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細分方法論全解及行業應用
編輯導讀:客戶細分的核心目的是精細化運營,對不同的用戶分別制定運營策略,期望實現利益最大化。那么,如何進行客戶細分呢?本文作者將從四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今天的問題來自于上海的李總,他在做行業客戶細分。想要一些客戶分級分群的相關策略和資料。我資料倒是有很多,但是不知道能不能給他一些好的建議啊。
說實話,雖然我之前做過很多客戶分級分群,但是總感覺做的不太行。網上類似的文章也很多,看來看去無非也就這么些東西。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理解吧。
一、至簡式客戶細分
客戶細分的核心目的是精細化運營。其實就是對不同的用戶分別制定運營策略,期望實現利益最大化。
所以客戶細分最樸素的思想,就是切分。大家應該聽過一個詞“高凈值人群”,這是傳統營銷時代流傳最廣的客戶分群產物。
一般來說,用戶細分得遵守MECE原則,上面所有的方法其實都已經是MECE了。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后面就有特例。
受限于當時的數據和技術,客戶細分大多都還是在CRM中進行因為只有在CRM中才能獲取用戶的各種信息。細分的邏輯也就非常簡單了,大多是從某一個單一維度進行切分。
比如“按客戶凈值分、按客戶數據來源分、按消費頻次分、按年齡段分、按當月累計消費金額段分”等。這種客戶切分方式比較原始和粗糙,遠遠稱不上“客戶細分”。但是這種切分方式是所有人最容易想到,也是最容易理解的方式。
所以在早期的數據交易中,賣家會標注上數據來源,企圖在名稱上體現客戶數據的價值。當然現在買賣個人隱私數據已經入刑法了,大家千萬別碰哈。
二、業務分析式客戶細分
再進一步,就有人從各個角度總結提煉客戶細分的邏輯,比如從用戶生命周期上細分,我們對不同處在生命周期的客戶用不同的策略,期望拉長用戶在成熟期的時間,創造更多的價值。
比如:
按用戶生命周期分,如“潛在用戶、新用戶、付費用戶、復購用戶、流失用戶”等,不同行業的生命周期不完全一樣;
按用戶運營流程分,如AARRR、RARRA、“新用戶、使用用戶、興趣用戶、意向用戶、付費用戶”等;
按用戶積分等級分(忠誠度),如傳統的會員卡級別、淘寶的“皇冠、鉆石”等;
按用戶的各種標簽切分,這個自由度就非常大了,信息非常豐富。
這些方法都非常直觀,業務部門最喜歡了。而且對應的策略也非常清晰,基本上顧名就能思義。
這些看上去還是從某一個固定的維度對客戶進行切分,但是一般來說這些維度都是經過業務理解、加工之后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信用卡的不同級別就是一個附帶非常復雜規則的客戶細分模型。只有達到了某幾個條件,才能升級卡片的等級。當然,享受到的權益也是不一樣的。市場上甚至有專門研究信用卡養卡規則的人和公司。
三、組合式客戶細分套路
前面說的都是從單一維度對客戶進行群體切分的方法,這種單一維度我們可以相處很多很多。
那如果再往前進一步,我們還能怎么細分呢?答對了!那就可以對各單屬性進行組合后細分,RFM就是典型的一種。
這個模型非常好用,流傳很廣,認同度高,可解釋強,對應的策略也很清楚。
RFM模型,就是用戶細分的經典模型。它就是用“最近一次消費 (Recency)”、”消費頻率 (Frequency)”、”消費金額 (Monetary)”,對用戶切三刀,劃分成為8個群體,然后來區別對待。
其實RFM本質上是一種象限模型,只不過不是4象限,而是3個指標,每個指標離散為0和1,總共分為8個象限。而且我們在用RFM的時候,也可以進行各種變種,比如改掉一個指標、把“高、低”區分為“高、中、低”等等。但是不管咋變,本質還是一樣。
RFM的變種之一就是替換RFM中的M,比如RF+年齡段。當然,只要你能想出來,可以任意組合,比如當月消費等級+用戶年齡段+地區等。之前我做過汽車行業的用戶細分,就做過客戶偏好+投訴頻次+活動參與的組合維度,可以分辨出忠誠客戶還是難纏客戶。
