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你找種子用戶那么費勁?

15 評論 128858 瀏覽 211 收藏 16 分鐘

產品上線以后,需要有人來用,于是大家就很自然地想到要找一批種子用戶過來,但不少人對此完全是沒有頭緒。不知道去哪里找,找到了也不知道怎么拉來。也有另外一群人,拉種子用戶做得有模有樣,看起來很不錯,效果卻總是不太好,出了什么問題呢?

我們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

常見的種子用戶運營困局

很常見的一種拉種子用戶的情景是這樣的:

公司團隊里的人,每個人分配了一定拉人指標,每個人負責必須拉夠指標數量的人,拉進種子用戶群。

身邊朋友只要關系好一點的,可能都邀請了。想著不管怎么樣,先拉進來讓群看起來人氣旺一點,以后不合適可以再換人。

于是,很快幾百人就被拉進了群里,群主發了一個產品鏈接,丟了個紅包,讓大家下載體驗、談談看法。大部分人領了紅包,只有一小部分人下載了產品,這些人提了一些意見。

由于都是朋友,礙于面子被拉進來,大部分人并不是都有這方面需求亟待被解決的用戶。所以,基本上沒什么動力去下載,進群的第一個動作也都是馬上就把群先屏蔽了,偶爾有時間再來看看。

群里的人看了一段時間,發現群里的內容,?和自己沒什么關系,為了避免過多信息干擾,就選擇退出了。

還留在群里沒退的那群人,要么就是那種群消息非常多,多到完全不看群消息的人,要么就是留著群以后想等著用,等哪一天需要的時候,可以在群里發下自己的廣告。

由于這個群里并沒有多少有價值的產出,運營者也很苦惱,每次讓大家提意見,發現有反饋的人越來越少。反而是時不時會有人冒出來發廣告,因為不少是熟人朋友,有些還補發了紅包,把人請出群也抹不開面子。

「從眾效應」和「破窗效應」在這時候開始發揮作用了,有人看到別人也可以發廣告,于是自己也開始大膽地發廣告。就這樣,關于產品的討論,就被徹底淹沒在一群雜七雜八的消息中。

團隊運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這個群不僅不活躍,活躍的時候還基本都是廣告或者八卦熱點,用戶能給產品提意見的并不多。

于是就很犯難:怎么種子用戶的管理,咋就這么難呢?

于是他們覺得可能是「這屆種子用戶不行」,又找來一批新的種子用戶,不過歷史總是驚人相似,悲劇又在重復上演,最后又變成一個發廣告的死群。

看起來很正確的種子用戶運營方法,為什么就運營不起來呢?到底在什么環節出了問題?

種子用戶的理解偏差

我認為出現上面困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運營者,犯了2個重大的錯誤

  1. 理解錯了什么是種子用戶,錯把第一批用戶、初期用戶當成了種子用戶;
  2. 把種子期的運營放在的數量上,而不是種子用戶的運營質量上。

那到底什么樣的是種子用戶呢?

我覺得種子用戶需要滿足3個條件

  1. 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痛點甚至比一般用戶更強烈;
  2. 敢于嘗鮮,知道產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
  3. 愿意為產品提供反饋和建議。

0.webp (1)

產品發展的種子期

為什么具備以上的3個條件,才能叫種子用戶呢?這就和產品的第一階段種子期息息相關了。

640.webp

有人會說,第一階段的運營目標,難道不是拉來第一批用戶,開始建立和競爭對手的壁壘嗎?

錯了!就是這種典型的理解錯誤,導致了文章開篇所提到出現的問題。

第一階段的運營目標,不在于拉了多少用戶數,最關鍵的目標在于:驗證產品模式!

注意看,上面所說的目標中,沒有提到數量,而要實現驗證產品模式的目標,這其中最重要的其實是用戶質量,而不是用戶數量。

相反的,如果可以驗證產品模式的情況下,越少用戶其實越好。

是的,你沒有看錯,和產品初期很多老板就開始制定的用戶數目標不同,這個階段能夠實現用戶驗證的話,用戶數其實越少越好,為什么呢?

