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轉型做產品運營丨如何革新3座大山
如果一個程序員轉入做互聯網產品運營,一定要先把產品的一個需求做好,把產品營運出去吸引用戶前來使用并成為你的付費用戶,取得用戶信任后廣納運營思維與用戶建立廣泛互動,將更多的用戶變成你的付費用戶,才能創造更好的價值。
互聯網行業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做程序員的人后來轉去產品運營部做起了產品運營工作。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有些人始終不適應,以失敗告終;還有一些人過渡很快,馬上就能如魚得水,甚至成為業界翹楚。那么從程序員到產品運營我們應該注意些什么?如何革新才能轉型的成功呢?已經有不少大牛給出了較為全面且專業的建議,而本文則從另外一些角度給出建議,希望能對轉型來的產品運營有所幫助。
首先革新技術到達洞見
有些技術思想真是毒,想要轉型還真的得下定決心去治療。 如圖:
我們熟知的新浪的創始人王志東就是技術出身的產品運營高手,王志東是第一個寫出Windows中文平臺的程序員,王志東在引領新浪成為中國三大門戶網站之一的奮斗中居功至偉。自北大畢業后,王志東成為中國硅谷的自由軟件工程師,以軟件奇才揚名業內。1998年創辦新浪,2000年4月新浪在納斯達克上市,搜狐創始人張朝陽MIT的技術背景搜狐以搜索技術起家,騰訊以即時通訊技術起家創始人馬化騰深圳大學計算機及應用專業畢業,盛大以網絡游戲起家,百度李彥宏以搜索引擎技術起家,在這些網站的創始階段,技術創始人的痕跡相當之重。
技術員驅動的公司如谷歌直到現在發展勢頭都非常強勁。但僅僅只有技術人員的公司注定無法長久。擁有11位諾貝爾獎得主的貝爾實驗室大樓曾經因為業務蕭條、人去樓空而成為房地產商收購的獵物。在技術上非常領先的IBM到1992年已經是一發不可收拾,凈損失49.7億美元,大批員工被裁減,陷入破產倒閉的邊緣。而曾經一度被IBM的技術人員瞧不起的微軟卻成為今天軟件業的巨頭。商業翹楚的隕落常常令人扼腕嘆息,感慨萬千。
不能說貝爾實驗室和IBM沒有技術,沒有創新。但是為什么技術領先的他們命運卻如此多舛?了解市場需求并用適當的技術去滿足這種需求,對產品運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馬化騰說過:“做產品要像小白用戶那樣思考”。需求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阿爾巴德認為:一個企業經營成功與否,全靠對顧客的需求了解到什么程度。僅僅賣獨立的產品實體已經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了,那些能夠把握用戶需求并能圍繞需求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能真正解決用戶問題的企業必會越來越受到用戶的青睞。
#微信之父張小龍也有過類似的言論:
張小龍說:當我們木有準確的數據驗證用戶需求時,我們就會說只要讓我們自己用得爽,這個是比較容易做到的一點。怎么樣讓用戶用得爽呢?如果僅僅依靠去猜的話,其實是有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把自己當作一個傻瓜來用產品,傻瓜理念。
把自己當作傻瓜,這個挺難的,但據我所知喬布斯也是用這個方法,而且他這方面功力特別強,他能瞬間把自己變成一個傻瓜。我就不行,我要經過 5-10 分鐘的醞釀才能進入到這個狀況,這是非常難的一個產品功力。我觀察公司里面有一個人也很厲害,就是Pony,他大概能在1分鐘的時間內醞釀成。但是我發現我們的產品經理經常花了3天還達不到一個傻瓜的狀態,所以他們總是太專家了。你要知道我們有上億的用戶,他沒有這么多的背景,他們用這個東西只是第一眼的感覺或者用一次,一兩分鐘的體驗就決定了。
