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對象的產品觀(7):向上生長
導語:在前文,我們已經探討了產品構建的5個層面;但是產品是一個存活時間非常長,影響非常持續的一個事務,構建只是所有產品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一起探討產品工作的其他內容。
一、生命周期
就像人會有生老病死一樣,一個產品會經過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個階段,這四個階段就是產品的生命周期。
在產品的生命周期中,我們的目標就是快速成長,盡量延長成熟期,避免進入衰退期;但是用戶需求,市場環境甚至科學技術都一直在發生變化,為了適應變化,我們就需要將產品不斷的升級迭代。
產品的迭代升級就是從一個只能滿足核心功能的基本操作的胚胎,逐漸的進化為各方面都趨于完美的成品的功能。
二、MVP
這個詞不是NBA的最有價值球員的英文縮寫,而是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英文縮寫。
這個概念來自于精益創業,是指在一個點子剛冒出來的時候,不應該大張旗鼓的去大干特干的做非常復雜的產品;而是應該做一個只有核心功能的極簡化產品,然后快速的投入到市場中,快速的收集市場的反饋,之后用市場的反饋來不斷的完善產品。
這個構建產品 – 投入市場驗證- 收集市場反饋 – 得出意見 -改進產品的過程被稱之為:精益循環。
這個過程經過簡化之后,就形成了下圖所示的精益循環圖:
- 構建就是構建產品,構建產品可以使用文章所介紹的構建產品五層次的方法論來指導。
- 反饋就是收集數據,包含了數據埋點,數據存儲,數據挖掘等多個方面的工作。
- 衡量就是制定指標體系,包含了如何辨別好的指標,如何制定成功標準,如何去排除數據噪聲獲得真正有用的數據等。
- 認知就是數據分析,收集到的數據可以給我帶來什么樣的指導,我們如何利用數據分析出正確的結論等。
如果說產品的生命周期就像汽車拉力賽。構建產品就像造一輛賽車,這是完成比賽的基礎,畢竟有了賽車才能進行比賽。
那么反饋就是賽車監控系統,他隨時監控這賽車的各個部件的運轉情況的數據,并隨時上傳這些數據。
衡量就是賽車隊技師,他隨時判斷賽車的運轉情況,并不斷的給出賽車當前狀況的判斷;認知就像車隊領隊,他需要根據當前車輛的信息,來判斷是要停下來維修還是沒關系繼續行駛。
反饋、衡量和認知是如此重要和復雜。一篇文章肯定是無法說明所有的內容。
咱們這個系列主要說的是產品構建的方法論,未來有機會我再寫文來專門說一說這些內容。
三、產品的迭代目標
產品迭代的核心目標是改善。
世界首富貝佐斯說:改善等于成功;他的成功法則就是日拱一卒的不斷改善。
對于我們的產品來說,成功法則也無外乎改善,堅持不懈的改善是達成成功的最好路徑。
1. 改善的方向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用戶體驗金字塔:
這個金字塔就很明確的告知了我們一個產品改善的方向。
當一個MVP產品設計出來時,他只能滿足最低的要求:可用。
之后我們要根據用戶反饋不斷的改善我們的產品,逐漸的讓產品變得易用;當一個產品已經滿足了易用的標準后呢?
我們要讓產品變得好用,要能夠給用戶超出預期的體驗;最后讓用戶愛上我們的產品,離不開我們的產品。
四、向上生長
最初的產品就像一顆種子,之后在不斷的吸收各種養分,不斷的生長,最后長成為參天大樹。這個過程,就是向上生長。
向上生長的過程中,我們要謹記一個道理,產品是有生命的,他會自己找到生長的出路。
一個產品的生長路徑,在抽象出愿景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所有的產品最終都會沿著最初的愿景自然生長。
舉一個大眾點評的例子,大眾點評剛出現時,他的愿景就是讓用戶找到滿意的餐廳;為了達到愿景,他們確定了讓用戶對餐廳進行點評的核心功能。
當所有的用戶在吃飯之前都去大眾點評上去尋找餐廳時,大眾點評就順勢推出了餐廳預訂與團購;之后又衍生出了優惠券,買單等多個與之關聯的新功能。
像大眾點評這樣,產品的生長過程就是從最初設定的核心功能開始,之后不斷的生長出與核心功能相關的輔助功能。
最后就長成了以愿景為根基,以核心功能為主干,以輔助功能為枝葉的產品之樹!
五、后記
終于寫完了這個長篇系列,從最初構思開始,到最后落地寫成,總共用去了差不多1個半月的時間。
遙想當年,我作為一個前碼農冒失的闖進產品世界,捧著一本《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當圣經,滿腦子的馬斯洛需求層次,少即是多。
夢想著改變世界,獨上高臺,一欄眾山小。結果一出門就碰壁,被社會無情毒打到一度懷疑人生。
現在想想當時的情況都是慘不忍睹,不忍回顧。
一轉眼,從我入行產品到現在已經7年有余,有句話叫七年之癢,說的就是到了第7年,你就某樣東西已經非常熟悉了,接著就會厭倦,嘗試一下其他的東西;為了抓住自己這顆蠢蠢欲動的心靈,我決定做點什么。
做什么也思考了很久,最后決定就寫一篇文章好了,好好總結一下自己這幾年的做產品的得失,結果一不小心就寫了7篇??磥砦业脑挵A本質這輩子都沒辦法改變了…
文章寫得很長,感謝能看到最后的朋友,也希望我這幾篇文章能給看到的朋友帶來一些啟發。
系列文章最后,引用我看過的電影里面說的一句話來結尾吧。
“我希望未來的世界會因為我的出現而有了一點點的改變?!?/p>
與君共勉。
本文由 @木道人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構建、反饋、衡量、認知。憑這四點就能開篇著書了
不敢,這四點也不過是我總結歸納前人的知識而得出。兄弟抬舉了
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