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種社群類型的差異化分析
編輯導語:很多人對社群的理解就是建個群,在里面發發群公告、吹吹水、發發紅包活躍一下氣氛,而這不是社群。社群分為很多種,面對不同的社群,運營方法是不一樣的,最終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因此社群運營要有針對性。接下來,本文作者就為我們分析了六種社群類型的差異化,看看該如何“對癥下藥?!?/p>
運營社群過程中,有許多新手或者老板經常把所有的社群運營一概而論。這就導致了一些原本有效的方法不奏效了,一些考核的指標變得不那么合理了,尤其是對于剛接觸社群運營的同學來說。
其實不同組織所建立的社群,本來就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運營的過程中是需要因群而論,因群而定,因群而議。
那么按照村長的實操和理解,和大家一起分享,常見的幾種社群類型,以及對應社群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有借鑒意義。
一、消費型社群
以團購、秒殺、送券等福利類型組建的社群,核心的目的就是購物消費。
比如大家加入的淘客優惠券群、社區團購群、花小豬打車群、瑞幸咖啡門店群。這些群有一個共同的特征,就是群員幾乎都是消費者,他們就是為了領取福利和消費。他們的消費意愿極強,而且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優惠力度。
而這樣的群,群用戶之間是沒必要產生任何聯系的,它其實還是一對一的傳播。好比大家都要去商場買東西,人雖然聚在一起,但沒必要認識,也很難互動。
那么這樣的群,唯一考核指標,是領福利到消費的數據。群里面,是否有聊天,不是必須關注的事項。對于這樣的群,也是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去做群活躍的。
因為用戶之間沒有什么好聊的,用戶不是沖著關系去的,用戶是沖著福利去的。所以,一旦群里面的福利減弱或消失,或者是產品的質量/服務下降,用戶才會流失,而不是群內容。
核心觀點:不是所有的群,都必須活躍,也不是所有群用戶必須發生聯系。
二、成長型社群
以學習某項技能、實操案例為主要目的的社群,大家關注是個人的自我成長。
這樣的社群可以是由學習型的機構組建的,也可以是一個有經驗/權威的個人大咖組建。對于成長性的社群,具體表現可以是讀書會、沙龍、教學、自律成長營。
對于這類社群,需要進行層次的劃分,比如入門、中級、高級。群內的內容講的太過高深,普通小白完全沒機會交流,學習的效率也是底下的。而對于高級的用戶來說,基礎常識對他們來說實際價值不大。
在做此類社群的時候,需要注意四點:
1. 話題性的討論
最好每天都有能組織一些當下的熱點,發布到群里面引發大家的思考和討論。但每次官方必須提前準備好一些素材,以免冷場。越是貼近實操、近期熱點,大家的關注越強。
2. 案例的拆解
最好每周有一個案例,可以從社群定位的維度來進行拆解。設計的社群可以分享相關的作品,運營的社群可以分享某個活動,技術的社群可以分享某個技術。
3. 嘉賓的分享
一定要組織嘉賓來分享,因為每個嘉賓的實操經驗,對于社群成員來說,是有參考甚至是實操價值的。
4. 要有門檻
對于此類社群,最好設置門檻,要讓用戶知道,知識是需要付費的。白嫖性的社群,極易冷場和內容低質。最重要的一點是,白嫖性的社群,到了真付費的項目,效果會很差。
核心觀點:成長性的社群不在于人多,也不在于討論有多熱烈,而是后續有多少人愿意續費,以及購買其他知識性的服務。
三、IP性(品牌)社群
有很多人應該有加入過小米的社群、秋葉PPT、輝哥奇譚等機構/個人的IP社群。這類IP型的社群,都是被IP的魅力所吸引,認同IP的產品、理念。
這類社群的用戶既是IP的追隨者,又是IP的共創者,做這類IP社群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 需要持續輸出高品質的產品
小米的用戶是沖著小米的產品去的,劉潤老師的社群是沖著劉潤老師的觀點、文章內容去的。
