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HB 模型:深度了解功能背后的邏輯

0 評論 4219 瀏覽 18 收藏 12 分鐘

編輯導語:你有聽說過OSHB模型嗎?沒有吧,這是本文作者為了解決在工作上遇到難以捉摸的場景時,探索應該如何去思考所總結的一個模型。那么,這個模型應該如何使用呢?本文作者通過三個案例為我們進行了詳細地分析。

一、你可曾遇到過如下場景

  • 在面對某個需求時,需求方要求加入功能 A,理由是我看其他產品有且很好用,我們也要有??墒悄阌X得加功能 A 不合適,但你又找不出什么原因來說服需求方;
  • 在看待某些產品的功能時,如產品 1 和產品 2,他們都是同類產品,但是在某些相同模塊的功能和交互卻完全不同,其背后的邏輯關系苦思不得其解;
  • 在做產品功能和交互時,方案 A 和方案 B 不知道怎么抉擇,即時最后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案,領導問起背后的思考邏輯卻答不出。

以上這些問題在職業初期也是經常困擾我的問題,但隨著職業年限的發展和經驗的沉淀,摸索出了一套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我將此思路命名為 OSHB 模型。

1. OSHB 模型分為 4 個主要步驟

1)目的(objective)

顧名思義就是我們要探討的這個功能或交互它最終所要達成的一個目的是什么,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在接到任務需求或任務時定要先了解其目的是什么。

2)場景(scene)

理解為要達成此目的所觸及的使用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分為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心理狀態。

3)假設(hypothesis)

結合場景分析對于某功能或交互方式進行雙向假設,也就是有會如何,沒有又會如何。

如:搜索輸入款是否需要一鍵刪除的功能,若有一鍵刪除用戶在輸入錯誤的情況下可快速刪除輸入內容重新編輯,若沒有一鍵刪除用戶會手動刪除或光標定位至出錯位置進行精確刪除。

4)權衡(balance)

通過產品定位、用戶人群和用戶使用時的心里狀態對雙向假設進行權衡分析,最終產出的是一個分析的概論,通過這樣的一個概論我們再決定此功能或交互方式的取舍問題。

后續將通過兩個具體案例帶大家深入了解 OSHB 模型。

二、案例 1

微信發消息之后撤回為何還要有提示:

1. 目的(objective)

此功能存在的目的是什么呢?消息撤回后的提示信息,具備什么人、在什么時間、進行了什么操作的屬性,因此可以先簡單的理解為目的是對操作記錄的信息留痕。

就好比張三是個清潔工,因為疫情的原因需要定時對電梯進行清潔消毒,每進行一次作業就要在旁邊的本子上進行記錄,以便于他人查閱此項操作的情況。

2. 場景(scene)

撤回消息的提示這里分為兩種場景:

  1. 消息發送者,發送消息后撤回;
  2. 消息接收者,看到信息被撤回。

1)場景 1(消息發送者)

  • 使用前:用戶看到所發消息內容有誤,或者發錯了對象;
  • 使用中:既然內容有誤或發錯了對象,那么需趕緊撤回,以免他人看到;
  • 使用后:若所發信息有誤就重新編輯再發送,若發錯對象了別人看見后會好奇撤回了什么;
  • 心理狀態:別人看見我發消息又撤回會怎么想,會認為我不嚴謹、有些尷尬。

2)場景 2(消息接收者)

  • 使用前:正做著其他事,看見微信有消息提示,有人給我發消息;
  • 使用中:點開一看,他把撤回了;
  • 使用后:如果消息又重新發送了過來,會認為他打錯了字。如果撤回后的消息一直沒有再次發送,會想這人想跟我說啥,難道發錯人了?
  • 心理狀態:內向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3. 假設(hypothesis)

1)消息發送者

若有撤回提示會顯得我做事不嚴謹,有些尷尬;若沒有撤回提示的話會認為反正內容撤回了,別人也不知道,所擔憂的尷尬也將不存在。

2)消息接收者

若有撤回提示可以知道他人對自己有過發消息的行為,記錄了他人的操作記錄,具備他人對自己操作的信息掌控力。

若沒有撤回提示,產品層會出現邏輯 bug,比如我在做其他事時看到有微信消息推送提示,但打開微信一看什么都沒有,以為是產品 bug。如果是正在聊天中,別人把消息撤回,在一些商務談判或借貸等特性場合,則會導致對方利益受損。

