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耗盡多年心血打造的好產品,顧客就是不買單

1 評論 2680 瀏覽 6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很多人在做產品時,會選擇封閉開發一款產品,但這樣很容易錯過一些信息、錯過時機;如今行業的變化非常迅速,閉門造車已然是行不通的;本文作者詳細分析了為什么花了時間和心血打造的產品,顧客卻不買單的問題。

經常遇到學員跟我吐槽,公司請了專業的第三方調查機構做了全方位的市場調研,自己也親自去市場跑了無數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花了三五年做出的一個“顛覆世界”的產品。

隨便從市場上拿一個相似的產品,無論怎么比都是贏的,但是為什么顧客就是不買單呢?

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我在這幾年的咨詢經歷中,遇到很多的創業者、投資人、產品的負責人都對自己打造的產品報以厚望,把它當成親生孩子,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它身上。

“我要憋個大招”——這屬于典型的“封閉開發三個月,一舉成名天下知”思路。

且不說這三個月是否能做出一款成熟的產品,三個月的時間,行業到底能發生多大的變化?用戶的需求有沒有變化?你的產品還是不是他們現在需要的?

如果你沒有明確的答案,那就相當于你用三個月的時間打造一把屠龍寶刀,興高采烈想著可以大殺八方,卻發現龍升級了!

很多企業做第一個產品的時間真的很久,久到錯過時機,競爭對手早就把需求滿足了,同類產品多如牛毛。

你耗盡多年心血打造的出來的“曠世產品”早已經爛大街,甚至別人比你好的太多了,用戶怎么可能買單?

每年年底,你總能看到各種《XXX年倒閉企業名單!》的文章,太多的企業早就死在剛剛開始的階段。

那如果我們快一點呢?

發現需求,馬上就把產品做出來,這不就解決問題了嗎?

為了快,大家也是想盡了辦法;比如,設定最后期限,結果是趕工出來的東西,一演示就漏洞百出,然后修修補補,上線時間一拖再拖。

或者學習《精益創業》中的MVP,設定最小可行產品,產品早期的功能盡可能減少;可是做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細節功能不得不做,又或者不斷修改,結果仍然花了很長時間。

好的方法不一定都有好結果,錯誤應用或片面應用都無法達成預期效果。

要想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一致的初始目標

我去,這不是廢話嗎?誰做不到嗎?

實際情況恰恰相反,這個看似很初級的工作要求,很多公司根本就做不到!

我曾經在一個咨詢項目里,兩周前大家確定了產品的方向、第一個版本的功能、交付的時間。

僅僅過了兩周,我再回到團隊的時候,隨便問了三個人產品的方向是什么,居然一個人不知道;一個人說了大概的范圍,一個很肯定的說了之前的方向。

之前不是說好了嗎?大家天天在一起工作怎么會不知道?

沒辦法,就是不知道?。?!

就算你讓員工們死記硬背下來,我敢跟你打賭,每個人嘴上說我們達成共識了,但實際上腦子中的目標全不一樣!

也許你現在并不能完全認同,你可以用“提高用戶粘性”這個目標在公司里測試每個人的理解,或者在評論區說出你的意見,與其他讀者作對比。

對于目標,最簡單的達成一致的方式,就是“復述澄清”,讓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語言重復闡述一遍對目標的理解。

“太反人性了?。?!”

沒錯,很多真正的有效方法都是反人性的,因為人性是有缺陷的;不但要復述,而且時間還不能少于10分鐘,還不能說一樣的話!一定要確保自己的真實理解被充分闡述,并被其他人充分理解和確認!

我的經驗是,五個人在一起“復述澄清”的時間絕不會是50分鐘,很可能是一天!甚至更多;因為每個人復述完,你都會發現很多理解不一致,甚至是之前根本沒考慮過的事情,于是又要進一步討論。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建議第二天再來進行一輪“復述澄清”,這一輪時間可能會縮短到半天;那么在第三天再來一輪,直到能夠在1小時以內結束,便可確認大家“目標一致”。

