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是最好的拉新策略,可能沒有之一
編輯導讀:常見的免費有哪些?免費背后的深層邏輯是什么?天底下真的有免費的午餐吃嗎?本文作者從湖北省“景區免費”的新聞出發,結合具體案例,對免費這一拉新策略展開了分析討論,與大家分享。
今年疫情期間,除了各種秒沒的周末隨心飛,免門票也成了拉動旅游業增長的一大措施,比如上個月湖北省就宣布,全省A級旅游景區對全國游客免門票開放。
此次活動時間將從8月8日開始持續到年底,其中還包括了“十一”黃金周在內。當然大前提還是安全,全國疫情低風險地區游客,需實名預約,測溫、掃健康碼后均可免門票進入景區。
“景區免費”的消息一出,群眾呼聲自然也是很高,甚至大有“在線組隊,同吃熱干面”的磅礴架勢。
免費是一種將補貼做到極致的營銷方法論,對無論口碑還是話題度的幫助都很大,湖北省深諳其道。這樣的局面,一方面完成了“答謝全國人民的真情關愛”的初衷;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消費加碼繼而恢復湖北省經濟發展,完成增長小目標。
正如網友熱評,“你看的他的免門票,他看的是你的消費”。但為什么“免費”二字,有如此大的魔力,以至于消費者幾乎只要見到它,就紛紛失去了理智?
因為人本能的就會“損失厭惡”。
多吃不動,是為了避免“熱量損失”;經驗主義,是為了避免“腦力損失”;拼團砍價,是為了避免“金錢損失”;出門打車,是為了避免“時間損失”;而拼車、打快車當然還是為了盡可能減少“金錢損失”。
既然消費者不是報表中冷冰冰的流量數字,而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天然地就會厭惡損失。
對于還未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才15666元(2020年上半年數據)的國內消費者而言,金錢仍是最容易感知的損失。消費者可謂,“一睜眼就感受到了金錢的壓力”。
免費,以最低的門檻值,最大程度的破除了人們的“損失厭惡”心理。沒有成本,總可以試試的吧?反正又不虧。這樣想的人,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免費面前,人人皆是勇于嘗試的“價值敏感型消費者”,而非猶豫再三還貨比三家的“價格型消費者”。
當然,免費也需要理由。
因為無緣無故的免費,會引發人本能的風控機制。從小熟知“天下沒有免費午餐”這一樸素道理的中國消費者,在面對免費餡餅的時候,還是不免眉頭一緊,“不會是陷阱吧”?
再加上,人是理由化的動物,人一定要相信某種理由,被某種意義所驅動,才會采取行動。哪怕這個理由很荒謬。
在一項復印文件隊伍中插隊的實驗表明,有理由的插隊者成功率遠高于不說任何理由的志愿者。而這個理由竟然是“我有一些文件需要復印,請讓我先,好嗎”?
請問誰不是來復印文件的???
而在湖北省的免門票政策中,有一個絕好的理由——為了答謝全國人民的真情關愛,湖北將舉辦“與愛同行 惠游湖北”活動。這個理由就很暖心,不像“我要賺你的錢”那樣赤裸而無法接受。
有著充分理由的免費政策,說是最好的拉新策略真的不過分。但放眼看去,擁有最廣大群眾基礎的產品哪有免費,可能只是你交了 “貪小便宜”的稅。
一、常見的免費套路,你經歷過幾個?
“免費”策略在中文互聯網世界應用之廣,無論是360還是騰訊均是利用免費模式完成了商業顛覆。用一句“中國網民被免費寵壞的一代”來形容怕都是不過分的?,F如今免費手段多不勝數,在這里粗略地給大家總結一下套路~
1. 低價的虧損引流品,電商、外賣平臺是老玩家
你是否和我一樣被美團“1元吃炸雞”的廣告吸引過?我還專門下載了。只是我沒有注意到,這是針對新用戶的福利活動。
新用戶通過領取消費券配合店家折扣,就能實現1元吃炸雞的廣告訴求。不過,美團在產銷鏈上做了優化,就算活動長期霸屏花不了多少錢。
一只炸雞的成本可能不過5元,美團正常獲客成本只有幾元錢(新APP獲客成本通常在100-200)用炸雞換取新客戶,就算免費贈送美團也不虧。
在再加這是通過與商家促銷合作,配合紅包券領取的炸雞。消費者除了吃炸雞,想要把消費券用完還需要繼續消費,美團推出這個活動幾乎是0成本。
相同的案例還有很多,比如0.01元的鮮切芒果,誘人吧?等你點擊進去下單就會發現,25元才配送,整個店唯一便宜恐怕就是這份芒果了。為了薅這一分錢的羊毛,絞盡腦汁湊了25塊心滿意足下了單,也不知道是誰占了誰的便宜。
2. 免費試吃、試用、贈送禮品,大賣場屢試不爽的推新方法
面包切好,酸奶倒好……逛累了,吃點吧?多少人一時沒抵制住誘惑,就把東西放進了自己的購物車。當然,這類產品往往價格不高,真的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那種類型。
不然,消費者還是會在結賬臺毅然拋棄之。
不同于上面說到的兩種“免費產品引流,本質還是在賣東西”,運費自理、免費拉人頭,這類就真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人家壓根沒想賣東西,賺的就是運費,甚至倒賣你個人數據的錢。
前兩年社交電商的常見玩法,本質就是把廣告代理費、渠道進場費、媒介投放費還之于民,把營銷費用都補貼到了用戶身上,讓原來的第三方拉新變成了用戶自己拉新。
二、免費的,往往也是最貴的
老話真是永遠有老話的魅力,天底下真的沒有免費的午餐。
看似免費的,往往并不是毫無成本,甚至可能還是最貴的。因為免費而額外付出的等待時間、人情臉面,甚至是所謂的形象成本,可能都比你省出的五毛一塊有價值的多。
0元砍10斤芒果還好,你消耗的只是七大姨八大姑的人情面子,禮尚往來,你下回也得在拼多多回應熱情;
0元砍iPhone可長點心吧,不是在拉999個新用戶的道路上半途而廢,就是在“就差一點”的惋惜中問候活動設計者的爹媽,最后不是你薅了平臺的羊毛,是平臺把你八竿子都打不著的社交關系給摸了個門清。
當你承認“免費的,往往也是最貴的”的同時,大概率也會意識到另一句話,當你享受免費而沒有付出的時候,你已經不再是“人”而成為了“商品”。這一點,恐怕不難理解。
當你看著免費視頻而不忍受漫長的貼片廣告的時候,你不再是上帝,而只是被明碼標價轉手賣給第三方的流量。
免費的叫用戶,收費的叫客戶,免費用戶通常不過是成就氪金玩家良好游戲體驗的道具之一。這就是商業世界的真相:交易的本質永遠是公平的,只是每個人的價值標的不太一樣。
#專欄作家#
南有板栗,微信seanchan0;微信公眾號:好吃的板栗,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互聯網營銷/運營/增長領域,擅長內容運營/社會化營銷/品牌營銷咨詢。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有點東西
說??很好
謝謝哇
是的,天下沒有白吃的的食,運營手段源于觸動用戶信息,都是心理學高手啊
說的很好
僅限于C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