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個“優質運營”,讓自己跳槽更值錢?

6 評論 19249 瀏覽 85 收藏 22 分鐘

如何成為一個好運營,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自己的價值,讓自己在跳槽的時候變得更值錢呢?筆者總結了多個要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許久未更,本次切入的話題比較特殊。因為疫情原因,相信打亂了很多運營人原本的計劃:跳槽。

那這次更新呢,是站在原計劃跳槽或者目前正在進行中的朋友的立場闡述的,對于目前尚未有明確打算的朋友,這篇文章也可以成為你的參考。因為,跳槽這件事是每個人職業生涯中必須的一環,和讀書選學校大同小異。

如果從大數據層面來看,疫情多少都會對跳槽產生直接影響,或者企業招聘需求減少、或者企業趁機壓縮對于候選人的薪資期望值。但是這段時間,我及身邊的朋友結伴而行,“反其道而行之”,證明了一件事:

作為一個“好”運營,你在市場里的價值體現,受外部因素影響的權重會極低,反倒是自己一直依賴的那些“自變量”,才真正對最終結果產生導向性。

有哪些自變量呢?

  1. 項目經歷
  2. 有案例支撐的方法論
  3. 自身在運營周邊領域的積累
  4. 個人的認知水平
  5. 面試中有規可循的“靈活性”
  6. 工作經歷、教育經歷

這些變量中,貌似只有第6點不可逆(可以選擇再教育、或者去大公司鍍金),其它方面短期內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調整。

01?項目經歷

項目經歷幾乎是一個人求職過程中在能力評估層面排名第一的考量因素。我們經常說,看一個人在面試中是否“皮實”?!捌崱边@個詞從項目層面來說,就是你的項目能夠經得起推敲、經得起面試官對你抽絲剝繭的“盤問”。

有時候,你在回想自己過往一年工作經歷時,發現好像沒有什么特別值得拿得出手的自己親自操盤的項目,或者有個項目值得拿出來說但自己僅僅是一個弱參與者。這個時候你會面臨兩個問題:

  1. 面試中沒有好項目可說
  2. 有好項目但自己參與不深容易被發現

對于這一塊的最好解決方案是:靜下來、深度思考、從頭到尾認真回溯項目中每一個細節。這里可以用star法則去梳理

  1. situation,項目背景是什么
  2. task,你在項目中扮演的角色、拿到的任務是什么
  3. action,你采取了什么樣的行動、做了哪些具體有效的工作
  4. result,取得了怎樣的結果

以上4點是對于一個完整項目的必須項,而下面4點則有機會達到甚至超出面試官的預期

1)對于項目從頭到尾全盤審視后的思考

2)通過項目獲得的能力層面、可復用經驗層面等的總結

3)項目問題點總結,以及如果讓你重新去做這個項目,你會怎樣去優化

4)將項目和業務、甚至公司發展關聯一起,找到更高一層的項目背景,以及這件事對于業務和公司層面帶來的預期收益,體現出你的全局觀

為什么提到(4)將項目和業務、甚至公司發展關聯一起,找到更高一層的項目背景,以及這件事對于業務和公司層面帶來的預期收益,體現出你的全局觀?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面試官,我問,你對于互聯網這個大行業里,在不同領域跳槽,持什么態度?他說,如果你做用戶增長的時候,只是站在產品可增長點去思考問題,比如這個按鈕應該放在哪里?這句文案怎么寫?這樣的話,你的發展路線是很窄的。但如果你能抽離出去,站在業務全局去思考增長這件事,那你就很容易成為20%的增長,對于換行來說沒什么問題,因為你已經學習從具體業務中抽離出去,業務本身的陌生感,不再是你的最高門檻。

所以,這里也順便跟運營同學們說一句:也不用太擔心換行。

因為我認為項目經歷最為重要,所以再在這一塊多說一些,在介紹自己的項目時,一定要記得兩點

(1)要有策略,但更要有有效打法

什么是有效打法?比如說用戶生命周期運營體系,你的策略是通過數據分析找到關鍵數字指標,引導用戶朝著關鍵數據指標成長,這個大策略是沒問題的。最終你落地的內容肯定也很多,但是最有效的打法是什么?是具體到某張優惠券?還是某條文案?還是某個抽獎活動?在講述自己的項目經歷時,如果遇到資歷較深的面試官,他會給你機會讓你把你提前準備好的長篇大論說完,但你也要做好你說的越多他可深挖的內容就越多的準備。

