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產品持續優化的六個思考出發點
導語:對已有的產品進行持續優化是產品經理的重要工作內容,產品優化通常會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并帶來更多的短期利潤或長期利潤。本文作者為大家介紹了產品持續優化的六個思路,包括指標、反饋、競爭、產品配套、不確定性因素和逆向思路,以供產品經理做參考,可以當成是具體優化工作的出發點。
一、指標
無論一個產品所服務的用戶在哪個行業,是什么樣的形態,總有一些指標可以來判斷當前的這個產品是不是好產品。考慮一些產品的指標,把指標和產品掛鉤,這樣對于產品的優化就變成了對于指標的優化,這樣的處理方法將產品優化這個非常抽象的問題具體化了,更具有可實現性。
提煉指標需要有目的,這個目的通常也是我們做產品優化的目的。
常見的指標包括四種:
- 體現產品經濟效益的指標,比如銷量、營收、毛利、點擊轉化率等;
- 體現品牌一致性的指標,主要是列出一些具體的條目來判斷當前的產品設計是否和品牌形象相一致;
- 體現產品質量的指標,比如客訴量、維護成本、維護人力;
- 體現產品影響力的指標,比如市場占有率、用戶量等。
產品經理需要針對產品提出量身定做的指標,獲得當前指標的值,設定一個新的目標值并且開展相應的具體優化工作。
比如一個新型號的手機產品,為了做產品優化,選擇銷量作為優化的核心指標,當前的銷量是X萬臺,目標是Y萬臺,預期2個月達成,相應的優化措施包括舉辦多少場的線上線下的推廣活動、投入更多的廣告費用等等。
二、反饋
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中會獲得大量的反饋信息,這些反饋來源包括各種產品相關的角色,比如研發、包材設計人員、產線、測試、客服、銷售這些公司內部的人員,還包括客戶、用戶等這些外部的人員。
這些人通過各種方式都會給予產品一定的反饋,處理這些反饋,就能夠完成對產品的優化,這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方式。
相對來講,這種通過反饋優化產品的方式較為被動,為了能夠獲得一定的主動權,產品經理需要構建暢通無阻的反饋渠道,這些渠道可以是公司內部的產品留言墻、產品吐槽會,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比如問卷收集、訪談、實驗等。
三、競爭
上市產品往往會和競品和替代品開展競爭,競爭情況會反應一個產品在市場上的表現。
所以,市面上的產品的競品的功能和性能發生變化時,自己的產品也需要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否則可能會導致競品的競爭力增強,我方的產品競爭力變弱的情況。
除此之外,最好能夠獲得競品所在公司近期的新產品規劃或者是已有產品的新版本規劃,這些信息有助于自己的產品進行調整,還是那句老話,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只是這里要提醒一句,拿到這些信息的途徑要合法。
產品的替代品和產品的關系是,假設沒有這種產品,產品的目標用戶會用這些產品的替代品去解決他們的問題。比如在沒有生鮮電商平臺前,買生鮮的人的選擇可能就是家附近的實體生鮮市場。實體生鮮市場就是生鮮電商的替代品。
除了替代品,還有一種叫做互補品的東西也值得關注,通常也可以認為是替代品的一部分,只是明顯和產品相對立,解決的是同一個需求,而產品銷售的數量總和短時間內穩定不變,即一個多賣,一個就要少賣。
比如實現同一種功能的終端可能基于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案,產品的形態則會有所不同,相對來說就是互補品。產品經理需要關注互補品和替代品的大的革新和變化,并提前做好準備。
四、產品配套
產品配套的目的在于提供客戶某一個需求點的全鏈條的產品,這種營銷模式對于B2B的客戶非常有吸引力。
《跨越鴻溝》這本書里面講過一個案例,操控飛機的駕駛員曾經有一種快速查閱儀表盤或者是操縱桿使用方式的需求,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XX公司提供了一種類似于現在平板電腦的產品。
這些用戶可以通過檢索的方式快速的查閱到他們想要的操作說明,而這款產品有著完整的產品配套,比如操作手冊需要聯網更新,相關的服務器和資料管理的服務也提供,終端上面還有配套的軟件,以及售后服務等,這些配套產品非常的齊全,對航空公司吸引力非常大,所以大賣。
所以,產品優化并非是在做產品單品的優化,有時需要從整體的產品配套的角度去考慮,客戶的真正需求是什么,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哪些,我們是否能夠提供一連串的產品來滿足,而不是僅僅只提供一個單品,客戶在進行問題解決時需要進行多個來源的多個產品的組合。
五、不確定性因素
市場、行業總會在不斷地發生變化,有些時候,這些小的變化會逐步匯聚成一個大的趨勢,逐步地顛覆已有的規則、玩法,從而影響到產品的形態。
產品經理需要考慮的是行業、市場上的新趨勢、新變化,對這些趨勢、變化進行整理,從影響程度、發生概率這兩個維度進行評價,重點關注影響程度大、發生概率大的趨勢或變化,并提前做好準備。
除此之外,產品經理需要對市場上的產品正在使用的技術保持敏感,新技術的成熟也會導致產品產生顛覆性的變化。
六、逆向思路
除了以上的五種思路之外,產品優化還可以從逆向的一個問題出發,即:如何把自己帶的產品做的越來越爛,回答這個問題,然后盡量避免做這些事情。只要產品管理的具體所作所為都不會導致產品做得越來越爛,那么產品預期就會變得更好。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種產品在一開始設計到上市,都是經過了深思熟慮過的,大體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這也就決定了我們總是在被動地考慮產品如何優化,而往往這個契機就是產品的銷量下滑。
在進行產品優化的時候還要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如果產品已經接近走到了盡頭,優化或改進的難度越來越高,那么更應該考慮的是是否需要開發新產品,而不是再去想怎么優化。
同時,優化工作本身也有一定的成本,這部分應該可以算在產品的維護成本中,在具體優化的時候也要考慮投入產出的問題。
馬上方,微信公眾號:還好先生日志。在深硬件PM一枚,留學生。偶爾分享工作思考和有趣的點子。關注智能硬件、科技創業等領域。
本文由 @馬上方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