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10 評論 21223 瀏覽 289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業務全場景這個詞我們總能看見,但是為什么要去做需求梳理呢?我們又該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本文作者圍繞這兩個問題為我們做出了解答,總結出了五個步驟,快來學習和收藏吧。

一、為什么要做業務全場景的梳理?

主要原因有三點:

1. 方便溝通

比如:在產品設計完成,進入開發后,可能會遇到技術問你為什么要開發這個功能,可不可以把幾個功能合并成一個功能等等問題。

如果你不能回到業務場景,回到用戶使用產品的場景,不能從用戶使用場景的角度來回答、溝通問題,那么很多時候會造成溝通的不順暢,以及產品推進受阻的現象。

2. 回到原點思考

我們經常講,產品經理在具體工作的過程中,往往思考的時間要比畫原型圖、寫文檔的時間還要多,才是比較合理的時間分配。

思考什么?

需要思考的內容很多,但其中有一點一定非常重要,那就是:回到場景,回到原點去思考,思考用戶是在什么場景下遇到了什么問題需要解決,沒有基于業務場景而得出的需求,都是閉門造車空想出來的需求。

換句話來講:業務場景是產品往下設計的原點,這點工作沒做好,后面設計出來的產品可能都沒什么使用價值。

3. 全場景思考,做到需求不遺漏

如果說,我們分析場景、在找需求時,想到哪里是哪里,而不是從整體的框架去思考。就容易造成需求有遺漏,產品無法形成閉環。既然業務場景的梳理這么重要,那應該怎么做呢?

這里,我將會從以下5個方面來講:

  1. 場景要素;
  2. 梳理出盡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3. 基于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4. 基于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5. 確定邊界(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接下來,我將一個一個的講:

二、場景要素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我們經常會講到場景,要還原場景。那么,一個完整的場景應該包含哪些要素呢?

不同的書籍、資料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根據我的經驗以及相關資料的參考,用場景7要素就可以把一個場景給還原,給講清楚,場景7要素分別為:

1. 用戶

也就是用戶是誰,使用者是誰,可以是一個人、或者是某一類人,比如:小王,創業者,產品經理。

2. 環境

可以是時間,空間、地點等約束條件。比如:星期一晚上下班回家的路上,公司的銷售辦公室內。

3. 時機

也就是觸發用戶產生目標的事件或者是影響用戶行為變化的環境。比如:今天上班,明天周末就要放假了;昨天還是大太陽,今天就下雪了。

4. 目標

也就是用戶產生的目標,比如:明年年底前寫完一本書,今天中午午飯吃火鍋。

5. 動作

也就是為了實現目標,采取的一系列動作。比如:打開電腦,打開文件,開始打字;拿出充電器、插上電,給手機充上電。

6. 載體

就是和什么樣的載體發生了互動;比如:手機,電腦,村委會門口的宣傳欄。

7. 任務

通過一系列動作,完成了任務。比如:炒好了一個菜,爬上了山頂。

場景7要素,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在某一個環境下,出現了某一個時機,然后某人帶著某個目標,通過某個載體,采取一系列的動作,最終完成了任務。

1)案例1:

北京某3A景區經理小王今天早上坐在辦公室,想到最近上新了一套門票系統,想把景區相關門票上傳到系統供游客查看、購買,于是打開了電腦進入后臺、門票管理模塊,進行了門票信息的添加,門票信息添加完以后,最后點擊提交完成門票的上傳。

這個案例當中,小王是用戶,今天早上在辦公室是環境,最近上新了一套門票系統是時機,想把景區相關門票上傳到系統供游客查看、購買是目標,電腦是載體,進行了門票相關信息的添加是動作,完成了門票的上傳是任務。

以上場景7要素還可以變成4要素,也就是僅需要4個要素,也能把一個場景給描述清楚。

這4個要素分別是:用戶、環境、時機、事件。用戶、環境、時機的相關解釋,文中已提到;事件的意思是要推動什么樣的事情就是向前發展。

也就是說,場景4要素里的“事件”,把場景7要素里的“目標、動作、載體、任務”給替代了。

2)案例2:

小張是一家做家居裝修公司的銷售,星期一早上到公司上班后,打開CRM系統后臺看到了線索池里多了一條線索,于是小張在線索池里把線索領取了。

這個案例中,看到線索后,把線索領取了,就是事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做場景需求分析時,以上提到的場景7要素和場景4要素都可以靈活匹配運用。

