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科技產品策劃:月薪1萬與3萬差別點在哪里?
編輯導語:想要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就是繼續(xù)問問題;想做好產品策劃不是只有方法論就可以,更多的是需要量的積累。如果你收到一項法律科技產品策劃,你想怎么做?本文直觀地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老板讓做稅務服務產品,3天時間,讓設計一下服務內容,如何從0到1策劃?
拿到一個任務,最先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開會,發(fā)言直擊要害的,往往先問什么?
為什么做——給誰用——解決什么問題——人家憑什么用
AI合同審查、智能股權設計、智能問答、破產SAAS軟件,這些都是法律科技產品,也代表了主流的法律科技發(fā)展方向。
科技落地到產品,從基礎技術走向應用,媒介則是產品。
如同知識圖譜應用,最終落地到實踐層面,變?yōu)锳I合同審查、人力資源風險自動識別系統。
產品策劃——原型設計——技術研發(fā)——上線運營——后期維護
這是一個線性過程。
策劃,恰恰成為了起點;也決定了產品的走向。
在產品策劃中,解決了以下三個問題,少掉進幾個坑。
一、找到核心目的,連續(xù)問5個為什么
花了5天時間,做了低保真原型圖,設計出頁面,結果到了會上,出現了另一種情況:這東西確實挺好,卻不是大家想要的東西。
為什么?是花的時間不夠,還是產品原型圖有問題?都不是。
產品原型圖、頁面,確實重要,但不是當下最核心的問題:解決產品核心功能點。
抓住主要矛盾,這是不變的法寶。
領導只看功能對比,你非要用戶體驗五要素,整個分析一遍。
誰是用戶?產品受眾,自然也包括領導。
在需求評審、項目立項中,領導拍了版,產品才能往下推動。
產品高手,經常問的核心問題:
我們目的是什么?給誰用的?解決什么問題?他們憑什么用?
方向決定生與死,細節(jié)是錦上添花。
他們在關注細節(jié)之前,先問的是核心問題,而不是邊邊角角、摳細節(jié)。
如何發(fā)現核心目的呢?
- 多聽:開會時,有些不重要,干點自己手里工作,看似提高了效率,卻丟了重要細節(jié)。聽到大家說的內容,才有輸入,有觀點碰撞,否則就是自說自話、傾聽,從來都是一門藝術,如果不是,那也比胡言亂語強。
- 多問:問出一個好問題,勝過一個好答案。策劃,就是找尋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找到了決定產品競爭力的問題,也就找到了通往解決方案的路徑。
- 快速反饋:先追求大方向,再追求細節(jié)??焖俚?,給出反饋,才能得出結果。3天一反饋和1天一反饋,自然效率不一樣。
二、獨立思考,而不是做資料搬運工
產品分析的目的是借鑒,而不是抄襲。
抄襲,是做不出優(yōu)秀產品的。
產品功能點、頁面交互、視覺設計,是產品這座冰山在海面的微小一角。
那么,如何看到產品表層背后的東西?
網絡檢索:通過網絡檢索,找關于產品的宣傳稿、發(fā)布會文字。
在時間有限、任務重情況下,比如2天出一個策劃時,容易陷入“視野狹窄”陷阱。大類產品,比如股權、人力類法律科技產品,將范圍拓寬,視野也就開闊了。
再看到國家監(jiān)管政策變化、稅務監(jiān)管案例、整體經濟形勢,多看一些資料,選擇也就多一些。如同搭積木,素材越多,搭出來的可能性越多。
專家談話:單一垂直類產品,圈子不大;多找消息靈通的人,請教專業(yè)意見。
做了一星期的功能設計,可能由于一個不知道的消息,就悄悄死掉了。
不怕,不知道;最怕自己以為自己知道。
以人力資源領域的法律科技產品為例:
一個10年人力經驗,一個只有法律背景,一個只有技術背景,同樣是產品策劃,對于企業(yè)用工風險、流程關鍵點,感知是不一樣的。
產品抓不住核心,影響不了用戶使用,不是方法論不夠,而是缺乏實踐經驗。實踐經驗與理論知識,如同車之雙輪,少了任何一個,都是畸形的。只不過,有人先有社會經驗,有人先有理論知識。
深度思考:產品是為了解決特定問題而存在的。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產品是如何解決用戶問題的,受到過哪些捶打,又是如何迭代的?
回到用戶本身,更容易想明白問題。移動互聯網時代,關鍵詞一搜,應用商品看下排行榜,找?guī)讉€類似產品,不是難事。
把觀察到的產品功能結構圖、用戶畫像,呈現出來,也是一種方式,加上幾句評價。只不過是淺層次地整理資料,缺乏真正有效的結論。
什么是有效的結論?
具體化:稅務產品的X功能有3點優(yōu)勢,Y功能有5點優(yōu)勢,就比“產品好,感覺不錯”,更加具體,可被感知。
抓核心:做學習、培訓類產品,看到喜馬拉雅、千聊的小功能,也當做重要內容,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三、具備實現路徑,而不是幻想
有想法之后,缺乏實現路徑,也是要死掉的。
這里的路徑,不是說要從技術上實現,而是要對工作量、產品風險,有清晰的認知。
還包括產品周期:近期做什么,中期做什么、遠期做什么。
最怕的是,想法千萬條,路徑走不通。沒有落地的想法,就是耍流氓。
百度,關鍵詞搜索,看到第30頁,找了很多資料,也知道用PEST框架(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對用戶體驗五要素爛熟于心,是不是就能做出好的產品策劃?
不是這樣的。
產品策劃,就像大染缸一樣,有了方法論,只是第一步,剩下的還需要泡在市場,經過一個又一個產品熏陶,才有那種感覺:得心應手。
技藝,別無他法,唯手熟爾。
產品策劃是產品設計的起點。
起點不對,策劃不對,后續(xù)執(zhí)行,也是白瞎。
經過幾十場會議之后,發(fā)現高手,問問題,直擊要害:
為什么要做這個?
用戶是誰?
解決了他們哪些問題?
他們憑什么用你的產品?
每一個問題,都不好回答,卻也代表了思考的深度。
至于產品策劃高手,不一定是產品經理崗位,而是熟練運用產品思維的人。
他們可能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律所合伙人、售前咨詢師……
作者:馬慧強;微信公眾號:法律產品觀察
本文由 @馬慧強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