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如何做增長?帶你認知小米的商業模式
編輯導讀:從推出米聊和MIUI系統,到做盒子、做手機,小米從一個小公司一步步成為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oT企業。小米是如何做到的呢?本文作者對小米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
一、商業模式的成功在于解決商業問題
中國核心的商業問題是商業效率低下,任何一件東西都要經過很多層,賣到消費者手上的時候產生很高的溢價。在分析拼多多商業邏輯這篇文章做了相關分析(爆款打爆低價,消費端倒逼供應端,“簡單、粗暴”,帶你解讀拼多多的底層商業邏輯!),本篇文章不再詳述。
1. 互聯網獲客成本高
移動互聯網的核心競爭就是獲客成本的競爭,獲客成本越低,企業就越有競爭力。隨著移動互聯網競爭的加劇,獲客成本從最初的幾元攀升到現在的幾百元,還有繼續攀升的趨勢,而且最可怕的是用戶對這種獲客成本絲毫沒有感知。
小米招股書中披露的獲客成本:
二、小米的商業模式創新
小米把自己的商業模式定義為“鐵人三項”,即硬件+新零售+互聯網。
小米將所有的過程最大限度的壓縮,壓縮完以后把所有成本用來做產品研發、做產品,所以初期的小米不投任何市場廣告,而是自建網站賣手機,廣告費全部省掉,做到了零渠道預算,然后成本定價。
- 盡可能去掉一切不必要的中間環節,這是小米供應鏈的核心特點。通過信息技術,小米直面最終客戶,高效實現了產品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直達。小米銷售產品,客戶從小米商城網上下單,產品從小米的倉庫直接送達消費者手中,沒有中間環節;
- 消費者下單付款后,資金直達小米,不會停留在中間環節,因此資金周轉率高是小米模式的一大特點;
- 消費者收到商品之后,可以直接聯系小米客服、論壇討論、商品評論區留言等,避免中間人傳遞信息造成的延遲與失真。
這也是為什么小米做硬件研發,還必須要做零售,極大提高中間效率。
做產品成本定價,做零售銷售產品,雖然提高了效率,但是會產生新的問題:公司不掙錢甚至虧損?!暗蛢r優品”一般意味著公司成本更高,利潤更低。對很多企業來說,僅靠低利潤來維持公司的運轉將會十分困難。因此,“價格痛點”的實現需要企業其他行為做支撐,才可能獲得持久的用戶增長。
小米嚴格限制了自己的毛利率,希望毛利率越低越好,公司不賺錢就很難雇到優秀人才,很難找到投資,很難持續。
從商業上講,一個公司不掙錢是不可持續的,按照傳統硬件企業的玩法則會普遍采取“以量取勝”,通俗地說就是“薄利多銷”,即在單個產品利潤低的情況下,如何通過擴大銷量來形成規模效應,取得總體上盈利的增加。
如果不做互聯網服務,小米跟一個標準的硬件公司一樣,在嚴格限制毛利率的前提下,公司很難獲得持續發展。
低價如何做增長:以量取勝、模式創新、降低成本。
硬件不賺錢,靠服務和增值賺錢,砍掉傳統的線下渠道,靠電商直銷渠道,以社交媒體為核心“口碑為王”。
低價優品解決用戶痛點,獲取用戶增長,然后通過高附加值服務費用盈利。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只有用戶的增長并不叫用戶增長,而是有價值的用戶增長才是真正的用戶增長。
屬于典型的“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羊毛指的是利潤,狗指的是消費者、用戶,而豬則指的是廣告商或投資者。“硬件免費”的本質是建立跟用戶的強連接,要么通過軟件,要么通過粉絲,要么通過硬件生態。
手機、電視已經是“硬件免費”大潮的主力軍,它們的底氣就在于可以通過軟件、內容收費,即“吃軟飯”。但是,怎么能驅動用戶的強連接呢?就靠一個關鍵點:口碑。
作為一家硬件公司,做高品質的產品需要高成本(好的設計師、優秀的工程師、頂級的元器件及好的加工廠),賣一半的價錢,這在商業上是不可行的。而商業模式一定是閉環的,小米如果不做互聯網服務,公司是不可持續發展的。
三、小米商業模式畫布
1. 重要合作
- 供應鏈公司:原材料供應商、生產制造商
- 生態鏈公司:華米、極米
- 第三方電商:京東、淘寶、拼多多
2. 關鍵業務
- 硬件生產制造:手機、智能硬件
- 新零售:線上網店、線下門店
- 互聯網
- 實業+投資(用生態鏈完善產品組合)
3. 核心資源
- 以社交媒體為核心的“口碑為王”
- 硬件低成本獲客(爆品)
- 鐵人三項組合拳,很難復制(硬件、新零售、互聯網)
- 知識性資源:知識產權、專利、用戶數據
- 團隊
- 資本
- 以手機為核心:手機周邊、智能硬件、生活耗材
4. 價值主張
做撼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
