的當然會去吃)
- 比如大家都過量飲食,于是有“辟谷”的活動(連續兩周不吃飯);
- 大家過量休閑不吃苦,有“徒步走戈壁”、“跑馬拉松”的活動,還有6點早起打卡的社群;
- 大家接觸很多性信息,于是有“戒色網站”;
- 大家過量滿足信息需求(大量的新聞、朋友圈內容等),于是有“冥想”活動,什么都不看;
- 大家過量社交,于是有獨處思考的活動……
總之,北上廣的人們對更好吃、更舒服、更豐富的資訊越來越無感(也就是感受閾值提高了),反向的活動反而變得更受歡迎——讓我們更加追求克制、追求“少就是多”、追求清心寡欲、追求自我訓練,從而減少負罪感……
而這也是一個會定期被利用的“月經式”需求。
那么你如何利用這個需求呢?
很簡單——在你的活動中,剝奪別人被過量滿足的某個感官需求。
比如你是賣茶的,組織一個“1小時只有茶”的運動,不能看手機不能跟別人聊天(限制信息和社交),讓茶友們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中,享受獨思的清凈。
5、社會評價標準改變帶來的規則捍衛需求
北上廣近些年迎來了經濟結構的迅速轉變和各種階層的快速流動(默默無聞的屌絲一夜成名,強大的企業家一夜破產),逐步帶來的各種新舊社會規則的矛盾,從而讓北上廣白領們不斷主動捍衛自己所堅持的某種規則。
比如前段時間的百度UE總監劉超,在設計大會上做了一個很“挫”的PPT演講,從而被萬人指摘。后來被網友扒出來,說這個總監高薪低能,空有資歷,更是得到北上廣眾多白領的口誅筆伐。
(ps.就連李叫獸本人,也不恥這種參加會議但不好好準備的行為)
那為什么發生不久,在北京海淀靜淑苑公交站殺人的嫌疑犯,罪過大了去了,沒有得到這么多口誅筆伐?
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并不是在口誅筆伐劉超本身,而是在捍衛被新一代白領所認同的一個規則——我們應該靠能力而不是靠資歷來身居高位、獲得機會(比如大會演講的機會)。
任何一個社會或者群體,都有一些默認的行事規則,如果有人打破被大家認為合理的規則,就會得到支持者的口誅筆伐——因為如果這個合理的規則被長期打破,大家的利益會受損。
就像我之前看的電影《師父》中,初入天津武林的高手,打破天津武行多年維護的規則,自然被規則的維護者容不下。
而在當下迅速變化的北上廣,正在上演著各種規則的交替,北上廣的年輕白領們,正在想辦法用新的規則去替代舊的規則,并且去捍衛自己所支持的規則。
比如我自己正在觀察到的一些北上廣規則交替:
- 以資歷來評價人VS以能力來評價人
- 以結果論英雄VS考慮過程正義
- 以關系取勝VS以績效取勝……
比如北上廣白領們通過劉超事件,感覺暗含著“以資歷來評價人”的社會規則,當感覺到劉超能力一般但靠資歷等來上位的時候,就覺得他打破了自己在捍衛的新社會規則(靠能力說話)。
從而導致,甚至百度公司內部的人,都在喊著讓劉超辭職。
而這種新舊規則的交替和捍衛,是一個重要的“月經式”需求,長期存在,等待被激發。
再比如幾年前網上熱議“郭敬明涉嫌抄襲”的時候,很多人在反感這種抄襲行為,這是因為他們在維護“過程正義”、“智力有價”這樣的規則。
但我記得當時一些老家的人,反而說“郭敬明再抄襲,人家也每年賺幾千萬,你有本事也去賺幾千萬”。
他們的評價標準就跟北上廣白領不一樣,他們在以結果論英雄,認為社會規則就是弱肉強食,還有錢有權誰有理。
還有各種火爆的:《少年不可欺》、《攜程在手,說走走不了》、《XX,你為什么抄襲我的文章》、《田樸珺重新定義了一種女人:獨立婊》等,都能看到明顯的規則維護行為。
圖:《少年不可欺》事件
那么營銷上應該如何利用這個“月經式”需求呢?
你需要準確識別這個群體正在熱議的各種規則沖突,并且讓自己站在他們所支持的一方。
比如加多寶當年商標案敗訴王老吉之后,利用了大家對這種規則的維護:我們應該靠能力而不是靠關系等外部因素取勝,從而喚起了共鳴感。
結語
有很多文章,會給出今日熱點,建議你去借勢。而我寫這篇文章,是想嘗試分析影響這個群體至少幾年的熱點。
這些被我稱之為“月經式需求”的熱點,一般是社會結構的變化、文化的轉型等必然出現的熱點,并且都能被重復利用。
時事影響不過三天,但文化變化導致的熱點卻會持續數年,作為營銷人,你應該更考慮后者。
本文已在 “初探網” ?進行版權登記,版權歸屬李叫獸,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hang_xi_4620307。
#專欄作家#
李叫獸,微信公眾號“李叫獸”(ID: Professor-L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本名“李靖”,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管理碩士,互聯網營銷顧問。出人意料的商業分析,用科學方法而不是主觀判斷來分析商業問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真的寫的很好了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