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的產品觀(4):連接

0 評論 7586 瀏覽 9 收藏 9 分鐘

編輯導語:產品的構建流程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在上一篇文章中,作者為我們分享了產品構建的第三層:組合層;本文作者分享了在成功組合了產品架構后,怎么讓不同模塊連接起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我們成功的組合了一個產品結構之后,接下來要讓信息在產品中流動起來,這時候就需要將不同的模塊與功能連接起來。

這個就是產品構建的第四層:連接層。

軟件產品是一個信息不斷流動的動態系統,連接層的工作就是讓信息在各個模塊之間有序的流動。

一、信息如何傳遞

信息在模塊之間傳遞的包含了如下的部分:方向,順序和數據。

1. 連接的方向

場景發生的時間順序就是連接的方向,時間是不可逆的,一個未來才發生的場景不可能出現在過去。

同樣,場景對應的功能及用例需要按照時間順序嚴格排列,方向一定是沿著時間不斷向前的。

2. 連接的順序

將模塊進行連接時需要依據模塊對應的場景的連貫性進行連接,不能將兩個并不連貫的場景連接到一起;同根據使用場景有先后順序來進行連接,不能將之后觸發的功能放置在前面。

確定連接的順序時,除了根據對應場景的連貫性進行判斷之外,還可以根據模塊與功能的前置條件與后置條件進行判斷;滿足前置條件的模塊應該排列在前,后置條件影響的模塊需要排列在后。

3. 數據

連接的目的是讓信息有序的流動,而信息的本質就是數據,連接的本質就是數據傳遞。

在面向對象的思想中,萬物皆可為對象,那么我們也將數據看做一個對象,這個對象在傳遞的過程中有哪些信息呢?

  • 對象的狀態:這些對象是正常狀態,還是特殊狀態,還是出現了異常,我們需要根據對象的狀態確定它下一步的連接方向。
  • 對象的屬性值:對象的屬性就是一個對象的特征值,比如我要傳遞的是商品信息,那么他的屬性就包含名稱,品類,價格,購買數量等,這些屬性值將作為下一步操作的重要依據。

二、連接的要點

連接的三要素:簡單、高效、容錯性好。

簡單:連接的步驟一定要足夠的簡單,需要找到兩點之間的最短路徑;畢竟大家都這么忙,能越快的處理完一個事情越好。

高效:信息的傳遞要足夠的高效,對于信息的要求就是數據準確,完整;避免后續重復取值的麻煩。

容錯性好:任何一個系統都會出現各種情況的意外,在設計系統的時候需要對可能出現的意外做出完善的處理路徑。

三、連接的分類

按照連接的特征來分類的話,連接可以分為:基本流、備選流和異常流。

基本流:基本流是理想情況下信息傳遞的流程。也是抵達終點的最優路徑。

備選流:畢竟世事難料,人們總是不會按照你預想的最優路徑來走,這之后就需要預設足夠多的非最優但是依然可以抵達終點的路徑來讓人們抵達終點。

異常流:如果路途中間出現了幺蛾子怎么辦?這時候我們需要考慮足夠多的幺蛾子出現的可能性,并設置回頭路,讓用戶可以通過這個路徑再次回到正路上來。

備選流和異常流的規劃,依然使用分解層的妙招:無限窮舉。原則依然是相互獨立不重復,完全窮舉無遺漏。

四、內循環與外循環

經過了前面幾層的工作,我們已經知道產品是由模塊組成的,而模塊又是由功能組成的。

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模塊與模塊之間必然需要連接,同樣的,模塊內部的功能之間同樣需要連接。畢竟模塊就是功能的閉環嘛。

這樣就出現了兩套連接流程,一套用在模塊內部,一套用在模塊與模塊之間,這兩套流程我就叫他內循環和外循環;內循環就是指模塊內部的連接流程,外循環是指模塊之間的連接流程。

但是就像一個國家包含了省、省包含了市一樣;一個一級模塊內部可能包含幾個二級模塊,二級模塊可能又包含了更小的模塊,低級模塊的外循環只是高級模塊的內循環的一部分,一個內循環的終點可能是另一個內循環的起點。

所以在實際設計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將不同的循環都當成一個獨立的對象,每一個對象之間都有對應的連接點,所有最后對象都是通過連接點來進行連接。

1. 內循環

每一個模塊都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功能的閉環,功能與功能之間根據用戶的實際操作行為又會產生互相之間的聯動。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每一個功能進行連接的設計。

每一個模塊都是獨立的個體,模塊內部功能的連接均僅限于模塊內部,對外的接口應該盡量少,如果能夠保持入口和出口都只有一個那就再好不過。

太多對外的接口很容易造成流程設計的復雜,過于復雜的流程一定會造成體驗的混亂以及增加開發的難度,并且會增加出現BUG的幾率。

愛因斯坦說過:“如果解決方法太復雜,那么一定是問題錯了”。

2. 外循環

外循環就是模塊與模塊之間的循環,外循環的注意事項與設計細節與內循環一般無二。

需要注意的是,一個產品包含多個一級模塊,一個一級模塊中又會包含多個二級模塊,所以二級模塊之間的外循環只是一個一級模塊的內循環;這時候需要注意入口、中間件以及出口,也就是需要確定流程起點的模塊以及流程終點的模塊;入口負責接收輸入的信息,中間件負責將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出口負責將信息輸出到外部。

內外雙循環支撐起了整個產品的正常運轉,兩個缺一不可,就像國家的經濟一樣,既要有內循環,又要有外循環。

最后我們回顧一下連接層的內容:

首先,連接是信息有序流動的方式;連接有方向以及順序,連接的目的是傳遞信息;信息包含狀態信息以及屬性值。連接的方向和順序都依據用戶使用產品的時間順序。

連接又分為基本流,備選流和異常流,連接體系有分為內循環和外循環。

連接是讓一個產品動起來的過程,經過了連接層的之后產品已經形成了完整的框架。

按照生物學的說法就是,產品已經形成了胚胎,接著我們只要在框架的基礎上搭配上可視化界面就可以實際應用了。

搭配界面就是下一篇《具象化》的內容,請期待下篇。

 

本文由 @木道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