5. 客戶關系
自助服務:官網、線上電商、線下門店、客服
社區:用戶論壇,米粉文化,和用戶交朋友
6. 渠道通路
- 砍掉傳統線下渠道,電商直銷
- 自建渠道:小米商城、小米有品、小米之家
- 第三方渠道:京東、淘寶、拼多多
7. 客戶細分
大眾客戶
8. 成本結構
- 原材料及制造成本、研發分攤成本、市場推廣及廣告成本、銷售及渠道成本
- 小米商城、小米有品
- 淘寶、京東、拼多多
- 小米之家
- 物流成本
9. 收入來源
- 服務和增值:廣告
- 硬件銷售
- 投資
- 品牌使用
四、小米商業模式詳解
1. 小米爆品模式
一切生意的本質都是流量,爆品是流量獲取成本最低、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也是打爆市場的核武器。小米爆品是小米商業模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說是小米商業模式的產物。
小米最早的產品是手機,不過雷軍反復提到一件事就是小米做的不是傳統手機,而是互聯網手機,還特別強調互聯網手機鐵人三項:硬件、軟件、服務。
- 硬件自然是指手機硬件;
- 軟件是指操作系統,小米叫MIUI;
- 服務是指各種應用,今天叫App。
把互聯網手機三部分分開,移動互聯網這三大產業鏈都有巨大的成長機會。
小米做手機最早做的產品其實不是手機硬件,而是即時通信軟件米聊,作為中國第一款基于手機端開發的即時通信軟件,米聊一開始發展得很不錯。很可惜,不久之后騰訊張小龍在廣州推出了微信,開啟了“搖一搖”狂跑模式,米聊被迅速超越。
后來,小米推出了基于Android(安卓)的MIUI系統,由于原生Android太過難用,良好的人機交互讓MIUI系統成為極客們的首選。他們將自己基于Android的HTC手機、摩托羅拉手機等刷成MIUI系統,這也成為當時的一股風潮。
2011年,小米手機正式推出。憑借移動互聯網的巨大風口,前期米聊、MIUI系統積累的用戶口碑,以及雷軍的個人影響力,當然還有小米手機1999元的價格優勢,小米手機橫空出世,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小米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一時間“雷布斯”成為各大創業者的偶像。小米一直堅持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而不只是一家手機公司。
2. 互聯網公司最主要的特點
互聯網公司衡量公司大小的第一因素是用戶數,阿里巴巴的目標聽說是27億用戶,騰訊依靠微信、游戲等圈了十幾億用戶,用百度搜索的人也是以億為單位來計算的。
小米的商業模式,其核心就是用戶,圍繞用戶打造整個小米商業模式。小米堅持自己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就是想盡辦法把用戶量做大。50億用戶量是雷軍提出來的一個期望,或者說一個夢想,只靠手機一項業務肯定是不行的。
沒有一家手機公司可以做到擁有50億用戶,三星不行,蘋果不行,小米也不行。所以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有新的策略。小米的策略就是賣手機周邊產品和用戶需要的產品。
小米商業模式2.0這張圖,就是小米的發展軌跡圖,也是小米不斷拓展用戶的增量圖。
小米從米聊及MIUI系統開始,就獲得了百萬用戶,后來通過做手機,獲得了上億的用戶。
小米做盒子、做電視,是為了獲取家庭用戶,而路由器是用戶上網的第一個入口。小米網是當年手機產品的副產品,但是迅速成長為中國第三大電商(現已被拼多多等超越),這也是一個巨大的電商用戶入口。
后來,小米開始做生態鏈產品,比如手環、充電寶、耳機、插線板,將很多不是小米手機、小米電視的用戶也圈了進來,使用戶群體迅速擴大。小米又通過和淘寶、京東合作,將那些用戶群平臺的用戶轉化成小米的用戶。
通過這樣不斷累積,小米的用戶數快速增長。到2019年第一季度,小米MIUI月活躍用戶為2.61億,智能電視及小米盒子月活躍用戶為2070萬,IoT平臺連接設備數高達1.71億,小愛同學月活躍用戶數超過4550萬。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小米模式的魅力。它擁有多維度獲取用戶的能力,不僅獲得了大量的手機用戶,同時也成了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oT企業。
企業要正常運轉下去,光有用戶是不行的,還必須有利潤。有了用戶卻不能變現的商業模式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小米怎么獲取利潤呢?