你肯定會覺得這個過程太煩、太費時間、完全沒這個必要。

但實際上,你最多只花三天時間,卻能節省下未來三個月的時間;沒說清楚的目標會帶來的無數次討論、返工、多做、檢查等等各種時間浪費。

二、不能再小的MVP

我一直覺得《精益創業》是本好書,很多人卻把它當成直接使用的方法,實際上它所介紹的只是思路,因為有太多可理解的空間和太多可操作的空間。

MVP意為最小可行產品,MVP主張以最簡易的產品形式進入市場試錯,多犯錯、早犯錯,然后根據錯誤對產品進行快速迭代;以最小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去試錯,從而換取在市場中的快速成長的機會。

比如MVP里的“最小”并未給出定義或標準,不易掌握和應用;很多人確定下來的MVP離“最小”還差得很遠,只是比他心里那個偉大藍圖小了很多罷了。

MVP的“最小”其實包含兩重含義,這兩重含義分別針對兩種不同對象來說的。

首先,是對用戶的;也就是對用戶來說最重要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例如水杯的核心功能是可以裝水,那就是MVP,但是這更加取決于產品的第一批用戶是誰?

大多數產品的首批用戶并不是真正的用戶,可能是投資人、公司領導、主創團隊、種子用戶。

即便是種子用戶,也是很特殊的一類小眾用戶,他們的訴求是非常鮮明特殊的,只要可以裝水就行。

如果是投資人,事實上你要做的并非是一個實用產品,而是一個模型,目的是讓投資人感受到產品的想象空間;此時的系統會非常簡單,只需要關注你最能打動投資人的那一兩個產品特性就夠了!例如可以溫度監控的水杯。

所以在這個角度上,搞清楚第一批產品用戶是誰?他們最關注的是什么?那才是你選擇MVP的標準。

其次,是對技術的;也就是說對技術實現來說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

用戶量每上升一個數量級,復雜度也會上升一個數量級。也就是說,做10個人的產品和做100個人的產品是很不一樣的,復雜度相差很大。

早期階段產品復雜度應該是很低的;最開始如果僅僅是給幾個投資人做演示,完全可以砍掉溫度對于監控系統的影響、溫度過低提醒等諸多復雜問題。

所以,一定要避免對于產品完整的執念,在技術方面能省則省,技術能夠加速對想法的驗證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在MVP的選擇上,多花點時間精打細算是值得的,不要拍腦袋草草決定,多花兩三天時間就能省去未來幾個月的時間。

三、有邊界的產品定義

有了MVP,你可能覺得一切都已經準備就緒,可以組織團隊開干了,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很清楚要的是什么了。

但MVP只是明確了范圍,并未給出清晰的邊界。

比如,MVP確定我們的杯子要有溫度監控的功能,但是到做的時候才發現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提醒功能、是否需要調節溫度等細節問題;而這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會花上你幾天時間來實現和調整。

所以這個時候,還需要確定詳細的產品定義,說清楚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通過正反表述,給出一條清晰的邊界。

如果沒有這條邊界就會出現,技術團隊自行決定實現到何種程度;往往他們會選擇一種復雜的全面的方式來實現,或者反復確認反復討論拖慢了后續的進程。

然而幾乎沒有一個創業團隊會在早期花時間寫這個,要么覺得沒必要,要么一刻也等不了的去實現想法。

但其實寫的時間可能也就一周時間,卻讓產品的邊界非常清晰;既讓創始人的想法更加落地,也讓團隊更加快速實現,節省未來相當可觀的時間投入。

四、結語

作為企業家,挖掘到一個真實的需求不容易,想做一款好產品更加難得;最怕埋頭苦干幾年做出來產品,市場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產品再好也難以滿足現在的用戶。

一定要把你的長期規劃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落地執行,確保有明確的初始目標,選擇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MVP;同時確定產品的邊界,不斷了解市場的變化,了解用戶的需求變化,你才可能做出一款好產品。

最后,我想給你一個思考練習,有答案可以在下方留言。

我一直都為挑選適合自己的一款好茶而發愁,如果你想做一款產品解決這個問題;你會如何設定初始目標、第一個版本的MVP、明確的產品定義?

 

作者:艾老思,艾永亮產品創新理論提出人

本文由 @艾老思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入門1元福利好課:從業務崗位到一線大廠產品專家,拆解成功轉崗關鍵點】

    ??前VIPkid/美團產品專家@小鳳老師
    ??1小時解鎖大廠產品面試技巧,幫你提升90%面試通過率
    ??原價99元,特惠1元!

    立即點擊預約聽課>>>http://996.pm/7vjXX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