所以對于用戶來說,需要持續性的接受IP輸出高質量的產品(商品/服務/內容)。這對IP來說考驗是極大的,但黏性也是最強的,用戶越得到滿足,忠誠度就越高。
2. 要有線下的活動
叫粉絲也好,讀者也罷或者叫老鐵都行,這種關系的存在是需要有更多的線下活動,來拉近用戶的距離,增加共情。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幾乎所有做IP的都要做同城會,粉絲見面會,因為用戶需要在情感上同樣得到維系。
3. 要有歸屬感
當你被用戶或者粉絲認可的時候,要形成一種家人/朋友文化,而不是由上到下的俯視。有些用戶對于某個IP的喜愛,是愿意免費提供N種服務的,包括宣傳、答疑、組織等等。
因為它覺得自己找了組織、找了同頻者。所以也要給用戶制造一些參與的機會,比如一起發起某個事件,一起線下開展大會等等。小米的米粉年度家宴就做的很好。
核心觀點:做IP性質的社群,在線上/線下都需要有持續性的內容,而且要帶著用戶一起來參與,制造內容。
四、賺錢型社群
其實這類社群,是最近這幾年才開始興起的。
其實賺錢型社群,不是一對多的輸出,也不是由一個IP吸引的。而是由賺錢這個主題做了分類,只是其中需要一個組織者。對于這樣的社群,資源在其中扮演著最重要的。無論你加入的是渠道群、還是商家群、項目群,核心取決與群內信息的質量。
這類群,最看重的是有什么人,是不是夠垂直。比如社交電商圈、淘客大咖圈,人脈/第一首信息更重要。
群里面是否聊天,真的不重要。群里面有沒有大咖,能不能做資源互換才是最重要的。當然,這類群需要一個極具號召力的人物,它可以是行業人物,也是個積極的茶館小二。
這種類型的社群,質量最高、付費意愿最強、付費能力也最好。
核心觀點:賺錢型社群衡量質量的標準在于有沒有同頻的大咖。
五、興趣型社群
以某個愛好匯集了一起對此感興趣的人,可以是跑步群、健身群、寫作群、短視頻交流群、理財群。
這類社群是很容易組建的,但這類群又是很難收費的。除非基于某個IP的影響下,建立的付費社群。比如某個IP是健身達人,那他創建的社群興趣屬性更多,收費也比較容易。
但就算是IP類型的興趣社群,只適合做系列課或等級課,把每一節課的交付感做好就行。做興趣型社群,一定要多組織線下的交流活動。而且日常在群內,可以各種閑聊,因為大家很放松。
當然興趣型的社群,不能太大,其實越小越好,尤其是在本地做興趣群,交付感很強。這類群的商業價值比較弱,因為規模不大,大家又互相熟悉。
對于組織者來說,免費提供服務的性質很強,而且就是需要一個有組織能力的人來做社群的發起人。其實要把興趣群和成長群區分開,你是專門去學習跑步的、插畫的,和你加入一個興趣社群是兩碼事。
核心觀點:興趣群最容易找到共同話題,但需要找到組織者,否則也是最容易變成死群的。
六、行業(身份)型社群
最后是比較簡單也很常見的社群,比如你從事美容行業、健身行業、家裝行業、電商行業,你一定會加入這類社群。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沖著行業資源、資訊、人脈去的。另一種是基于身份,比如你是寶媽、技術、教師、作者等等。
這里要著重強調下行業型的社群:行業型的社群也主要表現在資源上的鏈接,比如各種資源聯盟/協會。行業群用戶十分精準、需求十分明確、付費意愿也比較強。它適合一家機構來組織,把品牌方、渠道方整合在一起。
行業型的社群,大家關注的是行業的一手資訊、經營方法、項目動態、資源對接。所以一個行業群的經營,其實是比較輕松的。
核心觀點:行業群的收費價值很高,而且行業群的生命周期極長。
#專欄作家#
十里村,微信公眾號:十里村(ID:shilipxl),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偶爾分享生活,關注電商、科技,新事物。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優惠、成長、品牌關注、賺錢、興趣、行業分享,這些無非是用戶加入群的目的,這要這個群后續的發展能滿足用戶一開始進群的目的,就能黏住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