第一個數字,就是月活躍用戶MAU,也就是每個月有多少用戶在使用我們的產品。
以小米手機為例,小米2019年第一季度的季報顯示小米MIUI的MAU是2.61億,那么每天有多少用戶在使用呢?做一個簡單的推測,由于手機用戶活躍率很高,月活躍用戶除以2,那么DAU(日活躍用戶)就是1.3億。僅做推測,不是小米公司的真實數據。
第二個數字,就是每天每個人使用手機的次數。
這個數字很有意思,不管用戶打電話、用微信、看視頻,還是購物,只要使用一次都計算在內。其實讀者自己也可以估算一下自己一天使用多少次手機。據統計,中國每個手機用戶平均每天使用手機150次。
第三個數字,是廣告單價,也就是說如果每次打開頁面的時候都是一個廣告,那么每次廣告彈出的單價是多少。
這種廣告是怎么收費的呢?最普遍的就是CPM,即每千次展示收費。一般來講,開機廣告比較貴,可以收到30~50元,當然每個應用差異很大,有的只能把CPM做到幾元。我們這次算高一點,算50元吧,那么折算到每一次就是5分錢。把三個數字相乘,每天1.3億用戶,每個用戶每天使用150次,每次廣告費用為5分錢,把三個數字相乘:1.3億×150×0.05 = 9.75億。用戶量越大,就越有機會變現,而且隨著用戶量的增加,利潤也是驚人的。
當然,不是只有開機廣告這一種變現模式,手機里有很多應用,比如瀏覽器、應用商店、視頻等,都是可以運營的,也都是可以獲取收入的。這些東西加在一起,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小米通過把硬件做好、利潤做低來獲取用戶,然后獲取互聯網流量,最后進行互聯網變現。從這個邏輯來看,小米賣硬件是為了獲取用戶,真正的利潤來源于互聯網變現,這才是小米商業模式的核心。
3. 商業模式的巧妙之處
(1)獲客成本
2017年年底中國境內已有137家小米之家,企業獲客已開始從單一渠道向覆蓋實體店、電商、移動端和社交媒體的全渠道零售體系轉變,如何進一步借助互聯網和新技術以實現線上線下聯合獲客創新,也已經成為電商營利的關鍵。
小米的商業模式把這種獲客成本補貼到硬件產品里去,由于硬件是用戶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價格也會明明白白顯示給用戶,再加上傳統企業的利潤來源于硬件本身的毛利,自然會將成本加到產品的價格中,而小米的獲客模式,將賣產品這種行為視為一種成本,這就決定不僅產品本身可以不要利潤,公司還可以進行部分補貼。
這樣一來,和傳統產品相比小米產品的價格自然就低了很多,用戶對這種價格差異會很敏銳地感知,因此競爭優勢非常明顯。這種多維度差異化競爭模式,讓傳統企業在價格方面徹底失去話語權,從而丟掉市場主動權。
(2)從小米的招股書上來看
小米通過硬件獲客,獲客過程本身是盈利的,而其他互聯網公司的獲客成本高昂。小米的硬件銷售部分毛利率約8.5%,凈利率估計在2%左右。相較其他互聯網公司小米硬件獲客環節具備兩大優點:
- ?互聯網公司通?;ㄙM大量營銷費用建立并挽留用戶群。根據小米招股書提供的數據,全球幾家市值在150億美元以上的互聯網巨頭公司獲客成本均在15美元/人以上。而小米的獲客是沒有成本甚至貢獻利潤的。
- 硬件獲客的天然屬性決定了用戶存量度高、粘性強、活躍度高。后續轉化的能力強。在下一節詳細闡述。
4. 小米商業模式的競爭壁壘
(1)在硬件方面
小米手機的競爭對手是三星、蘋果、華為、OPPO、vivo等企業,這些在該領域都是巨無霸,小米作為一個新軍,穩居全球前五,甚至多次沖到前三??陀^來說,今天電子產品行業競爭最激烈的一定是手機?,F在手機行業的趨勢,前五名已經占據80%以上的市場。也就是說,手機市場的頭部效應已經非常明顯,后面的企業幾乎沒有生存空間了。
