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管理中上沉下???

3 評論 9001 瀏覽 21 收藏 11 分鐘

編輯導讀:之前筆者接觸了幾個電商商品后臺的,漸漸對商品后臺整體內容的困惑越來越多,不解于它紛雜的字段,不解于它雜亂的排布,不解于它背后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有相同困惑的“戰友”有一絲啟發。

一、商品存在的意義是什么?

可能一些觀眾會很奇怪為什么會先討論商品存在的意義是什么?因為商品就是商品,對于電商來說只需要進行上架,銷售就好齊活了,怎么還憑空整個意義出來呢?此處主要是簡單的闡述一下自己對商品的理解。

1. 用戶對象

商品確實只需要上下架并且有用戶來購買就足夠了,所以關鍵的破局點就在于如何獲取用戶。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引用之前看到過的例子),如果同樣是一部Ipohe X,在平臺A上面需要6000元,但是平臺B上面僅需要5500元;你會選擇哪一個平臺進行購買?大部分的用戶應該都會選擇平臺B。

那么我們接著往下走,如果平臺A的界面,交互都是90分,但是平臺B的界面連商品圖片都是不全的,按鈕以及文字都不對齊;你會選擇哪一個平臺進行購買?只需要他的商品是正常的,物流并不是7、8天一直卡在大連遲遲不出貨,此時大部分的用戶應該都會選擇平臺B。

為什么平臺A作為產品來說做的都很優異了以后卻輸給了價格,其實這背后就是用戶對象在作祟;電商并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用戶體驗就可以滿足的群體了,因為現在的電商已經趨同化了,大家雖各有特色,但是大致相同,并不會有極大的差異點。

所以問題回到出發點,關鍵的破局點到底如何尋找?

其實很多平臺都給出了答案,并且這個答案在之前一段時間去長沙的時候體驗也尤其深刻,答案就是在細分領域找到自己的賽道。

長沙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將飲食的氛圍哄炒到了極致,無論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茶顏悅色,還是火爆的天寶兄弟,都第一次讓我體驗到原來實體產業也可以勁爆到這樣的程度;在這里并不是說小看了雙11預售的李佳琪他們的業績,而是真正的感受到不管什么產業,不管在線上或線下,細耕到一定的程度時都會產生質變。

這個賽道是很好理解的,即在潮流、母嬰、電子產品等等內容找到自己的賽道,然后不斷的去獲取里面的細分用戶形成自己的基礎用戶;只是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會有一個壁壘,這個壁壘其實對于每一個平臺都是存在,那就是當你的賽道飽和或者用戶增加已經非常平緩的時候,你就需要拓寬你的用戶群體——正如B站之前通過后浪來吸引更多的人群一樣進行破壁。

2. 質量、價格、物流?

電商商品的競爭不僅僅在不同的賽道上面,因為現在市面上不同的賽道中都已經出現了競爭對手了,所以就需要去在賽道上面去營造自己的競爭優勢了;因為電商它發展的時間對于互聯網來說真的太久了,就導致單純的競爭不在于產品而在于產品外的更多要素:質量、價格、物流。

說來都有對應的原型樣板、質量、價格兩個要素在拼多多身上的體驗無疑是戲劇化的;它一出生就以價格的特性闖入了電商的競爭行列,但是一開始的它也因為各種質量受到了大量的質疑,到現在還有“拼夕夕”的梗流傳在外。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時的它硬生生的將一只腳踏進了電商巨頭競爭的大門,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它在價格競爭優勢保持的基礎上面不斷的提升商品質量;并且在尋找各個品類大品牌加入的過程當中都不斷的給我們傳遞著他們想要打破這個標簽。

然后就是物流,講起物流大家的印象深刻可能都有一個印象就是京東——與淘寶的策略不同,京東通過他分部各地的倉庫,調撥讓物流的速度快的讓人嘆為觀止,也算是一定程度拓寬了一小部分的用戶(對急需品十分波切的用戶),并且京東的電子產品等內容也是他們平臺的特色之一。

以此入局就是給大家拋出一塊石子,電商商品它的切入點選擇在哪個角度?

是因為自身的商品質量過硬,自己對接的物流很快,或者自己的價格更低廉;但是這些都已經脫離的電商產品的范圍,跟你的生產、銷售、物流等等都是鏈狀的關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二、商品創建的細節

其實商品管理、商品創建中很多文章有提及商品的品類創建,會根據不同的電商發展階段然后會有前后端不同的商品分類,以及各種屬性的創建,那些都是有意義的內容;因為描述的文章太多,再次就不贅述了,更多的從商品的類型、信息、操作等角度展示給大家

1. 商品類型

因為接觸的電商平臺不少,所以跟大家總結一下不同的商品類型,以免大家在過程當中會繞一些不必要的彎路。

其實商品本質上是簡單的,只是售賣的商品而已,但是不同的商品會有不同的特性,所以他們展現的樣式,購買的方式也隨之有了差異。

普通商品:可以是自營商品,也可以是商家入駐后的商品,即正常設置好對應價格、規格、屬性內容、詳情展示內容,包裝的讓大家更有購買欲望的商品;其實后續的商品內容大多也跟普通商品有60、70%的重疊,因為他們的主要內容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只是一些細小的差異而已。

批發商品:批發商品最大的商品特性就是批量購買,所以對應的就需要設置對應的起批量,多規格或者同時存在起批量,多規格的設置情況;起批量主要針對的就是不同區間數量,支付的金額也不一樣,多規格設置其實很好理解,當同時存在時設置會繁瑣一些,如果設計的簡單就由為重要了;最后批發商品會有混批的概念,即未達到起批量的時候通過不同規格混批也可以進行購買。

積分商品:積分商品其實比較通用了,即通過積分或積分+現金的形式進行商品的購買,很多平臺都有類似的機制。

商品不同的類型確認好了以后,接下去就將一些基礎的信息補充上去,即一開始有提及的分類、屬性,售價,物流等信息進行補充;因為這些信息不同公司的基礎不同,針對的內容也大體不同,所以不好籠統描述。

2. 商品管理

商品管理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商品狀態以及商品評價組成;當然也可能會給商品的不同屬性,評價的信息(質量,物流,店鋪等)來賦予商品不同的權重,最后影響商品的展示排序甚至店鋪的排序(本文主要描述商品狀態于商品評價)。

商品狀態:商品狀態針對商家跟后臺系統的內容是有差異的,商家更多的關注商品的審核狀態,上下架以及缺貨等信息;一個店鋪的商品本來就不少,為了讓商家更快的獲取信息,根據自己平臺不同的機制讓商家更快的去操作。

評價管理:評價管理其實也大家都很好理解,在前端用戶針對評價的打分,評價內容都是好簡單的;評價管理主要復雜在于他們的運用,用戶的打分對商品,店鋪的影響是如何,為什么一些平臺的評論都零零散散沒有幾條,而一些平臺的好評卻會以返現金來不斷的刷數量,這個都跟評價影響的權重有關;并且當商家的競爭激烈起來了以后他們的積極性,以及對用戶,商品的態度也會有所不同。

最后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幫助,一起出發。

 

本文由@J先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組合商品中的子商品從組合商品建立后是否允許支持修改,想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怎么做的

    來自廣東 回復
  2. 商品本質還是需求滿足,忘記了這一點,精細化管理商品做的再好,也無人問津,最后缺乏流量而死。

    來自浙江 回復
    1. 需求滿足這個點出發確實沒錯,但是在細分領域創造自己的平臺優勢才好更快的打開自己的市場。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