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走向電商,靠譜嗎?
豆瓣現在做的事離錢越來越近。
昨天,豆瓣電商導購產品“東西”(?http://dongxi.douban.com/?)正式上線,我先抄兩段豆瓣的新聞稿:
“東西”的入口在豆瓣頂部導航,豆瓣社區內大量的生活消費類內容可以更方便被用戶發現,從而幫助用戶在書影音外的其他生活方面做出決策。作為圍繞興趣的線上社區,東西的上線讓人與物之間的連接更加完整。至此,豆瓣從書影音精神生活服務過渡到全方位的圍繞生活發現的服務,這也是豆瓣上線的初衷。
豆瓣的商業模式包括品牌廣告以及與電商相關的收入?!皷|西”的上線對于豆瓣的意義不僅是完整了豆瓣生活服務的品牌,也擴大了豆瓣的商業空間,讓豆瓣的商業規模從百億的圖書電影音樂市場進入到萬億的電商市場。
豆瓣不是慢公司
豆瓣想快,但卻快不起來,因為超前的豆瓣要等待產業成熟。(商業化)快不起來而又活得不錯,于是只能被人視作慢公司。從其新聞稿著重強調的“讓豆瓣的商業規模從百億的圖書電影音樂市場進入到萬億的電商市場”這句多少也可以解讀出按捺不住的意思。沒有哪家小公司不愿意成長為大公司,也不存在哪家不愿獲得快速成長的慢公司。
在東西之前,豆瓣早已進行一系列非常務實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化運作,不過都集中在“百億規?!钡臅耙纛I域。比如圖書有購書單到豆瓣閱讀作品商店,電影有電影票“在線選座”功能,音樂有過付費版本的豆瓣FM Pro。其中,購書單和在線選座是與電商和商家分成,豆瓣閱讀作品商店是豆瓣與作者分成,豆瓣FM Pro就是直接向用戶收費。
另外,豆瓣于08年底上線自有廣告產品,主要包括社區和小組的展示類廣告、品牌小站和豆瓣電臺中的音頻廣告。在“東西”之前,豆瓣上出現的幾乎全是創意品牌廣告,因為豆瓣用戶群和社區的高逼格,“豆瓣廣告,就像森女系小清晰文藝女青年街邊微笑著發傳單,微博廣告,好比不修邊幅城鄉結合部大媽偷偷問你:大兄弟,要碟嗎。。?!蹦芊裨诙拱曜龊脧V告被視為檢驗社會化營銷從業者水準的試金石。
豆瓣是個有很多堅持、偏理想化的互聯網公司,他很“自我”不假,但并不從容。我說豆瓣快不起來是基于這些年在豆瓣不斷當小白鼠的經歷:①在社交網絡興起的時候,友鄰從雙方確認變為單向關注,當時有幾十個用戶自殺式注銷;②“豆瓣流通貨幣”小豆的沉寂;③推薦的挫折:豆瓣猜和廣場的消失,用我的豆瓣取代原首頁成為主入口;④失敗的微博化:豆瓣說在首頁的興衰;⑤豆瓣旅行,“足跡”因未經授權抓取窮游網數據而被阿北關停。。。
豆瓣的優勢與阻礙
豆瓣的核心優勢是對亞文化的深耕。這些年城頭變幻大王旗,互聯網浪潮和弄潮兒換了一波又一波,主流都被革命了,“非主流”的豆瓣在江湖中的地位巍然不動。但在精神文化生活之外的領域,當被打上文藝、小清新標簽的豆瓣想去向主流靠攏時,他走的路并不順利,比如豆瓣說。
與時代主流的工業文化不同,豆瓣走的是長尾文化,長尾必然面臨選擇過多的問題,這時就需要一個強力過濾器來篩選?!岸拱甑纳虡I潛力,在于“過濾器”這個角色的扮演上”(闌夕語)。但長尾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消費集中,導致長尾的尾部商業價值不大。因為尾部可能會極其扁平,而這些產品不過是消費者偶爾的消遣,事實上,消費者對熱門產品的熱情總是有增無減(每次大片上映時豆瓣電影相關條目都能吸引無數口水)。
豆瓣的危機
豆瓣要做的是連接人、興趣與物的平臺。因為興趣和商業模式無法直接畫上等號,所以豆瓣更應該將心思放在連接上(同城是個好東西),換個時髦點的說法就是O2O,沒有Offline的合作,Online怎么可能賺錢?
作為一家整體性的公司,放眼國內豆瓣目前沒有對手。但在細分的產品競爭層面,除了圖書和同城,豆瓣的其他產品線都不再處于絕對領先地位。譬如電影領域的時光網,音樂領域的蝦米網,都在趕超豆瓣的路上。豆瓣在書影音之外的UGC主要靠兩個頻道:首頁(友鄰廣播)和小組。在用戶時間爭奪方面,用戶使用微信、微博的時間越來越多,豆瓣首頁的友鄰活躍度面臨成長性危機;UGC方面,雖然豆瓣小組不屑跟百度帖吧比不是一類產品,但用戶還是被天涯八卦(娛樂)、知乎問答(專業)等其他更專業更垂直的社區分流不少。
豆瓣的定位是做一個關于生活發現的服務,安家立命的本事就是推薦。最近“豆瓣猜”被下線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是場景/用戶習慣出了問題,還是推薦引擎的準確性出了問題?做創意商品的導購,豆瓣做“東西”自是最契合。但還有一個問題,曾以“不運營”為運營理念的豆瓣,現在開始運營一款需要強運營的電商導購產品,你覺得,靠譜嗎?
文章來源:虎嗅網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