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營銷策劃難以奏效,只是因為這4件事沒有做好
把粉絲經濟和口碑營銷做得很好的,往往不是互聯網人。
2015年除夕,我獨自來到九寨,住進了一家叫“九寨童話”小酒店里。酒店距離溝口15分鐘車程,說是酒店,其實更像民宿,二哥就是這家民宿的主人。
晚上5點多,我接到二哥邀請,說在他這里提供蹭飯服務。飯廳升著爐火,空氣里彌漫酒香,五湖四海的背包客圍坐著聊天,一股其樂融融的氛圍。我注意到四面墻上,貼滿了各種顏色的指標,移步看過去,全是旅客留下的話,字里行間都是留戀和感恩。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攜程網上,這家既沒有星級,又不是連鎖的民宿,得到了1700多條評論,好評度4.8分。如果你仔細看過,會發現每條評論都是幾百字,絕非敷衍。
臨走時,我問二哥,您以前是做什么行業的,他說他是本地人,以前就在開這家酒店。我問他你懂口碑營銷和粉絲經濟么?他說我從來沒聽過什么粉絲營銷,我只是想客戶既然到我這個店里,那我就盡量把服務做好,讓他覺得舒服。
這家連官網都沒有的小店,無師自通,而且靈活運用了互聯網思維。有人問,你講這個故事和今天主題有關系么?當然有。
我們今天談互聯網+,談互聯網思維,談這營銷那營銷,各種高大上詞匯:O2O、P2P、物聯網、二八理論、社群電商…仿佛只要懂得這些理論,就掌握到了成功秘笈,現實卻是,把粉絲經濟和口碑營銷做得很好的,往往不是互聯網人。
不管是做新媒體、互聯網+,還是做營銷、做策劃,實戰非常重要。我最慶幸的一點,就是此前工科進媒體,內容轉營銷的經歷,讓我有足夠多的機會實戰。今天的分享,也是基于我做過的案例,提煉出來的方法,可能不夠系統,但是經過驗證。
揭密:一場營銷事件的臺前幕后
先講一個案例,去年八月中下旬,有一個“程序員鼓勵師”的話題占據了各大網站頭條。這起營銷,以0成本實現了1000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最終贏得過億曝光。
我們來剖析這起事件的脈絡:
事件源頭是重慶晚報和都市快報的圖文報道,緊接著大渝網、華龍網等重慶主流門戶的頭條進行轉載,引發網民熱議并被上百家媒體持續轉載。
8月21日,網易頭條進行第二波報道,隨后相繼登上騰訊、新浪、搜狐、鳳凰幾大門戶頭條,并在facebook等國外網站引發傳播。電視媒體開始介入,截至到25日,相繼有5家電視臺進行采訪,包括優酷錄制的紀錄片。
從8月12日到25日,整個事件傳播周期十三天,“程序員鼓勵師”熱詞躥到搜狗熱搜第二名,此時百度相關的頁面已經有21萬條,參與傳播的主流媒體過千家。
為什么一起事件能夠得到如此大的傳播?為什么在沒有花錢的情況下,依然有很多媒體愿意報道?傳播鏈是如何形成的?我想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剖析:當我們討論營銷,我們在討論什么?
營銷到底是什么?在我看來,銷是銷售。營是什么呢?營造有利的形勢。
當你的目標是為了促成銷售,那么營銷的目的就是營造有利于銷售的形勢;而當目標變為品牌曝光,那么我們營造的就是有利于品牌的形勢。
通過什么實現呢?策劃和文案。所以,我總是把文案、策劃和營銷綁在一起來講,我認為這三者是不分家的。
營銷的最高境界:把一個原本小眾的需求變成剛需,把一個原本平淡的東西賦予內涵、情感乃至信仰。我們在這里分享一個案例,鉆石。
這4步,讓鉆石產生了近乎宗教信仰般根深蒂固的觀念。
1.制造稀缺性
時間退回到146年前,戴比爾斯兄弟在南非發現了大型鉆礦。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遣散數千名工人,同時封鎖消息。利用信息不透明,人為營造鉆石稀缺性,保證高利潤。
2.價格錨定
緊接著,他們做了第二件事情:價值錨定。鉆石剛出來的時候大家并不知道它值多少錢,但是當你看到它擺在愛馬仕和LV的中間,包裝奢華,我們潛意識會認為這是同等價值的東西。戴比爾斯的鉆石,只出售給倫敦的極少數買家,由此在用戶心中建立昂貴奢侈的印象。
3.輿論造勢
接下來,他們啟動全球范圍的輿論造勢。巴黎、柏林、洛杉磯、東京的時裝秀、發布會、頒獎典禮上,明星帶著戴比爾斯贊助的鉆石首飾紅毯走秀,第二天媒體鋪天蓋地都是關于這方面的話題。通過輿論造勢,進一步確立鉆石的價值。
4.情感關聯
最后,通過以上幾十年鋪墊,戴比爾斯讓鉆石成功地與婚姻和愛情發生關聯: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這個連接一旦形成,產生了近乎宗教信仰般根深蒂固的觀念。今天,在中國,有70%的人買第一顆鉆戒是為了結婚,交換鉆戒已經成為婚禮必不可少的環節。
這場經典營銷,操盤周期長達100年。我們來看看,發生在這幾年的例子:
《美人魚劇照》
這張圖是《美人魚》鄧超跟美人魚表白的場景,鄧超右肩上扛了一盒玫瑰,叫roseonly。買過roseonly的親們都知道,這個花很貴,可問題來了,49一支的玫瑰花有人覺得貴,幾千一束的roseonly,為什么依然賣得火爆?