不想當將軍的程序員不是好產品,不滿足在代碼之間的程序員往產品運營發展時,第一步應該跨過技術,我遇到不少程序員喜歡說:“只要產品需求明確,技術上一切都能實現?!边@句話聽起來相當有逼格,也讓產品經理甚至老板甚為寬心,覺得技術真是公司的堅強后盾。但其實傳遞了一個特別糟糕的信號。當身為程序員這么說的時候,潛臺詞是:“你弄好你自己的事兒就行了,別來管我!”而且這種說法隱含著一個樂觀但顯然并不現實的假設:技術是無所不能的、“無所不能”,程序員也象阿拉丁一樣,可以實現你的任何愿望,只要你能明確的描述它。我不知道阿拉丁說完愿望之后,假如膽敢繼續追問燈神將具體采用何種技術方案來實現的話,會不會被塞到燈里……,所以程序員轉型第一關應該開始學習如何研究市場所需的產品,并掌握產品從創意到上市所有相關的調研、研發的所有能力,努力培育自己的市場洞察力和商業敏感度還有具備基本的經濟學常識:“所有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
其次革新“程序”到達產品管理
產品運營有產品運營的“知識體系“不同于程序員的知識體系(相關知識體系的產品閱讀見:《產品經理的知識管理方法交流和書單)。產品運營在分析解決問題時,由于用戶市場的復雜,因素的多重,趨勢的不確定等往往需要具備相當的知識情感素養來做出判斷或決定。你看到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個場景,每一次對外界反饋到內心的感受都將構筑你對人,對事,對世界的看法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式,這些終將形成一套方法,形成你獨具特色的風格,這也就是大家常說的“產品方法論”。所以,將獲得的知識從點到面,最后形成體系,跨過程序到達產品管理體系是相當重要的能力。
第一、轉型的程序員:必須激勵(管理)那些并不算自己下屬的程序員,同時還要滿足公司其它利益相關方的需求。”管理產品運營的人必須成為領導的“領導”,并且深入理解公司內部業務關系架構。
第二、要想成為一名強大的產品運營,關鍵并不在于你自己能提出多少想法,而在于傾聽團隊的聲音,發現最優的工作方式,并決定如何將其運用到整個團隊中?!备鶕€人在阿里、和藝龍的經驗做到這一點需要借助各種產品運營文檔來保持團隊信息的對稱,以下4個LineLian文檔供轉型程序員參考:
- 執行總結文檔(Executive?Summary):關于產品運營團隊在做什么的一份總結性、概括性的文檔。是對產品的高度概述,讓人們能夠以最快速度了解產品。例如:阿里14年內部提出All in 移動時,整個淘寶母嬰PD團隊有個淘寶母嬰執行總結文檔。
- Wiki頁面(Wiki?Pages):由產品、運營、技術、測試等部門編寫,在內網流通,居于核心地位,是對每個具體領域的高度概括,包括項目進度以及要實現的里程碑。Wiki頁面有每個分支部門的項目進度圖以及按季度劃分的時間線。例如:某智能家庭公司既生產智能電視、又生產VR設備還生產內容,這個跨越軟硬件、強化內容運營的平臺的核心文檔均跑在Wiki上。
- 產品需求文檔(Product?Requirements?Documents):在程序員的眼里根據我自己的經歷認真看需求文檔的程序員不到1/3,而當程序員轉型產品運營時PRD一份全面的產品規劃文檔,包括產品標準,產品特性,用戶案例研究等,是一定要寫的尤其是轉型到智能硬件的程序員。
- 迭代計劃文檔(Launch?Plan?Document):一份包括所有執行計劃的綜合性文檔,用來協調產品、市場、營運和開發等各個團隊之間的工作。保證小步迭代、快速開發。
程序員跨過程序到達產品管理是程序員產品運營能力提升的關鍵一步:這一步需要上述技巧,同時需具備溝通方法。例如:當產品經理意見不一時,是否認識到某個方案是因為自己對于問題本身的理解不夠清楚。這時,“程序員”能否放下曾經的架子向產品運營坦言自己可能理解不到位。能否使得整個討論的注意力都是放在問題本身,而不針對某個人。
#尋求最適合團隊溝通的方式,確保每個人都能理解關鍵信息。
程序員轉型的產品運營能認識到:“人們在提產品需求時常常只說‘我要你做這個?!瘜嶋H上,接下來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說明為什么要首先做這些?!币虼丝缭匠绦蚬芾砗眠@些需求是尤為重要的一環,因為在大家充分理解之后,才能行動得更快?!?/p>
然后革新閉門造車到達運營意識
在互聯網逐漸成熟的今天,當產品的代碼可以量產的時候,產品的壁壘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產品的壁壘則需要一個持續的產品運營過程來輔助完成。擁有運營壁壘的產品才會更大的生存空間。