(2)覺得項目很簡單,無法縱深,要反思

這點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能沒有完整參與、深度參與;或者你操盤了,但是事情很簡單,你一直浮于做事,沒有花時間去思考。我舉個例子:

發短信,如果面試官問你,請求成功率?下發成功率?回執率?退訂率?不同類型文案的轉化效果?不同類型用戶的日?;亓靼俜直龋窟@些你能說出來嗎?其實發短信再簡單不過,相信所有做過運營的同學都發過短信,但發過與會發之間還有一道鴻溝。如果你能把發短信這件事理清楚,最終你通過優化提升了短信發送成功率、降低了短信成本、提升了ROI,這就是你的思考。

02?有案例支撐的方法論

這點,我認為很重要,但不必須。

對于不同工作年限的同學,面試官的預期不同,對你的要求也會不同。但有案例支撐的方法論,可能會解決兩個方向的問題:

  1. 雖然自己的工作經驗還比較少,但自己的學習積累很多,并且經過周圍人的多方反饋,認為自己可以承擔更重要的事情,自己也希望在職場中走的更快一些
  2. 已經工作多年,不再想繼續做一顆螺絲釘

為什么這一點并不必須,但是我放在了重要性排名第2的位置?

因為運營崗位,入門門檻較低,導致從業者水平良莠不齊,但最終這個職業的上升通道和其它職業相仿,金字塔上升型,可能只有20%的運營能夠走的足夠遠,能夠把自己的職業生涯拉的足夠長。所以,希望大家能夠提升對于方法論的總結,能夠在扎實做好工作的時候,稍微比同齡人走的快一些。網絡上大家都看過“35歲就有職業危機,35歲的運營只能去做微商”,雖略顯浮夸,但本意相同,到了這個年齡,沒有做到這個年齡該做的事情,可能機會就會少一些。

怎樣能成為一位擁有案例支撐方法論的運營呢?

  1. 學習方法論
  2. 找機會實踐
  3. 將項目經歷與方法論融合

1. 學習方法論

總有些同學沒有機會去真正實踐一些方法論,但這不耽誤你去學習,起碼大家都知道的那幾套東西,你要有。我還未畢業的時候,曾經做過一件事:因為那時候移動互聯網還不夠發達,我把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網站上的運營類文章都復制粘貼到word文檔里,然后打印成冊,一篇篇學習,學習了很多方法論。這些方法論,直到我畢業后的第二年才有第一次實踐機會。當時,我們需要做一個用戶成長體系,我說我來做,并且感覺很牛逼的說出了RFM模型之類的,然后leader就問我一句:你做過嗎?我說沒有。

但是leader看到了我的熱情,交給我去做。實際做的過程中,并沒有用到RFM模型,這也告訴我們方法論到落地層面,中間還有很多現實考量。最終我把成長體系搭建了起來,在我后續針對這個項目做復盤的時候,我提到了北極星指標、提到了Aha moment、提到了magic number、提到了Hook模型。

而這些,就是我先學習,后續找到實踐機會的最佳案例。

2. 找機會實踐

其實在上面我已經提到了找機會實踐的案例,在這里單純告訴大家:

i.方法論不是萬能的,千萬不能在有機會去操盤一個項目的時候,直接去生搬硬套一個方法論。比如RFM模型,原本是電商領域常用的方法,R=最近一次消費時間、F=消費頻次、M=消費金額,如果你們是一款內容型產品,那可能R=最近一次閱讀時間、F=閱讀時長、M=評論數,方法論的具體使用,需要結合業務特點去靈活調整。

ii.有了方法論,可能會在你接手一個項目初期的時候,幫你更好去梳理思路和行動框架,起碼在方向上不會有太多問題。

以上就是我在負責搭建一款產品的用戶運營體系時,第一時間做好的導圖,大方向都是正確的。拿著這個思路,團隊內需要討論的是當前資源和業務目標下,哪個方向是第一優先級,進而在該方向下進行落地策略拆解。

iii.增加你的自信度。這點就是你自己多積累,不論在具體項目實踐中還是跟團隊業務溝通中,自己不會發怯。保持自信對于職場人來說,應該是個人工作模式中第一要義,我認為比控制情緒還要重要?

