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內容雙屬性價值軸,讓你的內容既有流量又有銷量
內容不僅是對事物的簡單描述,而且還是品牌運營的重點,內容營銷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內容不一定是完全要關乎產品,但是一定要觸及到目標客戶的關注點,這才內容價值重要的一個部分。如何判斷你的內容是否有價值?本文作者分享了判斷內容價值的“流量與銷量”雙屬性價值軸并進行了詳細說明,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對于所有產品而言,流量獲取都是運營時碰到到第一難題,而在流量枯竭,站外推廣成本日益高漲的今天,通過制作內容獲得流量似乎成為了性價比較高的策略之一,今天這篇我將分享我個人對于內容的看法,希望能幫助大家對內容有全新的理解,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展開:
- 內容價值的雙重屬性-“流量與消費”
- 影響內容雙重屬性的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 如何打造優質內容,提升流量與消費
一、內容價值軸
內容可能并不像我們日常理解的那樣,只是對事物的簡單描述,它里面其實還蘊含著很多其他的意義。
對于內容的消費者而言,什么樣的人就會看什么樣的內容,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會點擊什么樣的內容,它上層是滿足用戶對信息索取的需求,而這僅僅只是表象的,更深層次的可能是用戶對接下來要做事情的需求。
比如你在頭條體育頻道中閱讀了多篇“關于CBA球賽北京和新疆隊的比賽戰報消息”,那證明你可能是個籃球迷,正在關注某支球隊的近況,接下來可能就有線上看直播,或者線下訂門票的需求;比如你在百度上搜索“馬爾代夫的游玩攻略”,那背后可能是你想出行游玩的需求,當一切就緒之后,就出門遠行了。
所有內容消費,其實都是用戶底層需求的表達,這是內容的本質。而往反面看,對于做內容的人而言,內容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1)內容的定制化寫作可以幫助內容生產者反向篩選精準用戶,也即你做什么樣的內容,最后就會引來什么樣的用戶。
你發二次元的內容,那么圈粉的就是二次元的用戶;你發圍棋的教學視頻,那么吸引來的就是圍棋學友,好的內容都是自帶吸附屬性的,做與自身的定位匹配的內容,這樣才能更大效力發揮內容的價值;
(2)內容反饋可以幫助內容生產者洞察用戶需求,所有內容出來之后,一般多多少少都會獲得用戶的留言、互動、轉發等,這里面就會包含著各種的反饋,有正面的肯定,有負面的批評,有普適性的問題,也有個性化的觀點,這些都是生產者去理解用戶需求的素材。
比如電商平臺中的商品評價,用戶買到一雙拖鞋后,描述到“鞋子外觀不錯,但是沒有踩屎感”,那作為商家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鞋底軟”可能是某一類用戶的需求痛點,可以想辦法推出含有該亮點的產品,以此來擴充市場份額。
所以我們從以上兩點去重新理解內容,會發現內容本身就可以幫生產者帶來精準的用戶流量,同時在內容完成反饋,生產者做出有效洞察和理解后,可完成后續的消費轉化。既然內容具有流量和消費屬性,我們就按照以上2個維度,將其劃分成4個象限,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內容:
- 高流高消,也即流量很高,消費側轉化能力也很強的內容,像一些熱門的帶貨短視頻,或是類似于薇婭、李佳琦的直播賣貨等就屬于這一類內容,他們分享產品特色,使用技巧,內容本身已經和人設,產品融為一體,使得其獲得了極高的流量和消費能力。
- 高流低消,也即流量很高,但是消費轉化很弱的內容,大部分人看這一類都是當熱鬧去看,并沒有什么實際的價值,比如各種吃瓜的八卦爆料等。
- 低流高消,則是流量很少,但是轉化很高,這一類常常是由于內容的受眾面小,導致的流量較小,比如動漫圈中一些小型的人物IP,出各種手辦手游周邊之時,發篇文章就能獲得立馬的轉化購買,這里要注意的是小眾內容也不一定會一直小眾,可能終有“出圈”的一天,比如B站在二次元圈層的逆襲,逐步走向大眾的視野。
- 低流低消,這種內容一般是私密性,或是題材小眾,質量較差的內容,比如寫給自己的日記,工作總結等,又或者是寫失敗了的“自high”型內容。
好的內容運營者,需要憑借自己的專業敏感度,以及內容的數據反饋,找到適應于自身平臺用戶的內容定位,從一開始就要想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樣的內容,類型數量占比該如何分配,打造良性可持續的內容生態。但是在做之前,我們還需要理解的就是,影響流量和消費屬性的因子有哪些,這樣才能有針對性的去提升。