帶著剛才講的這兩個案例,我們嘗試發掘營銷一些本質上的東西,比如說邏輯。
當我們討論營銷,我們在討論什么?我們可能會想富有場景化的文案,也可能考慮具體呈現的方式,而營銷的第一步,應該在戰略層面。
社會化營銷下的金字塔模型
金字塔模型來源于《用戶體驗的要素》這本書,我發現同樣適用于營銷理論。
當我們實施一場營銷,首先應該考慮戰略層:我們為什么做營銷?我們面向哪些人做這場營銷?我們到底想達到什么效果?是流量還是銷售還是品牌?
往上是感受層:我們期望和預估網民有什么反應?
再往上是內容層:我們需要在什么節點包裝什么樣內容?
最上面是表現層:我們以什么方式呈現?H5頁面還是戶外廣告?視頻還是直播?
用戶體驗路徑上自上而下,而我們做營銷,要習慣自下而上思考問題。
營銷的正確步驟是什么?
1.網民心理
營銷的主體是用戶,營銷第一步,是對用戶心理的洞察。
我們講用戶需求,往往會提到這個熟悉的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食物、房子、睡覺;再往上是安全需求,安全感、健康、工作、金錢、物質;再往上是社交需求,家庭、朋友、愛情、婚姻;再往上是尊重的需求,美好、幸福、具有普適價值的東西。那最上面是什么呢?最上面是自我實現的需求,成功、自由、公平、夢想。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為我們提供的分析模型,依然適用于當下。
問大家兩個問題:
第一:1000元優惠券和降價1000元是一樣的嗎?
第二:2元紅包和2元人民幣是不是具有相同的價值?
先說第一個,我們首先要分析,降價有什么壞處。
- 降價容易調價難,當你調回原價時,用戶會認為你在漲價
- 降價帶動同行壓價,造成行業亂象,大家都沒錢賺
- 降價容易形成品牌滑坡的印象。
相比降價,優惠券完美解決這三大難題,而且從經濟學來講,發行優惠券能做到利潤最大化,優惠券起到吸引潛在消費群的目的,做的是增量。
那么,2元的紅包和2元的現金是一回事嗎?可能有些朋友會說,對于我來說都是2塊錢。
當你們公司發生日補貼,你滿懷喜悅地拆開信封發現只有2塊錢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公司太摳門;我們切換一個場景,我們現在這個群,半小時前發了一次紅包,而你搶到了兩塊錢,你心里面又會怎么想?
同樣的東西、同樣的額度,在不同時候、不同場景下,表現出來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這個微妙的心理反差,曾經讓我們一個4小時的活動,轉發量突破30萬次,吸粉3萬多。
2.網民偏好
我們為什么需要去尋找用戶痛點,挖掘用戶訴求,最終根據這些去策劃組織一場營銷呢?請大家跟著我看一下現在中國的網絡環境,我梳理了去年到今年火過的一些網絡熱詞。
近期網絡熱詞
大家看久一點就會發現,想要在這些熱點詞中擠出一個小縫,難度是有多大。當你操作一起營銷,面對的競爭對手并不是那些垃圾廣告,而是我所列舉的這些網絡熱詞。
這些熱詞為什么能火,而我們平時策劃的就是火不起來?