(2)在新零售方面
盡管新零售提出來才幾年,可小米面對的競爭對手都不是泛泛之輩,中國的新零售市場幾乎已經被騰訊系和阿里系瓜分了,小米能在這樣的夾縫中分得一杯羹,實屬不易。
小米利用自己獨特的產品優勢,建立起了強大的新零售平臺,無論是線上的小米商城、小米有品,還是線下的小米之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時,小米產品的良好口碑使它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上也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成為其他新零售平臺重要的流量商品。
京東6·18、天貓雙十一,小米都是重要的參與者??梢哉f,小米在新零售賽道上也取得了非常耀眼的成績。
(3)在互聯網服務方面
這個領域的競爭更加激烈,首先BAT經營多年,已經建立起巨大的優勢,現在又加上頭條、美團、滴滴,這些都是估值百億或千億美元的公司。小米的優勢就是把互聯網服務內置在硬件產品中,從用戶習慣上講,換一個手機應用簡單,換一個硬件相對來說成本較高。
一部手機使用時長為1~2年,一臺電視的使用時長為5~10年,這種硬件的黏性使小米具有了一個先天優勢。同時,小米又是從米聊、MIUI系統等各種服務開始起步的,在手機應用服務方面有很多獨到的優勢。
尤其是極具特點的MIUI系統,其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是整個手機行業的標桿,擁有巨大的粉絲群。所以,小米服務至少在自己的用戶群里還是有很好的口碑的,利用這種服務和口碑,小米就搶到了互聯網服務的流量入口,從而得到了互聯網變現的基礎。
(4)線下坪效高
小米的線下渠道包括小米之家(自建自營)、小米專賣店(他建自營)、小米授權店(他建他營,縣級以上)、小米直供點(他建他營,縣鎮市場)等形式。
小米之家是小米線下高效零售的主陣地,擴張勢如破竹,截至2019年2月,大陸小米之家/專賣店已經接近600家,小米授權店已經達到了1100家,而小米直供點目前滲透到全國560多個縣區。零售額公式簡化為零售額=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小米形成了一套可復制的高坪效”打法”。
綜合來看,小米之家的高坪效勝在流量和轉化率,但客單價并不占優。超高的流量和轉化率背后,有小米富有活力的產品組合和極致性價比的價值主張作為支撐,尤其是小米以消費電子和家用電器為主的核心產品池,對產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者:簡約,公眾號:簡一商業
本文由 @簡約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極米和小米是完全沒有關系的啊,沒仔細調研?
??
小米手機垃圾
不得不說,強子和東哥確實是這個時代的代表
??????
除了上述的要點,還有一個。他吸取百度吸金特點,利用產品+廣告的方式,查資料顯示,他的每款新產品都充斥著大量的廣告,而且這方面的收益占比已經達到30%以上,這是個什么概念?相信財經方面的人不用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