3. 將項目經歷與方法論融合

感覺這一塊有點像拆書方法論:RIA,先read(閱讀),再interpretation(引導促進),最后appropriation(拆為己用)。

就是你已經做過了大量的運營工作,但是你過往并沒有過系統化的沉淀,可以趁機把過往做過的項目沉淀下,看是否可以方法論化。有一個需要提示的點,并不是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能拆解出一套跟市面上流行的方法論相吻合的內容。但是你可以形成類似下面的方法,這個方法可能比你了解用戶生命周期體系、AARRR模型、LTV、全定量增長模型,還要重要。比如,你經常做運營活動,你拆解出“十步做好運營活動”的方法論:

“活動目標、預算、玩法、交互、設計、研發、資源盤點、活動推廣、數據監控、復盤迭代”

除了這網絡上冷冰冰的方法論,很多運營方法論是沒有概念定義的,每個自己總結出來好用、可復用的經驗,都可以成為方法論。但千萬不能唯方法論是從。

03?自身在運營周邊領域的積累

這個我不用多說,學習嘛,終身學習。

作為面試官,經常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候選人挺優秀的,問的問題都回答的還行,但是就是沒有讓我心動到立馬決定要他的臨門一腳的理由。同志們,是不是有很多小伙伴都遇到過?覺得自己面試表現挺好的,就是沒了下文?有沒有?

根據我多年的實踐經驗,這個時候,你的日常積累就會體現出重要的作用。比如,我跟一位面試官聊完之后,可以扯到oppo、vivo的廣告策略,可以扯到品牌宣傳用戶心智。還曾遇到一位面試官問我,你覺得,如果讓你給微信提三點優化建議,你覺得哪些地方可以優化?

說實話,微信的這個題目,我是萬萬想不到,因為現在面試官通常會看你在用一些什么樣的小眾App,看你是否有好奇心,是否熱愛學習。但正由于我日常喜歡體驗使用其它小眾產品,我把幾個比較好的功能直接結合微信的定位給了建議,而面試官也很滿意。

具體積累什么內容,需要結合自己從事的工作和興趣。但有一些通用類的,可以給些建議:

  1. 讀書,如果你不愛讀紙質書,可以聽書
  2. 知識付費,雖說知識付費是在幫你規避焦慮,但有些課程的優秀不可否認,比如梁寧老師的《產品思維30講》
  3. 體驗,每周體驗1-2款小眾或新上架的App,如果你恰好有記錄的習慣,寫一些更好
  4. 交流,特別是跟年輕人交流,身邊實習生的交流,學習他們的交流習慣,幫你保持敏銳
  5. 總結,能寫最好可以寫下來,自己申請個公眾號,沒人看沒關系,自己記錄

04?個人的認知水平

這點也許比較抽象,提升認知,好像是個人都知道的詞,但:

  1. 什么叫提升認知?
  2. 怎樣提升認知?
  3. 認知提升對運營有什么幫助?

這些都是一步步拆解來的問題。

前面兩個問題,大家可以去網絡上看一些大佬的觀點,比較推薦搜狗CEO王小川,獵豹CEO傅盛,得到李善友教授。關于第三個問題,我稍作解釋:

這里可以理解為為什么一些前輩指點我們的時候,大都推薦我們去看哲學、歷史方面的書籍,因為從這些書籍里可以探尋到一般性的規律,而這些一般性的規律,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了這些一般性的規律,你結合自己的現狀,就更容易得出自己當前的位置,以及接下來的行動方向。