我們都知道,現在網絡傳播的主體是80后、90后和00后。根據行業報告數據,90%的95后是不玩微信的,他們玩qq空間、玩貼吧、玩a站b站;同樣的,80%的成年人通過微信建立社交。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平臺,對應到不同的網絡人群。
一個經典段子
上面的段子更能說明問題:對于60后,我們父輩,是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出賣組織;70后的人是害怕犧牲生命,所以出賣組織,事出有因,無可奈何;80后,我們這一代人,是與其犧牲生命不如出賣組織,兩害相權取其輕,非常自我;那么90后呢?90后是即使犧牲生命也要出賣組織,個性張揚,青春叛逆。
我們能理解90后的張揚,卻無法理解00后的逗逼:他白白犧牲生命,忘記出賣組織。
不同年齡層的代溝,有時候大到超乎我們想象。一個60后老板,可能無法做出讓90后滿意的營銷;一個70后大叔,未必能體會95后孩子的世界。我有一個學生,他是95年的,有天他在朋友圈里面發了一個狀態:我今天簡直日了狗了!他爸爸看到了之后留言說:兒子怎么了?是不是最近壓力太大了?
那么,年輕人的價值觀到底是什么?在我看來是以戲謔的方式去顛覆成規。同樣是關于《三國》的惡搞,80后的叫獸(《萬萬沒想到》導演)雖然拍出了《劉德華大戰周杰倫》這樣笑料十足的短片;但面對90后剪輯的《丞相3分鐘罵死王朗》鬼畜視頻,也只有給跪!
3.網民群體特征
“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中,他的個性便湮沒了,群體的思想占據統冶地位,而群體的行為表現為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保斁W民聚集到不同的社交平臺,潛移默化中,就形成了帶有濃厚標簽而且壁壘鮮明的社群文化。
下面這張圖,概括了當今最火的9款社交平臺的特點。
最火的9款社交平臺
了解完這些,我們做營銷和公關的時候,就不會再發通稿的方式以圖省事,因為你知道,同一個策略,在李毅吧和知乎得到的反饋可能完全相反。知乎的氛圍并不排斥廣告和營銷,它只排斥無腦水軍和抄襲者,你需要以友善、中立、不偏不倚的態度,建立信任感。
解碼:裂變式傳播的邏輯
1.熱點一定符合邏輯
熱點,不一定合理,但是,所有的熱點一定符合邏輯。
我們每天接觸大量的熱點,閱讀都是10萬+,這些內容包括“不轉不是中國人”、“轉發量不到10萬+中國就完了”、“馬化騰的女兒馬佳佳明天過生日,轉發此條信息可以得到五十個Q幣,我收到了你趕緊試一下吧”……每每看到這類信息,你是否會感嘆腦殘人士如此多!
請記住,中國網民只有不到20%的人接受過高等教育,我們所認為理所當然、一眼看破的事情,它們未必能做出正確判斷。
熱點不一定合理,但它一定符合邏輯。所有互聯網的產品,或多或少都利用這些邏輯,這里的邏輯,可以理解為用戶的性格缺陷。
因為好色,于是有了直播和圖片網站;因為懶惰,于是有了電商和送貨上門;因為空虛,于是有了陌陌和探探;因為愛美,于是有了美圖和光影;因為想告白,于是有了樹洞和秘密;因為想當英雄,于是有了網絡游戲。裂變式傳播,同樣建立在這層邏輯之上。
2.裂變式傳播原理
我們高中物理課,第一次接觸到了原子彈的裂變原理:用中子轟擊原子,會產生一種鏈式反應。這種鏈式反應,在營銷上,就叫裂變式傳播,典型代表就是微博和微信。
這兩個劃時代的產品誕生之前,我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是論壇和博客,滿足基本的雙向溝通。當微博出現之后,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得到立體拓展,同時信息傳遞得以指數級增長。你可以將1條信息傳遞給完全無法想象到的一個人。
為了描述裂變式傳播的邏輯,我制作了下面這張表:
裂變式傳播圖
我把A命名為傳播源,A就是你的公眾號、頭條號、微博;B命名為激發層,B一般是你的鐵粉、員工、家人朋友;C命名為裂變層,也即朋友的朋友。
傳播路徑為:A到B,B到C,C到D……整個傳播鏈非常長,但真正對后續傳播有實際影響的,其實是前三層。一個傳播能順利走到C到D,則很有可能取得預期效果。
據我觀察,絕大部分朋友圈傳播是死于裂變層。當你的員工、朋友、鐵粉轉發后,并沒有在他們各自的朋友圈形成再次分享,傳播鏈中斷,淪為小圈子自嗨。
很多時候,我們設計了不錯的圖片,也撰寫了精彩的文案,但是在朋友圈傳播力依然不如預期,原因何在?