4. 權衡(balance)

如微信起初定位是一款即時通信的產品,隨著產品的發展現如今已是一款貫徹我們生活的工具,如支付、電商、醫療、民生….對于這樣一款覆蓋面全的產品,安全需求也將顯得尤為重要。

倘若有撤回信息提示,對于消息發送者來說雖不太友好,但其本身就是一個使用場景的附加功能,此功能的初衷是為了給發送信息有誤時進行重新編。

倘若沒有此功能在產品層會引發邏輯 bug,在用戶層會導致信息斷層所引發的安全因素會使得用戶對產品的不信賴。

二、案例2

探討音樂類 app,在音樂列表頁,播放音樂后是前往播放詳情頁還是停留在列表頁?網易云音樂播放后是前往播放詳情頁,酷狗是停留在列表頁,他們這背后會存在什么樣的產品邏輯?

我們先將探討的問題定義為:播放音樂后是否前往播放詳情頁。

1. 目的(objective)

在播放詳情頁聽歌會的目的是何?會帶來什么樣的效果呢?如上圖網易云音樂聽歌詳情頁,在頁面中會有封面、歌詞、唱片播放等形式會帶來烘托歌曲的氛圍。

顧前往詳情頁聽歌的目的是:烘托氛圍、帶來沉浸感。

2. 場景(scene)

結合是否前往播放詳情分為兩個場景進行分析,一個是播放后前往播放詳情頁,一個是播放后停留在音樂列表頁。

1)場景1:播放后前往播放詳情頁

  • 使用前:播放列表中找到要聽的音樂;
  • 使用中:播放音樂后的氛圍感帶來沉浸體驗;
  • 使用后:可能繼續留在當前頁面聽歌,又或切換其他歌曲;
  • 心理狀態:內向平靜,享受音樂的節奏和氛圍。

2)場景2:播放后停留在音樂列表頁

  • 使用前:播放列表中找到要聽的音樂;
  • 使用中:試聽一下,看歌曲好不好聽,或者是不是自己想聽的歌曲;
  • 使用后:不是自己想聽的歌,快速切換或查找下一首;
  • 心理狀態:急切的找到自己想聽歌曲,比較注重效率的切換歌曲。

3. 假設(hypothesis)

若播放后前往播放詳情頁則會便捷的帶來聽歌沉浸體驗,但會影響切換查找歌曲的效率,一定程度上得罪在意效率切換歌曲的用戶。

若播放后停留在列表頁,需進入詳情頁的話點擊下放的播放器進入,因此進入詳情頁的操作成本增加,但用戶查找和切換歌曲的效率更高。

4. 權衡(balance)

結合以上的分析可得兩種用戶群體:一種是在意效率型,一種是在追求意沉浸體驗型。

網易云音樂:專注于發現 與分享 的音樂產品,依托專業音樂人、DJ、好友推薦及社交功能,目標用戶多為學生和白領為主體的普通音樂愛好者以及音樂發燒友。

酷狗:以音樂作為中心點打造成成一個解決人們在音樂需求的泛娛樂平臺。特點是最全面的曲庫和豐富的音樂版權。用戶群體對于音樂喜愛程度并不高,并且覆蓋比較大的年齡跨度。

總結:因為網易云音樂的用戶群體對音樂的喜好程度較高,再結合產品本身的特性,所以以犧牲效率的場景來滿足于沉浸式的聽歌體驗。

酷狗則因用戶群體對音樂的喜好程度偏低,核心只是聽歌的基礎需求,再結合產品定位的屬性,所以偏向于效率。

三、案例3

探討:有的產品在詳情頁時,屏幕任意位置右滑即可返回上級頁面,為何有的產品卻沒有此交互操作。

比如:微博,進入某條微博詳情頁之后,在屏幕任意位置右滑即可返回微博條目頁。天貓,在商品詳情頁卻沒有屏幕任意位置右滑返回商品列表頁。

再或者找個同類產品,比如微信和QQ,他們在聊天界面返回至消息列表頁的交互頁不同此案列我就不解析了,留給大家思考……如有不懂私信我或評論區見。

 

本文由 @Chasing to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