講完一個完整的場景應該包含哪些要素之后,接下來的所有內容都是圍繞“業務全場景需求應該如何去梳理?”。

三、梳理出盡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圖

講到業務全場景,那不得不先梳理出來主業務流程圖。

因為,業務場景是由某崗位獨立完成、相對獨立、可匯報的業務活動。而業務流程是由不同崗位之間通過協作,滿足外部服務請求的過程。

因此梳理出完整的流程圖,基本上也就覆蓋了需求的全部場景。所以,這個模塊,我們先梳理出盡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業務流程梳理有3個關鍵步驟:一聽二問三確定。

  • 一聽,聽客戶的介紹,聽的過程中不要打斷,不要陷入細節,以最簡單的方式把業務主流程梳理出來;
  • 二問,沿著主流程發問,把相關的分支、異常情況,相關規則梳理出來,能加入主流程圖的就加入,加入不了的可以重新畫流程圖,或者是用文字來表示;
  • 三確定,最后給相關的客戶或者業務專家講一遍,做最后的流程確定。

這樣,就盡可能詳細的把業務流程給梳理清楚了。

案例:這里以一家民宿門店的預訂系統作為案例講解(本篇文章以下的所有案例都會以這家民宿門店為案例講解)

1. 一聽

聽客戶的講解,梳理出主業務流程圖,如下: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2. 二問

根據主流程發問,把相關的異常情況、分支流程、相關規則梳理出來,補充進流程圖(圖中標紅部分則是補充),如下: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其中,有1個異常情況,流程圖中不好加進去,用文字來表示,如下:熟客或者店長朋友提前打電話來預訂,需要工作人員預留房間。

3. 三確定

確定你梳理的民宿預訂系統業務流程,是否有補充或者不同意見。最終,就把住宿預訂系統的業務流程給梳理出來了。

四、基于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基于以上民宿門店業務流程圖,梳理出對應的全場景如下圖: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在梳理業務全場景需求時,我們經常會遇到困惑,到底業務場景的顆粒度多大比較合適。擔心自己做的業務場景分析顆粒度比較大,又或者擔心自己做的顆粒度比較小。

場景顆粒度的標準如何界定,我個人認為《有效需求分析》中,有一段話的界定,我比較認同:一個完整的業務場景應該是獨立的、可匯報的、可暫停的單元。

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講,粒度是由組織分工決定的,就像我梳理出的全場景圖中分的顆粒度一樣。

比如:游客查看下單;經理確認訂單;游客收到短信通知。這3點我把它分為3個不同的場景,因為這3者分別都是獨立、可匯報、可暫停的單元。

五、基于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基于以上民宿門店全場景圖,梳理出了對應的全場景需求,如下圖: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補充:畫出來的全場景需求圖中,場景與需求的對應關系是一對多的關系。

也就是一個場景中有多個需求,比如,全場景需求圖中的第一個場景,這個場景中就有:發布房型,管理房型兩個需求。

六、確定邊界

確定邊界,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為什么要確定?

有一句話不這樣講嘛:什么是產品?產品就是有邊界的解決方案。

因此我們需要從梳理出的全場景需求圖中,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梳理出的結果如下圖:

B端產品如何進行業務全場景的需求梳理?

圖中“加紅”部分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也就是通過公眾號查看有什么好吃的不需要系統支持。

圖中的游客訂單12小時之內,商家未進行訂單確認,需要自動退款,短信通知,這個需求就需要系統支持。

其它部分場景需求,需要手工+系統支持。

最后做個總結:

在進行全場景需求梳理時,可以從以下5個方面來梳理:

  1. 場景要素;
  2. 梳理出盡可能詳細的業務流程;
  3. 基于業務流程找到對應的全場景;
  4. 基于全場景找到對應的用戶需求;
  5. 確定邊界(也就是確定哪部分場景需求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場景需求不需要系統支持,哪部分是手工+系統支持)。

#專欄作家#

豐憲飛,微信公眾號:小飛哥筆記,個人微信:f1506620495。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某互聯網創業公司合伙人兼運營總監,多個項目“從0到1”項目負責人,擅長戰略、運營、產品的整體規劃及落地執行。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 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好得很呢

    來自浙江 回復
  2. 業務—場景-需求,解決方案在哪一步呢?好像不需要解決方案

    來自廣東 回復
  3. 小李給門卡那里,好像寫錯對象了

    來自廣東 回復
  4. 大神你好,看了你的文章我感到十分受益,請問能否分享到我們公司的內網供大家學習?會注明文章的出處~

    來自遼寧 回復
  5. 干貨!B端產品,正愁不知怎么分析需求呢!

    來自重慶 回復
  6. 寫的太好了,學習了,收藏,感謝

    來自北京 回復
  7. 點贊,提供了一種思考路徑

    來自湖北 回復
  8. 挺有用的,給目前我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幫助。

    來自北京 回復
  9. 完整的業務-場景-需求的方法論。學習了

    來自北京 回復
  10. 寫的太好了

    來自陜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