3.傳播中的用戶決策
為了理解這個問題,請看下面這個坐標:
用戶決策坐標圖
坐標軸的橫軸代表關系從強到弱,縱軸代表參與決策的閾值從低到高。當關系最好的時候,是兩條坐標軸交匯點,此時不存在參與閾值:你做代購,你最好的朋友來買,不是因為這個產品本身,他支持你與產品無關。但隨著關系減弱,參與閾值迅速攀高,直到達到臨界值,不再形成傳播效應。
我們一直有個誤區:認為不需要付出生命、金錢的行為不需要心理決策。我只不過讓你轉發一下,點個贊而已,有這么難?當你心理換位之后,如果你的朋友私信你,讓你給他兒子投個票,你同樣會煩躁不安。
舉個具體的例子,假如我們需要用戶幫我們轉發圖文,一張圖一段文字。用戶的操作路徑是:第一步保存圖片,第二步復制內容,第三步上傳圖片,第四步粘貼。當只有1張圖的時候,用戶進行的操作是4步,但當你發9張圖的時候,用戶要操作12步。一個朋友愿意花12步表達對你的支持,請一定善待,那一定是真愛!
下面這張圖,是民國時期的一個征兵廣告,面向老百姓征兵。
民國時期的征兵廣告
這個征兵以什么做誘餌呢?光宗耀祖保國衛民。此時大約會產生兩種反應,第一個是用戶積極響應,第二個是用戶想關我鳥事。
OK,大家覺得積極響應的人多,還是選擇關我鳥事的人多。從后來結果來看,產生大量逃兵,大量抓壯丁的情況,我們判斷選擇第二種的人多。為什么呢?你面向的用戶是老百姓,不是有家國情懷的知識分子,用這些虛無縹緲的承諾,去引誘他做決策是沒有效果的。
用戶做決策時的心理
用戶在決策的時候內心其實進行著自我對話,你需要讓我付出什么?你要讓我做什么?你要讓我付出什么?我為什么要相信你?這個東西對我有什么價值?我為什么一定要在你這里干?終歸到底,用戶不是購買產品,而是購買對產品的期望值。
4.裂變式傳播的前提
我們講到了用戶心理、用戶決策、決策成本,現在講個現實案例。
前段時間有一個東西火了,A4腰、I6腿。I6腿就是我們策劃的,第一個版本其實不是I6腿。我們想體現我們的員工形象,漂亮妹子多。但最終我們悲觀的發現網上最不缺的就是女神和美女,大街上喊一聲美女10個9個回頭,最后一個自認是女神。我們注意到,前段時間A4腰火過,于是,結合“鎖骨夾硬幣”、“反手摸肚臍”案例,我總結出裂變式傳播的前提:
- 廣泛的參與感
- 網紅效應
- 可衡量的標準
裂變式傳播的3個特點
我相信大部分人對前兩個是沒有異議的,唯獨不理解為什么需要可衡量的標準。
2013-2014年,曾經流行過顏值打分,但是這個標準是留幾手的個人標準,缺乏客觀性。我們發現A4腰是有標準的,A4紙是大家都有的,概念不需要普及;反手摸肚臍也是有標準的,標準是你的手能不能反過來把你的肚臍摸到;鎖骨架硬幣同樣是有標準的,硬幣放上去不掉下來嘛,對吧?必須得用標準,而且是大家公認的標準。
好的創意可以引發傳播,我們只需尊重用戶心理,做適當引導,順勢而為,傳播就自然地展開了。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當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它為什么火呢?冰桶挑戰的參與感并不廣泛,你首先得有1個盆子和冰塊,還要克服心里的恐懼把冰水倒澆在自己頭上完成這樣一個挑戰,坦率的說這個參與門檻是比較高的。它火的原因是因為以慈善名義撬動了網紅,因為是做慈善,所以明星不排斥,因為明星帶動,所以大眾參與。
冰桶挑戰
你的朋友參與同時@你,你說我不參加,第一認慫了,第二顯得你沒有愛心。幾乎沒有人愿意承認自己是個沒有愛心的人。
2014年1月份,當我還在重慶晚報的時候,策劃了“眾籌愛心紅包”的活動。這次公益營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為100個山區留守兒童籌集了新年紅包。
山區留守兒童
