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產品提升業務敏感性的三個關鍵點
編輯導語:對于中臺產品經理來說,在推動一個項目或者一款產品落地時,都不得不考慮業務敏感性,只有保持相對的敏感才可以保證用戶體驗,成功的進行迭代更新。關于中臺產品如何提升業務敏感性,本文作者為我們總結了這三個關鍵點。
中臺產品作為向前臺業務提供服務支持的關鍵節點,越是大的公司,中臺服務所面前的前臺業務越廣。每一次的中臺業務邏輯變更或每一次中臺業務的優化,都可能影響眾多前臺業務的穩定性、準確性。
雖然中臺產品不直接面向用戶,但是中臺的業務卻最終對用戶負責。
所以對于中臺產品經理來說,尤其是偏業務中臺的產品經理,在每一次產品方案設計及落地過程中,都要充分考慮對前臺業務的影響,保持相對的敏感才不會出現功能上線后導致前臺用戶體驗的缺失或系統問題導致版本回滾。
1.“理解”業務
如何做到對中臺產品流程、功能的設計優化不會影響前臺業務,關鍵之一就是理解業務。理解而不是了解,了解指你清楚當前的業務邏輯是什么、清楚業務流程中各個環節是如何流轉的。
但理解則上升了一個層次:理解是你對整個業務生態的上下游有相對清晰的認知,知道每一個業務系統的業務邊界(即每個業務系統在業務生態中的角色定位),基于上面的認知有主觀判斷力知道如何做是對的、如何做是錯的,這遠遠比了解當前業務是什么更重要。
如何從了解到理解?
保持好奇心,或者說刨根問底的需求溝通方式。
做任何一次需求設計時,在需求溝通環節,要向你的需求方進行深入的需求訪談,不斷的問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需求,找到問題的本質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避免遇到問題解決問題,而是遇到問題找到本源去解決本源。
當你無法判斷一個功能或者一個流程如何做才是合理的時候,想一想在互聯網出現之前,這個業務場景在線下單純由人去處理是如何做的。
一個業務、一個場景存在即合理,互聯網產品經理要做的更多的是利用互聯網、利用新技術把原有線下的業務進行線上化,提升人效,從真實存在的業務場景出發做產品設計。
做業務負責人:業務負責人是業務結果負責,而不是單純對你負責的業務模塊負責。
一個涉及多業務系統交互的需求或業務流程,在參與過程中不單純至理解自己所負責的業務系統,而是要理解業務流轉的全流程,對業務開始到結束所有的業務系統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在產品實際落地過程中才能保證設計的合理性。
當然會有同學說如何做到全流程的理解?
這就要靠在實際工作中,涉及跨業務系統需求溝通中多問、多了解、多思考。這里推薦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學習下第一性原理相關的知識內容,對于如何找到需求本質可以有更多的啟發。
2. 信息同步
中臺業務的接入方可能有很多,有時候在做產品設計過程中難免會有所遺漏。
例如對于某個業務服務接口做了業務邏輯的改動,在業務上線前,郵件周知所有調用這個服務的前臺團隊,周知不僅僅是代表告訴各方業務邏輯改了,而是要描述清楚為什么要改這個業務邏輯,這個業務邏輯的改動為了實現什么目標。
很多前臺團隊對中臺業務沒有那么的了解,單純告訴對方改了什么不一定能讓對方評估出來改動對于他的影響點或者影響范圍。
在信息同步的過程中,描述清楚業務調整的原因、調整的邏輯及目標,讓對方可以更快評估出來是否有影響、影響是什么以及做好對應的回歸測試。
信息同步后,一定要得到反饋,根據反饋結果決定改動是否可以預期上線,保持對線上的敬畏心,尤其是當你的產品用戶量級是百萬級、千萬級,你無法知道你的一個輕微改動會影響多少用戶的真實使用體驗。
3. 做好降級
中臺,作為整個公司系統架構中的“火力”輸出保證,業務的延續性和穩定性是重中之重,一個前臺入口掛了可以啟用其他的前臺入口,但是如果中臺業務掛了,最基本業務流程可能就走不下去了,這對于一個公司的打擊或影響是致命的。
如果你負責的業務系統是核心業務流程中的一個環節,是會影響到用戶真實使用的。那么做任何一個業務改動時,都需要評估對服務調用方的影響同時做好異常的監控報警及降級方案。
業務上線后,通過監控觀察所有服務調用方的業務異常率是否有明顯波動,業務核心指標的數據對比、環比,從多方面驗證業務改動對線上沒有較大影響。
一旦發生異常報警或投訴反饋,及時定位問題,通過降級方案進行恢復,保證原有業務的延續。作為產品經理,尤其是偏向于業務中臺產品經理,保持對業務的敏感性是非常必要的。
這也是以用戶為第一的價值觀體現,理解業務、信息同步、做好降級這三個關鍵動作,讓產品的每一次需求實現落地、每一次版本上線,不出問題或出最小的問題。
#專欄作家#
記小憶,公眾號:PM龍門陣,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OTA中后臺產品經理。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不得不點個贊,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