因為同樣實現驗證目的,用戶數少意味著成本更低,要做重大修改調整也更容易,用戶過多反而是有害的。

但為什么這種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希望這個階段用戶數越多越好呢?

因為他們認為在驗證項目成功的過程中,多積累點用戶更好啊,一旦驗證成功,有更多的用戶基礎也更容易下一步發力。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

0.webp (2)

99%的產品都會失敗,失敗的大部分原因就在于,產品本身并沒有很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換句話說,就是產品模式不行。

創業的產品idea大多來自于創始人,他們常常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和觀察,在某個時間點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自認為絕妙的idea。

感覺這個想法沒幾個人能夠想到,想到這個產品一定會有很多人使用,?未來非常有前景,于是就開始創業了。

然而創始人的idea肯定自己會覺得很棒,不然也不會出來創業,然而事實證明,真的只有非常少的項目是真正靠譜的,最終能夠被用戶認可、發展繁榮。

包括在國內公認最擅長做產品的騰訊,每天都有新項目誕生,但也是大多數項目會在2年內停止投入。

所以,互聯網創業初期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努力讓自己成為那1%,能夠通過產品模式驗證的成功企業。

那批最終活下來的1%項目,產品方向也有很多和最開始設想的方向完全不同。

怎樣提高自己產品的成功概率?

這里用到的一個,最成功的方法論,就是「精益創業」,用最小可行化產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也就意味著,在創業期間,及時獲取來自種子用戶的反饋,盡可能縮短每個版本迭代的時間,快速完善產品,打磨出一個能夠基本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

0.webp (3)

所以,可以看出來,種子期最重要的就是快速迭代產品,達到產品留存率目標,為下一步爆發做好準備;如果留存率不夠好,就根據用戶反饋和產品判斷,迅速調整迭代,做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長期一直留存活躍都很低的話,很可能就是產品本身存在問題了,很選擇了一個錯誤的產品方向,及時放棄是個明智的選擇。

如果及時發現產品方向問題,還有時間、資金進行調整方向,投入新方向的嘗試中。

所以在這個驗證產品模式的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就是種子用戶。

這時候你應該,能夠很清楚地理解到,為什么種子用戶需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1. 是這個產品的目標用戶,痛點甚至比一般用戶更強烈;
  2. 敢于嘗鮮,知道產品不完善也愿意使用;
  3. 愿意為產品提供反饋和建議。

這樣的用戶才能夠為產品提供快速迭代所需要的建議,這個階段數量真的不是太重要。

如果為了用戶數量增長,而讓精準用戶變少,反而是個得不償失的選擇。

種子用戶真的需要精準嗎?

是不是真的種子用戶就需要那么精準呢?

1、精準的種子用戶有利于做出準確的決策

不同的用戶群體,對同類產品的需求側重是不同的,這種不同需求之間的沖突,是很難平衡調和的。

0.webp (4)

比如,同樣是一款社交產品,商務人士看重安全、隱私,文藝青年注重氣質、氛圍;95后看重新潮;中老年看重操作簡單、可看家人照片;企業用戶看重工作協同;約炮用戶一定要有查看附近的人等這些不同的用戶群需求,很難在最開始的時候同時滿足好,尤其對于一個創業公司來說。

而且這些不同類型的人都在一個群里的話,他們提的需求也彼此說服不了對方,爭吵和分裂不可避免。

如果產品經理功力不深的話,很容易被用戶帶到溝里去。

例:MIUI的種子用戶

MIUI在推出后不久,通過快速迭代很快打磨出口碑很好的產品,同時獲得了大量的用戶,MIUI早期種子用戶是怎樣選擇的呢?