例子一:知乎,從產品跟技術上面的復制似乎難度不是特別高,然而想做成一個跟知乎同等影響力的網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是先拋開法律層面的約束通過技術每天都來抓取知乎的UGC的內容,也無濟于事,因為社區的認知度以及氛圍還有用戶之間的關系鏈是無以復制的,所以即使百度出了新知加上以前的知道,還有人人新浪出的同類產品都沒有做起來,因為運營的壁壘是沒有辦法復制的,任何有運營壁壘的產品能干掉他們的不是巨頭只有他們自己,所以真正創業做產品的人聽到投資人問如果BAT進入了你會怎么辦,都會會心一笑,然后慢慢解釋,解釋到大半天其實都可以歸結到同樣的一句話,我們的團隊能做好產品同時也能運營起產品壁壘。
例子二:如今如火如荼的直播平臺,僅僅到今年上半年已經有200余家直播公司在做,目前Line的朋友圈還有不少老朋友再銷售直播平臺系統代碼。有直播平臺的代碼就能做出類似某克/客的直播平臺了嗎?答案是:“NO”,因為你未必有某客的產品運營力度。
那么強大的產品運營壁壘是怎么構建的?這就需要一個兼具產品與運營的超強產品運營能力做出來,需要產品運營懂運營的重要性并在努力的執行如下產品運營思維。
第一:改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惰性營運思維
古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寓意“如果酒釀得好,即便在很深的巷子里,也會有人聞香知味,前來品嘗?!痹谧龀绦騿T(或者叫工程師,因為在微信公眾號LineLian心目中工程師是個很偉大的稱呼)思想里有這樣的一種思維,我們總會認為產品如果做的技術夠牛逼,技術夠硬,所以放到互聯網上就會有用戶主動前來并且使用,于是公司會把精力重點放在如何把“酒”釀香,卻很少重視產品推廣運營,最后我們確實做了很多好的產品,但是卻很少有用戶知道我們的產品。
互聯網產品和巷子其實是不同的,你的酒再香只能感染到身邊的人,卻無法讓更遠的人知道,一個互聯網產品一旦大眾化,就一定要把它宣傳出去。
第二:改造技術超于業務運營的錯誤用人思維
一般程序員(工程師)普遍都會把技術能力作為產品的發展核心,所以在用人方面為了鞏固產品的核心能力,頻繁的招募更牛的技術人才到團隊里,而對于運營人員,一般只會放2到3個人左右支撐整個商業模式,以前做項目的時候這樣的人員分配是很合理的,但是到了互聯網產品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
在這個產品體系里,技術的職責就是做好產品,越牛的技術人員,招募過來的成本就越高,而運營人員是產品體系里的業務線人員,他的職責是變現是為公司創造商業價值,真正賺錢的是他們,程序員轉型時要會算這么一筆賬,增加一個技術人員就多了一份消耗,增加一個運營人員就多了一個為公司創造商業價值的人,顯然為了公司更好的生存,用人方面還是偏運營的要更實際一些,產品做的再好沒人給你賣,怎么把錢賺回來?
程序員轉型時謹記產品的目的是找個更多的用戶并愿意為之付費。
產品運營是基于互聯網產品,以最低的預算、最敏捷的迭代、最優的路徑、最高效的執行和最有效的手段吸引大批忠實用戶,建立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壁壘,并最終取得產品運營成功的過程。
從立項前的產品市場調研、產品開發時的營銷策略植入、上線時的各種營運推廣、上線后的數據統計產品改進,從而制定一套完善的運營規劃。
小結:如果一個程序員轉入做互聯網產品運營,一定要先把產品的一個需求做好,把產品營運出去吸引用戶前來使用并成為你的付費用戶,取得用戶信任后廣納運營思維與用戶建立廣泛互動,將更多的用戶變成你的付費用戶,才能創造更好的價值。
轉型互聯網產品運營最需要革新的是用戶觀,只要你的產品有大量的用戶在使用,并且擁有高度的用戶粘度,就不怕沒辦法創造相應的商業價值,所以程序員要學會找準什么是用戶的核心需求。相關需求挖掘的文章閱讀(原創產品設計中用戶隱性需求的調研挖掘方法)
如果你想系統化入門AI產品經理,掌握AI產品經理的落地工作方法,戳這里>http://996.pm/7bjab
作者:連詩路,前阿里產品專家,公眾號:LineLian。希望與創業者多多交流。
本文由 @連詩路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目前是個程序員,雖然以后未必會轉運營,但是覺得分享的挺不錯的,值得借鑒??
謝謝,一家之言,歡迎微信Line15201991967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