一樣啊,這種方式幾乎可以無限組合,只要你能想出來,隨便拿兩個以上的關鍵業務指標一組合,立刻可以把客戶切分成任意群體。
移動通信領域對客戶群體的細分也是做到了機制,各種亂七八糟的套餐可不是運營人員瞎想出來的,而是使用不同組的數據,通過各種各種算法算出來的。
提到算法,我們還可以用各種聚類算法實現客戶細分。但是這些算法計算的結果,業務可解釋性就比前面所有的細分方法差多了。而且有些算法存在隨機種子等因素,每次執行的結果不一樣。比如K-means的聚類,這個K值要么人為設定,要么隨機。這隨機就隨出事情了。同樣一份數據,很可能就出現下面這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這種情況讓我們給業務解釋的時候非常困難,全都得靠編。有一次更搞笑,我們某甲方要“大數據”+“算法”,而且必須要保證執行冪等,就是每次執行的結果必須一樣,要不沒法給別人解釋。遇到聚類這種含有隨機數的情況,那可不行了。最后我們給把算法給改了,只要是一個結果集進去,不管怎么執行,都是一個結果。唉,我們太難了。
當然,除了K-Means之外,我們還能用KNN、層次聚類等等各種聚類算法。除了層次聚類稍微好解釋一些之外,其他算法計算結果都得靠編。更不用提對應的運營策略了。
那有沒有更好的客戶分群方法呢?當然有的。
四、業務洞察式客戶細分
可能有哥們說了,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用處說實話也不大。
這話得分怎么說了,如果說只是客戶細分,咱就這些招。但是如果說指導運營,那得具體分析各層用戶的問題,后面還得帶上恰當的運營建議。得跟運營同學一起定好策略,制定執行計劃,跟進,調整,優化。
不過,咱說回來,除了這些招之外,咱還有更經典的用戶細分方法嗎?
答案是“有”!
但是再往前一步就不能是通用的方法了,最少得細分到行業和具體場景了。比如快消行業就有非常經典的“阿里八類人群”:
所有快消行業都可以參照這八大類進行客戶細分。這里你可能就會注意到,這明顯就不符合MECE的原則嘛!是的,但是這八大類已經涵蓋絕大部分人群了,剩下那一星半點的也不影響全局。
那這八大類是怎么來的呢?業務洞察!沒別的招。
當然有些洞察也很有意思,還會從用戶的“星座”角度上進行分析,也不知道是不是故弄玄虛。比如騰訊幫喜茶做的用戶洞察就有這樣的結論:
也有很多業務洞察會與社會現狀進行結合,也就是傳說中的PEST模型(政治politics,經濟economy,社會society,技術technology)。比如:
你看上面細分的,從數學角度上根本沒啥邏輯么。也完全不符合MECE原則,各部分之間還有交差,但是絲毫不影響其業務解釋力。因為里面夾雜著對當今社會各種現象的洞察。
京東和尼爾森對用戶生命周期也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他們的洞察也很有意思。他們提出的口號是“實現品牌用戶資產波浪式增長”:
五、總結
用戶細分是精細化運營的重要手段。
最樸素的思想,就是從某個固定的屬性對用戶進行切分,比如按客戶凈值;
再進一步,是從業務分析的角度進行切分,比如按用戶生命周期;
再進一步,是將多個維度組合之后進行切分,比如流傳很廣的RFM模型,或者使用KNN、K-Means、層次聚類等各種聚類算法。
往前一步就是行業特殊洞察了,甚至是垂直領域的特殊洞見,這就得有很深的行業用戶洞察能力,比如阿里提出的快消領域“八大類人群”。
至于技術實現,其實數據量不大的話,用excel就能搞定;數據量多一些就用關系型數據庫,寫SQL搞定;再多的話就用大數據平臺,用分布式計算處理了。
用算法進行客戶分群的技術實現,在傳統營銷時代,更多的人用的是SPSS、SAS等數據挖掘軟件;之前有一陣子還流行過R語言;現在Python當道,如日中天。用起來非常簡單,基本上就是組織數據結構,然后調個包就可以了。
今天的分享就是這樣。
作者:大數據架構師,公眾號:大數據架構師,國藥國華大數據總監,擅長BI、數倉、數據中臺產品規劃領域
本文由 @大數據架構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