這里有點玄學,好像我感覺自己身邊的朋友認知就稍微高一些,在同樣的崗位上,雖然能力可能不如看到本文的朋友,但因為認知水平,拿到了更高的職位和薪資。

舉個認知在行動層面具體案例,比如面試官問你未來的職業規劃,你說我希望做組長、做總監,這些都沒問題,這個答案也是普世認知里的規劃方向。但稍有認知的朋友,可能會這么說:
3年內,我希望成為用戶增長方向的運營專家,5年內成為XX領域的商業操盤手。具體解釋來說,成為用戶增長專家,需要我在這個領域有更多沉淀,并且能夠接觸到的業務模型越復雜,對于專業能力的提升越有幫助。這樣的話,如果恰好你現在換行在看工作機會,也可以幫你把換行這件事帶來的面試官問題給解決掉。那5年內你希望做操盤手,操盤手不僅需要有用戶增長能力,不僅要關注產品用戶量級的增長、業務體量的增長,你還要關注業務有沒有新的增長突破點,帶著業務更好的發展。圍繞商業操盤手發展方向,除了現在一步步打好增長功底,自己也會關注產品、關注行業信息。你通過這么一段總結,整體升華了你的目標。最終呢,專家和商業操盤手也正好分別對應了組長和總監職位。

關于這一點,我會再具像化,后續單獨出文。

05?面試中有規可循的“靈活性”

這里對于“靈活性”度的把握,是很需要實踐經驗的,所謂實踐經驗,即你需要多參與面試多總結,或多做模擬面試??傊?,只是看網上的面經和他人的總結,是無法100%解決問題的。

這里,我說幾條可以做到“靈活”的基本原則

  1. 多舉例,可以跟工作本身無關的事例
  2. 避免就一些不好的詞去深究和放大
  3. 有些問題可以不給答案,而且不給答案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4. 面試官對于一個你說出的詞語的重復,你要重視并重新思考
  5. 當語言無法說服面試官時,學會使用情緒

舉幾個常見問題的例子:

  1. 你來做這款產品,你要怎么做?
  2. 你過往的工作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一些矛盾性沖突性比較強的工作以及你是怎么解決的?
  3. 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怎么樣?你是怎么樣了解的?
  4. 你認為你現在跨行業來做這些事,你的優勢是什么?
  5. 你現在在XXXX是做什么的?你覺得你做的怎么樣?既然做的好為什么要走?
  6. 你是怎么確定一件事情的優先級,然后怎么推進的?
  7. 你是怎么去盤活整個團隊的?
  8. 當這件事別人推不動的時候,你是怎么去推動它的?
  9. 如果這件事情沒有數據支撐的話,你怎么讓別人決定去做它?
  10. 行業內有某幾家做的比我們好,為什么你要來我們這?
  11. 對于一個不太好的產品,你怎么去運營它?
  12. 我們公司那么多人才都沒有人能做好,你覺得你來了為什么你可以做好?

答案大家先各自思考吧,沒有標準答案,只有適合當場的回答)

06?總結

1)現在的運營工作越來越精細化,方向越來越多,怎樣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的運營,成為一個“好”運營,需要各位去思考。

2)跳槽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甚至不是第一選擇,但當你準備好跳槽時,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你拿到更滿意的offer。

3)這篇文章只是【前言】,因為文章中涉及到的大量方法,如果沒有具體案例,價值大打折扣,而這些我會在后續推文中陸續跟大家分享。

4)本文提到的幾個方向并沒有對影響跳槽面試的因素做枚舉,所以并不代表學習了這些就100%解決問題。

5)敲敲打打真的是比較累的一件事,如果能語音或者視頻直播,我真的很樂意說更多。所以,如果感興趣,可以在文章下留言交流。

#專欄作家#

Chris,微信公眾號:產品運營(pm-2020),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在線教育、社交、電商并參與多個項目從0-1的搭建。轉型互聯網金融,負責信用卡和現金貸產品的全流程運營工作。熱愛將別人眼中“不值一提”的細節用文字呈現出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開個直播吧~和大佬一起交流學習

    來自江蘇 回復
  2. 期待續篇展開?。?!

    回復
  3. 超級干貨,我要多閱讀幾遍~
    現在的問題就是 做的項目感覺都是很一般的工作,不知道該怎么把他總結起來

    來自浙江 回復
  4. 好奇你給微信提了哪三個建議 ??

    來自廣東 回復
  5. 牛氣

    來自浙江 回復
    1. 兄弟,看你更牛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