二、內容“雙屬性”的影響因子
1. 流量屬性
對于內容的流量屬性,我們可以把它放到時間的維度去思考,一種是做短期爆點的內容,將自己的品牌結合當前熱點來做,達成短期內的高流量,比如騰訊醫典發的這一篇“男教師殺妻,只用了一顆降糖藥:《隱秘的角落》里藏得最深的殺人手法,看完一身冷汗!”。
這個內容就結合了當前熱劇“隱秘的角落”的張東升老婆游泳溺水事件,引出了降糖藥錯用的問題,很好的抓住了用戶的興趣,又結合自身品牌的調性。
本來網劇和健康關系不大的,但是細微處洞察到了可以結合點,做了一篇健康科普,這就是非常聰明的做法,但是熱點內容也有它的弊端,就是很難獲取長期流量,熱點過去了之后,就會斷崖式下降。
所以另外一種是做相對長期的剛需內容,讓內容成為時間的朋友,這一類的內容受時效性的影響較小,內容的質量輸出高,經得起時間的驗證,可以坐享時間的復利效應,尤其是對于一些硬核知識性的內容,將會長期在網絡在進行流轉。
比如混沌大學中錄制的一些大咖專業性課程,李善友教授的《第一性原理》,張麗俊老師的《人力資源是CEO的第一工程》,這些內容都會被用戶持續翻出來,反復觀看,同時隨著看的人越來越多,口碑也會積累越來越快,獲得更高流量的增長。
另外這一類內容對于搜索引擎而言,也是非常友好的,時間越長,內容獲得的展示排名就越高,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流量匯入進去。這一類的內容,我建議是每一位內容運營者將其視作為平臺的主打內容,盡量做到占比在60%-80%之間,未來它們將會成為平臺的穩定流量源。
2. 消費屬性
對于消費屬性而言,影響因素會很多,內容本身的選題類型,內容中包含的產品類型,內容觸發的場景都會對其產生影響。
對于內容選題而言,像傳統的一些娛樂八卦,新聞資訊等,它天生的消費屬性就會很弱,大家更多是當茶余飯后的消遣而很難有轉化能力,而像美食攻略,旅行游記,美妝經驗分享等,這幾類就具有較強的消費屬性了,美食攻略可以讓看客食欲興起,然后跟隨著推薦的索引,去尋店嘗鮮,直接就能帶來餐飲客單;
旅行游記其實是在給用戶心智里面種草,埋下一些“XX地方那么美,我一定要看看”的心愿萌芽,所以大家會看到目前大部分的內容電商平臺,主要產出的都是這一類具有強消費屬性的內容。
內容中推薦的產品類型也會影響到轉化,有些產品可能在A平臺轉化就很好,在B平臺轉化就不行,試想一下你把一個賣美妝的內容產品投放到一個體育社區中,很顯然轉化不會太好。
所以選擇與投放平臺相適應的產品類型,這一點很重要,另外對于一些泛流量的算法推薦平臺,我們需要重視內容及產品的標簽化,怎么幫助目標用戶快速找到自己的內容完成消費,后面一個版塊會具體講到。
最后一個是觸發的場景,場景更多來源于是對于用戶需求側的洞察,同時場景是可以靠表達去構建的。
比如六個核桃,宣傳文案“經常用腦,常喝六個核桃”,經常用腦,直接就把關鍵的場景點出來了,比如日常的工作場景,學習考試場景,都是屬于高度消耗腦力的場景,這樣就很容易使白領和學生人群很容易產生共鳴,同時核桃和補腦在人們的大眾認知上,是有一定關聯關系的,進而就可以產生購買欲望。
所以總結一下對于流量而言,請讓內容做時間的朋友,不論是做短期爆點,還是長期復利,都是好的策略,對于消費而言,著重考慮場景的構建,一定要符合用戶心智。最后分享一些關于打造“高流高消”內容的小技巧。
三、如何打造“高流高消”的內容?
理解了內容的價值之后,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去實現價值,這邊我們按照一個內容在外部流量平臺用戶的閱讀路徑來進行拆解,核心就是十個字“流量看標題,消費靠正文”。
以圖文類內容為例,一般來講用戶會在內容的信息流中看到內容的標題+封面,感興趣之后會點擊進入到文章詳情頁,進而開始瀏覽正文,然后從導語、各段落、結束語等順序瀏覽正文,進而再去評論區進行互動等操作。
1. 標題
首先來說說標題的設計,內容產生流量的金鑰匙,尤其是在各大流量平臺,算法推薦大行其道的當下,取一個好的標題讓機器識別讀得懂,尤其重要。
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語義詞庫,你需要保證你的標題中不要出現一些新的生僻詞和指代不清的詞,如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你就不要寫“小皇帝”,這樣很容易被系統把內容判錯領域,把原本體育類的放到歷史類去了,推薦給非目標人群,影響最終的內容瀏覽量;
同時也還需要注意不要做標題黨,常見的標題問題就包括文不對題,過度夸張,歪曲事實,強行背書等等,比如“99%的人都知道XXXXX”,“震驚!??!看完之后才知道XXXXXX”,“馬云看了都非常認可的商業模式XXXX”。
以上講的是為了控制好標題的下限,也就是說起一個60分的及格標題,讓系統不會反感,而想讓標題更加吸睛,引起讀者的興趣,還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琢磨,我以一篇講述內容運營的文章標題來作為案例,提供幾個技巧供大家參考:
- 制造懸念:針對內容本身5W1H要素,在表達上的進行隱匿,勾起用戶的好奇心,why(為什么),What(是什么),Where(在哪兒),Who(誰),When(什么時候),How(如何),隱藏其中一個元素就好了,只提問題不給解決方案,等待用戶自己去閱讀正文,尋找答案,如“內容運營高手們有不能說的秘密么?這篇給你答案”。
- 設問自答:提出一個讀者感興趣的問題點,可以是爭議點,可以是情緒點,還可以是社會熱點等,以發問的方式起手,以給出解決方案作為結束,讓用戶一看就知道能從內容中獲取什么。如“內容運營到底是什么?一文讀懂內容生產,推廣,互動的核心方法論”。
- 剛需錨定:直接切中用戶的需求,瞄準用戶期望,如“一張圖教你內容運營,從0到1輸出優秀內容”,就直接圈定了內容運營小白用戶,同時短平快的內容輸出方式,滿足新手們的速成心態。
- 場景刻畫:描述具體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引發用戶的共情,提升代入感,如“還在不斷選題,寫稿,排版,審稿么?真正的內容運營應該這么做”。
- 常識反差:通過描述反常識,但是又正確的事情,引起讀者的關注,如“新人入職場3年,晉升內容運營總監,有這么幾點要做對!”,對于常規來說,一般新人晉升到總監級別需要7-10年左右,3年這個數字明顯太快了,不符合常識,但是卻又存在一定的可能性。
- 權威背書:通過權威的背書,增加內容本身的信服度,讓讀者更愿意相信正文是有干貨輸出的,比如“打開率40%,咪蒙如何用做內容運營,做出最帶貨的號?”。
- 熱點跟蹤:對于流量平臺來說,會有自己不斷更新的熱詞庫,假如你的標題包含當下熱詞,就會被系統加權,進而提高整體的展示量,比如在新冠疫情期間,你起的標題“新冠疫情下科普內容如何運營才能幫到更多的人?”,那可能會使得展示量會得到幾何倍數的爆發,但是要切忌不該蹭的熱點不要蹭,不要導致文不對題的情況,這樣不僅系統識別之后會降權,同時用戶讀起來也會反感。
2. 正文
講完標題,接下來是正文,正文的寫法千千萬,但是我個人會比較關注兩個點,第一個是遵循金字塔原理,第二個是合理化的預埋引線。
對于金字塔原理,其實會要求正文的表達上建議結論先行、然后再分點描述,層層展開,常見的劃分方式有時間、空間、重要性、邏輯演繹等,各層間互相獨立,邏輯上無交錯感,這樣便于讀者們能快速了解內容的梗概,提煉核心要點,你的內容目的是為了讓人更好的吸收,內容的臨門一腳就是表達,表達方式或者結構錯了,再好的內容也會石沉大海。
對于預埋引線,是指在制作內容的過程中,一方面是要充分考慮內容對于用戶的價值訴求,另外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商家的商業述求,要明確最終內容的轉化目標,而不是內容輸出完之后,成為消費者的過眼云煙。
舉個例子:一位商家去銷售自己的床墊,內容開篇并不是介紹自己的床墊的質地,而是從人的睡眠開始說起:
- 先描述睡眠對于人來說有多少重要,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床上度過的,你需要為你的睡眠負責;
- 其次再來描述一個糟糕的睡眠可能導致的各種壞的影響,以此來調動起用戶的情緒,激發大家希望獲得好睡眠的訴求;
- 最后再來給出解決方案,包括給出一系列的物理手段,喝牛奶,聽音樂,睡前泡腳等;
- 同時也帶上了你還需要一個好的床墊文案引線,并提供了好床墊的篩選標準,最后再給出相應的產品鏈接以及當即購買的折扣優惠券。
試問整體內容看完下來,如果你當前是一個正在遭受失眠折磨或者也非常看重睡眠質量的用戶,是否購買意向已經被調動起來,產生了換置床墊的沖動,這個就是內容即廣告,廣告即內容。
內容輸出本身是滿足用戶在某個場景中的情緒價值,同時又靠廣告的合理帶入,滿足用戶的利益價值,而且對于該案例來說,睡眠的科普以及床墊的推薦,這兩者之間是互相促進,雙向加持的,這就是比較好的內容預埋引線的范例。
結語
內容的生產需要更多的去理解內容背后的意義,根據內容價值軸去優化內容的流量和消費屬性,如何結合場景,結合內容背后的產品及服務,用較好的方式輸出表達,滿足用戶內容層背后的深需求,或許才是我們需要更多洞察的地方。
最后將本文內容總結為下面的一張圖,期待和大家在內容的道路上一起摸索前行。
#專欄作家#
囧囧有神,微信公眾號:囧神產品觀(ID:jspvisio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18年度最受歡迎」專欄作家,起點學院導師。10年互聯網經驗,產品運營專家,Team Leader,長年專注于產品、運營、數據、管理、行業洞察等內容領域。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非常好的文章 謝謝分享
謝謝 閱讀
老師您好,我是圖書編輯,您有興趣出書么?
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