MIUI的種子用戶是那些喜歡刷機的安卓發燒友,這個選擇非常巧妙,符合前面提到種子用戶的3個特征: 選擇的是安卓發燒友,不是蘋果死粉,不是諾基亞用戶,不是一般的安卓用戶,而是那種恨不得每天都可以刷機的發燒友,他們對于手機上的功能迭代會很迫切,不斷地給產品提各種建議,然后大家一起投票來決定,下一個版本要做什么功能,看到被提的建議能夠被采納,成就感很好,會自發介紹給身邊的朋友,并告訴他們,哪個優化是他提出來改進的。

在這些種子用戶的幫助下,MIUI更新迭代出了很多非常優秀的功能,可以說當時市面上最好用的安卓系統了,所以迅速積累了大量的用戶,為下一步小米手機開發上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這些MIUI的種子用戶是哪里來呢?是當時團隊去機鋒、安智論壇去發帖一個拉來的,第一批內測用戶也只選了100個,然后再一步步拓展開來的。

當時他們也沒有一開始就要做到多大的種子用戶規模,而是逐步擴張開來,第一批種子用戶也只是限量選了100個。

但是如果種子用戶換成是另外一批小白用戶可能就帶偏了,他們會說“??!怎么又閃退了?居然還需要刷機才能裝系統?”他們提出的建議可能是就是一些非常稀疏平常的建議,MIUI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有那么優秀的變化。

2、人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相似的人有了一定的密度,?才容易把話匣子打開更好地交流

比如上面提到的MIUI發燒友,如果告訴周圍的人,他們每天會花幾小時在那里安裝手機系統,通過幾天時間實現了開機畫面的一個小變化,周圍的人肯定會認為他們是神經病。

但在MIUI論壇里告訴大家這件事,一定會被其他人膜拜頂帖,這種完全不同的際遇,也是精準的種子用戶群要提供的。

種子用戶到底是誰?

除了錯把初期用戶當成是種子用戶的錯誤之外,很多公司找種子用戶困難的另一個根本原因在于,并沒有清晰地定義好產品,沒有細分人群作為目標用戶,試圖一開始就做一個完美的產品,想要滿足多種人群的需求,所以產品滿足的痛點不清晰,人群不特定,在茫茫人海中去尋找用戶,當然會非常困難。

現在已經不是幾十年前網站稀少看新聞只能上雅虎的年代了,做出一個APP的成本正在不斷降低,幾乎任何一個領域都會大量APP存在,還試圖一開始就做一個大而全的產品,簡直就是自尋死路。

然而,仍有不少團隊是這樣做的,并且簡單地認為,產品已經上線了,沒用戶使用,就是運營沒做好的責任。

這是團隊共同的責任,而且根源就在老板身上。

不是大而全地找泛泛地找用戶,而是給產品找到一個細分人群;不是大而全地做所有功能,差異化地解決好用戶地一個痛點。

產品上線后,只是一個開始,產品、運營、設計、開發和種子用戶聚到一起,一起打造一個優秀的產品。

結語

  1. 種子用戶不等于初期用戶;
  2. 滿足3個條件才能稱為種子用戶;
  3. 種子用戶的質量遠比數量重要;
  4. 定義好產品,才知道誰是種子用戶。

#專欄作家#

飛魚船長,微信公眾號:運營控(ID:yunyingko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互聯網初創公司運營合伙人。對用戶運營、內容運營有比較深刻的個人見解,個人,分享產品運營入門指南、干貨資料、深度精華。即將出版新書《運營控》。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前面的時候覺得真的說的很對,特別是微信群的,到后面感覺指導性略微弱了些

    來自廣東 回復
  2. 跟水伯文章基本一模一樣,誰抄襲誰呢

    來自上海 回復
  3. 痛點?。?!

    來自江西 回復
  4. 受益匪淺,

    來自浙江 回復
  5. 寫的不錯

    來自上海 回復
  6. 受益匪淺

    來自北京 回復
  7. 方法論很干,對實操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然而運營這個東西,確實很難做。

    來自廣東 回復
  8. 作者開頭描述的那一段,就是現在絕大部分微信群的現狀。

    來自廣東 回復
  9. 我覺得找種子用戶之前最好問問自己:我真的需要種子用戶嗎?

    來自北京 回復
  10. 寫得很好,但有時做決定的是老板,老板并不會看這些文章,而強勢的老板很難被說服。

    回復
  11. 有道理,但不知操作時會有什么情況。

    回復
  12. 既然來了總得留下點什么

    回復
  13. 更敏感,更樂于嘗試,喜歡提意見

    回復
  14. 內容不錯。 ??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