營銷沒有好壞之分,只看最后有沒有達到我們預期效果。回到I6腿事件,最開始就是一張圖,緊接著我們發現在搜狗微信搜索能搜出兩千九百多條轉載文章,第三天上升到了微博熱詞榜榜首,第二條是包貝爾婚禮風波,熱度一度超過包貝爾婚禮,搜狗熱詞把I6腿作為一個新詞條收錄,稱之為新一代身材的標準。
5.裂變式傳播四步理論
一場營銷,大體需要經歷這四個階段:預熱、引爆、擴大、轉化。在每一個節點上都會存在一些因素影響用戶決策,我總結為:參與感、權威性、趣味性和門檻。
傳統打法直接粗暴,找幾家媒體打廣告,標題植入品牌,這種是無法引發傳播的。80%以上的傳播胎死于引爆階段,就是因為這個階段無法形成自發傳播。
營銷痛點分析法
裂變式傳播要求我們科學規劃從預熱、引爆、擴大到轉化整條傳播鏈,在不同的節點選擇最恰當切入點。
比如我們操作的時候,會在所有環節降低參與門檻;第二個環節引爆階段提升趣味性和參與感,在第三個環節擴大階段去提升它的權威性(可能就引入電視臺);在第四個環節,實現最終的效果。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在最后,但必須經過前面的鋪墊。
拿程序員鼓勵師來說,我們一分錢都沒花,當時聯系天天向上欄目組,他們覺得這個題材非常好,但是排期當時排滿了,等到排期空檔已經是一個月后了。預想中是天天向上播出之后,配合我們市場投放進行影響力轉化,因為之前有足夠的鋪墊,效果肯定不錯。
6.傳統媒體正確打開方式
在座很多朋友是媒體人,我也曾經供職于媒體,我們見證了傳統媒體江河日下、精英流失的現狀,但如果有人提出傳統媒體沒有價值,那我是不同意的。
細心的朋友注意到這兩起營銷都沒有找大的媒體,沒有找網易、騰訊、搜狐、新浪,而找了一家區域報紙。什么原因呢?廣告貴只是一方面,而不是問題的核心。
不管你找騰訊還是網易,搜狐和新浪不會報道,大家彼此都是競爭關系,你選擇一家,必然失去其他四家的支持。
我們選擇的是重慶晚報。為什么要選擇晚報,而不選擇晨報、時報、商報,沒有選擇其他的網絡媒體呢?很簡單,因為國內380家媒體是可轉載來源的新聞單位,在重慶,報紙類只有三家,日報、晚報、晨報。日報偏嚴肅,晨報目前在重慶是最大的,但在重慶之外,晚報影響力略強于晨報。
除此之外,晚報旗下有一家軌道媒體——都市熱報,這是一家地鐵報,覆蓋人群為年輕上班族。換句話說,我們選擇重慶晚報,最大程度確保了傳播最大化。
7. 鼓勵師營銷的初心
我有個好朋友也正在看這場分享,她也是重慶媒體人。2010年,我在晚報,她在騰訊大渝網。騰訊有個叫《中國人的一天》的欄目,我們都很喜歡。這是個有情懷的欄目,每一期欄目都會將鏡頭聚焦到一個小眾群體,通過全天的跟拍,去記錄他們的生活。
中國人的一天
2010年,我協助她完成了《朝天門棒棒的一天》,她采寫,我拍攝。這期報道當時非常受關注,大家都知道重慶有棒棒,可是對棒棒的生活,我們一無所知。
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暗角,我們生活在社會的明處,很少會發生交叉。時隔五年,當我想起這段經歷,還是會有感動,我決定再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這一次目標是程序員鼓勵師。記者跟拍了她們一天,捕捉到了她們幫忙帶早餐、組織下午茶活動、處理日常工作的瞬間,于是有個這場分享的開頭部分。
程序員鼓勵師的角色,更像“企業文化+心理輔導+行政”的綜合,她們幫助程序員活躍職場氛圍、提升工作效率,同時也承擔跨部門對接和項目評審主持。在硅谷早就有類似的崗位,國內還處在開始階段,我們希望推動大家對這個小眾群體的認識。
作者:營銷之道
原文地址:http://www.tmtpost.com/2413589.html
版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若標注有誤,請聯系主編QQ:419297645
傳播
前半部廢話多,后半部算不錯的
很贊很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